?

論哈代小說《還鄉》中尤苔莎的悲劇世界

2015-10-21 16:59張崎靜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摘要 《還鄉》是哈代“性格與環境小說”中的典范,在英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和地位。小說之所以會用《還鄉》進行命名,因為其以男主人公克林放棄都市繁華回歸故鄉開展教育的一系列跌宕起伏的經歷為線索展開,具有較強的故事情節。然而作者卻花費了很大的篇幅去勾勒不斷抗爭、一心向往逃離荒原的女主人公尤苔莎。深入探討《還鄉》中尤苔莎的悲劇世界,對于幫助讀者深刻認識哈代小說的思想,了解當時英國社會對于“精神荒原”的批判和抗爭,給予了莫大的啟示。

關鍵詞:哈代小說 《還鄉》 尤苔莎悲劇世界 精神荒原

一 引言

《還鄉》主要描述了男女主人公與當時的生活環境存在巨大的隔閡,因此在他們結合后思想理念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并由此雙方以及與周圍的環境產生了嚴重的沖突。男主人公克林·姚伯從繁華的都市回到保守的荒原中生活,想通過“廣泛教育計劃”將荒原進行徹底的改造,但是最終他失敗了。而女主人公尤苔莎出生于城市,由于不幸流落到了荒原上,她向往都市上層社會的美好生活,用盡一生的力量想逃離荒原,可最后也是以失敗告終。哈代站在藝術的角度上將其生存的環境含蓄地表現出來,在小說中很好地將人物身在荒原,他們和其生存的空間環境存在比較大的沖突。

二 《還鄉》中“尤苔莎”悲劇角色的描寫方式

在英國文學史上,托馬斯·哈代是非常著名的詩人,和小說家。哈代進行文學創作的時間比較長,橫跨了19世紀與20世紀兩個不同的時代?!哆€鄉》是一部長篇小說,具有很深的蘊涵,此小說對哈代小說作品的審美價值和思想價值進行了反觀。哈代在《還鄉》中并不是采用輕松活潑的表現風格,憂郁與沉悶的方式是哈代的主要表現方式?!哆€鄉》中敘述的故事發生的地點是一個荒原,名字叫愛敦,居住在荒原上的居民思想比較保守頑固保守,他們的生活比較壓抑,這樣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環境:一片荒蕪。希臘悲劇一直以來都是哈代的文學藝術理想,在他的小說中,尤其是比較重要的小說中都會有悲劇的影子出現。

哈代在創作過程中,對希臘悲劇意識進行了細致的把握與汲取,小說《還鄉》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他將希臘戲劇的手法與要素很好地運用在小說的撰寫中,小說由此出現了一幕幕令人蕩氣回腸的悲劇情景?!哆€鄉》中包含的戲劇要素有以下幾種:

1 背景的鮮明性以及較強的感染力。整部小說都是將愛敦荒原作為創作背景的。小說中的荒原代表的是具有強大意志力的神,那片土地以及人類受到其操縱和控制,由此隱射了當時英國對于人思想的控制。

2 鄉村活動的豐富性以及趣味性。農民對話在這個悲劇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小說開始的階段,就寫到了一次鄉間舊俗的情節——?;?。小說對圍繞在?;鹬車鷳c祝的農民進行了詳細的對話描寫,讀者可以從中獲取大量的信息,很好地為小說人物的出場做了鋪墊。小說的結尾部分主要對鄉親們一起為托瑪茜和維恩的婚禮準備褥套的習俗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主要人物的對話內容和?;鹁蹠膶υ拑热莼鞠嗤?,實現了小說的首尾呼應,真實再現了當時的英國鄉村習俗。

3 人物的心理活動的直接表述。此處與戲劇中人物的獨白相類似?!哆€鄉》主要采取了第三人稱的客觀陳述與人物之間以直接對話的方式來進行敘事,然而在文中有些人物也將自己的情感表露出來,深化了小說的思想,小說的最后是最典型的,將尤苔莎深陷于悲慘現狀與出走難以維持生存的矛盾情緒進行升級,此時她深切地感受到個人的渺小,并對命運的不公發出了一些哀怨,此處對所謂“命運”的強大力量進行了無比沉痛地揭示,讓哈代一貫的悲劇思想即現代人生結局的慘淡得到了最直接的展現。由于人在強大又壓制的社會環境所造就的“荒原”面前是無能為力的,因此《還鄉》中對悲劇的解讀存在著較強的現實性。

