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三角”視閾下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定位與建設

2015-10-28 20:16吳永章等
湖北農業科學 2015年16期
關鍵詞:農業

吳永章等

摘要:長江中游城市群(以下簡稱“中三角”)在我國擁有比較好的區位條件、交通便利且發達、科技教育資源比較豐富,在我國未來空間開發的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和意義。而農業作為“中三角”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對其他產業改造升級、城鎮化進程等多個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對“中三角”地區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現狀以及路徑進行了研究,并且重點探究“中三角”視角下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發展舉措,進而為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定位與建設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中三角”;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中圖分類號:F3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16-4083-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6.065

Positio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from Perspective of the “Central Delta”

WU Yong-zhang, ZHOU Rong, YANG Wen-jing, ZHA Liang-chun, BAO Yu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 China)

Abstract: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 of Yangtze river in our country has a good location, convenient traffic and develop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resource is rich, the future space development pattern in our country,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And “central delta” in agricultur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conomy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for other industrial upgrade and urbanization have great effect on the multiple aspects. “Central delta” in this article to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and the path are studied, and the key to explore in the “central delta” under the Hubei provinc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of development efforts, and in order to positioning and Hubei provinc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central delta”;agricultural;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以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主體的長江中游地區在2010年12月國務院審批的《全國主題功能區規劃》這一文件中,被列為國家重點開發區域。作為在我國擁有比較好的區位條件、交通便利且發達、科技教育資源比較豐富的城市群之一,長江中游城市群(后簡稱為“中三角”)在我國未來空間開發格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且具有重要的意義。

農業發展作為中三角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對其他產業改造升級、城鎮化進程等多個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湖北省作為農業大省,同時又是中部崛起和“中三角”發展的支點,在農業科技創新與發展上理應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在傳統優勢農業科技領域上要繼續保持其領先地位,又要利用最新的科學技術,結合本省農業特點和優勢,對科技創新體系做好準確定位,建立一套完善科技創新建設模式,才能使湖北在“中三角”農業發展中處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農業科技對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農業生產對科技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這在農業科技對農業增長較高貢獻率上體現的非常明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歷屆政府都十分重視農業科技的創新發展與應用。同時,傳統科技發展與應用的封閉局限性要轉變成為大區域農業發展中的競合關系。而“中三角”為湖北省農業科技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轉變的平臺,這是機遇,同時也是挑戰。如何優化科研資源、調整創新發展方向、確立合理的發展定位都是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湖北農業科技的發展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即通過對“中三角”農業整體發展狀況及湖北省農業、農業科技的需求及其發展的優勢進行分析,找出并且找準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定位,并針對性地提出建設思路與模式。

1 “中三角”地區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與定位分析

1.1 “中三角”及農業發展簡介

長江中游城市群,也被稱為“中三角”或“中四角”,是以武漢市為中心的,以南昌、長沙、合肥這三個城市為副中心城市,涵蓋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經濟圈、江淮城市群等城市的中國中部經濟發展地區,以浙贛線、長江中下游交通走廊為主軸,并且向東呼應長江三角洲、向南呼應珠江三角洲。是我國目前積極打造的國家規劃重點地區和經濟增長“第四極”。endprint

從“中三角”幾個省份的農業發展來看,湖北、湖南、江西以及安徽都是農業大省。由于這幾個省份都聚集在長江兩岸,在土壤、水文、氣候等各個自然條件上具有同質性,這也決定了其在農業優勢上的同質性,如棉花、水稻、油菜、茶葉、淡水產品等農產品的生產是“中三角”各省份共同的優勢。因此在這些領域,農業科技的投入與發展上具有較強的重疊性與競爭性。當然,各省也有自己獨特的農業優勢,如湖北省西部山區盛產中藥材,江西南部盛產水果等。

1.2 “中三角”農業科技發展特點

在農業科技發展上,由于地理特征、區位特點,“中三角”與全國其他區域將其與“珠三角”及“長三角”進行比較,其農業科技發展有著如下特點:

