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緩解南昌市內澇的城市景觀設計策略

2015-10-21 17:10梁筱茜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年33期
關鍵詞:排水城市景觀

梁筱茜

【摘 要】隨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城市建設問題逐漸被人們所關注。近年來,暴雨突襲,城市內澇苦不堪言,南昌也不例外。我國城市排水大多依賴城市排水管網,自然地貌的破壞、城市的擴張等使老舊的排水系統不堪重負。本文以南昌為例,分析南昌市具體現狀,以科學生態的設計原則為依據,提出若干相應的解決策略。旨在為南昌城市景觀建設或改造在緩解城市內澇方面提供參考方案。

【關鍵詞】城市內澇;雨洪管理;城市景觀;排水

南昌,是一座"湖在城中,城在湖中"的城市,我們本應利用好自然資源,通過景觀的營造,將雨洪帶回自然。

1 南昌市內澇的現狀及成因

1.1 南昌市城市現狀

1.1.1 南昌市地理氣候特征

南昌市位于江西省北部,毗鄰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鄱陽湖年降雨量平均1636mm。[1]南昌境內的撫河、贛江與鄱陽湖相連。城區內有象湖、青山湖、艾溪湖與贛江相連。南昌自四月起進入主汛期,年平均降雨量1624.4mm(1970~2000年)。

從南昌水系分布來看,自然水系系統完善,城內湖泊分布均勻,沒有集中于一處的現象,本身具有較好的調蓄功能。但南昌城區綠地與水系剝離,沒有較系統的關聯性,雨洪基本依靠排水管網排出。

1.1.2 南昌市建設現狀

就南昌市城區而言,近幾年修建地鐵,建筑工程隨處可見,土地大面積開挖,原本不寬的道路也被壓縮。同時,南昌市建城已久,建筑房屋密集,可利用的預留綠地較少。而且沒有一個示范性的解決內澇的綠地。為打造"水都",正在進行的"象湖、撫河截污工程"將提高城市的排洪能力,改善象湖、撫河的水質。

1.2 南昌市內澇日益嚴重的成因

1.2.1 城市擴張迅速,水面率急劇下降

大規模的城市化建設,土地資源不合理開發是造成城市內澇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2]南昌市在短短30年間,城區湖泊面積減少了14個東湖大小,自然水體、洼地本具有調蓄錯峰的功能,而如今時逢暴雨,則無處可排。

1.2.2 排水管網存在的問題

"城區主要排水管井岡山大道、洪都大道、洛陽路、孺子路、南京西路、北京東路、南京東路、解放路等城市排水干管均以玉帶河為排水出口,而玉帶河平均淤積深達3.5m,致使城區各排水管出口受堵,水位抬高,各排水管道受到不同程度淤塞的影響,大大削弱了下水道的排水能力。"[3]排水口積淤成為排水管網排水能力下降一重大原因。排水設計標準偏低,城市各項基礎設施的負擔增大,排水管網老舊,管徑過小,都是無法承擔暴雨襲擊的。城市雨水污水管道錯接嚴重,排水管網養護及管理不能及時到位,沒有使其發揮其最大功能。

排水管網固然重要,但景觀設計師應從自己專業范疇入手,使城市綠地為城市排水分憂。

2 城市景觀與城市內澇的相關因子

雨水的去向根據雨水下落的位置大致分為蒸騰、經下水管網排入江河湖泊、土壤下滲等幾種。影響雨水下滲的因子如圖。(虛線框為城市景觀可改變因子)

3 基于南昌市具體情況的相關策略

3.1 不同空間下的城市景觀設計策略

3.1.1 集水設施的布置

滲透性的樹池、嵌草鋪裝的停車位、收集雨水的景觀亭等,這些集水設施適宜布置在廣場、居住小區、校園等養護方便的場所,同時,這些設施常常運用新材料、新技術,需要人工后期養護管理,結合解說牌可以達到科普和推廣的作用。

3.1.2 小面積內向型場所

小面積的內向型場所的整體景觀設計,如校園庭院、游樂場、停車場、屋頂等,這類場所處理雨水時,一般依靠管道或植被淺溝,并選擇耐濕耐旱多年生鄉土植物,結合碎石或鵝卵石表層,引流、匯集于蓄水池或低洼綠地集中處理,形成雨水花園的處理方式。由于這類場地人類活動頻繁,設計景觀時應考慮場所中人類活動的影響,和發揮教育示范功能。

