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生醫療技術換藥在混合痔術后的應用效果觀察

2015-10-21 18:25曲宏偉
中國當代醫藥 2015年25期
關鍵詞:創口換藥創面

曲宏偉

[摘要] 目的 探討再生醫療技術換藥在促進混合痔術后創面愈合中的效果。 方法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再生醫療技術換藥的50例混合痔患者作為治療組,選取同期接受常規換藥的50例混合痔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的療效。 結果 治療組的Ⅰ級疼痛所占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創面愈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混合痔術后應用再生醫療技術換藥,具有疼痛輕、創面愈合快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痔;換藥;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 R657.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9(a)-002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egenerated medical technology of dressing change to facilitate wound healing in postoperative mixed hemorrhoid.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mixed hemorrhoid accepted regenerated medical technology of dressing change from June 2013 to March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treatment group.At the same time,50 patients with mixed hemorrhoid adopted traditional dressing chang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effect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pain with grade Ⅰ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wound healing tim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regenerated medical technology of dressing change in mixed hemorrhoid has advantages of mild pain and quick wound healing,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Hemorrhoid;Dressing change;Effect observation

燒傷皮膚再生醫療技術是當代中醫外治燒傷創傷的重要方法之一[1],該技術可創造一種既利于創面修復,又不破壞正常組織修復進程的生理濕潤環境,此外還有止痛、抗感染等作用,能有效提高愈合質量,實現再生修復[2]。燒傷皮膚再生醫療技術已被寫入全國高等院校本科教材,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可。痔是肛腸科常見病、多發病,傳統手術治療混合痔具有切除徹底,復發率低等優點,但傷口疼痛劇烈及愈合時間長等不足之處,始終困擾著臨床醫生。本研究選取本院的混合痔內扎外切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再生醫療技術換藥,旨在推進再生醫療技術在肛腸科創面愈合中的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再生醫療技術換藥的50例混合痔內扎外切術患者作為治療組,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20~68歲,平均(48.2±5.12)歲;混合痔內痔Ⅲ度36例,Ⅳ度14例。選擇同期接受常規換藥的50例混合痔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21~66歲,平均(47.16±6.73)歲;混合痔內痔Ⅲ度40例,Ⅳ度10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療組采用再生醫療技術,具體方法如下:在手術結束時即接受該技術,手術創面需徹底止血,肛緣外露創面以美寶燒傷膏(MEBO)均勻涂布,厚2~3 mm, MEBO紗條輕輕塞入肛內,肛門外蓋無菌紗布。術后次日取出紗條,用擰干的鹽水棉簽蘸吸清潔創面,不用任何消毒劑及水溶劑沖洗創面,蘸吸清潔創面時以不出血、不疼痛為標準,再用同法創面涂MEBO及肛內塞MEBO紗條。根據傷口情況及時清理液化物、壞死組織,及時更換新藥,每4~6小時換藥1次,便后以溫水洗去肛門糞便殘渣后換藥。

對照組術后肛內創面置入油紗條,肛外包扎。術后次日常規高錳酸鉀坐浴后換藥,碘伏消毒創面,肛泰栓頭部涂痔瘡膏,尾端接油紗條納肛,外蓋敷料包扎,每日1次換藥。

1.3 觀察指標

1.3.1 疼痛程度分級 Ⅰ級:輕微疼痛可忍受,無需用止痛藥,不影響睡眠;Ⅱ級:疼痛較重,口服止痛劑緩解,輕微影響睡眠;Ⅲ級:疼痛重不能忍受,口服止痛藥差,嚴重影響睡眠。觀察術后5 d換藥時的肛門疼痛程度。

1.3.2 創面愈合時間 創面愈合以創面閉合、新生皮膚完全覆蓋創口為標準。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組的Ⅰ級疼痛所占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創面愈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3 討論

術后換藥與手術療法是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目的是觀察創口的術后反應[3],改善局部組織的修復條件,促進傷口修復,早日愈合。

3.1 組織損傷后傷口的病理變化

損傷后傷口的病理變化主要是致傷因子作用的防御反應。微血管經過短暫的收縮后發生擴張和充血,水、電解質與血漿蛋白滲入損傷的組織間隙,局部出血和炎性滲出導致腫脹發紅,損傷疼痛2~3 d可緩解,這些炎癥反應有利于傷口的修復。在形態上,可出現不同的改變,主要有萎縮、硬化、變化和壞死和修復。壞死組織的結局包括溶解吸收、分離排出、機化、包裹、增生和肥大。創傷的修復是指組織缺損由健康組織再生來修復的過程。創口的修復基本方式是由周圍增生的細胞及細胞間質來充填或代替缺損組織。

