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國際貿易實務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

2015-10-26 01:46葛秋穎
亞太教育 2015年34期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務精品課程教學改革

關于國際貿易實務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

文/葛秋穎

摘要:針對當前新的國際貿易環境下呈現出的貿易特點、我國外貿新形勢,以及對國際貿易人才的新要求,聯系課程教學實踐,提出了對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的思考,為相關精品課程的建設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改革;精品課程

作者簡介:葛秋穎(1970-),女,安徽靈璧人,安徽財經大學國際商務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碩士學位,研究領域:世界經濟,國際商務,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學質量工程項目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國際貿易實務》,(項目編號:2013gxk164)。

國際貿易是一門研究國際貿易的產生、發展和貿易利益,揭示其特點與運動規律的學科,《國際貿易實務》既是培養國際貿易從業人員的核心課程,也是其他財經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是該課程的設立目的。針對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地進行改革創新,以順應當代的國際貿易發展需求。

一、當前國際貿易的新特點

(一)貿易保護主義興起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各國之間的國際貿易活動日益頻繁,相應地貿易爭端、貿易摩擦也有所增加。我國長期以來就一直承受著反傾銷案等爭端的困擾。2001 年我國加入 WTO 之后,一方面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外國對華貿易摩擦頻頻發生。2008 年“金融海嘯”之后,美國等發達國家遭受重創,為了恢復本國經濟、轉移危機,旨在打擊發展中國家出口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又重新興起。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也首當其沖成為了重點打擊對象。在“后危機時代”,新貿易保護主義不會立即減弱,為了配合“再工業化”等戰略,發達國家經濟體對中國相關產品的貿易摩擦還將長期化、常態化。近年來,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已經覆蓋到整個貿易領域:從低端產業到高端產業、從單個企業到整個行業蔓延,涉及的金額和國家也越來越多。除了傳統的“兩反一?!?反補貼、反傾銷、特別保障)等貿易壁壘,非市場經濟地位壁壘、綠色貿易壁壘、特保案等新型貿易保護手段也日益復雜化和多樣化。而發展中國家之間、發達國家之間,如歐盟與美國,也存在著日益增多的貿易摩擦、貿易壁壘。在這種大背景下,我國外貿行業受到的國際貿易摩擦不僅數量更多、涉及面更廣,而且度也日益加深,應對貿易摩擦也更加困難,對外貿從業人員素質要求也更高。

(二)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隨著物流服務及網絡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得到普及,電子商務的服務范圍逐步擴大,“海淘”成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電子商務的興起為對傳統的國際貿易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加快了“無國界經濟”的進程。電子商務突破了信息障礙,造就了比價經濟模式;突破了時間障礙,造就了實時經濟模式;突破了空間障礙,造就了直接經濟模式。電子商務的出現,實現了資源的跨國傳遞及信息共享,從而減小了國際貿易的不確定性和市場發展的盲目性,為現代商業模式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也為跨國公司的競爭帶來了契機。

(三)中國外貿結構層次變化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產業發展水平有了巨大的躍升,從而帶動外貿品質的提升。我國初期出口的商品以初級產品和資源性產品為主。而現今,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成為了我國外貿的主打產品。在很多資源性產品領域,我國也由出口國成為了進口國。同時,我國的貿易對象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不但繼續以歐美為主要貿易對象,同時也拓展了與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的外貿往來。中非進出口貿易總量持續上漲。

(四)政治對國際貿易影響增強

國際貿易活動離不開一定的政治和經濟環境。各國的國內各項經濟政策和政治因素都會或多或少對國際貿易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后危機時代,各國政府為了維護本國的經濟利益,頻頻推出各項政策,設計的范圍更廣,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也更加深遠。比如,利用本國的產業調整來引導外貿結構的調整,利用貨幣和財政政策來影響本幣匯率,利用環保等政策來限制國外產品的進口。同時,中東問題、烏克蘭問題,以及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等因素,也將給地區乃至世界性的國際貿易環境帶來沖擊。

二、當前外貿形勢對國際貿易人才的新要求

(一)較強的實踐能力

國際貿易活動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跨文化、跨地域的交流,實踐性是其基本品質。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報關、結算、多方溝通協調、填寫各種報表等都需要良好的實踐能力來執行。在當前的貿易糾紛迭起、陌生海外市場不斷拓展的行業背景下,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這些都不是單純的翻書本、查手冊能夠解決的,而是需要國際貿易從業人員具備極強的實踐能力。

(二)較強的市場敏感度和良好的分析能力

由于當前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經濟形勢的變化、政治的動蕩,平穩國際貿易環境被破壞,外貿收益和風險的可預測性下降,需要國際貿易從業人員具備良好的市場敏感度和較強的市場分析能力,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并運用所學的經貿知識分析經濟形勢的變化將會給國際貿易帶來的影響,從而為企業的經營活動提供預測和參考。這種情況下,國際貿易從業人員必須對經濟地理、相關國家的法律政策、社會文化、經濟狀況及市場規律有很深的了解。

