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對接的實證分析

2015-10-21 19:39董術發劉鵬
科技致富向導 2015年6期
關鍵詞:實證分析企業文化校企合作

董術發 劉鵬

【摘 要】高職院校肩負著為企業培養生產、服務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要求高職院校不僅要講授專業技能知識,還要加強與企業的文化對接,使學生能更好地融入企業。采用隨機訪談的形式,對4個企業進行了隨機調查,對校企合作中文化對接的必要性、存在的不足和積極的成果進行分析,提出了當前校企雙方順利實現企業文化對接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校企合作;企業文化;文化對接;實證分析

0.引言

高職院校和企業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正是企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根本的是要做好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對接。如何培養適應行業企業的畢業生,高職院校和企業必須走校企合作之路,高職院校加強內涵建設特別是校園文化建設,與企業深度對接,融入行業文化。那么,目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在對接上都做了哪些工作?實際的效果又如何呢?通過隨機訪談的方式,與高職院校合作的4家企業的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對接既有令人興奮的成果,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1.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對接的必要性

對最近幾年高職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表明,企業越來越注重高職畢業生的團結協作意識、溝通協調能力、吃苦耐勞的精神、崗位責任意識。學生僅僅具有扎實的知識技能、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高漲的工作熱情到企業工作后并不一定得心應手,不能令企業滿意。究其原因,恐怕與部分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的“短視教育”有關,即強調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技能訓練, 忽視學生素質教育和人格培養,將高等職業教育僅僅看成是“就業教育”或“飯碗教育”[1]。實踐證明,高職院校不僅僅要教會學生一技之長,還應該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又具有綜合素質(包括學習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等等)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從目前情況看,高職院校更重視與企業在實訓基地建設、學生頂崗實習等“硬件”方面的合作。但在文化對接等“軟件”方面的合作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特別是企業文化對接尚未引起學校和企業的重視;另一方面,理論界在文化對接等“軟件”方面的研究匱乏,能指導實踐的研究成果更少。

通過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對接來建設具有高職特色的校園文化,以提升高職院校的競爭力,達到培養人才的最終目標,是一項十分必要和緊迫的工作[2]。

2.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對接的實踐

2.1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對接的積極方面

調研企業對于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對接中所做的具體工作例如校園文化基礎建設方面和內涵建設方面給予了肯定。

2.1.1校園文化基礎建設方面

高職院校能處處體現高職教育的職業特色,如在教學樓的走廊、墻壁上張貼職業化氣息的宣傳材料;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以及教學設備;以企業名命名校園內的樓、路、燈、教室、實訓基地、設備儀器等;把教學環境模擬成工廠模式,建立“教、學、做”一體化的專業教室;將學院校訓顯示在學院大門入口處,深入每個師生心中。

2.1.2內涵建設方面

高職院校的內涵建設主要涉及:招生方式、教學方式、實習方式和教師構成等方面。高職院校注重校企合作、工學交替,即安排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到企業生產現場頂崗實習,既培養了學生的企業精神和實際能力,又鍛煉了教師隊伍。采用“校企聯合—定向招生—共同培養—定向就業”招生模式,企業派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和一線技師擔任兼職教師培養學生,灌輸企業文化內涵。

2.2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對接存在的不足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對接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

(1)高職院校校園缺乏企業文化氛圍。雖然高職院校在教室里張貼著著名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精神、企業宗旨;以企業名字命名校園內的樓、路、燈、教室、實訓基地、設備儀器、廣場等;把教學環境模擬成工廠模式,建立“教、學、做”一體化的專業教室,但是調研的企業認為這些還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僅僅是企業文化中最膚淺的部分。

(2)高職院校教學內容未充分體現職業性。調研的企業認為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僅僅側重專業技術基礎知識,許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學習一定的基礎和專業知識外,更多的時間是在接受職業技能的訓練,由重視理論向重視技能轉變不夠。

3.結論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認為目前的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文化的對接基本上還處于初級階段。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文化的對接應以高職院校為主體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主導作用,以保證文化對接的實效性。高職院校要引進企業文化,改革教育內容和方式,采用全新的、科學的教育理念。同時企業也要發揮校企合作中的主導作用,為高職院校和企業雙方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文化軟實力的支撐。

3.1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上

高職院??稍诮虒W樓走廊展示成功校友的創業事跡;在教室里懸掛企業家經典言論的條幅;學校開展在職培訓,讓學生了解優秀公司概況、發展歷程、公司精神、核心理念、價值觀以及具體的工作內容等;可以邀請合作企業、行業或業內知名人士、杰出企業家、成名校友的來學校講座。

企業可通過設立高職學生專項獎學金、助學金的形式,幫助一些家庭困難學生完成學業,這部分學生的吃苦耐勞、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等優良職業素質往往是企業最需要的,將來便是企業的寶貴人才。

3.2在校園制度文化建設上

高職院校應借鑒吸收優秀企業的文化理念和先進管理經驗,將企業員工的行為規范納入學校日常教育內容。實現校企優質資源共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著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重點推出教學科研領軍人才;加大實用型、特色型、個性化教材的編寫力度,充分吸收企業元素,實現教材與市場需求的無縫對接[3]??稍趯W校進行企業化管理,引進企業的登記制度、請假制度、安全制度、操作規范制度,讓學生盡早接觸并適應企業工作環境。

3.3在校園教學文化建設上

高職院??蛇x派骨干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借以培養“雙師型”隊伍;又可邀請企業技術骨干、管理干部來校講課,參與教學和管理,從而更好地實現文化對接。企業派有經驗的技術人員來學校擔任兼職教師,派優秀的管理人員在學校開辦各類講座,為高職院校帶來企業的先進管理理念和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從而豐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內涵。 [科]

【參考文獻】

[1]王章生.對高職院校校企文化對接的思考——以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為例[J].大眾科技,2012(14):188-190.

[2]雷久相.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的理論意義與實踐要求[J].職教論壇,2010(12):57-59.

[3]羅先奎.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合的路徑[J].揚州大學學報,2013(17):70-73.

猜你喜歡
實證分析企業文化校企合作
電子服務質量與顧客忠誠的關系研究
本土會計師事務所與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比較分析
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的實證分析
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綜合研究
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培訓的關聯性分析及闡述
基于省會城市經濟發展程度的實證分析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