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業性與職業性的相互觀照

2015-10-21 20:07郁正民孫曉婕梅漢成
藝術教育 2015年1期
關鍵詞:音樂學院院校俄羅斯

郁正民 孫曉婕 梅漢成

近半個世紀以來,學術界對于俄羅斯音樂教育少有研究,以音樂教師培養為對象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本文是筆者近年參加“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教育部重點課題——音樂教師培養國際比較研究”,對“俄羅斯音樂教師培養研究”的其中幾個部分。研究的其他問題還包括俄羅斯(含蘇聯)音樂教師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結構以及現俄羅斯的音樂教師培養模式與目標和中國音樂教師培養比較,包括教育思想、教育體制、教學模式、課程結構、教學方法、學習目標、評價體系和標準等諸方面的比較。

俄羅斯音樂教師培養歷史

俄羅斯的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傳統厚重。近一個半世紀以來,不僅有格林卡、穆索爾斯基、里姆斯基·柯薩科夫、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普羅柯菲耶夫、肖斯塔科維奇、哈恰圖良、卡巴列夫斯基等作曲大師的出現,還有奧依斯特拉赫、柯崗、吉列爾斯、李赫特爾、列夫·奧波林、羅斯特羅波維奇等演奏家在世界音樂舞臺上的光彩奪目。這些累累碩果的收獲,當然離不開寬廣肥沃的音樂教育土壤的培育。為此,我們有必要對俄羅斯(包括蘇聯)音樂教育的發展歷史、現狀做回顧與分析。

蘇聯時期的音樂教育

蘇聯的音樂教育在19世紀下半期和20世紀初達到了創作的高峰,高等音樂院校在這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在彼得堡和莫斯科音樂學院形成了杰出的創作和教育學派,許多城市里出現了新型的音樂學?!M步文化人組織的人民音樂學院。其創辦宗旨是不問社會地位和財產狀況如何,讓所有志愿者都能受到音樂教育。音樂學院的最優秀教師在那里任教。他們認為,為發展俄羅斯的民主音樂藝術做出貢獻,乃是自己應盡的義務。在社會的廣大民主階層中普及音樂,推廣音樂藝術和開展音樂教育方面,人民音樂學院曾發揮重大作用。

事實上,俄羅斯的音樂教育步入快車軌道是在蘇維埃政權建立以后。1922年10月,已被納入國家統一管理的莫斯科、列寧格勒(現彼得堡)音樂學院宣布,確立三級教育階段——預科(準中級教育)、中專(中級教育)、高校(高等教育),并提出了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目標——不是造就“狹隘的專家”而是培養“受過廣泛教育的,能夠適應當代生活的要求,勝任實際工作的音樂藝術工作者”;規格——“其成就要與當代世界音樂藝術的發展,當代歐洲音樂科學的地位以及當代先進的音樂教育制度和方法齊頭并進”。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1925年12月5日,兩院又將培養目標修訂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僅僅產生一個音樂藝術家,而是一個不脫離社會并參加社會活動的公民”。學院設立三個系:作曲和音樂學系。作曲專業包括作曲技術理論和理論作曲,音樂學專業包括音樂史學、音樂社會學、音響學和教學法研究;音樂表演系。包括鍵盤、管弦樂、聲樂、指揮等專業;音樂教育學系。包括普通音樂教育理論和音樂表演專業。學制:除銅管、低音提琴學科為三年,木管、豎琴、聲樂、音樂教育為四年外,其他專業為五年制。還有為期三年的研究生班(院),畢業后可獲“后補博士”學位(相當于我國的碩士學位)。在課程設置方面,除與各專業相關的必修音樂基本理論知識、技能外,還有非音樂課程的設置,其重點是對學生進行社會、政治和思想意識方面的培養教育(相當于我國當今大學的公共必修課程)。