1)農業科技發展基礎較好,但后勁不足?!爸腥恰?省是農業大省,因此農業科技的發展有著較好的基礎。以湖南省為例,其雜交水稻技術居于國際領先水平,秈型雜交水稻獲得國家迄今惟一的特等發明獎,除此之外,蔬菜、油菜、茶樹育種以及柑橘加工科研都居于全國前列。但從農業科技覆蓋面及農業產業環節涉及面來說較窄,從某種意義上可以將其歸結為傳統農業科技范疇。其他科學技術成果在“中三角”農業科技中的應用相對欠缺,在帶動產業調整、轉型與升級上明顯動力不足?!爸槿恰奔啊伴L三角”的農業信息技術、物流技術及管理技術發展都要領先于“中三角”。

2)農業科技創新四軍并起,競爭大于合作。從目前“中三角”4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來看,呈現出一種齊頭并進的態勢,這也體現在農業發展與農業科技研發上。某種程度上造成了農業科技發展的惡性競爭,包括科技資源的重復投入與配置等。在這點上,“珠三角”與“中三角”不同,前者更多的集中在一省之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農業科技創新與發展還沒有突破省級行政區劃的概念,這也使得其科技的創新可以協調與合作。而“長三角”則突破了區劃的限制,但由于上海都市圈的較大影響力,使得該區域的農業科技創新更多是以上海市為核心,省級行政利于實現區域性的合作。

3)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突破口在于整合?!爸腥恰鞭r業科技創新體系構建的關鍵在于整合各省農業科技資源,在具有共同優勢的農業領域上要實現關鍵科技的攻關,同時要發揮各自在不同農業領域的優勢,實現“中三角”農業科技創新的競合發展。

2 “中三角”視閾下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發展舉措

2.1 湖北省農業科技發展優勢與問題

2.1.1 湖北省農業科技發展優勢 湖北省的農業科技整體實力在“中三角”乃至于中部地區都處于領先地位,具體體現在:

1)涉農科研機構數量眾多,研發實力較為雄厚。一是有形式多樣的農業科技研究機構及國家級實驗室,如較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水稻基因組研究實驗室 、微生物農業重點實驗室。二是擁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如2014年新組建的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除此之外,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數量也是非常之多。從省際層面來看,湖北省農業科技研發實力相對強勁,農業科研院所實力在國家的綜合考評中穩居中三角地區首位。

2)農業科技人才儲備充足,學科優勢明顯。湖北省依托各科研院所、高校等具有農業相關方面的專家學者以及帶頭人等,人才大約有5 000余人。湖北省在涉農科技人員以及研究與開發工作人員的數量上在各省份的排名中分別居于第7名和第6名,在華中地區、中西部地區更是遙遙領先者;其中農業方面的兩院院士分別為8人以及4人。上述農業方面的人才主要研究領域從雜交水稻、優質柑橘、試管種薯、優質種豬到動物疫苗、生物農藥等各個領域,有許多研究領域在全國甚至世界上都處于領先水平。

3)全面搭建了農業科技平臺,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湖北省依托眾多科研機構、科研院所以及豐厚的農業科技人才儲備,通過整合各方農業科技資源(如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院校)搭建了一批具有實力強勁、時效性強、科技轉化效果好的農業科技創新平臺,使得湖北省編織了一張密集的農業科技創新網絡,形成了“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大平臺。這與2015年出臺的中央一號文件“加大農業改革創新的力度”主題不謀而合。目前在這個大平臺上所出產的成果155項。該平臺形成了64個科研團隊,聚集了500多名農業科研與技術應用領域的學科骨干、學科帶頭人和科研領軍人物,其研究內容包含了農業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以及應用研究。

4)不斷加大對涉農科技的投入力度,并取得明顯成效。據統計,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對農業科技的投入,2007~2010年持續投入資金達4.16億元。2015年湖北農業科技創投基金暨管理公司成立,其基金規模達2億元。能有效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解決融資難問題,促進湖北農業產業集群,最終使農業產業快速發展。

2.1.2 湖北省農業科技發展問題

1)區域間農業科研單位的合作不夠,導致科技創新的動力不足。從縱向上來看,中央和省、市三級科研機構行政切割嚴重,使得各自以鄰為壑,出現多頭管理、重復建設、低效的情況,嚴重影響了農業科技的發展。從橫向上來看,行政區劃造成了以省為單位的塊塊分割,阻礙了農業科技創新的合作,造成了資源在同一研究內容上的反復投入與利用,致使湖北農業科技資源配置效率低、不科學,影響了長遠發展。

