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影響因素分析

2015-10-25 02:23隋博文莊麗娟
學術論壇 2015年12期
關鍵詞:服裝出口紡織品勞動力

隋博文,莊麗娟

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影響因素分析

隋博文,莊麗娟

近年來,中國紡織品服裝對歐美日出口一直在波動中增長。在此背景下,文章以美國市場為例,實證分析了貿易壁壘、自貿區建立、勞動力成本、匯率等因素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影響。分析結果表明:中國紡織品服裝業勞動力成本、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及WTO關于紡織品服裝協議促進了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北美自貿區的建立對其出口具有負向影響。

紡織品服裝協議;勞動力成本;匯率;北美自由貿易區

一、問題的提出

紡織品服裝是我國發展較早的產業,相對成熟,生產能力遠遠超過國內消費總量,大量出口國際市場。2013年中國出口世界紡織品服裝總額高達2840.7億美元,約占中國貨物出口的12.9%,占世界市場份額的36%。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化對我國紡織品服裝產業影響巨大[1]。美國是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主要市場,但受貿易壁壘、自貿區建立、勞動力成本及匯率等因素影響,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在波動中增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紡織品服裝產業穩健發展。因此,探討貿易政策及經濟因素對我國出口美國紡織品服裝的影響程度至關重要。筆者通過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美國市場的現狀分析,定量分析了紡織品服裝行業勞動力成本、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北美自由貿易區建立以及WTO關于紡織品服裝協議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影響,并提出應對政策與建議。

二、歷史演變和現狀分析

(一)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發展歷史

自1994年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國以來,作為世界最大紡織品服裝進口國的美國,一直是我國紡織品服裝主要出口市場[2]。1994-2013年,中國對美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規模呈遞增趨勢,二十年間增長了近10倍。其中,2013年中國對美紡織品服裝出口額415.6億美元,占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14.9%,比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高3.8個百分點。由圖1可以看出,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在波動中增長,1992-2001年增長較為緩慢,年均增長7.0%;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紡織品服裝出口迅猛增長,尤其是2005年《紡織品服裝協議》(ATC協議)實施后飛速增長,2002-2007年,年均增長42.1%,2008、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增長放緩,2010年經濟復蘇,出口增長加速。

圖1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X、出口比例T(單位:百萬美元,%)

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占美國紡織品服裝總進口比例逐年增加,且其變化趨勢基本與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情況一致。稍有不同的是1995-2001年期間其比例略有下降,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幅度小于其他國家對美國出口幅度,可能是受墨西哥等國家競爭影響。2002年之后,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占美國紡織品服裝總進口比例持續攀升,由2001年的7%增至2013年的35%,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影響重大。

(二)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結構分析

表1中國出口美國紡織品服裝構成(單位:百萬美元)

美國將進口紡織產品劃分為4類,分別是服裝、織品、紗線、其他制成品[3]。從表1可以看出,中國四類產品出口額均有增長的趨勢,服裝產品從2001年的4753.3百萬美元增長至2013年的28573.4百萬美元,增長了6倍。其他制成品數量雖小,但增長速度仍較快。在中國出口美國的紡織品服裝構成中,服裝出口占主導地位,出口比例均在70%左右,織品、紗線變化浮動較大,其他制成品比例呈上升趨勢??梢?,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中,服裝出口在出口額和出口比例上均占有絕對優勢。然而,中國出口服裝產品大多以大眾化的針織、梭織服裝為主,技術含量較低,主要依靠中國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來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出口量來增加出口額。在紡織品服裝的生產貿易鏈上,中國主要從美國進口原棉和光纖原料進行初級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不多,出口低檔織物,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紡織品服裝產業的技術水平偏低。

(三)中國與美國紡織品服裝貿易摩擦

中國對美國出口紡織品服裝持續增長,對于處在調整期的美國紡織品服裝產業形成了較大的壓力,貿易順差導致中美紡織品服裝貿易摩擦不斷,而中國一直處于被動地位,頻繁面臨著美國的貿易救濟[4]。自2001年以來,美國對華紡織品服裝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典型案件有:一是2006年6月,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仍受配額限制,但美國要求對中國出口的部分聚酯短纖進行反傾銷調查,并于2007年4月判定從中國進口的聚酯短纖具有傾銷行為,對其征稅3.47%~44.30%。二是2007年7月,美國商務部對從中國進口的復合編織袋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并在2008年7月作出裁定對中國的出口企業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