雨水花園在國內外已有較為成熟和廣泛的設計模式,對于南昌來說,可以選擇一所知名度高的中學或高校,在校園內設計一個雨水花園,設計時應注意后期養護,管理單位的協作保護,避免其成為曇花一現的景觀,盡可能長時間地發揮它的雨水處理功能。設計時還應注意干旱情況下的景觀效應,避免土壤的裸露,使景觀可因時而變。

3.1.3 線性空間

城市中的線性空間主要為街道,而街道的特殊性在于有較大的功能性硬化面積。南昌市的街道綠化帶大多高于道路,這就導致路面雨水只能排入雨水井,而綠化帶中的雨水過多時會流向道路。

具體調查了嚴重積水路段之一的沿江路滕王閣隧道路段。撫河北路與沿江路交匯于滕王閣隧道處,由于進入隧道坡度較大,隧道外近百米路段的雨水都向隧道內排。隧道兩側擋土墻較高,底部設有散水,道路中央綠化帶呈尖角型。隧道坡底有雨水井,隧道內部也有排水管道,但仍不能滿足暴雨時的排水需求。綜合各方面因素,逢暴雨天氣,該隧道內積水嚴重,甚至交通中斷。

設想改造方案:道路除縱坡以外,應適當加大橫坡,使雨水向兩側排。將綠化帶改造成雨水收集池的形式,隨坡度變化形成一層一層下落的小水池。水池用鵝卵石鋪設,并且種植耐旱耐水濕的美人蕉、黑麥草等植物,不提供人工灌水,也能保證旱季形成旱溪的景觀。水池池壁設計溢流口,使多余的上清水排入市政雨水井中。為營造豐富的植物層次,還可種植吸水能力強、耐旱耐濕的大喬木。兩側高差大的綠化帶可設計成多層次的臺地式綠化,每層擋土墻上可種植攀援植物,多余的雨水橫向疏散,減少雨水豎向排至路面,以此來緩解雨水直接沿擋土墻流下的問題。

3.1.4 大面積外向型場所

大型的停車場、市政廣場等都屬于大面積的外向型場所。這樣的場所不宜開辟大面積水面,應設計成多層次的復合型雨水花園,將雨水收集池設計為分散且連續的系統。該設計則盡量少地使用硬質排水設施,選擇利用地形分散引導雨水。場地中不做路道牙、管道和人工井等設施,雨水能迅速流入周邊的草地、池塘和濕地。設計通過減少硬質排水設施,不做道牙,保證即時排水的通暢性。

南昌市八一廣場是一個典型的外向型場所,八一廣場使用率高,設計較為完善,且廣場內部及周邊道路積水不算嚴重。但八一廣場周邊有多個地下通道,是行人穿越馬路的主要通道。由于標高的劣勢,地下通道內極易積水,阻斷了行人的通行。而且地下通道內潮濕陰暗,加上積水,是通行環境變得更加惡劣。預想改造方案:將周邊道路的雨水引入廣場的綠地內,將綠地設計成分散的植被洼地。整體上,廣場硬質鋪裝高于綠地,將綠地設計成草地和鄉土樹種結合的場地。在綠地內設計一條植被淺溝,淺溝盡頭設置溢流管,將經植被過濾的雨水引入廣場的噴泉池中。同時建造一地下蓄水池,收集過濾的雨水用于廣場植物的灌溉。

4 總結

城市內澇不應把責任歸咎于大自然的降雨,城市規劃的欠缺也是造成城市內澇的一大影響因素。對待雨洪,不能只靠"排",還應采取"滲"、"凈"、"集"等方法,將雨洪視為一種資源,用于灌溉、景觀用水等方面。南昌歷史悠久,但緩解內澇的城市景觀設計起步較晚,應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自然條件,視具體情況參照以上類似的建議來設計或改造城市景觀。

參考文獻:

[1] 李樹勇,周順亮,徐巧初,殷劍敏,肖金香. 江西省農業氣候資源區劃[J]. 江西農業學報,2007,02:102-105.

猜你喜歡
排水城市景觀
九江植物季相效果應用研究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管理與養護技術探討
淺談下水道排水系統的重要性
市政道路排水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探討
裝置藝術之于城市景觀建設的重要性研究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設計研究
中國古典園林中意境對現代城市景觀的影響
城市戶外廣告與城市景觀
斜井快速排水施工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