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社會的文化哲學思考

2015-10-21 17:06楊在峰
華人時刊·中旬刊 2015年11期
關鍵詞:傳播方式倫理變革

楊在峰

【摘要】21世紀,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絡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些變化和變革既給人類帶來了福祉,也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問題,從文化哲學的層面來思考這些問題,為我們文化建設、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網絡社會;文化哲學

中圖分類號:B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11-017-01

一、引起人的認識和思維方式發生了變革

網絡是一種全新的傳播媒介。網絡作為一種傳播方式,是與傳統的紙質媒介相對的。這種傳播媒介以一種全新的模式給人類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思考、認知社會的模式。

網絡作為一種全新的傳播方式,是集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的傳播方式,這種傳播方式與書刊及報紙的傳播方式不同。書刊等紙質媒體的傳播是一種純文字傳播,傳統的紙質書刊造就的是文字型人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的特點是重在思。因此,這種思維模式,帶有高度的邏輯性。而與書刊等紙質媒體不同,網絡等媒體則以高度圖像化和形象化的信息傳播,這種傳播方式造就出的人的思維模式叫做信息型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最大的特點是“看”多于“想”。這種思維模式造就出來的人,邏輯思維與反思能力相對比較弱,而形象思維能力較強。然而,網絡社會客觀事物日益多樣化,信息渠道日益多元化,而我們人腦可用的細胞是個常數。這種思維模式難免會造成的一個嚴峻的后果是:面對網絡社會的信息爆炸,不知如何去甄別,就會造成一定的社會恐慌,信息恐慌、不適應社會等狀況。

二、引起人們的社會交往模式發生了變革

網絡不僅是一種傳播媒介,而且是現代社會人們的一種交往模式。任何組織、任何個人,只要擁有一部電話、一臺電腦、一個調制解調器便可成為網上一員,他可以在網上購物、交友、發布言論、闡明觀點、發表作品、公布學術成果等等,進行社會交往。

這種模式與傳統的交往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呈現出了一些嶄新的特點。

(一)虛擬性與現實性相統一

互聯網的交往首先具有虛擬性。人們在互聯網交往,不需要像傳統模式那樣,面對面的交往。網絡交往,人只要坐在電腦面前,輕點鼠標、敲擊鍵盤就可以實現各種交往行為。也就是網絡交往不是面對面的交往,而是“人一機一人”的交往。他不需要人在現場,也無需借助于表情、語言、動作,只是依靠文字、圖片等實現數字化交往。讓人感覺到是虛擬的。但是,網絡交往雖然不需要交往的雙方面對面,但是其交往行為卻是現實的。網絡交往的語言、情感、人格、素質、氣質、才智、性格、品質和道德水平等也是現實的。同時,網絡交往要受現實的道德、法律規范的約束。

因此,講網絡交往是虛擬性與現實性相統一的。

(二)平等與去中心化

網絡交往,首先是平等的。因為在網絡社會,人們交往的價值衡量標準往往是以言論本身的特點、以及信息本身的價值標準來進行衡量的。在網絡社會,人們的交往可以完全不考慮個人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教育水平等社會生活中無法回避的差異,在彼此感興趣的領域就彼此都關注的話題進行一種比較單純的、不帶有功利性質的交流和溝通。因此,網絡空間的人際交往往往是平等的。

三、引起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變革

由于網絡社會的人們的思維模式和交往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導致了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了解這些變革對我們的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都大有裨益。

(一)從政治倫理看,追求自由、平等

馬克思主義政治倫理認為:“無產階級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叭藗儕^斗所爭取的一切,都是同他的利益有關的?!币簿褪钦f從理論上講,我們共產黨人追求的政治倫理是功利論與道義論的統一,是自由、平等的政治倫理。但現實中,由于體制的、歷史的、國情的等原因,我們不少領導干部還是偏離了這一倫理觀念。

網絡社會,人們參與政治的機會更開放了,了解政治的信息渠道也更多了。因此,人們的自主意識和平等意識也更強了,人們自由、平等地參政議政的愿望也更強烈了。

因此,網絡社會,讓廣大網民廣泛地參政、議政,應該是網絡時代政治建設的一個大方向。

(二)從經濟倫理看,善“和”比善競爭更重要

從經濟發展層面看,網絡社會是工業社會的延續。但由于網絡社會交往模式的全新的變化,網絡社會企業的生存模式發生了全新的變化。工業社會,企業的生存的規則是惡性競爭。支撐這種競爭模式的理論是達爾文理論。馬克思早看到了這一條競爭規則的弊端,因此在他的著名的《資本論》一文中進行了深刻的揭露。應該講,工業社會的康莊大道已經走到了盡頭。網絡社會的一條重要的哲學規則是:整體大于部分的總和。一千人的一支軍隊,除了這一千個身軀和佩帶的武器之外,肯定還有更重要的東西。計算機也是機器,四臺連接在一起的計算機比四臺獨立運行的計算機也許沒有太大差別,但是幾千萬臺聯網的計算機比幾千萬臺單獨運作計算機的功能可能要大出幾萬倍。這一條原理可以延生到經濟領域。那就是善和比善競爭重要。

我國某大企業與消費者打官司,結果官司是打贏了,也顯示出大企業決策者們的能力,但卻輸掉了與消費者的融洽關系,即使這個消費者不去跳槽,也會增加企業融于社會的成本。網絡時代,一個能力也許不大的人可以借助網絡獲得同情和幫助,一夜之間變的能力強大起來。我們也經常見到另一種情況,有的人很有能力,就是因為自視清高,與人老死不相往來,結果一事無成。

四、結語

網絡時代,是一個與傳統的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完全不同的時代,我們必須去探究這樣一個時代的社會運動發展規律,這樣我們才能由自發走向自為。

猜你喜歡
傳播方式倫理變革
零陵漁鼓傳承發展方式新舊對比研究
卷首語
帶刺的蒼耳
淺談我國社會工作倫理風險管理機制的構建
親組織非倫理行為研究
親組織非倫理行為研究
變革領導力的三個層面
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異同比較
非倫理領導對員工職場非倫理行為的作用機制研究
“致敬變革者”頒獎盛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