蘇聯的音樂教育,也很重視“普通的音樂教育”。除在專業院校內設立“普通音樂教育專業”外,此間還增設有專門的“教育師范系”,以培養迫切需要的音樂教師、音樂鑒賞家、青少年宮(之家)和群眾業余音樂團體的音樂指導教師。但為時不長,多數教育師范系被撤消,其培養普通學校音樂教師的任務又回歸到由音樂學院中的音樂教育學系中的普通音樂教育專業去承擔。據統計,至蘇聯解體前的1990年,已有遍布于莫斯科、列寧格勒、喀山、里加、新西伯利亞、海參崴等地具有上述規模的音樂院校共24所。他們以培養一流的音樂藝術家(特別是演奏家)為主要任務,在國家強大的行政領導和財政支持下(其課程設置、規格皆由教育部門統一制定,因地區、條件所限,只允許稍有差別),以堅實的結構、整齊劃一的步伐大踏步地前進。但長期以來,其教師隊伍的成員多是在相近的教育環境、相同的地區背景、相似的模式中培養出來的,從而造成了學術上的近親繁殖,以至于給這種統一涂上了“灰色”。

在我們談論蘇聯的普通音樂教育時,不能不提到莫斯科格涅辛音樂高等學校,實質上這是所側重培養教師的“師范大學”。其在實施音樂學科的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時,強調教學法課程的學習和教育實習,畢業論文多為相關教學法的題目。在這所院校里,7至23歲的學生接受以音樂教師為主要培養目標的全部的音樂教育,并且注重音樂學院中沒有開設的民間樂器課的演奏和民俗學的研究,十分重視教師職業技能、職業道德的培訓。因而,培養了大量高水平的音樂教師。

1979年,蘇聯已有負責培養高度熟練的音樂人才和音樂師資的音樂學院20所、音樂師范學院3所、文化學院的音樂教育系8個、高等文化院校3所、師范學院38所。在音樂教育系統中,莫斯科和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國立格涅辛音樂師范學院居主導地位。它們在創作和教育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使蘇聯音樂學派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蘇聯高等音樂院校在培養和訓練蘇聯音樂界的知識分子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績。各加盟共和國的音樂教育發生了巨大變化。各共和國的音樂學院和高等音樂學校推動了本民族的音樂干部隊伍的建立,他們精心地保持和發展了本民族的藝術傳統。

俄羅斯音樂教育現狀

自蘇聯解體后,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俄羅斯綜合國力下降,致使國家對教育的財政支持力度大幅度減弱。加之人口的逐年減少,多數家庭生活水準下降,普通學校學生學習負擔加重,藝術在兒童的個性形成和發展方面的作用被輕視,致使學習音樂的學生數量銳減。同時,由于一些卓有成就的音樂教育家的流失,音樂院校的教學質量有所下滑。但總的來說,蘇聯音樂教育的優良傳統還有所保持,其總體框架還在,教師們仍以相當的業務水準、嚴謹的教風、認真的教態、執著的追求、獻身的精神堅守在崗位上[那些大師們——包括作曲家、演奏(唱)家,以傳承技藝為己任,大多在音樂院校里兼課]。學生,尤其是那些頗具才能的孩子仍以刻苦鉆研的精神,在高水平的教師和一流的專家的指教下,接受著完整的專業音樂教育和規范的普通音樂教育。俄羅斯國家行政部門仍以統一的教學大綱,規范著各院校,乃至普通學校的教學行為。

筆者在近10余年中,先后10余次赴俄羅斯(包括莫斯科、彼得堡、喀山、哈巴羅夫斯克、共青城、烏蘇里斯克、弗拉迪沃斯托克、布拉戈維申斯克等城市的13所大學、24所中小學)考察、走訪了37位大學教授、中小學音樂教師、教導主任和俄羅斯全國音樂教育學會主席阿布杜林(卡巴列夫斯基生前指導的最后一名音樂教育學博士)。所到之處,所聽聲音,一律為:我們俄羅斯的音樂教育在世界是領先的,全世界有近百個國家學習卡巴列夫斯基的音樂教育體系,說明我們的音樂教育是先進的。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世界性的“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教學大賽”已成功舉辦10余屆,有幾十個國家的大中小學教師參加,還分別設了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生的分組。這足以說明俄羅斯的音樂教育水平,足見俄羅斯音樂教育界的自信。而事實上,筆者所走過的地方,無論是中學還是小學的音樂課堂教學,其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方法應該說是一流的。當然,學生對音樂的接受水平、起點也是較高的。這或許與俄羅斯這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與對本民族文化重視的程度和國家政策的強化是密不可分的。