2)農業科技資源配置不合理。據統計,農業科技經費主要是投入到相關的科研院所、高校等。但眾所周知,在市場經濟決定資源配置的今天,企業才是最終創新的主體,如果把科技的主體本末倒置最終會使得科技成果轉化不及時,造成科技成果浪費等一系列問題。同時,科研經費過度集中在一些相對大的城市,如武漢;而更需要科技支撐的小城鎮反而得不到科研經費的投入,會造成頭重腳輕的狀況。造成了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短板,不利于提升湖北省在“中三角”地區的農業科技發展中的主導地位。

3)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不及時、轉化率偏低,效果不佳。產學研的產業鏈并不能很好地聯結貫通,由此導致了許多農業科技成果無法進行轉化,也不能進行推廣。并且現有的一些農技推廣部門在硬件和軟件配置方面存有不足,基層的農業技術推廣困難重重,除了投入尚需加大外,基層推廣急需打造一支專業技術過硬、愿意長期從事相關工作的農技推廣人才隊伍,加大農業信息平臺的建設。endprint

2.2 “中三角”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發展路徑

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并不是獨立的內容,它是由許多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子體系所構成。在進行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與優化時,無論是“珠三角”還是“長三角”都重視從子體系入手,通過系統內部優化進而促進整體創新體系的建設與發展,這也是“中三角”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發展的路徑選擇。

2.2.1 農業科技創新投入體系 農業科技創新投入體系,是指為了保障農業科技不斷向前發展,需要對其進行持續的資源投入,投入的內容包括資金、人才、組織制度等方面。湖北省農業科技要實現創新,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創新投入問題。

1)農業科技創新資金投入。農業科研投入是實現農業科技進步的基本條件。我國許多地區非常重視在這一塊的投入,尤其是農業大省。農業科技創新的目的在于作用于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產業調整、轉型與升級,最終實現現代化、產業化。如果科技研發出來不能有效地轉換為成果和生產力,從投入產出的收益視角出發,這樣的科技創新投入就是失敗的,對于農業科技來說是同一個道理。因此,在進行農業科技創新資金投入時,要做好對科技未來收益和效果的充分預測和評估,才能有效地提升投入質量。此外,針對目前農業科技創新資金投入主體單一的問題,可適當放寬,允許民間有實力、有意愿的公司企業參與到農業科技創新中來,將傳統的政府投入轉變為多主體的農業科技創新投資,以科研投融資作為行政投入的輔助和補充。

2)農業科技創新人才投入。目前湖北省農業科研機構主要可以分為4類:省級院所、市級院所、農業高校以及涉農企業。在這4種類型的機構當中,省級院所和農業高校為農業科技研發力量最強的,承擔的任務也最重,同時取得的科研成果最多。由此看來,目前農業科研機構的監理師,除了建立省級農業科技研發體系,也應該以省級院所和農業高校為主要平臺,著眼農業知識創新,在對重大基礎性研究和應用研究進行建設的同時,不斷提高原始性技術創新,確保能夠率先在農業高新技術等重大關鍵領域中取得一定的突破,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重大技術和科技儲備;及時引進和學習國際通用管理制度,扶持農業科技創新隊伍,綜合課題制、首席專家負責制等管理辦法,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隊結構;建立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激發科研人才的積極性,穩定農業科技創新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在農業技術創新方面的主體作用,將市級農研院所和涉農企業作為研發體系的重要補充機構,推動開發性研究和技術推廣服務工作全面展開。

3)農業科技創新組織制度投入。就目前的農業科技創新組織制度投入建設方面而言,省級的已經十分完善,但從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視角來看,“中三角”地區尚未建立起適應其體制與發展的組織制度。要推動區域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發展,建立健全一套區域性創新組織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如“珠三角”地區組建了農業區域性實驗中心以及“珠三角”農業現代化示范區來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這也為“中三角”的發展提供了思路,即建立跨省的區域性農業科技創新基地或是試驗中心,以此來整合無論是資金、人才還是信息等各方面農業科技資源,進而更好地促進農業科技創新。

