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鏡注射針技術在消化內鏡診療操作中的應用

2015-10-21 18:14田建軍
延邊醫學 2015年29期
關鍵詞:診療臨床療效

田建軍

摘要:目的:探討內鏡注射針技術在消化內鏡診療操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需要進行消化內鏡診療操作的患者11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其中觀察組患者在消化內鏡診療操作中采用內鏡注射針,對照組采取常規的治療方法,比較兩組患者的注射治療成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注射成功率為96.4%,對照組患者注射成功率為81.8%;觀察組患者的注射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內鏡注射針技術在消化內鏡診療操作中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治療的成功率

關鍵詞:內鏡注射針技術;消化道內鏡;診療;臨床療效

隨著我國醫學的進步,消化內鏡診療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診療上所應用到的醫療器械附件也更加復雜[1]。因此,本文選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需要進行消化內鏡診療操作的患者11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在消化內鏡診療操作中采用內鏡注射針以及常規的治療方法,比較兩組患者的注射治療成功率?,F將具體研究內容整理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需要進行消化內鏡診療操作的患者11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觀察組患者男35例,女20例;年齡14-91歲,平均年齡(63.24±11.37)歲;病程0.5-4.6個月,平均病程(3.21±0.24)月;其中消化道出血患者43例(食管靜脈曲張患者16例,胃底靜脈曲張患者13例,潰瘍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14例)息肉患者12例。對照組患者男36例,女19例;年齡15-88歲,平均年齡(64.25±12.37)歲;病程0.7-3.8個月,平均病程(2.67±0.51)月;其中消化道出血45例(食管靜脈曲張患者14例,胃底靜脈曲張患者15例,潰瘍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16例),息肉10例。在病理檢查下兩組患者均為高級別腺瘤病變。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以及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經統計學分析后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觀察組患者在消化內鏡診療操作中采用內鏡注射針,對照組采取常規的治療方法;常規的治療方法為患者在消化內鏡診療的過程中采用的均為同一種型號(23G)的注射針,并采用同一種注射技術,而觀察組患者根據患者不同的病變類型以及病變部位等情況選擇不同規格的內鏡注射針以及注射技術。包括對食管靜脈曲張患者注射硬化劑用型號為25 G內鏡注射針,注射角度控制在30°-40°之間;對胃底靜脈曲張患者注射組織黏合劑用型號為22G內鏡注射針,注射角度控制在35°-45°之間;內鏡下止血用型號為23-25 G之間的內鏡注射針多點注射1∶10000腎上腺素注射液,每點控制在0.5-1mL之間;ESD或EMR行黏膜下注射時用型號為23-25 G的內鏡注射針快速注射法。上消化道內鏡診療操作宜用針長4-6mm之間。針尖角度控制在14°;下消化道內鏡診療操作宜用針長4 mm左右,針尖角度控制在30°。具體方法如下所示:

1.2.1 醫療器械以及注射用藥品

前視電子胃鏡和電子腸鏡、不同規格一次性內鏡用注射針等,硬化劑聚桂醇、組織黏合劑康派特、腎上腺素注射液、 生理鹽水等其他藥品[2]。

1.2.2 硬化劑注射方式

將裝有聚桂醇液體的注射器連接在內鏡注射針上,排盡空氣后將其插進活檢孔內,直接采用注射技術進行止血。一般來說,一個出血點局部采用聚桂醇注射液劑量在5-15ml之間,不得超過15ml[3]。當聚桂醇注射液值剩下1ml時,護理人員需要邊退針邊注射,為了避免出血,需要將針眼封閉。但在注射的過程中注射針的外套管應該停留在原位1min左右,一直到患者的血液凝固后再收回注射針的外套管[4]。最后護理人員要仔細地觀察患者穿刺點的出血狀況,若針眼出現少量的滲血則可以停止,但若患者的針眼出現噴射血的狀況則應該立即在出血點附近繼續注射。除此之外,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確?;颊叩暮粑辣3滞〞?。對患者使用硬化劑的劑量將其治療效果具有直接的影響,劑量過大患者容易發生潰瘍等并發癥,劑量過小則容易出現再出血。若患者在發生注射后針眼出現噴射血,護理人員應該立刻配合內鏡醫師對患者進行再注射或插管[5]。