俄羅斯音樂教師培養之教育思想

俄羅斯的卡巴列夫斯基的新音樂教學大綱對俄羅斯的音樂教師教育起到了綱領性的指導作用,其不僅在俄羅斯產生了愈來愈大的影響,同時也引起了國際音樂教育界的普遍關注??ò土蟹蛩够J為:“教師為使孩子們喜愛音樂,首先要讓他們接近音樂,這是非常重要的事。一開始不要強制兒童做一些會讓他們遠離音樂的練習?!彼€認為,“音樂課的任務是引導學生進入浩瀚的音樂世界,教會他們熱愛并熟悉一切豐富的形式和體裁的音樂,培養學生將音樂文化作為他們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毙麓缶V的教學目的不是要求掌握某些技能技巧,而是要提高學生真正的藝術修養。新大綱注重音樂與文學、造型藝術以及人類文明歷史之間的聯系,也十分重視音樂與生活的關系,將音樂與生活作為新大綱的一個總題目??ò土蟹蛩够种匾暯處煹臉I務能力的精深和學識的廣博,認為音樂課應是哲學、美學、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及音樂學在音樂教學中的綜合體現和反映。因此,對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及職業才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俄羅斯的音樂教師教育都遵循這樣的標準培養中小學和基層音樂教師。

俄羅斯教育部原部長特卡琴科在談到如何進一步發展高等師范教育時這樣說:“培養未來教師的基本原則已經有了新的改變,我們要培養的不僅是任課教師,而且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也就是說,他們不僅能向學生傳授必要的知識、技能和技巧,而且善于發現學生的天賦、才能和愛好,通過共同的創造性活動,幫助他們逐步形成自己的個性。為此就要力求達到師范教育的人道化和人文化。所謂教育的人道化,就是要求教師盡可能地接近學生,把培養學生的個性作為教育工作的中心;而教育的人文化則意味著提高人文學科的地位,由把世界當做無生命的機制來認識轉變為把它當做生動的、完整的生活現象來研究?!?/p>

研究俄羅斯音樂教師教育的教育思想在其高等師范學校的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就可以窺其一斑 。如今俄羅斯國內的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系科的教學體制、教材均以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的為準。筆者以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的課程設置為例:在師范類的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上,指揮、鋼琴、聲樂的學習時間都是5年,尤其是指揮課備受重視,學生都被要求指揮必須通過國家的四級考試。學校在培養學生掌握各自的專業技能的同時,還注重和學習教授該專業的教學法,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在專業必修課中設置的音樂基礎理論課被歸納為“音樂理論實踐課”,這種課程均以實踐的形式得以開展,學生在最后一學年要在音樂學校進行為期2至3個月的教育實習。

俄羅斯音樂教師培養之教育體制

在蘇聯時期,音樂教師教育體制已經呈金字塔形,國家非常重視對音樂師資的培養,而且對音樂院校的師資水平要求很高。如前所述,兒童音樂學校與專業音樂學校的教師大部分是音樂學院的畢業生。而音樂學院本身的教師,則是由本科畢業生中經過選拔并只有經過兩三年進修班的專門學習(或經過研究生班的學習)之后才能充任。在莫斯科、列寧格勒音樂學院與格涅辛音樂師范學院里,還專設有師范專業或教學法研究室,為全國的音樂院校培養師資,同時,還接受各地音樂院校的現任教師(包括講師、副教授、教授)來這里進修。這對交流各地的音樂教學經驗、普遍提高各地音樂院校的師資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普通學校的音樂師資,由教育部所屬的師范學院音樂系及文化學院負責培養。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于上世紀80年代提出,為了保證這部分師資的水平和質量,普通學校音樂教師的培養任務,也應由音樂學院來承擔。

