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擴大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優化融資結構的思考與建議

2015-10-26 17:40王兆華
西部金融 2015年9期
關鍵詞:小額貸款陜西省規模

王兆華

摘 ? 要:本文通過分析2006-2014年陜西省社會融資規模變動趨勢、結構特征及其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從擴大社會融資總量、改善社會融資結構、加強金融機構表外業務監測、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合理引導民間資金、提升社會融資規模的利用效率六個方面提出了社會融資規模發展和優化的建議,以此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轉型,縮小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差異,增強金融與地方經濟間的良性互動。

關鍵詞: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結構優化;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F830.3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017-2015(9)-0038-04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金融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遷:金融總量快速擴張,金融結構日趨復雜,金融工具豐富多樣,金融宏觀調控面臨艱巨挑戰。為適應宏觀金融監測和調控的需要,中國人民銀行于2010年開始啟動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指標的研究與編制,2012年建立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制度,并于2014年開始按季公布地區社會融資規模數據。與人民幣貸款相比,地區社會融資規模涵蓋了金融市場的各個組成部分所提供的資金支持,能夠更為全面地反映當地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中獲得的融資額。本文通過分析2006-2014年陜西省社會融資規模變動趨勢、結構特征及其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從六個方面提出了社會融資規模發展和優化的建議,為實現區域經濟結構的優化轉型、增強金融與經濟間的良性互動提供參考。

一、陜西省社會融資規模變動趨勢

統計數據顯示,2006-2014年陜西省社會融資規??傮w呈快速擴張態勢。從總量指標看,2006年陜西社會融資規模僅為606.13億元,2014年達到4849.78億元,創陜西省年度歷史新高,在全國排第13位,高于同期陜西省GDP在全國的排名。從相對指標看,2006-2014年,陜西社會融資規模年均增長25.99%,較全國同期年均增速高9.93個百分點;占全國比重由2006年的1.42%上升至2014年的2.97%,提升了1.55個百分點。2014年,陜西社會融資規模與陜西GDP的比值為27.42%,較2006年提高了14.64個百分點,社會融資規模擴張速度顯著高于地區GDP增長速度,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強勁。

二、陜西省社會融資規模結構特征

在社會融資規??焖僭鲩L的同時,陜西省社會融資結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直接融資的比重顯著上升,金融在優化資源配置上作用不斷提高。整體上看,陜西省社會融資規模呈現如下結構特征:

(一)貸款仍是主要融資途徑,但占比逐年下降

2006-2014年,陜西省本外幣新增貸款占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分別為86.66%、74.76%、77.27%、83.69%、62.41%、75.00%、52.30%、56.54%、53.55%,貸款在融資規模中的比重呈現下降趨勢。2006-2014年,新增貸款從525.29億元增長到2596.92億元,年均增速為19.24%,低于全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速6.56個百分點。除貸款以外的融資規模從80.84億元上升到2252.86億元,年均增速44.73%,高于社會融資規模增速18.74個百分點,這表明以信貸為代表的傳統融資模式正逐步放緩,而貸款以外的其他融資模式的規模則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

(二)表外融資高速增長,階段性變化特征明顯

2014年,陜西省實體經濟通過金融機構表外融資方式(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獲取融資1207.01億元,是2006年表外融資額的30.83倍;占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為24.89%,較2006年提高18.43個百分點。從2006年以來的歷史數據看,陜西省表外業務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2006-2008年為緩慢增長期,年均增加僅62.44億元,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占比基本位于10%以下。主要是委托貸款緩慢增長,信托貸款和銀行承兌匯票增長的波動性較大并先后在2007年和2008年出現負增長。2009-2011年為發展活躍期,年均增加404.95億元,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占比處于10%-20%之間。2008年金融危機過后,為保持經濟增長速度,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巨額的投資需求致使信貸增長飛速發展,表外業務也得益于此,增長加快。2012-2014年為表外業務飛速發展期,年均增加1227.70億元,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占比提升至20%-30%之間,主要是這一時期銀行信貸規模的擴張受到監管機構的嚴格控制,同時部分受國家嚴格調控的行業如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企業等,轉而通過委托、信托等表外渠道進行融資,客觀上推動表外業務飛速發展。