(三)較強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國際貿易自身的定義就是跨境、跨地區的貨品和服務交易,其服務對象的語言、社會文化往往與國內有很大差別。交易的基礎是良好的溝通。雖然語言是國際貿易溝通的重要橋梁,但在不同文化語境中,同樣的一句話可能代表不同的含義,這就會造成對雙方話語的不準確的理解、推論,從而產生沖突和障礙。這就要求國際貿易從業人員能夠理解文化差異產生的普遍規律和差異產生的背景,從而對不同的文化產生理解而非排斥,進而有助于與客戶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和諧共處,有利于交流與溝通,促進貿易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當前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畢業生的數量也不少,同時社會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擴大。但是,現實中卻出現了國際貿易人才的供需矛盾:一方面,國際貿易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困難;另一方面,很多外貿企業招不到合適的國際貿易人才。這種結構性的失衡反映了國際貿易專業教學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具體反映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上。

(一)課程定位和培養目標不明確

為了有別于職業學校的“崗位技能型人才”的“低層次”專業定位,很多高校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定位一般都是“培養國際貿易高級專門人才”。但這種定位過于籠統,缺乏明晰,在具體貫徹執行時往往異化為培養“理論人才”,偏重于理論知識的灌輸,與其他國際貿易理論課程同質化,失去了本課程的特色和設計目標。最終導致了學生學習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卻對國際貿易函電、國際貿易單證制作、報關實務等最基本的基礎技能缺乏掌握,外貿單位也自然視之為“雞肋”。同時,由于理論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距較遠,學生很難快速掌握各項政策和實務背后的含義,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從而導致教學效果較差。此外,還會使學生樹立起課程理論對現實的指導意義和解釋功能較差的印象,在以后的國際貿易職業生涯中,“經驗主義”大行其道。

(二)重理論輕實踐

長期以來在很多高校教學中都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2]:在思想意識上,很多教師覺得講授理論顯得課程層次較高,認為具體操作屬于低層次的要求,一般的中專生培訓之后就能做,不需要大學生來掌握,所以未能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至有的高校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作為國際貿易專業的專業選修課看待;在實踐操作上由于大部分任課教師都沒有國際貿易從業經驗,教學過程中他們自然會傾向于自己更為擅長的理論領域。

(三)實驗室建設相對缺乏

目前,我國高校實驗室建設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相比物理、化學、生物等理工科實驗室而言,以國際貿易實務為代表的社科類實驗室建設尤為落后。不論是教學領導還是教師都沒能認識到實驗室對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的重要作用,在很多人心中“實驗室”一詞是與國際貿易專業毫不相關的。據調查,到目前為止,很多高校的國際貿易專業根本沒有配套的實驗室,甚至在有的學校連多媒體教學都不能實現,還是傳統的“黑板加書本”的教學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想要更多地掌握實踐知識只能是一種奢望。

四、應對策略分析

為實現國際貿易實務人才的培養與行業需求的零對接,也為了高質量地建設好國際貿易實務精品課程,在總結了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的新需求和不足的基礎上,本文迫切強調“以能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參考了總結很多同行意見的基礎上,本文認為國際貿易實務精品課程建設應該著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制定好教學方略

為徹底扭轉在教學過程中的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本文認為應當首先編寫好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方案,并組建《國際貿易實務》教研組。在利用教學方案規范課堂教學的同時,課題組圍繞教學方案開展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逐步推廣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新的教學方式。

(二)建設實驗室和實踐教學基地

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是實踐教學活動最重要的基礎,直接關系到各個階段的實習進程和實習效果,應給予高度重視。注重實踐教學[6]。通過社會調查、模擬現場教學、參觀外貿公司、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知識競賽、學年實習、畢業實習等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國際貿易實務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機會或提供平臺鼓勵學生參加國際貿易技能大賽、‘挑戰杯’競賽等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及應用能力。

(三)正確處理外語與專業知識之間的關系

國際貿易實務中語言技能的培養與專業知識的傳授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相互矛盾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通過專業知識的灌輸和專業技能的傳授來培養學生在商務環境中利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單純地偏重于語言或專業知識,都不能講學生的專業素養與語言能力有機結合。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嚴格訓練學生運用英語來表達商務知識、撰寫商務文獻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迅速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

五、總結

結合我國的國際貿易發展,總結了新時期新形勢下國際貿易從業人員的素質需求,為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指明了培養目標。以此為對照,本文反思了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為提高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水平提供借鑒和參考。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明杰.基于素質教育的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改革[J].華東船舶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89-90.

[2]趙紹全.當前部分高校國際貿易專業教學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淺析[J].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9(1):84-87.

[3]廖明亮.淺析國際貿易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現代交際:下半月,2014,(8):184-184.

[4]程達軍.《國際貿易實務》 課程雙語教學策略[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2):79-81.

[5]周志霞.淺談信息技術與國際貿易課程的整合[J].濰坊學院學報,2006,6(4):141-142.

[6]張慧.淺談如何提高國際貿易教學水平[J].時代金融,2013,(10).

[7]劉鴻瑞.案例教學在中職國際貿易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3,(8):1.

猜你喜歡
國際貿易實務精品課程教學改革
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認識與思考
淺析《Photoshop》精品課程開發及網站建設
精品課程資源共享建設問題的探索與思考
高職高專醫藥衛生類國家精品課程的分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