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生態文明建設

2015-10-21 19:30許振清
地球 2015年8期
關鍵詞:自然環境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

許振清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號召我們一定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十八大報告將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生態理念在全社會得以牢固樹立,建設生態文明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務,為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生態環境 生態文明建設 自然環境

[中圖分類號] F407.1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8-348-1

1生態文明概念的提出

什么是生態文明?首先我們要弄清什么是生態環境和自然環境。生態環境和自然環境是兩個含義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時人們將其混用。嚴格來講,生態環境并不同于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外延比較廣,自然環境包涵著人類生活的生態環境、生物環境和地下資源環境,各種天然因素的總體都可以說是自然環境。生態是各種力量相互制約的結果,也是各種力量協調的結果,生態文明并不是生態“文明”的狀態,而是人用文明的方式對待生態。生態文明不僅僅是人與自然的關系,還包括人與人的關系,也就是說生態文明是人類在認識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過程中,為實現自然和諧發展,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取得的全部成果。它是表征人與自然之間相互協調共存共榮的進步狀態,是人類對自然態度和行為超越了敬畏自然,征服自然,最終走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性的價值取向。生態文明首先應該是人類文明應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為內涵,以指導人們走上可持續的和諧發展道路。生態文明強調人的自覺和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而人與人的和諧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前提??梢哉f生態文明是人類對追求最大經濟利益所采取的各種方法、手段所進行反思的成果,是人類文明形態和文明發展的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進步。

2走向生態文明的必然性和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意義

2.1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文明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成果,是人類改造世界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象征。人們在追求經濟生活和物質利益的生產及生活方式時,工業文明帶給人類巨大財富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無窮的煩惱和災難;人類對資源的利用已經大大超越了地球的承載能力,人類對此引起了高度重視,進行了自我反思;于是,生態文明理念應運而生,隨著人類生存危機越來越嚴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2.2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是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無論是何種資源,人均擁有量在全世界都是最低的。三十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國的經濟增長是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模式上,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環境與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資源相對缺乏,生態環境脆弱,生態容量不足,已逐漸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加上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中國不改變傳統經濟增長方式,不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放在突出位置,生產、生活環境會越來越惡化,這不僅直接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而且關系到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因此“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3如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從我國實際出發,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積極探索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3.1轉變經濟發展模式

十七大將“經濟增長方式”改為“經濟發展方式”寓意深遠,意義重大,具有更強大的針對性和指導性,經濟發展方式不僅涵蓋了經濟增長方式,還對經濟發展的理念,戰略和途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強調了提高經濟增長效益,還包括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內容。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增長就是要由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與管理創新轉變。

3.2加快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以能源資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進行生產,以節約的方式進行消費為根本特征的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通過人與自然和諧來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

3.3發展循環經濟和保護生態環境

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被寫入黨代會報告,就是向世界宣告:我們要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降低能耗和物耗,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我們要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使經濟社會和自然協調。

3.4正確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我國是一個占世界將近1/4人口的大國,根據我國自然資源狀況,要充分考慮人口承載力,資源支撐力,生態環境承受力。統籌考慮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在保護環境中求發展,徹底改變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壞后恢復的狀況,自覺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提高環境保護工作水平。

4結束語

生態環境關系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關系中華民族長遠發展。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大保護環境的力度,科學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的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堅決禁止掠奪自然,破壞自然的做法,堅決摒棄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壞后恢復的做法,把祖國建設成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美好家園。

參考文獻

[1]黨的十七大報告.

[2]黨的十八大報告.

猜你喜歡
自然環境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
承德圍場投資環境分析
幼兒園在自然環境下開展游戲的探討
用生態文明建設助推佳木斯經濟振興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及工具性價值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對媒體融合生態環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制度自信的理論依據
如何強化我國生態環境監察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