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痛悼念沈渭濱教授

2015-10-21 19:21
探索與爭鳴 2015年6期
關鍵詞:沈先生黑社會慈禧

在燦若星河的中國史學界,又一顆百折不撓、艱辛探索的星座墜落。

著名歷史學家、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沈渭濱先生因病,2015年4月18日清晨于上海仙逝。關于沈先生的生平和學術貢獻,廣大讀者可參見張劍研究員發表于《東方早報》、《澎湃網》上的長文。我們謹以沉痛的心情,簡要回顧多年來沈先生與《探索與爭鳴》編輯部的交往。

沈先生家學淵深,平生以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座右銘;以乃師著名歷史學家陳旭麓先生的治史理念為楷模,做學問一貫遵循經世致用,遂對我刊的辦刊風格情有獨鐘。將近30年來,先生始終關注我刊的點滴成長,不僅積極參與編輯部的各種學術活動,而且奉獻自己的得意之作。每當先生看到一篇好文章,必予以點評和鼓勵,乃至為本刊策劃圓桌會議、推薦原創佳作……

值此世事紛繁、學術研究多元并舉之際,回憶先生的音容笑貌,真是感慨萬端——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史學界乘改革開放東風,高舉思想解放大旗,成果斐然。斯時,北有黎澍,南有陳旭麓,可謂迎來了自“文革”以降史學撥亂反正的春天。沈先生恭逢其時,追隨陳先生在合肥會議上倡導正確評價曾國藩、李鴻章等洋務領袖,沈先生從宏觀上為中國近代史的研究屢創新見,從微觀上以馬克思主義的過程論、兩點論評價歷史人物亦奇峰凸顯。僅以先生發表在我刊的論文、訪談、會議發言來看,涵蓋了中國近代轉型、中國現代化路徑、太平天國的功過是非、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警惕和平時代日本軍國主義復燃、保護生態和歷史文脈,以及對洪秀全、慈禧、孫中山、宋氏家族等歷史人物的評價眾多領域。

這里,略舉幾例,以彰顯沈先生的魏晉風骨。1993年早秋,在江南古鎮朱家角,由本刊參與的關于舊中國幫會與黑社會的學術研討會上,先生的發言振聾發聵。先生尖銳地指出,我們必須汲取歷史教訓,防止黑社會和政府相勾結,并披露當時全國已有一百多個黑社會性質的組織。遺憾的是,當時的絕大部分國人缺乏對這一問題的敏感度。20多年流星般逝去,如今一些貪官與黑社會狼狽為奸的丑聞,足以印證先生的卓越遠見。2007年晚秋,本刊編輯部與沈先生一拍即合,在他居住的上海七寶古鎮召開現場研討會,與會專家一致呼吁上至廟堂、下至江湖,都要保護中華文明的歷史文脈,保護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凋零的古鎮、古村莊。先生面對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的蒲匯塘橋、面對潺潺東去的蒲匯塘水,深情地回憶昔日江南水鄉清幽、飄逸的田野風光,抒發充滿傷感的鄉愁……后來,這組研討文章被《新華文摘》轉摘,并得到了關愛傳統文化的領導人的批示。沈先生的學術貢獻之一,是對曾經臭名昭著的慈禧的正確評價。他用歷史哲學的顯微鏡,將慈禧放在世界歷史與中國中世紀向近代化轉型的大背景下進行分析、評價。在敘述慈禧一生的成敗得失時,既凸顯了她的獨裁、冷酷、暴戾的一面,也展示了她平和、溫情、慈祥的一面。由此,先生對慈禧推動的晚清新政予以較高評價,認為這是改革與革命賽跑的典型歷史事件。今天,當我們得出晚清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對抗革命,但新政的主要功能卻是引來了革命的結論,再相較法國大革命的因緣與結果,能不感佩先生的睿智!

沈先生一生勤奮,在學術上如癡如醉。幾十年來,低調的先生蝸居在七寶臨街的陳舊小屋里,一邊著書立說,一邊認真地寫日記,在他端莊的繩頭小楷下,流淌著一頭老黃牛的血汗!然而,他笑傲生活之不公,抨擊人間之不平,挺直一介書生的脊梁,緊援太史公之筆,揮就放射出獨立之意志光芒的《春秋》……

最后,愿沈先生在天堂化作鯤鵬,自由飛翔!

《探索與爭鳴》編輯部全體同仁

2015年4月19日

猜你喜歡
沈先生黑社會慈禧
繼女究竟能不能繼承遺產
細數京城小菜香
拆錯房子
會飛的沈先生假
太后過年
西班牙警方提醒:帶狗乞討多是黑社會
日本開課阻止青少年加入黑社會
日本黑社會也愁老齡化
慈禧照相
多面慈禧:親民也得看對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