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干預在胃癌患者術后并發癥中的應用

2015-10-21 18:14陳燕
延邊醫學 2015年29期
關鍵詞:術后并發癥手術治療胃癌

陳燕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在胃癌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效果。方法:隨機從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來我院進行胃癌手術的患者中選出92例,將其隨機分為兩個小組,每組46例患者。對其中一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作為對比組;對另外一組患者則采用個性化護理干預,作為研究組。分別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各類并發癥發生率,同時記錄患者恢復時間。結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術后發生胃腸道功能紊亂的共有8例(17.39%)、發生吻合口出血的共有5例(10.87%)、發生切口感染的共有2例(4.35%),明顯低于對比組各類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研究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比組。兩組數據存在較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合理的護理干預工作能夠有效降低胃癌術后并發癥幾率,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胃癌;手術治療;護理干預;術后并發癥;恢復時間

胃癌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類型之一,全球胃癌年發病例超百萬,約占惡性腫瘤的7.8%,胃癌年死亡74萬余人,約占惡性腫瘤的9.7%,我國胃癌發病率、病死率均居世界前列,且仍呈快速上升階段[1]。近年來,因居民健康意識的增強,胃鏡檢查的普及,胃癌檢出率不斷上升,早中期胃癌檢出率已達到40%~80%,為手術切除治療提供了可能,胃癌全胃切除術不斷增多。但需注意的是,胃癌患者多伴有營養不良、貧血,免疫功能下降,術后易發生切口感染等并發癥,高質量的護理有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本文即是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手術治療胃癌的9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護理干預在控制胃癌術后并發癥方面的效果,具體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是從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選出的92例患者,將其分為兩個小組。其中對比組中男性31例,女性15例,患者年齡從32歲至65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7.52±6.31)歲,患者的病程從6個月至7年不等,平均病程為(3.07±0.82)年,其中患有胃竇癌的共6例、患有胃角癌的共15例、患有胃體癌的共25例。研究組中男性33例,女性12例,患者年齡從33歲至61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7.08±6.19)歲,患者的病程從6個月至5年不等,平均病程為(2.89±0.61)年,其中患有胃竇癌的共5例、患有胃角癌的共17例、患有胃體癌的共2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沒有較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將92例患者隨機分為兩個小組,每組46例,對其中一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作為對比組;對另一組患者則采用個性化護理干預,作為研究組。

1.2.1常規護理干預

常規護理干預即是在手術前為患者簡單介紹手術方法和注意事項,在手術結束后為患者提供止血藥、敷料以及抗生素等輔助治療。對敷料進行定時更換,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對引流管內的液體形狀、顏色、流量等進行觀察,保證患者病房內的整潔,為避免壓瘡定時為患者翻身[1]。

1.2.2個性化護理干預

(1)心理干預:心理干預主要分為術前、術后兩個方面。術前方式通過術前巡視完成,手術室護士對患者開展20min左右的干預,針對性解決患者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問題,強調手術安全性,舉證說明,并說明良好的心態對于手術順利進行、術后康復的重要性。術前1日檢測患者血壓、心率等應激指標,術前禁水食時,復查,若超出基礎值10%,強化心理干預[2]。

(2)胃腸功能恢復的護理干預:①術前檢查白蛋白等營養性指標,以NRS-2002營養風險量表評估患者營養狀況,計算術后營養需求,標準公式104.6~125.52kJ(25~30kcal)/(kg·d)(理想體重),制定術后營養支持方案,糾正術后營養不良;②在進行營養支持的同時,進行健康教育,預支持1-2日,獲取患者主訴,若無腹脹等癥狀表現,持續支持;③術后,多數患者需留置胃腸減壓管及腹腔引流管,做好宣教,提高患者自護能力,若患者自覺有腹脹等胃腸道不適,或見引流管量、色異常,及時呼叫;④為降低腸梗阻風險,術后鼓勵早期下床活動,臥床時可進行小關節活動,生命體征平穩后48h,可進行下肢關節運動[3]。

(3)感染的預防干預:指導和模擬呼吸訓練。術前1周勸誡患者開始戒煙,術前3 d 開始指導模擬訓練術后咳嗽,深呼吸,床上排尿、排便等,3 次/d 訓練呼吸運動及輔導咳咯痰方法?;颊咝g后較虛弱,在術前訓練的基礎上,術后干預開始要量力而行,一般6h 后開始鼓勵患者用鼻深吸氣,稍屏氣2~3 s,再用口呼氣。呼氣時口唇攏縮成魚口狀,形似吹口哨狀,緩慢呼氣,收縮腹肌,使氣呼盡。開始動作輕緩些防止增加腹部刀口疼痛,或護士協助用手按住腹部傷口處,鼓勵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避免氣管、支氣管分泌物潴留至肺部感染。密切監測體溫變化,及時匯報醫師。日常護理應注意觀察切口,及時換藥,嚴格無菌操作,并注意清潔床單、被褥等基礎護理,避免感染[4]。

(4)下肢靜脈栓塞的干預:術后協助及指導患者做下肢伸展活動,適時按摩下肢,觀察肢體的顏色,皮溫,足背動脈波動情況。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促進血液循環。如若發生下肢靜脈栓塞,應指導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抬高患肢,禁止按摩、擠壓或熱敷,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以防血栓脫落并發肺栓塞[5]。

1.3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n(%)來表示計數數據,并利用對數據進行檢驗,采用來表示計量數據,并利用對數據進行檢驗,以P<0.05代表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兩組患者治療數據進行分析,并將其匯總制成如下表格:

表一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表[n(%)]

表二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對比表(x+s)

從上述兩表當中可以看出,研究組患者術后各類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比組,同時研究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均低于對比組,兩組數據存在較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體會

消化道疾病中,胃癌屬于一種典型的腫瘤疾病,這種疾病非常常見,一般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根治性手術切除,但是這種方法具有很大的創傷,也容易產生很多的并發癥。一旦發生并發癥,會給患者及家屬帶來嚴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常使患者和家屬對治療護理不滿,以及對疾病喪失信心。因此,醫護人員在關心疾病恢復的同時也應注重心理護理,做到細心和耐心,同時應結合完善的治療和護理手段,協助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鄒小農,孫喜斌,陳萬青,鄭榮壽,張思維,代珍,等.2003-2007年中國胃癌發病與死亡情況分析.腫瘤.2012.32(2):109-14.

[2]王瓊,楊紅霞.護理程序應用于術前訪視對提高手術配合質量的分析[J].中華醫學感染學雜志,2013,23(12):2908-2909.

[3]高棟梁.濕潤環境治療難愈性創面臨床研究[D].陜西:延安大學,2013:56-60.

[4]劉俊蘭.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預防和護理進展[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09,2(1):129.

[5]王甘露,侍立志,賀德,等.術后粘連性不全性腸梗阻的非手術治療[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1,18(3):286-289.

猜你喜歡
術后并發癥手術治療胃癌
胃癌癌前病變有哪些,該如何早期發現和治療
早期胃癌手術治療方法有哪些
青光眼濾過手術常見術后并發癥的處理探討
胃癌篩查首選胃鏡
甲狀腺癌規范化治療基礎上的個體化處理
手術治療高眼壓狀態下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