90年代以后,俄羅斯國家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教學的連續性和循環性——從初級開始直至最高階段。如今俄羅斯的音樂教育體系基本上沿襲了蘇聯金字塔形三級模式,作為國家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俄羅斯專業音樂教育的每個部分都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礎之上的,每一層的教育都與普通教育相對應。在這種金字塔形教育體制中,為數眾多的初級學校是基礎,再高一點是中等學校,位于塔頂的是高等學校。筆者認為,正因為有這樣眾多的音樂人才培養基地,以及環環相扣的培養環節,才確立了俄羅斯世界音樂大國的地位,其音樂教師教育的高質量也就毋庸置疑了。

俄羅斯音樂教師 (含專業和普通中等學校),除極少數來自于莫斯科格涅辛音樂學院和師范院校的音樂系(科)外,主要來自于各地方的音樂學院,并且基本以本地專業藝術院校的畢業生為主或為多數。當然,每年音樂學院的畢業生經過嚴格的考試獲得畢業證書后,根據成績可按志愿擇業,其中有相當部分的學生到音樂中學或普通中學去任教。而經過11年的初、中級的音樂教育獲得畢業證書的一些學生,方可到音樂小學或普通小學去任教。

俄羅斯音樂教師培養之招生就業制度

俄羅斯音樂專業招生制度

促成俄羅斯音樂教育達到高水平的原因,首先應歸功于前蘇聯的教育制度。俄羅斯如今所沿襲的音樂專業(含高師音樂專業)招生制度,也更加鞏固了音樂教育的高質量、高水平。我們可以通過俄羅斯兒童從小開始所接受的音樂教育歷程來觀察俄羅斯嚴格、科學的招生制度。

一個熱愛音樂且富于才能的學生,上午到普通學校學習文化課(蘇聯的小學一般多為上午上課),下午便可到音樂小學上音樂課,接受富有經驗和水準的專家教授的指導。7年后入音樂中學或“中心音樂學?!保ㄏ喈斢谖覀兊囊魳穼W院附中),在那既可學習音樂課程,也可學習同普通學校一樣進度和深度的文化課。4年后畢業,既可報考音樂學院繼續深造,也可轉入另類學校繼續學習其他學科,還可到音樂小學任教。7至18歲的初、中級的音樂教育構成了音樂金字塔寬厚堅實的底座。

在俄羅斯,高等專業音樂學院的學生入學前必須是專業音樂學校的畢業生,而高等師范院校中音樂系科的招生生源也必須是專業音樂學校如中等專業音樂學?;驇煼秾?茖W校的畢業生,都是經過多年正規音樂教育的熱愛音樂的學生。

俄羅斯音樂專業師范生就業制度

在俄羅斯,高師音樂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流向主要有三種:優秀者可以留校任教,但前提是通過國家統一的教師資格考試并通過教學法考試;另一種途徑是任職于師?;蛑械纫魳穼W校;最普遍的就業途徑是到普通中小學教授音樂課。而專業音樂院校的學生一般到藝術團體工作。

俄羅斯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和三級音樂教育體系帶給高師音樂專業的畢業生更多的就業機會。蘇聯時期,全國有2219所兒童音樂學校,187所中級音樂學校,24所中心音樂學校(音樂學院附中),以及近千所音樂夜校。如今,俄羅斯也繼承了這種多規格、多級別、縱橫交錯的音樂教育網絡,高素質的高師音樂專業畢業生更是為全民族音樂素質的提高,音樂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這繁榮的音樂教育現狀背后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教師待遇差、工資低的狀況一直以來就是導致師資流失、教師離崗的主要原因,為此俄羅斯教育部進行了多次提高教師工資,改善教師待遇的舉措,至今已初見成效。

俄羅斯音樂教師培養之課程設置

就俄羅斯音樂教師培養的課程設置而言,全國凡有音樂教師培養任務的教育機構,均以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為主要參照例。而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課程設置不僅是由本校教師制定,還要經過全俄羅斯國家音樂教育學會審核,通過后執行。

