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后的并發癥及對策

2015-10-21 18:15李得珠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7期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并發癥

李得珠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臨床處理措施;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388例接受介入治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處理措施;結果:經介入治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并發癥發病率為6.44%,且并發癥種類多樣;結論: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后的并發癥種類較多,并在其臨床上有著較高的死亡率,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可減少其死亡率。

【關鍵詞】心血管疾??;介入治療;并發癥

引 言

隨著近年來介入療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大量應用,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以及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其也是部分心血管疾病的有效診斷方法[1]。然而經大量研究發現,在采用介入療法進行心血管類疾病的治療時,會產生較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子2013年開始對介入療法的并發癥進行觀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回顧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間收治并采用介入治療的388例心血管病患者資料,其中男性患者247例,女性患者141例,平均年齡為38.37+3.65歲。根據患者的病情,將其分為非冠心病介入治療組(148例),冠心病急診介入治療組(97例),冠心病擇期介入治療組(143例)。所有患者基本情況相似,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介入治療途徑主要有:股靜脈、右鎖骨下靜脈、頸內靜脈、橈動脈和股動脈。所有患者在手術時均采用靜脈肝腎,其用量為0.5mg-1mg/kg。通過CT與血管照影,證實血管撕裂、心臟穿孔導致心包積液、股動脈假性動脈瘤、腎周血腫等;通過尸體解剖證實胸動脈夾層動脈瘤破裂[2],通過心電圖證明患者存在心律失常;通過手術,證明患者心臟穿孔致急性心包填塞。

1.3統計處理

本次研究所有數據均通過SPSS17.0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資料分析發現,388例患者中共計有25例患者出現各種并發癥(見圖1),并且癥狀種類多樣(見圖2),其主要表現為心律失常、休克以及穿刺點血腫等。

圖1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并發癥發生情況(n/%)

非冠心病介入

治療組 冠心病急診介入

治療組 冠心病擇期介入

治療組

并發癥發生情況 10/40.0 7/28.0 8/32.0

圖2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并發癥種類分析(n/%)

類型 數量

低血壓 5/20.0

穿刺局部血腫 3/12.0

假性動脈瘤 2/8.0

動靜脈瘺 2/8.0

嚴重心律失常 4/16.0

過敏性休克 4/16.0

心包填塞 2/8.0

肩周血腫 1/4.0

胸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破裂 2/8.0

3討論

心血管患者介入治療是指在血管上做微小通道,借助各類影像設備的引導完成局部病灶的治療。利用介入治療時,患者創傷面積小,治療時間短,恢復快,并且由于采用局部麻醉,降低了全麻導致的臨床風險[3]。但是通過研究發現,在臨床治療時,其也會發生較多種類的并發癥,并發癥發病率可達到6.44%,有些甚至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

在臨床中,較常見的并發癥有低血壓、穿刺局部血腫、心律失常、過敏性休克等,其都是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其發生因素較多,其中心理原因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患者對手術結果的懷疑和擔心,容易產生焦慮、緊張、抑郁、恐懼等不良心理壓力[4],使之在治療時無法準確配合,容易產生并發癥。

低血壓、心律失常、休克是一類發展迅速、需及時救治否則后果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其可分為血管抑制性昏厥和神經源性休克兩種,通常發生在手術局麻時、術后壓迫止血時、術后1h時或有較大血腫時等。是由于各種刺激作用于皮層中樞或者下丘腦,增加了膽堿能的張力,引起內臟器官和肌肉內微血管反射性擴張,導致血壓急劇下降,心理失常和休克。對低血壓和心律失常的預防要根據其發生機制和發生時段,有針對性的采用相應手段,進行有效的并發癥預防。一旦發生此類并發癥,應及時保存患者頭低足高位,并注射阿托品1-2mg和多巴胺250ml靜脈推注,保證心律和血壓的穩定,同時注意其他并發癥的發生情況[5]。

介入療法在心血管疾病時所產生并發癥在預防時,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管理。首先是醫護人員的管理,在治療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應保持高度的警惕,隨時監控患者的病情變化,一旦發生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另外在對術后患者的護理時,要隨時觀察患者的恢復情況,并且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和健康教育,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其次是患者的管理,在患者手術前,應充分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并進行心理指導,緩解其不良情緒,對患者和家屬進行護理指導,提高其康復幾率。

結 論

介入治療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手段,有著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但其也有著一定的治療風險,采用有效的預防和干預手段,及時對并發癥進行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死亡風險。

參考文獻:

[1]王禹,朱秀勤,蓋魯粵.心血管病介入治療術致急性低血壓并發癥的特點與處理[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0,20(09):537-538.

[2]肖金滿.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后嚴重并發癥35例分析[J].中外醫療,2012(02):89.

[3]崔婷,秦永文.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并發癥及其處理[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3,48(2):204-206.

[4]李海青.心血管患者介入治療后并發癥的分析及護理干預[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09):1327-1328.

[5]馬長生,蓋魯粵.介入心臟病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猜你喜歡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并發癥
肥胖的流行病學現狀及相關并發癥的綜述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舒適護理模式對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和靜脈溶栓治療后心率變異性的影響研究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中替羅非班的應用及意義探究
探討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的臨床療效
膝關節鏡聯合透明質酸鈉治療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
可吸收螺釘治療34例老年脛骨平臺骨折并發骨質疏松的效果及其對疼痛和并發癥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