2.2.2 農業科技創新研發體系

1)農業科技創新研發方向?!爸腥恰币曇跋潞笔∞r業科技創新研發方向的定位不能僅局限于省域視角,而要更加開闊。這就要求我們迫切改變目前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例如重生產技術,輕管理技術;重產中技術,輕產后技術;重傳統優勢技術,輕新興技術開發。針對這些問題,優化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研發方向,應遵守以下幾個路徑:首先,以市場為導向,充分了解和掌握目前市場對農業科技的需求狀況,將市場需求作為科技創新的風向標和衡量標準;其次,科學分析與評價“中三角”各省農業科技優勢,有針對性地制定農業科技創新發展規劃,避免重復投入和惡性競爭;再次,科學分析與評價本省農業科技優勢,將同質性較低的具有本省特色的農業科技作為未來重點投入對象;最后,擴大農業科技研發邊界,將多學科、多領域的科技成果與農業科技有機融合。

2)農業科技創新研發方式。在區劃行政的體制下,農業科技創新研發突破不了省域的范圍,各個省的農業科技研發僅局限于本省,這也就客觀造成了農業資源的反復投入與惡性競爭?!爸腥恰钡貐^要求打破傳統的區劃行政,轉變成為區域行政,這也給農業科技創新研發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是新的機遇。通過區域農業科技創新研發的轉變,實現各省在科技創新上的合作而非競爭,更有利于發揮各省的優勢,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2.2.3 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

1)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和其他科學技術一樣,農業科技如果不轉化,就不能帶來任何效益。而目前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一個主要問題在于重視研發,而輕視成果轉換。儲備的農業技術較多,許多并沒有被真正地推出去接受市場的檢驗,這一方面降低了農業科技創新投入的質量,同時對科研人員產生一種負向激勵,不利于提升湖北省在“中三角”乃至于全國農業科技的競爭力,進而影響到其在“中三角”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針對于此,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問題應該是農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中首要解決的問題,要加快科技成果與市場的對接,才能為農業科技創新注入新的活力。需加速日前湖北省政府及科技廳等部門出臺的《促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暫行辦法》(后簡稱“科技十條”)在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領域的實施。

2)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促進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就是要緊緊圍繞著三位一體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不斷促進農業產業的發展,涵蓋公益性推廣、基層創新創業和多元化的服務功能。發揮信息化在農業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為抓手,大力促進物聯網技術在農產品(農資)的生產、加工、運輸以及進入超市和餐飲企業等方面的投入和使用,增強農業產業鏈的可追溯性,最終解決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監督的食品安全問題;積極創新服務機制,充分提高農業科技特派員到基層進行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促進科技要素發展拉動資金、人才、信息、管理以及其他生產要素不斷向農村聚集,加速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促進地方型特色產業的發展并且提高縣域經濟的水平。endprint

2.3 “中三角”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具體舉措

2.3.1 搭建區域性農業科技創新平臺 農業科技創新鏈是總體設計與發展戰略,具體的操作需要搭建運行平臺。湖北省一直以來非常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目前在創新中心已初步建立起“農科教企”相銜接的運行機制,初步形成了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模型。創新中心三年來共投入近2億元,建設了動物胚胎工程及分子育種、農產品加工、農產品與農業環境安全等6個重點實驗室,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建立了4個科研創新綜合服務平臺:農業科研試驗綜合基地平臺、農業科研信息平臺、農業科技人才培訓平臺和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平臺。這些科技創新平臺不僅構成了創新中心的主體結構,更大大提升了創新中心的創新活力和研發實力。

在具體的舉措上,湖北省可通過以下幾點搭建區域性農業科技創新平臺:爭創國家農業科技區域的創新中心。支持以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為主體,輻射“中三角”各省,以此為依托全力爭創成國家農業科技區域創新中心;聯合湖南、江西、安徽三省的農業科技創新的主要力量,合力打造跨區域、跨省份的科技創新平臺,實現信息、人才等各種農業科技資源的共享與流動;實現某些農業科技研發單位、農業科技領域的共建,吸收和借鑒其他省份農業科技的優勢,如湖南的雜交稻、超級稻栽培等技術。

2.3.2 實現農業科技創新合作 這里的農業科技創新合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基于不同學科、技術間的協同創新;二是基于不同地域的農業科技創新合作。

