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

2015-10-21 18:14李學雄
延邊醫學 2015年29期
關鍵詞:無創呼吸機呼吸衰竭

李學雄

摘要:目的:分析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方式分為兩組,即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各4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方法治療,研究組則采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并對患者治療前后心率、呼吸頻率情況、臨床療效進行對比。結果:研究組經治療后1d患者心率、呼吸頻率獲得明顯改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結論: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無創呼吸機治療,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心率、呼吸頻率,效果較為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COPD;無創呼吸機;呼吸衰竭

COPD疾病是以進行性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的病癥,其出現反復急性發作會引發患者出現呼吸衰竭,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療期間采用常規保守治療療效有限,進行氣管插管有創機械通氣(MV)治療效果明顯,但疾病經常出現反復性發作,如治療期間采取氣管插管治療會增加患者治療痛苦[1]。因此本文選取我院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將無創呼吸機應用到該疾病治療中可以提高患者治療質量,使患者心率以及呼吸頻率得到改善,效果顯著,詳細報告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抽選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進行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療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簽訂同意書。以隨機方式進行分組,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各42例。其中對照組以常規方法治療,男患24例,女患18例,年齡59~82歲,平均65.8歲。研究組則采用無創呼吸機進行治療,其中男患26例,女患16例,年齡57~83歲,平均67.9歲。全部患者經醫院診斷均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均符合COPD及Ⅱ型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將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進行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在臨床治療期間均進行抗菌藥物、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低流量吸氧、平喘等常規治療。

研究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使用 BIPAP無創呼吸設備進行科學治療,操作期間以S/T 方式為主,將設備調節至常規頻率,以10 ~14 次 / min,而 EPAP則由2~4 cmH2O這一數值進行設置,吸氣末壓則從8 ~ 12 cmH2O這一數值進行設置。通過對患者治療情況進行分析,根據舒適度、血氧飽和度以及血氣情況對數值給予調節,平均 IPAP(19±4) cmH2O,EPAP( 6 ± 2) cmH2O;患者通氣時間需依據疾病治療情況而定,除了在治療過程給予患者有效護理外,起初應增長通氣時間,后期治療穩定后可漸漸減少通氣時間,一般為4天-9天。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需對其臨床癥狀進行觀察并予以記錄,其中包含有患者呼吸頻率、心率情況。并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颊吆粑謴驼?,心率、呼吸次數恢復正常則代表顯效;呼吸得到改善,心率、呼吸次數近乎正常則代表有效;疾病治療后與治療前無明顯變化則代表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數(42)×100%。

1.4統計學處理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采用SPSS28.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采用X2進行檢驗,組間數據對比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治療前后心率、呼吸頻率情況對比

研究組經治療后1d患者心率、呼吸頻率獲得明顯改善,與對照組相比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率、呼吸頻率數據對比

2.2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治療后總有效率95.24%明顯高于對照組73.81%,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兩組療效數據對比[n(%)]

3 討論

COPD疾病是呼吸系統常見的慢性多發病,治愈難度較高,隨著病情呈進行性發展狀態,會呈現出呼吸衰竭等嚴重并發癥狀,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常規的治療方法主要以鼻導管給氧、解痙以及抗感染的方式為主,或者進行氣管插管操作,治療期間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并且費用較為昂貴[3]。

無創呼吸機的使用可以給患者提供壓力支持,患者在吸氣過程中由一個較高無創呼吸機作為壓力進行支持通氣操作,這樣可以增加機體內部的肺泡通氣量,幫助患者克服呼吸過程中出現呼吸阻礙的問題,還能幫助改善氣體在肺部分布不均勻的現象,使肺氣泡的通氣量與氧合得到改善;使肺部中的肺泡氧向血液方向不斷彌漫,降低無效腔氣量。如患者存在嚴重CO2潴留癥狀,那么可以使用比較高的壓力,保證潮氣量的增加,確保CO2的排出;但無創呼吸機的數值設置應小于30 cmH2O,以此防止胃腸脹氣、低血壓等情況的出現。因此研究組經治療后1d患者心率(81.2±10.1)、呼吸頻率(17.5±2.8)獲得明顯改善,總有效率95.24%明顯高于對照組73.81%,數據比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無創呼吸機進行治療,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呼吸頻率,效果較為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曉源.靜脈注射納絡酮對Ⅱ型呼吸衰竭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11(06):767.

[2]翁育清,郭欣然.高頻噴射和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呼吸機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并發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13(07):21.

[3]陳莉文,肖波,席玉勝,謝潮鑫,葉漢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Ⅱ型呼吸衰竭的清肺儀治療[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11):110-141.

猜你喜歡
無創呼吸機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內科治療臨床效果
無創正壓通氣對胸外科術后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
俯臥位通氣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分析
綜合護理在新生兒呼吸衰竭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慢阻肺患者的無創呼吸機的治療與護理體會
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療效探析
授權理論在使用無創呼吸機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