3.2 組織再生

組織再生是指細胞分裂增生完成修復的過程。如手術傷口的修復就是通過血管、結締組織、上皮組織等的再生來完成。再生分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生理性再生是正常機體細胞經常地不斷更新;病理性再生是受傷后組織所發生的再生,又分為完全性再生和不完全性再生。完全性再生為損傷后組織在結構和功能上與原來組織完全相同的再生。缺損的組織不能由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組織再生修補,而是由肉芽組織修補,最后形成瘢痕為不完全性再生,如手術的切口。

3.3 傷口的修復過程

依靠自身組織的修復功能進行修復是傷口愈合的基礎,組織修復過程一般分為以下幾期。①炎癥期:傷口或組織裂隙內被血凝塊填充,周圍組織發生急性炎癥,如不感染,術后2~3 d這種損傷達高峰,然后逐漸消退,疼痛減輕。②纖維增殖期:術后6 h左右創口邊緣可有成纖維及肌纖維細胞增生;術后1~2 d有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可逐漸形成新生的毛細血管;3種細胞共同構成肉芽組織,充填創腔及組織裂隙。而原有的血凝塊、壞死組織等可被酶所分解,分解物被白細胞吞噬、吸收或從傷口排出。成纖維細胞能合成前膠原纖維,肉芽組織內膠原纖維增多,其硬度和張力增強,最終變成纖維組織嫁接于斷裂組織間,完成瘢痕修復。③上皮覆蓋期:經過增殖期,傷口已經初步愈合,但瘢痕組織在強度及張力上不一定能夠適應生理需要,還需瘢痕內膠原調整,使瘢痕軟化,不影響張力,此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完成。④創口收縮:開放傷口術后3~4 d開始收縮,皮膚缺損越大,收縮越明顯。

3.4 創口的愈合

傷口的愈合分為一期愈合及二期愈合。一期愈合即縫合傷口,切口組織破壞少,創緣對合整齊緊密,創面滲出的血液及組織液少,周圍組織炎癥反應輕,可吞噬及吸收組織間隙內滲出物,次日可有新生的成纖維母細胞及毛細血管構成肉芽組織,2~3 d傷口周圍的表皮迅速再生將傷口連接起來,這一過程一般需6~7 d。二期愈合組織破壞多,創緣無法對合,缺損不能由原來性質的細胞來修復,要由創口底部及周圍生長的肉芽逐漸填充創口,然后創緣的表皮細胞再生向創面伸展,最后完全覆蓋創面才能愈合。凡是抑制炎癥反應及細胞增生、干擾膠原纖維形成或抑制傷口收縮的因素,均不利于傷口修復,如干燥損傷、組織水腫、皮膚微循環變化、創面感染等。

3.5 再生醫療技術的理論基礎

要減輕創面損傷,就要設計一種能夠阻止以上致病因素的方法。為實現原位組織再生,需創造以下條件:①為創面創造一個生理濕潤環境,也就是要求創面局部的滲透壓、酸堿度等成分的比例與人體血漿或體液基本相似。營造一個生理濕潤環境[4],是滿足潛能再生細胞實現“生理”再生修復的重要條件,濕潤環境能吸收創面殘余熱量,減少水分蒸發,避免創面干燥導致的的進行性血栓及壞死,最大限度地保護創面殘存上皮組織,為創面再生修復創造條件。②提供組織再生所必需的再生營養物質。

3.6 再生醫療技術在創面愈合中的作用

再生醫療技術是徐榮祥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發明的能夠實現燒傷創面皮膚組織器官原位再生的治療方法,經過近30年的不斷實踐、總結,已成為一項較為成熟的基礎理論和科學學術體系。再生醫療技術能夠給創面提供一個濕潤環境[5],為創面的通暢引流創造條件,能夠排除創面壞死組織液化物,給創面提供持續供藥的方法,達到保護與隔離創面及保護纖維隔離膜的有效作用。該技術必須在創面外涂具有促進再生復原功效的MEBO藥膏基礎上完成。再生醫療技術在創面治療中的關鍵作用是MEBO可以將創面壞死組織與有活力和生機的組織分隔,從而使壞死組織液化排出,同時能夠激活啟動組織中的潛能再生壞死細胞(PRCs)并轉變成K-19干細胞,使新生的皮膚組織原位再生復原[6-7]。

