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除前磨牙對II1患者Bolton指數影響研究

2015-10-21 18:14王天叢等
延邊醫學 2015年29期

王天叢等

摘要:目的:分析拔除前磨牙對II1患者Bolton指數全牙比的影響。方法:選擇安氏 II1錯牙合51例,其中上下頜拔除第一前磨牙為第一組,共35例,上頜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頜拔除第二前磨牙為第二組,共16例,測量兩組矯治前后全牙比并進行分析研究。對矯治后模型進行PAR指數評估,挑選出38例矯治后PAR總分為0的病例作為滿意病例,測量其矯治后全牙比。結果:兩組病例矯治前全牙比無明顯差異,第二組病例矯治后全牙比較第一組病例大,兩組病例治療后全牙比較矯治前全牙比均明顯減小。滿意病例矯治后全牙比為88.88%±1.87%。結論:對于II1患者來說,兩種拔牙模式均使矯治后Bolton指數全牙比較矯治前變小,上頜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頜拔除第二前磨牙矯治后全牙比較上下頜拔除第一前磨牙大。矯治后滿意病例全牙比為88.88%±1.87%,對正畸臨床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拔牙;Bolton 指數;全牙比

正畸臨床中常需拔牙矯治,拔牙后Bolton指數會變化[1,2],不同的拔牙模式對Bolton指數的影響可能也不同[2]。既往關于拔牙模式對Bolton指數影響的文獻多采用對矯治前模型進行模擬拔牙的方式進行研究,樣本的選擇多沒有考慮不同的錯牙合類型所造成的影響。對于安氏Ⅱ類1分類錯牙合患者,常采用拔除上下頜第一前磨牙或拔除上頜第一前磨牙下頜第二前磨牙的方式來改善患者面型、上前牙突度、調整磨牙關系及解除擁擠。本研究對兩種拔牙方式對安氏Ⅱ類1分類錯牙合患者Bolton指數全牙比變化進行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51例患者來自南京市口腔醫院正畸科門診,就診時間為2012年-2014年;年齡為10~35 歲, 平均13.5 歲。51例矯治患者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分為兩組,第一組:拔上下頜第一前磨牙組,35例;第二組:拔上頜第一前磨牙組下頜第二前磨牙組,16例。選擇標準: (1) 治療前診斷為安氏Ⅱ類1分類錯牙合(2)覆蓋大于3mm(3)無先天缺牙等畸形(4)治療前后的模型保存完好,牙齒形態清晰。

1.2研究方法

1.2.1 Bolton指數計算

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測量每個病例治療前后上下頜模型第一恒磨牙至對側第一恒磨牙之間的每顆牙的最大近遠中徑。不同時間重復測量2 次記錄其平均值, 兩次測量值相差0. 3 mm 以上者重新測量。

將測量均值代入計算公式, 計算Bolton 指數的全牙比, 并進行統計分析:

全牙比= (下頜6- 6 牙齒寬度總和/上頜6- 6 牙齒寬度總和) ×100%。

1.2.2 PAR指數測量

用游標卡尺和直尺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模型進行PAR指數測量。具體測量評分方法及矯治效果分級參考Richmond等關于PAR指數的測量標準[5]。

1.3 統計分析

采用 SPSS 12.0進行統計分析 ,采用配對T檢驗及成組設計T檢驗對數據進行分析。

2結 果

兩組病例矯治前后全牙比見表一,經成組設計T檢驗表明兩組病例矯治前全牙比無明顯差異,但第二組矯治后全牙比較第一組大(p<0.05),經配對T檢驗表明兩組病例矯治后全牙比較矯治前全牙均明顯減?。╬<0.05);下頜第一前磨牙寬度與下頜第二前磨牙寬度見表二,經成組設計T檢驗表明下頜第一前磨牙寬度稍大于下頜第二前磨牙(p<0.05);對矯治后模型進行PAR指數測量,其中38例病例矯治后PAR指數為0分,將這38例病例作為滿意病例,其Bolton指數矯治前后全牙比見表三,第一組滿意病例和第二組滿意病例矯治前后全牙比無明顯差別,因此合并計算。

