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建筑明器的藝術成就及影響

2015-10-29 16:41李東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5年3期
關鍵詞:隨葬品死者建筑

李東

(武漢理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0)

淺談建筑明器的藝術成就及影響

李東

(武漢理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0)

建筑明器是中國歷代流行的明器之一。由于漢人相信人死后的生活會與生時一樣,為了讓死者死后的生活能過得好一點,漸漸出現了模仿人生前所用的日常用品而制作的明器。所謂明器,是指“冥中所用之器也”。明器只供喪葬,不能實用,故又有“人器實,鬼器虛”之言。建筑明器是模仿死者生前所居住的房屋而做的居室明器,而它的藝術成就在中國古代藝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建筑明器;漢代;陶瓷;墓葬

一、建筑明器的起源與最初作用

漢代后期,厚葬之風漸衰,人們逐漸領悟到“人死如燈滅”,用不上什么實物隨葬品。模型明器作為漢代新興的成套隨葬品組合。所謂模型明器,是指漢代墓葬中常見的一整套特點鮮明的隨葬器物,主要包括倉、灶、井、風車、碓房、圈廁,院落、樓閣、田地、池塘以及家禽、家畜俑?;谶@樣的認識,人們不僅用生時所喜好的文物陪葬,還出現了許多仿制的象征性隨葬品,也就是采用替代品陪葬,如漢墓出土的各種農莊、陶樓、陶院落、陶豬舍、陶狗、陶壺等等,不僅反映了當時的日常生活,同時也透露了當時的建筑形式,這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明器。

二、建筑明器所反映的生死觀

中國人和古代文明中的大多數人一樣,也相信人死后有靈魂。他們不想埃及人那樣,認為靈魂還會回到原有的身體里,而是認為死者會生活在另一世界,那里的生活仍同在世時一樣。他將會生活在一所住宅,穿衣、吃飯一如生前,并且他如果是位重要人物,還需要照顧和陪侍的奴隸。因此,在中國早期,以活人殉葬的做法并不少見。但是這種做法后來明顯是廢紙了,而是代之以泥制或木質的人俑來陪伴死者,同人俑一起當然還有為生活舒適的各種必要用品。在孔子之后的世紀中,中國產生了大批的思想家。而孔子后大概經過五代人,出現了孟子,他被宋代學者尊為儒家的正宗傳人。在《孟子》書中大量的孟子語錄里,有這么一句孤立的咒語,即:“始作俑(陪葬偶人)者,其無后乎?”而“無后”居三大不孝之首。雖然我們尚未發現在孟子以前其被使用的確切記載,但是我們仍可以有充分的理由推前其年代,甚至早于秦穆公。盡管它早已普及,晚周墓穴中的陶制或木質的隨葬品,我們迄今仍知之不多。但是屬于下一個朝代——漢代的各式各樣的隨葬品已經出土,其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是建筑明器。

三、建筑明器的寓意

建筑明器是專門用于隨葬的器物,它不具備實用的特征,只是寄托人們精神意愿的代替品而已。它是服務于死者的喪葬用器,摹寫的一般是同時期地面建筑的美品,死者或者后人希望以這種喪葬用器來表達自己的希望或者通過死者的庇護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作為隨葬的器物,它不具備居住的條件,而且從隨葬品本身的特征來看,它也不是墓主人死后居住的陰宅,墓主人死后肉身所居住的地方應該是墓室建筑。到了宋代,許多墓室建筑仿地面建筑建造而成的,整個墓室的形態就是地面建筑的地下效仿,所以此時的建筑明器發現的也就相對較少。建筑明器的出現就是希望墓主人在另一個世界里,不但有墓室建筑的肉身居住空間,而且還能擁有靈魂所居的另一個生活空間,這個空間的表現就是建筑明器。所以說建筑明器是地面建筑的模擬,是希望墓主人居住條件更好的具其形貌而不用的精神替代物而已。建筑明器是古代建筑文化的代表符號,是古代建筑學思想的載體,因此對中國傳統建筑實體的復原和建筑美學的研究應該借助于建筑明器。

四、建筑明器的審美特征

1.創意性。作為審美對象的建筑明器,必須有一定的法則和規范才能夠得到普及和推廣。法則和規范的形成過程,既是該藝術種類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又是違背自由本性而僵化和衰老的過程,于是有了從自由到規范,然后再打破規范,重新獲得自由的過程。先秦時期,秦人在墓葬中的隨葬的建筑明器主要是關乎生活的倉和灶,大多表面樸素,沒有過多的裝飾,反映了秦人現實的品格。

2.空間性。建筑明器是立體的建筑模型,是空間構建藝術,但是它不可能將外部空間完全摹寫到建筑明器之中,因此為了容納更多的可以展現死者來世美好生活內容的信息,建筑明器在制作中充分運用了立面和平面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展示出更多的文化信息。秦漢時期在建筑明器中有時出現把一個空間單元完整填塞在平面造型中的現象,實現平面與立體的統一。

3.象征性。從原則上講,單純的主觀表現和單純的客觀再現都不易成為審美的對象,真正的藝術品應該是寫實和寫意的辯證統一。建筑明器是當時地面建筑的摹寫,所以具有寫實的成分,但是也包含人們對未知世界的向往,以及喪葬文化特有的表現符號,所以又包括寫意的內容,這是建筑和明器的契合。

建筑明器承載著墓主人對現實的留念和對來世的希冀,因此相對于其他文物,其涵蓋的歷史信息更多。建筑明器不但為我們還原古代建筑風貌提供了藍圖,而且也為我們研究中國古代喪葬文化提供了載體,還作為重要的審美對象引起藝術家的關注。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大量建筑明器不斷出現,研究也越發深入,其必然會作為一個重要領域吸引更多的學者加入。

[1]周學鷹.漢代建筑明器探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張勇.河南出土漢代建筑明器[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2.

[3]考古研究所灃西發掘隊.陜西長安灃西發掘簡報[J].文物,1984.

[4]張勇.建筑明器起源及相關問題的討論[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2.

[5]巫鴻.“明器”的理論與實踐[J].文物,2006(06).

K878.9

A

1005-5312(2015)08-0163-01

猜你喜歡
隨葬品死者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建筑的“芯”
ORGANIZED GIVING
西安公園上城(一期)考古發掘簡報
蒙元墓葬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淺談漢代厚葬風俗
安徽江淮地區漢墓文化因素分析
走近“死者之臉”
李昌鈺:替死者講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