三、變量構造及實證分析

(一)變量的選取及數據來源

筆者在綜合國內外學者關于對紡織品服裝出口影響因素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變量選擇。選擇的變量為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勞動力成本、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以及WTO關于紡織品服裝協議。每個變量的樣本區間為1992-2013年,變量的選取及數據來源如下:

1.匯率(R)。絕大部分經濟學者認為:在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下,實際有效匯率對一國的進出口貿易具有重要影響,實際有效匯率升值會導致一國貿易收支惡化,貶值則有益于一國的出口貿易[5]。對我國紡織品服裝貿易來說,初步測算數據表明,人民幣匯率每上漲一個點,我國的紡織品出口約減少120億元[6]。由于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是以美元為單位的,因此采用美元兌換人民幣的匯率來衡量匯率變化對出口美國紡織品服裝的影響。

2.勞動力成本。同類商品間存在的價格差異導致國際貿易的發生,對于勞動密集型的紡織品服裝行業,勞動力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商品的價格,但勞動力成本是否對紡織品服裝出口價格產生影響,還取決于勞動生產率及勞動力成本的比重等因素。

3.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的建立。根據NAFTA,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從1994年1月1日起立即或逐步對紡織品(服裝)取消配額和關稅[7]。其中,美國立即取消對墨西哥紡織品的進口配額并逐步取消關稅,墨西哥也取消對來自美國紡織品的配額;美國和加拿大并將關稅逐步降至為零。美國是我國主要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NAFTA的建立,無疑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美國產生影響。

4.WTO關于《紡織品服裝協議》。根據ATC協議規定,世貿組織所有成員國于2005年1月1日之后對紡織品服裝進口配額全部取消,意味著紡織品服裝貿易正式回歸世界貿易組織體制之中,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將會產生新的變化[8]。2005年之后,隨著紡織品服裝貿易的自由化,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量已有不同程度增加,尤其是對美國、加拿大等進口限制較多國家。

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數據來自于UN COMTRADE(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按照SITC(國際貿易標準分類),以《聯合國國際貿易標準分類》(第三次修訂版)為基礎,取第65章和第84章產品的出口額。美元對人民幣匯率數據來源于國際經合組織OECD數據庫(Source OECD)。根據數據的可獲得性,國內沒有對紡織服裝行業勞動力工資作出統計,而國內人均GDP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勞動力成本,因此勞動力成本以我國人均GDP代替,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北美自由貿易區于1994年建立,因此自1995年開始DNAFTA取1,1992-1994年DNAFTA取0。WTO關于《紡織品和服裝協議》自2005年1月開始執行,因此1992-2004年DWTO取值0,2005年之后取1。

(二)實證過程及結果討論

1.平穩性檢驗。由于本文實證分析中勞動力成本、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中國對美國實際匯率均為時間序列數據,而實踐中遇到的經濟和金融數據大多為非平穩的時間序列,若直接對非平穩的時間序列進行回歸容易產生偽回歸,因此應對時間序列的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方法,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變量中國人均GDP、中國對美國紡織品出口額X、中美實際匯率RER的原始值均為非平穩序列,一階差分后均為平穩序列,說明LG、RER、X之間可能存在長期協整關系。

表2 ADF單位根檢驗結果

2.協整檢驗。為全面分析各變量間的協整關系,本文采用Johansen檢驗,并應用Eviews7.0軟件進行檢驗分析。若檢驗的5個模型均不能通過,說明勞動力成本、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及中國對美國實際匯率之間并不存在長期穩定協整關系,直接回歸分析毫無意義。本文通過特征根跡檢驗(trace檢驗)來檢驗其協整關系,協整檢驗結果見表3。

表3相關變量間的協整關系檢驗結果

從表3可以看出,被檢驗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可直接對變量方程進行回歸分析。

(三)實證結果分析

由Eviews7.0對上述模型做最小二乘法回歸,得到如下結果:

從以上各項統計指標來看,回歸結果基本符合預期?;貧w方程的擬合度達99.28%,各解釋變量對應變量的解釋程度很高,并且各解釋變量都通過了顯著程度為5%的t檢驗,顯著性很好。