三 尤苔莎悲劇對社會“精神荒原”狀況的呈現

1 殘酷的荒原環境導致尤苔莎悲劇的發生

《還鄉》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愛敦荒原而非人物。在哈代的筆下,愛敦荒原是有生命的,它代表了永恒不變的那種殘酷的自然力量——自然荒原,并隱射了傳統社會環境對于思想精神進行壓制的力量——精神荒原。盡管時間荏苒,愛敦荒原始終保持其固有的模樣,神秘性依然是其主要特征。小說運用比較沉悶的語句對荒原進行刻畫,如“抑郁寡歡的面容”等,這可以對將要發生的悲劇情節進行一定的暗示。在哈代的作品中,人類的力量在廣闊的宇宙中顯得十分渺小。盡管荒原經歷了幾個世紀的洗禮,但其粗獷、質樸、保守、落后的形象依然沒有發生改變?,F代文明與其相比是格格不入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愛敦荒原沒有被任何因素改變,依舊保持原始的風貌。在小說中,很多人都與荒原發生了比較尖銳的沖突,但是每個人最終的結果都是失敗。文明在自然面前、在社會傳統力量所造就的“精神荒原”面前顯得那么脆弱不堪。尤苔莎對巴黎浮華的生活非常羨慕,然而卻無法忍受荒原的寂寞。尤苔莎生活在荒原上,但是她體會不到荒原的美,她始終感覺有一種東西壓得她喘不過氣,她的自由被緊緊地束縛住了。尤苔莎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養成了憂郁寡歡的性格。尤苔莎的出生地是海濱勝地布達茅斯,這是一個時髦的地方,荒原與其出生地之間的差距導致尤苔莎不安于現狀,一心想突破束縛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但是她在荒原上的掙扎和反抗又顯得十分可笑。尤苔莎在傳統荒原人的眼里就是“巫女”與“壞女人”的化身,她的一些思想與行為是人們理解不了的,因此,“怪異”與“惡毒”便成為了她的標簽。尤苔莎被荒原徹底地拋棄了,她在社會傳統力量面前顯得更加渺小。當她離家出走時,暴風驟雨席卷而來,她幾乎要被可怕的黑暗埋葬與毀滅。黑暗的這只手代表了荒原上強大的社會力量“精神荒原”,尤苔莎受到這只手的操縱沒有地方可以躲逃,最終她悲劇的生命在沙德河中結束了。

2 人類對抗命運即傳統守舊的“精神荒原”的焦慮

哈代的很多小說作品都對社會發展時期的底層小人物的生活和命運作了比較專注的描寫,小人物的生活都是受傳統力量控制,因此從中也揭露出社會的真實一面,他將人類對命運的焦慮通過自然而簡單的文字表現出來。所以在哈代的作品中,人們的宿命觀,對命運抗爭后的挫敗感經常會浮現在其中,通過閱讀分析《還鄉》便可了解。

克林·姚伯是小說的男主人公,他躊躇滿志,是一位有為青年,他的夢想就是改變荒原,他完全放棄了燈紅酒綠的生活回到愛敦荒原。但是這位年輕人卻被強大守舊的“精神荒原”力量所阻礙,眾人不能理解他的做法。而且很不幸地,他患上了眼疾,生活變得非常窘迫,最終失敗與他為伍。與克林相比,女主人公尤苔莎的人生軌跡與其是剛好相反的,一個是生于荒原,走向了繁華的世界,后來為了改變荒原拋棄了繁華的世界,另一個是生于繁華的都市,但是很不幸的是她落荒在荒原中,她用盡一生的力氣擺脫荒原對她的控制,希望獲得自由,但是最終二者都是以失敗告終。在主人公反抗與斗爭的過程中,他們難以逃避當時守舊的“精神荒原”所形成的命運之手時,人物心中的焦灼和孤獨躍然于紙上。哈代的作品中,傳統力量的控制是無形的,這兩位男女主人公都具備比較先進的思想意識,與荒原人的傳統習俗思想格格不入,但一切都仍然被傳統力量造就的命運主宰著。男女主人公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神秘的命運之神和殘酷的外部環境,他們對命運的抗爭更加的蒼白無力。