(三)直接融資取得長足發展,市場配置資金的作用不斷增強

2014年,陜西省直接融資規模(企業債券融資、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達891.42億元,是2006年的36.37倍,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占比由2006年的4.04%上升至2014年的18.38%。從全省直接融資構成情況看,債券融資在直接融資中的比重遠遠超過股票融資,并逐漸成為陜西省直接融資的主要渠道。2014年,實體經濟通過債券市場融入資金776.35億元,是同期股票融資額的6.75倍,債券融資占直接融資的比重已高達87.01%。

從近幾年省內企業使用的債務融資工具看,種類越來越豐富,使用的頻率也越來越高。2006—2008年主要集中在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2009年省內中期票據有所突破,2010年中小企業集合票據首次推出,2011年非公開定向融資工具、公司債集中發行,2012-2014年省內參與債券市場融資的企業數量不斷擴大,各類債務融資工具也使用的更加頻繁。

從股票市場看,受發行政策環境影響,省內企業在股票市場募集資金“突增突減”現象明顯。2006-2014年,省內企業僅在2008年、2010年和2014年分別從股票市場募集資金146.49億元、201.85億元和115.07億元,其余年份從股票市場直接獲取融資額基本上在10億元上下浮動。

(四)其他融資渠道逐漸興起,非銀行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穩步提高

其他融資方式主要包括投資性房地產、保險公司賠償和小額貸款公司貸款。2014年,陜西省內企業通過其他融資方式獲得的融資額達154.40億元,是2006年的8.99倍,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占比基本穩定在2%左右。其中,保險公司賠償額為99.59億元,約為2006年的5.8倍;小額貸款公司貸款54.81億元,而2006年以前全國及陜西省尚無此類機構。2006年,陜西省作為全國9個首批試點省份之一,批準設立了西安市大洋匯鑫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市信昌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兩家小額貸款公司作為試點。2008年5月,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下發了《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后,全省小額貸款公司也步入了發展快車道。2009年全省小額貸款公司發放貸款步入億元級別,當年新增貸款16.97億元。2011年,陜西省小額貸款公司新增貸款60.43億元,達到近8年來的頂峰。截至2014年末,陜西省共有小額貸款公司250家,貸款余額216.63億元,占全省金融機構各項貸款的1.15%,為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提供了有益的補充。

三、當前陜西省社會融資規模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融資總量仍然偏小,與發達地區有較大差距

陜西作為西部內陸省份,與沿海發達省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經濟總量和信貸規模在全國占比仍然較小,排名也較為靠后。2014年,陜西經濟增速在全國排第7位,但是經濟總量列全國第16位,屬于中游水平。2014年,陜西省社會融資規模達4849.78億元,在全國排名第13位,低于全國各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平均水平215億元,僅為排名第一位的江蘇省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三分之一;在西部十二省區中排名第三,總量與西部省區中排名第一的四川省相差2242億元。

(二)新增貸款比重較高,融資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2014年,陜西省人民幣和外幣貸款合計新增2596.92億元,在全省社會融資規模中占比為53.55%,雖然較2006年的87.36%下降了33.11個百分點,但占比仍然超過一半,仍是省內企業和個人的主要融資方式。與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其他融資方式發展較慢,尚未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資體系。銀行作為社會資金需求的主要供給方,在信貸規模受限的情況下必然會選擇資信好、規模大的企業或由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不利于融資格局的改善和資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三)表外融資過快發展,既抬高了融資成本又不利于風險管控和宏觀調控