從回歸方程可以看出,當勞動力成本LG上升時,對中國紡織服裝品出口美國有促進作用。一方面,可能是用中國人均GDP代替紡織業勞動力成本有些偏離;另一方面,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是因為勞動生產率提高了,生產率的提高促進了出口。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每增加一個單位將會促進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平均增加約2.7387百萬美元。ATC協議終止,配額取消、關稅減讓及服務業市場準入的實施,使紡織品服裝貿易更加自由,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到美國產生了促進作用,WTO中ATC協議的執行使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額增加了51.94%。北美自貿區的建立使中國對美紡織品服裝出口減少了113.97%,與理論分析一致。

四、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筆者通過對中國出口美國紡織品服裝的發展歷史總結與實證檢驗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結論并提出相應政策建議:

一是中國紡織品服裝在美國市場規模逐步擴大,其在美國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中的比重從1992年的6%增加到2013年的35%,但一個突出問題是: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結構不合理。在中國對美國出口紡織品的構成中,以服裝為主,其他紡織品較少,而我國服裝制造技術水平不高,出口價格低廉,缺乏自主品牌,出口利潤偏低。加之中美紡織品服裝貿易爭端不斷,對中美紡織品貿易產生不利影響,尤其是中國在貿易爭端中利益蒙受巨大損失[9]。因此,需要調整我國紡織品服裝產業結構,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充分利用開放帶來的福利,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生產管理方式,注重產品質量,擴大高檔產品的生產規模,以此提高紡織品服裝出口競爭力和減少貿易摩擦。

二是WTO中ATC協議的執行與中國出口美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呈正向關系;反之,北美自貿區的建立對其具有負向影響。因此,我國紡織品服裝產業應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打造國際知名品牌,增強競爭優勢。企業應該調整生產結構,擴大生產與北美市場差異化較大的產品,但與北美市場相似的產品則要減少生產。另外,有實力的企業可以對北美地區直接投資,有利于擴大對美國出口市場份額。我國紡織品服裝企業要從以往的貼牌代工、純粹提供加工為主,轉型升級為通過加入創新設計元素,為客戶提供更加豐富的產品以便選擇。同時,更加注重品牌營銷和拓展,進一步深化國際合作,擴大合作空間,優化產品設計能力應成為我國紡織品服裝企業穩定美國出口市場的重要途徑。

三是勞動力成本及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均對中國出口美國紡織品服裝有促進作用。其中,美元兌換人民幣匯率影響最大,美元對人民幣匯率每上升一個單位將會促進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平均增加約2.7387百萬美元。勞動力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體現在紡織品服裝行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以及紡織品服裝產業的結構升級,因而勞動力成本上升可以促進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美國市場。因此,要進一步激發和提升勞動者創新創業能力,增加出口紡織品服裝的科技含量;要加快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充分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機制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切實防范跨境資金異常流動風險,提高企業應對匯率風險能力,為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提供良好的經濟環境。

[1]高壽華.基于貿易引力模型的中國紡織服裝出口流量與潛力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5,(7).

[2]張燕芳.中美紡織服裝貿易的現狀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09,(7).

[3]董奎勇,等.中美紡織品服裝貿易及其結構分析[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2,(3).

[4]陳煒,張瓊.中美紡織品服裝貿易摩擦的博弈分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5]封福育.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出口貿易的不對稱影響——基于門限回歸模型經驗分析[J].世界經濟文匯,2010,(2).

[6]楊學楠.人民幣匯率與我國出口貿易之間的關系[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0,(4).

[7]高偉凱.后配額時期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競爭態勢分析[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6,(4).

[8]凌冬梅.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影響因素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3,(8).

[9]楊楠楠.中國對美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及影響因素分析[J].天津工業大學學報,2011,(4).

[責任編輯:劉烜顯]

隋博文,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欽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經濟師,廣東廣州510642;莊麗娟,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廣州510642

F407.81

A

1004-4434(2015)12-0040-04

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課題“荔枝龍眼產業發展與政策研究”(CARS-33-16);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供應鏈動態聯盟構建與優化方法研究”(2011GXNSFB018061)

猜你喜歡
服裝出口紡織品勞動力
2020年紡織服裝出口逆勢增長
1-6月紡織服裝出口保持穩健增長
自清潔紡織品的制備方法
2020年河南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1萬人
廣東:實現貧困勞動力未就業動態清零
2018年1~3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商品結構統計
2018年1~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商品結構統計
第七類直銷產品猜想:紡織品能否“獨立” ?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紡織品流行趨勢
歐盟通過紡織品使用NPE禁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