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的教學法課程是以必修課形式設置,并且開得比較細、比較全,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俄羅斯在音樂教師教育中對教育學理論和教學法課程的重視。從音樂理論實踐課也可看出,其課程的進行和開展更注重參與性和實踐性。這里有必要提及一下,在蘇聯音樂教育體系中,高級階段的專業音樂教育是指音樂學院和帶有音樂系的藝術學院以及音樂師范學院。需要說明的是,蘇聯的音樂師范學院與中國的師范學院有很大不同。蘇聯的音樂師范學院是專門培養專業音樂院校各專業的教師,在系別及專業設置上與普通音樂院校有許多共同之處,如管弦系、鋼琴系等,所不同的是這類學院各專業在培養學生掌握各自的專業技能的同時,還注重和學習教授該專業的教學法,想成為教師的學生,必須先在音樂學院和音樂學校里教兒童學習以做練習。這種學校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目前,這類學校中最為著名的是俄羅斯的格涅辛國立音樂師范大學,其是蘇聯最大的高等音樂師范院校之一,學院的任務是為中等和高等音樂院校培養師資。這所學校的前身是格涅辛中等特別音樂學校,創辦于20世紀前半期。這所學校的特點是把學生造就成為獲得充分發展的優秀音樂家的同時,又在音樂教學法方面予以特別關注。注重專業音樂教育家的培養以及各門教學法的研究,是該校最大的特色之一??梢娮⒅匾魳犯鲗I教學法的學習,在俄羅斯有其優良的傳統。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音樂教師教育均是以卡巴列夫斯基的音樂教育思想、音樂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的,其課程的設置基本是為卡巴列夫斯基的新音樂教學大綱服務的??ò土蟹蛩够鞔_指出,新大綱的教學目的不是要求掌握某些技能技巧,而是要提高學生真正的藝術修養。新大綱注重音樂與文學、造型藝術以及人類文明歷史之間的聯系,尤其是感受音樂與生活的關系,要使學生理解音樂就是生活本身。近些年來,俄羅斯的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直接影響到普通中等教育和高等師范教育?,F行的課程設置不包括政治課,教學大綱也不提倡完全相同,培養創造力、自由與和諧的個體成為包括音樂教育在內的大多數課程設置的著眼點。

俄羅斯以“英才音樂教育”為其特色,以培養專業音樂家而著稱,在以音樂師資培養為其主要任務的師范大學音樂系,其教育體系也不例外,十分重視學生音樂表演技能和技術的培養。其音樂教師教育呈現出專業性與職業性相互觀照的特征,呈現出大學專業教育與職前實踐能力培養相互觀照的特點。透過卡巴列夫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學體系以及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的教師教育范式,我們可以看到,俄羅斯音樂教師教育的人才培養方式,實際上是一個英才教育與通才教育的結合體,音樂教師具有職業性與專業性的雙重特征,學生具有專業音樂家與音樂教育家的雙重潛能。

俄羅斯的教育體系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教育體系的統一性,也就是說同類院校教學內容幾乎是完全相同的,都建立在統一的國家規范文件基礎之上。

參考文獻:

[1]俄羅斯聯邦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國家教育標準[S],2005.

[2]阿普杜林.音樂教育方法論[M].莫斯科音樂出版社,2001.

[3]麻柳科夫.現代音樂教師的培養[M].莫斯科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斯米勒諾夫.高等教育的教育學與心理學[M].莫斯科科學出版社, 2003.

[5]季多夫.教育比較學[M].莫斯科出版社,2003.

[6]梅漢城.俄羅斯與中國的教育學比較研究[M].莫斯科出版社,2005.

作者郁正民系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

孫曉婕系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

梅漢成系中國駐白俄羅斯使館教育參贊

(責任編輯:張斐然)

猜你喜歡
音樂學院院校俄羅斯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Reflections o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浙江音樂學院、哈爾濱音樂學院成立
另辟蹊徑
先救誰——原載俄羅斯漫畫網▲
同舟共濟
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