以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為代表的表外業務近幾年來蓬勃發展,一方面表外業務發展拓寬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渠道,提高了社會閑置資金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受托人本身不承擔投資風險的制度設計,導致中介機構缺乏對委托資金來源和實際投向進行有效控制,其產生的業務風險在金融系統中的蔓延更快、覆蓋面也更廣。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不僅抬高了融資成本,而且表外融資的資金用途、流向更具有隱蔽性,不利于投資者和監管機構對風險的識別和監控;二是由于不受存款準備金率的限制,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業務具有更高的杠桿率,在當前我國主要以數量型貨幣政策為主的宏觀調控手段下,不利于央行對社會資金總規模的控制;三是部分產能過剩、高污染、高能耗的行業為了規避國家政策限制,繞道表外獲取資金,進一步削弱了國家信貸政策調控效果。

(四)股票融資發展緩慢且波動性強,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難以有效發揮

陜西省股票融資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占比一直較小,2006—2014年股票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重基本在1%上下浮動。截至2014年末,陜西境內上市公司為42家,僅占全國上市公司的1.61%。這也反映出省內多數企業與上市公司的規范和要求存在較大差距,缺乏科學確定融資方式與融資數量最優組合的資本運營能力。直接融資市場發展的緩慢使得實體經濟的融資渠道單一并過度依賴銀行體系,制約了社會融資規模結構的優化,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金融支持經濟增長的效能。

(五)其他融資方式占比較低,發展后勁不足

2006-2014年,其他融資方式(投資性房地產、保險公司賠償和小額貸款公司貸款)由17.18億元增長至154.43億元,年均增速27.63%,增速低于委托貸款、信托貸款、企業債券等主要融資渠道,在全省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占比不到5%,多數年份在2%-3%之間波動。主要原因:一是相對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和保險公司的總部,地方性分支機構幾乎沒有權限進行房地產投資,而規模相對較小的地方法人機構進行房地產投資的十分有限。二是保險公司賠償增長相對穩定,與省內物價水平、經濟發展速度基本相適應,沒能為其他融資方式帶來更多的拉動。三是小額貸款公司在經歷了快速發展期后,遇到瓶頸,受監管力度加強和資金規模限制等多重影響,新開公司數量和貸款增長速度雙雙放緩。

(六)融資規模貢獻率下降,資金配置效率不高

從統計結果來看,陜西省社會融資規模的使用效率高于全國,但總體呈下降態勢。陜西省社會融資規模對GDP的貢獻率由2006年的7.82%下降至2014年的3.65%。與全國同期的平均使用效率相比,趨勢協同性一致,效率優勢的差距不斷縮小。2006年,陜西省社會融資規模對GDP的貢獻率高于全國同期2.76個百分點,2008年與全國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使用效率最為接近,兩者僅相差0.35個百分點,隨后5年陜西省社會融資規模使用效率的走勢與全國基本一致,基本保持高于全國同期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左右,2014年陜西省社會融資規模對GDP的貢獻率還低于全國同期水平0.25個百分點。這說明陜西省單位金融資金的投入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小,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還有待進一步改善和提高。

四、擴大融資規模與優化融資結構的建議

(一)擴大社會融資總量,保持地區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合理增長

統計分析結果表明,陜西社會融資規模增大對于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作為欠發達地區,陜西經濟發展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2012年陜西人均GDP首次達到全國平均水平,2014年末城鎮化率也剛剛突破52%,與陜西省“十二五”發展規劃中57%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建設西部強省和推進城鎮化建設還有巨大的資金需求空間。因此,陜西經濟的發展仍然需要擴大社會融資總量,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保障社會融資規模的合理適度增長,充分發揮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一方面要保持節奏上的均衡,防止各月度出現大幅波動;另一方面要保持結構上的均衡,促進社會融資規模各組成部分應相互協調均衡發展。