3.7 再生醫療技術中MEBO的抗菌、止痛、營養作用

MEBO是一種框架機構軟膏制劑,具有清熱、解毒、止痛、生肌等作用[8]。在抗菌方面,MEBO對創面具有隔離作用,可防止細菌入侵;涂于創面會溶解成微細的分子狀態,無數分子相連形成一個框架機構,此結構中的每個網格僅能容1個細菌。MEBO能引起細菌生物學特性變異,降低細菌毒性,改善創面血液循環和營養代謝,從而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9-10]。在止痛方面,MEBO具有保護、隔離創面作用,防止痛覺神經末梢干燥,減少外界因素對神經末梢的刺激;濕潤燒傷膏能通暢引流創面液化物及分泌物[11],清除創面組織所釋放的化學遞質[12-13]。此外,濕潤燒傷膏中的黃芩具有抗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功能[14],可迅速緩解或消除創面劇痛。MEBO能夠提供組織再生所必需的營養物質,使上皮細胞及纖維細胞增殖加快,達到上皮細胞與纖維細胞的正常生理調控狀態,完成組織再生[15]。

隨著再生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了該技術的效果并不斷推進該技術的發展,其涉及普外、骨外、皮膚、肛腸、內分泌等十多個???。目前,由于臨床上缺乏再生醫療技術的創面治療原則及換藥規范,進而影響到最終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技術普及。再生醫療技術創面換藥原則:①注意不能用任何消毒劑和水溶劑沖洗創面,如碘伏、乙醇、過氧化氫、生理鹽水等,簡稱“一注意原則”。②分泌物、液化物較多時可用擰干的生理鹽水棉球或紗布輕拭清潔傷口,要求做到“不出血、不疼痛、不干燥”——“三不原則”。③根據傷口情況,及時清理“液化物、壞死組織、滲出物”,及時更換新藥,即“四及時原則”。

近年來,再生醫療技術已成為現代醫學的重要研究課題,美寶濕潤燙傷膏在臨床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本研究將再生醫療技術應用于混合痔術后換藥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縮短了創面愈合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并且取材方便,價格便宜,用法簡便,值得在肛腸科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唐乾利,張力,伍松合,等.努力開展科研工作,規范化推廣燒傷濕性醫療技術[J].中國燒傷創傷雜志,2008,20(1):1-5.

[2] 王洪生.再生復原療法對糖尿病足的臨床規范化應用[J].中國燒傷創傷雜志,2013,25(1):26-38.

[3] 張有生,李春雨.實用肛腸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118-122.

[4] 張呈祥,吳愛軍.燒傷病人的臨床治療方法與療效分析[J].中國燒傷創傷雜志,2008,20(4):283-286.

[5] 李利青,何曉微,黃欣,等.燒傷皮膚再生醫療技術治療糖尿病皮膚潰瘍機理的總結探析[J].中國燒傷創傷雜志,2014,26(1):38-44,46.

[6] 陳永翀,李青,張泰安,等.燒傷再生醫學與療法創面治療原則及機理闡述[J].中國燒傷創傷雜志,2014,26(1):1-14.

[7] 徐榮祥.燒傷治療大全[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3-12,28.

[8] 楊曉光,趙立冬,宋揚.MEBO在燒傷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燒傷創傷雜志,2007,19(1):29-31.

[9] 李杰輝,唐乾利,張力,等.美寶濕潤燒傷膏(MEBO)對皮膚潰瘍修復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燒傷創傷雜志,2007, 19(11):299.

[10] 徐榮祥.大面積深度燒傷原位干細胞皮膚培植技術及系統治療[J].中國燒傷創傷雜志,2001,13(1):23-24.

[11] 唐乾利.燒傷皮膚再生醫療技術臨床應用范圍[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195-196.

[12] 王建蕓,崔尼尼,梁錦園.痊愈妥加濕潤燒傷膏治療Ⅲ期壓瘡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8):146-147.

[13] 陳大用.皮膚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9:31-33.

[14] 周榮芳,劉衛芳.MEBO治療156例燒傷晚期創面的臨床報告[J].中國燒傷創傷雜志,1994,6(4):28-30.

[15] 徐榮祥.生命之美 美在細胞——在第二次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燒傷衛星會議上的即席學術演講[J].中國燒傷創傷雜志,2002,14(4):222-228.

(收稿日期:2015-04-13 本文編輯:祁海文)

猜你喜歡
創口換藥創面
間歇負壓引流技術在治療難愈性創面中的療效
探討濃縮生長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潰瘍創面治療中對潰瘍創面愈合的作用
什么情況不能用創口貼
心靈創口貼
舒適護理在外科門診換藥患者應用效果體會
燒傷創面處理方法有講究
改良型創口貼
小傷口都能用創口貼 ?
淺談換藥室開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外科『換藥』學問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