表一 兩組病例Bolton指數矯治前后全牙比

表二 下頜第一前磨牙、下頜第二前磨牙寬度

表三 矯治后滿意病例Bolton指數全牙比

3討論

正畸治療的目標是獲得良好的咬合,要達到這個目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上下頜牙量的匹配。1958 年,Bolton[1]提出了Bolton 指數,自此正畸界也越來越重視上下頜牙量關系,將 Bolton 指數作為臨床診斷、設計中常規測量分析項目。

關于不同錯牙合類型與Bolton指數不調相關性的研究比較多,Nie[3]的研究發現,牙量不調是引起錯牙合畸形的重要因素,安氏Ⅲ類錯牙合畸形患者的前牙比、后牙比和全牙比均大于安氏Ⅰ類錯牙合畸形患者的比值,更大于安氏Ⅱ類錯牙合畸形患者的比值。另外一些研究也發現在安氏Ⅲ類錯牙合畸形患者中下頜牙量相對較大導致Bolton指數較大[4]。另外, Ⅱ類、 Ⅲ類錯牙合患者矯治后 ,上下頜前牙常有代償性的唇舌向傾斜 ,這些代償性的唇舌向傾斜很可能影響到牙齒最終的咬合。在研究拔牙或不拔牙矯治Bolton指數的變化與咬合的關系時,按不同錯牙合類型,以矯治結束后的牙牙牙合模型進行研究對臨床更具有指導意義。既往關于拔牙模式對Bolton指數的影響的文獻多采用對術前模型進行模擬拔牙的方式進行研究,且樣本的選擇多沒有考慮不同的錯牙合類型所造成的影響[2],本研究選擇了II1患者,對矯治后的模型進行測量。

Bolton[1]指出在拔除4個前磨牙正畸治療后, 其全牙比會減小到 87%~ 89% ,并認為拔牙病例的咬合預測不應以未拔牙的全牙比作為標準,國內外的多項研究也證實了這點[2,3,4]。本研究也得出兩組病例矯治后全牙比較矯治前全牙均明顯減小,也證實了該觀點。第二組病例矯治后bolton指數全牙比較第一組病例稍大,這與有些學者關于不同拔牙模式對Bolton指數影響會不同的觀點相近[4,5],經測量下頜第一前磨牙寬度較下頜第二前磨牙寬度稍大,這可能是導致第二組病例矯治后bolton指數全牙比較第一組病例稍大的原因。

對矯治后模型進行PAR指數測量,其中38例病例矯治后PAR指數為0分,說明這些病例達到了較理想的咬合,將這38例病例作為滿意病例進行測量。第一組和第二組矯治前后全牙比無明顯差別,因此合并計算,咬合理想病例的全牙比為88.88%±1.87%,對于II1患者的治療具有一定的臨床指導意義。

4結 論

對于II1患者,拔除上下頜第一前磨牙及拔除上頜第一前磨牙、拔除下頜第二前磨牙兩種矯治方式都會使Bolton指數全牙比較矯治前變小,第二組病例矯治后bolton指數全牙比較第一組病例稍大,此兩種拔牙模式矯治后最適全牙比為88.88%±1.87%。

參考文獻:

[1]BoltonWA. Disharmony in tooth size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malocclusion [J]. Angle Orthod ,1958, 28: 113-130.

[2]李玉超,朱朝霞,李敏,等.正畸拔牙模式對Bolton指數的影響[J].口腔正畸學,2001,8(2):59-61.

[3]Nie Q, Lin J. Comparison of intermaxillary tooth size discrepancies among different malocclusion groups[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1999; 116: 53944.

[4]Saatci P, Yukay F. The effect of premolar extraactions on tooth - size discrepancy [J]. A 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ld , 1997, 111(4):428-434.

[5] Richmond S , Shaw WC , O,Brien KD , et al.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 Index (peer assessment rating):reliability and validity[J]. Eur J Orthod,1992,14(2):125-13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