1.2.3 組織粘合劑注射方式

一般來說,常用組織黏合劑康派特注射的方法包括碘化油、組織黏合劑康派特以及碘化油。在內鏡注射針管內裝滿碘化油,若對碘過敏的患者采用劑量為50%的高滲葡萄糖,當注射劑刺入患者的靜脈內要快速地注入組織膠,在實際過程中要根據患者曲張靜脈的直徑大小注入1-2ml/點,將注射針內的組織黏合劑康派特注射液推入患者的靜脈,在注射完畢后為了避免膠出現粘黏,要快速地將注射針退出[6]。由于組織黏合劑的固化時間較短,容易與患者的血液以及水接觸后出現凝結。因此護理人員在內鏡診療操作中采用的注射針、注射器要確保其處于干燥的水平,一般來說,為了避免針眼出現堵塞,要選用大型號的注射針。

1.2.4 止血注射方式

插入胃腸鏡后用滅菌注射用水反復快速沖洗后將出血病灶暴露,當護理人員發現患者的病灶后,采用內鏡注射針在距病灶的1-2mm處3點或多點注射腎上腺素,需要注意的是每點注射0.5-1ml左右,且劑量的總量不得在10ml以上。腎上腺素能顯著地收縮小血管,減少血流量,并減緩血流的速度,起到止血的作用。但在注射的過程中要注重謹防并發癥的發生,不得反復注射,除此之外要對注射藥物的濃度、總量進行嚴格的控制,隨時監測患者的血壓和心率等生命體征。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注射治療成功率進行比較,在注射過程中出現穿孔、針眼出血和堵管則視為失敗。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檢驗;計量資料采取均數±方差(x+s)表示;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注射治療成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注射成功率為96.4%,對照組患者注射成功率為81.8%;觀察組患者的注射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注射治療成功率比較[n,(%)]

3 討論

目前在消化內鏡診療中已經廣泛采用硬化劑注射術、組織黏合劑注射術、止血術等,使得很大部分消化道出血、息肉等患者得到了較為明確的診斷和治療, 但此種診療方式在臨床應用上具有一定的難度和風險,極其容易發生出血和穿孔等并發癥的出現。因此,在診療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內鏡注射針技術提高治療的成功率。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在臨床上是較為常見的急癥,常規的治療方法極其容易使患者發生出血和穿孔的危險,使用內鏡注射針技術能有效地降低針眼出血率以及堵管率。

內鏡注射針技術在消化內鏡診療操作中的應用有效地彌補了傳統消化內鏡診療中的出血以及穿孔等并發癥的出現,顯著地提高了操作的有效率。在采用內鏡注射針時,護理人員需要對其性能、規格以及用法進行詳細地掌握,并根據患者不同的疾病類型和診療目的,選擇合適的內鏡注射針。

綜上所述,內鏡注射針技術在消化內鏡診療操作中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注射的成功率,值得大量地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翁海風,胡堅方,楊建英等.內鏡注射針技術在消化內鏡診療操作中的應用技巧[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06(12):86-88.

[2]楊冠彪,章曉燕.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在消化內鏡下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學,2012,13(8):33-34.

[3]盛娟,丁惠芬,伍瑞等.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內鏡下組織黏合劑注射治療后異位栓塞的預防[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3,30(10):587-588.

[4]張文穎,李兆申,金震東等.內鏡超聲引導下乙醇注射治療在胰腺腫瘤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3,30(3):177-178.

[5]陳建平,莊耘,王揚等.利多卡因腎上腺素高滲鹽水注射與硬化劑注射治療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比較[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3,30(9):526-527.

猜你喜歡
診療臨床療效
犬瘟熱的診療體會
基層電大教師對學員畢業論文的“診療”
消化內鏡診療中引用舒適護理的臨床價值
代謝性疾?。禾悄虿∧I病診療新進展
探討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的臨床療效
131碘治療甲亢患者的后期隨訪效果分析
枸櫞酸咖啡因治療早產兒原發性呼吸暫停臨床分析
微創手術治療胃潰瘍42例臨床分析
研究腹腔鏡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術中的臨床應用
早期應用前列地爾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