3 《還鄉》中現實社會的呈現及對其的批判

哈代寫小說的典型特征是運用生動的筆觸細致入微地描寫刻畫社會轉型時期人的生存狀態與面臨的精神困境,同時,哈代寫小說還表現出來對精神混亂與道德滑坡情況的擔心。哈代在進行小說創作中,不僅對高度文明的現代城市生活持懷疑態度,也否定陳舊的傳統生活方式。因此,在哈代批判揭示現實世界的筆觸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先進性的現代意識。

《還鄉》開始階段,愛敦荒原一直反復吟唱的歌是比較低沉的。那時處于特定的背景環境下的狄更斯、薩克雷等前輩已經奏響了理想主義的序曲,但是哈代依然彈奏比較悲傷的調子,哈代也因此被稱為“悲觀主義者”。隨著時間的發展,英國資本主義實現了高速發展,英國過渡到了壟斷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滲透到具有古老宗法制特點的農村中,宗法社會逐漸被解體,農民喪失了土地,受到了極大的侵害。嚴峻的現實撕碎了資產階級文明和社會道德的虛偽面紗,現實中的貧困、落后、饑餓、死亡等與維多利亞御用文學鼓吹的“樂觀主義”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哈代的人生觀受到嚴峻生活現實的影響發生了極大的轉變,《還鄉》中也體現了這種轉變,主人公從一開始的幻想到抗議和反對守舊社會的不公平,表明哈代對自己所處的社會現實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他堅持要描寫社會的黑暗現實,深刻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

四 尤苔莎悲劇意蘊的價值分析

1 思想價值

思想價值是《還鄉》意蘊中比較深刻的東西。這種悲劇主要體現了人類對傳統價值觀念的審視與對現代文明的批判思考。在小說中,哈代將強烈時代精神深深地烙印在底層人物身上,因為當時的社會制度比較腐朽,再加上價值觀念比較傳統,因此出現了尤苔莎和克林的人生悲劇。哈代小說不僅僅是揭露和反省當時社會的“精神荒原”,也讓改造“精神荒原”的提出更有價值和意義。因此,哈代利用底層人物的命運悲劇對探索精神進行了歌頌,這就是作品的思想價值。

2 審美價值

悲劇小說是哈代作品中最具有特色、最成功的,深刻的思想和高美學價值是其小說具備的特點。在《還鄉》悲劇中蘊含的審美價值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第一,小說呈現的精神內涵。小說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對現狀表現出明顯的不滿,他們對現實狀況進行反抗,所以這些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形象會顯示出比較特別的特點。小說的主線始終都是悲劇人物的抗爭,文本意義遠遠超越了故事情節,傳達出的悲劇精神比較震憾人心;第二,在閱讀文本過程中,讀者能夠深刻體會到心靈沖擊的快感和“靈”與“肉”的沖突,從而獲得悲壯的美感,凈化自己的心靈,體味人性的真諦。

五 結語

哈代及其文學作品的價值和地位在英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哈代在《還鄉》中改變了創作風格,輕松活潑的創作態度已經不能滿足哈代創作時的需求,他改變了田園詩風格,在整個作品中始終采用憂郁、沉重的筆觸,深刻地刻畫了愛敦荒原上“現代青年”與荒原間的矛盾與沖突,作品的思想內涵非常深沉有意蘊。哈代將其生存的環境用藝術的方式借自然環境表現出來,很好地將人物與生存環境之間的矛盾沖突表現出來。加上別具韻味的民俗描寫,即便在今天,也可以給讀者了解當時英國社會,激發自身的創新精神帶來比較深刻的啟示。

參考文獻:

[1] 吳梅芳:《生態視閾下19世紀英國文學中荒原意識的流變》,《鄱陽湖學刊》,2014年第4期。

[2] 趙煒:《想象的他者——淺析〈還鄉〉中的尤苔莎》,《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3] 胡敏:《從〈還鄉〉看哈代的生態和諧思想》,《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第11期。

[4] 陳燾宇編選,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叢書編輯委員會編:《哈代創作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張崎靜,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