1)不同學科間的協同創新。從目前湖北省農業科技協同創新的發展思路來看,更多的在于搭建不同科研主體間的協同創新平臺,如實現高校和科研院所間的合作。從合作的內容與形式來看,也多是將生物技術和材料技術等學科的成果應用進農業科技的創新。但這始終沒有突破傳統的農業科技的范疇和領域。因此,在具體的做法上,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建立跨學科農業科技創新發展中心,設立多個與農業發展相關的交叉性課題和領域,聘請不同學科的學術帶頭人領銜交叉性課題,打破傳統農業科技的學科限制;征集與湖北農業相關的交叉性科技課題,并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項目招投標,鼓勵跨學科聯合申報;以交叉學科的應用性課題為創新重點,通過成果轉換、科技成果分紅與入股,形成利益激勵機制,引導更多的學科資源流向農業科技創新。

2)不同地域間的協同創新?!爸腥恰钡貐^農業科技創新的關系應由傳統的競爭轉變為合作,合作是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要實現這種合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在尚未形成較為成熟的長效合作機制的情況下,可以建立區域性的短期合作。如可以以“中三角”地區農業科技峰會或是農業科技博覽會的形式,搭建交流與溝通的平臺;在農業關鍵技術的研發與公關上,可以擴大項目招投標的范圍,如一些本省較為薄弱的農業科技領域可以完全由中三角其他該領域較強勁的學術團隊領銜,便于直接吸收他省的先進技術和經驗。還可鼓勵跨區域的科研團隊聯合申報,實現信息與技術的共享;組建區域性的農業科技創新團隊。由于地理位置相似,在許多農業模塊、農業科技上具有較高的同質性,甚至各省在部分農業科技上都有一定的優勢,如湖北省和湖南省的水稻技術。為了避免科技研發的重復投入,更好地發揮該領域的優勢,可鼓勵建立區域性的農業科技創新團隊。

2.3.3 創新農村科技服務模式和機制 提高對廣大農民的專業化技術服務能力。積極支持農業專業高校、農業科技龍頭企業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區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以及專業技術協會等新型農業科技服務機構的發展;建立健全農業科技信息傳播體系。以“農技110”和“金農工程”這兩個比較典型的項目為建設重點,將遠程服務與現場服務二者相結合,不斷完善農業科技信息傳播體系,由此來擴大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的范圍,并且提高農業科技信息服務質量;全面推行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以創業帶就業,以創新促發展。一方面鼓勵并支持科技人員到農村基層去進行創新創業,另一方面通過充分運用小額信貸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提高對農業科技特派員的專項資金數額發放,不斷鼓勵特派科技人員在農村基層開展技術服務和創辦、領辦和協辦企業,用科技要素帶動其他生產要素的發展并且引導其向農村流動,幫助農民依靠科技致富以此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著力構建和完善新型農技推廣服務網絡。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推動“專家—技術指導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服務網絡以及“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長效機制建設和完善,以此來提高優勢特色板塊基地的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入戶到田率;組織實施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服務行動,建立完善農業科技培訓網絡。支持相關高等學校辦好涉農專業學科,以期其能夠培養大批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專門農業科技人才。通過積極開展一系列面向農村青年的技能培訓,充分發揮中等職業學校的作用。積極組織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開展相關科普示范助力新農村和科普惠農興村行動計劃,充分依托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村函授致富技術大學等多元化的平臺,采用課堂講授與實踐展示相結合的方法,組織農民積極參與到技術服務活動和實用技術培訓中去,提高他們的農業生產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俊飆,李 平,李 波.對湖北農業科技優勢轉化與農業發展問題的思考[J].經濟縱橫理論月刊,2012(1):127-130.

[2] 譚旭輝,胡 蝶,張抗抗,等.國家農業科技(湖北)區域創新中心建設的SWOT分析與對策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3(7):3439-3452.

[3] 劉 渝.湖北農業資源劣勢的認識與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1(4):40-41.

[4] 錢叢慧.聚焦湖北省新型農民創業:特征、問題與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5):128-130.

[5] 韓艷琪,趙曉飛,王紅玲.新時期湖北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現狀與動力機制研究[J].農業經濟與科技,2014(3):24-27.

[6] 喻法金,杜 巍,袁 泳等. 推進湖北省現代農業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幾點思考[J].湖北農業科學,2011(1):420-422.

[7] 姜 濤.農業科技創新的現狀分析與展望——以湖北省為例[J].農業展望,2012(3):48-51.

[8] 陶紅軍.湖北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7.endprint

猜你喜歡
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新農業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歐盟發布短期農業展望
“5G+農業”:5G如何為農業賦能?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農業合作社,與健康同行!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農業合作社,與健康同行!
外向型農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