(二)改善社會融資結構,推動融資渠道多元化發展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市場融資體系、建立健全多元化融資渠道和融資工具。二是要進一步優化融資結構,通過推介和引導資質較好的企業和項目進行直接融資,降低實體經濟對間接融資的依賴性。三是大力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等,通過政府引導和扶持,鼓勵企業、金融機構、個人、外商等各類投資者積極參與各類基金的建設。

(三)加強金融機構表外業務監測,嚴防表外業務風險外溢

一是要加強表外業務監測,建立健全表外業務專項統計制度,及時、全面和準確地反映金融機構表外業務發展狀況和潛在風險。二是要嚴格規范表外業務操作流程,確保表外業務的資金投向與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保持一致,督促商業銀行建立表外業務的風險預警機制,將表外業務的風險保持在可控范圍內。

(四)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增強實體經濟直接融資能力

要進一步提高直接融資在陜西省社會融資規模中的比重,一是優化陜西省直接融資的環境,加強對有上市意愿企業的輔導和培育,為全省企業提供一整套引導資金流動的聚集機制。二是大力發展陜西省企業債券融資市場,豐富中小企業融資市場主體結構和產品結構。三是持續推進“雙推雙增”融資工程,深化對企業融資工作的指導和服務,做好企業與相關部門、債券市場溝通對接,推薦引導戰略新興行業、中小企業等積極運用債券融資工具。

(五)合理引導民間資金,充分發揮小額貸款公司的融資作用

一方面要支持和鼓勵更多的民間資本參與小額貸款公司的組建,促使民間融資走向合法、合規的道路;另一方面要支持、鼓勵和規范現有的小額貸款公司,通過放開單一股東持股比例限制、鼓勵境外投資者參股或控股小貸公司、加強與大型商業銀行的創新合作等方式,解決小貸公司資金短缺問題,充分發揮資本金放大效應,使其真正成為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

(六)提升社會融資規模的利用效率,促使經濟與金融協調發展

作為典型投資拉動型和資源輸出型的陜西經濟,長期以來形成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還需進一步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也進入關鍵時期。因此,一方面必須要繼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提高政策透明度,通過經濟自身發展路徑的轉變來引導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結構的優化;另一方面,要提高融資主體的自由度,通過價格手段調節和優化社會融資配置的結構,促使資金主動從使用效率較低的部門流向使用效率較高的部門,從而提高社會融資規模的利用率,達到經濟和金融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小瓊.對促進江西社會融資規模趕超和結構優化的幾點思考和建議[J].金融與財經,2013,(3):33-36。

[2]劉業明,趙凱等.社會融資規模視角下金融與經濟發展關系研究[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71-77。

[3]盛松成等.社會融資規模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4。

[4]王受貞.海南省社會融資規模結構、特征及政策建議[J].海南金融,2011,(10):25-28。

[5]肖永躍.淺析我國社會融資規模變化[J].金融與財經,2014,(1):64。

The Reflection and Suggestion on Expanding the Regional Aggregate Financing to the Real Economy and Optimizing the Financing Structure

——A Case of Shaanxi Province

WANG Zhaohua

(Xianyang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ing tendency,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motion effect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aggregate financing to the real economy in Shaanxi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4. Th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AFRE are put forward from six aspects such as expanding the gross of AFRE,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of AFRE, 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ing of the off-balance sheet busines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greatly developing the capital market, rationally guiding the informal capital and raising the utility efficiency of AFRE so as to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narrowing the differences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ed areas and enhanc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inance and the local economy.

Keywords: regional aggregate financing to the real econom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economic growth

責任編輯、校對:張宏亮

猜你喜歡
小額貸款陜西省規模
太陽第一家
123的幾種說法
外儲4月站穩3萬億
2016年年末凈值規模低于5000萬元的分級基金
陜西省國土資源廳總工楊建軍被調查
似“定”而非巧判斷
制約中國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因素和解決措施
小額貸款公司緊箍咒在浙江率先破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