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法治成為辦學治校的基本方式

2015-11-02 01:07張立學張安梅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5年10期
關鍵詞:治校章程依法

張立學+張安梅

寧濱,1959年5月生,北京交通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十二屆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大獎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IEEE Fellow、國際鐵路信號工程師協會(IRSE)及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Fellow,擔任IEEE智能交通系統學會鐵路委員會主席和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副會長。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6項、發表論文80余篇、出版專著2部,“基于通信的城軌列車運行控制系統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獲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1)。

記者:請您談談對依法治校的理解,從目前來看,您認為高校依法治校應該從哪些方面推進?

寧濱: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強調將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就個人理解而言,我認為依法治校是指高校在內部管理和教育教學活動中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要把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作為大學內部事務處理的主要依據,使法治精神彰顯于高校辦學的方方面面,讓法治成為高校辦學治校的基本方式。全面推進依法治校既是依法治國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也是高校各項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障。

從國內外高等教育發展實踐來看,現代大學制度的一個重要標志是不斷擴大辦學自主權,用法治的科學化、理性化和有序化取代人治的隨意性、不規范性和不穩定性,逐步理順內部治理結構,推進大學治理現代化進程。依法治校作為建設民主管理、科學決策、學術自由的現代大學制度的基本方式,是高等教育內在規律和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從現實需要來看,一方面,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內部管理工作越來越復雜,不同群體之間的糾紛越來越突出,迫切需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協調利益關系,有效預防和處理矛盾;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歷史和各種現實因素的制約,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法治意識和能力不足的情況在高校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影響和制約著高??茖W有序發展。

依法治校是一項綜合性、復雜性、長期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層次、多領域持續推進,也需要高校、政府部門和社會大眾的共同配合。以北京交通大學為例,我們認為,深入推進依法治校,積極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要結合形勢發展和學校特點,找準著力點和突破口,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大學章程為核心加強學校制度體系建設,依法制定實施符合學校實際和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學章程,形成規范、系統、健全的制度體系,確保高校各項辦學活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認真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依民主決策、科學管理、依法辦事,不斷完善現代大學內部治理結構。

三是充分尊重師生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校內各群體民主監督和參與學校管理的作用,堅持以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聽取師生合理訴求、保障師生合法權益。

四是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提高干部教師依法治校的意識和能力,深入開展學生法治教育,引導養成人人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理念與習慣,營造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

記者:以大學章程為核心的制度體系是依法治校的基礎和依據,您能否介紹一下北京交通大學在這方面的特色和做法?

寧濱: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大學章程之于大學,如同憲法之于國家,是指導和規范高校辦學的“根本大法”,也是推進依法治校和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從世界一流大學發展的歷史與規律來看,大學章程在現代大學制度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

大學章程彰顯大學精神、承載大學使命。北京交通大學作為一所行業特色鮮明的百年老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理念、特色和經驗。我們希望通過章程的制定、發布和實施,完善“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內部治理結構,推動學校治理體系現代化,全面推進學校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為此,學校于2013年10月啟動章程制定工作,經過調研起草、征求意見、修訂完善、審議審定等主要階段,歷時一年多,經由學校教代會、校長辦公會、黨委全委會審定并報教育部核準,已于2015年6月正式發布、生效。

《北京交通大學章程》作為學校辦學歷史上的首部章程,既匯聚了學校一百多年的辦學經驗,又集中了廣大師生校友的智慧,概括起來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堅持繼承與創新結合。學校在章程制定過程中注重把握好守成與創新、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學校既注重挖掘歷史傳統,系統深入總結學校一百多年的辦學經驗,又堅持以深化綜合改革、增強學校辦學自主權為導向,把章程作為學校推進綜合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為全面深化綜合改革提供法治前提和制度依據。學校既考慮現實,注意與現有制度相銜接,鞏固好的辦學經驗和做法,又考慮長遠,為學校未來改革發展留出足夠的空間。

第二,堅持約束與自由統一。通過制定章程,一方面,明確了政府、學校和社會在學校治理中的職責及權利義務關系,促進管、辦分離,保障高校依法自主辦學,努力使大學這一特殊的公共教育機構回歸學術本位;另一方面,將學校辦學自主權加以制度性明確,確定了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和組織框架,有助于保障師生員工權益,形成學術自由、管理科學、民主法治的文化氛圍,保障依章程自主辦學。例如:我們將辦學中必須堅持的重要體制機制專設一章,命名為“管理體制和組織機構”,集中明確并細化了學校黨委、行政、學術以及民主管理等權力體系的基本職責和運行方式,通過制度安排,著力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運行機制。

第三,堅持規范與特色并重。章程制定實施的過程是一個從經驗傳統到法治的過程,必須重程序、守規矩。學校在章程制定程序上,嚴格按照教育部31號令相關要求推進;在內容上,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和相關文件要求,力求做到每一條款都有法律或政策依據。同時,章程的制定要力戒“千校一面”,學校在一百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所以,章程在闡述辦學歷史,明確辦學層次、辦學規模、學科門類等方面均突出了學校特色,如概括了“保持交通特色,以服務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引領科技進步為己任”的辦學理念,明確了“建成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目標等。

在章程制定的同時,學校已經啟動了以章程為核心的配套制度體系建設工作,開始對學校既有規章制度進行梳理,制定出了“立改廢釋”清單,逐步構建起以章程為核心的制度體系,依法治校、照章治理的長效機制正在形成。

記者: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中國特色大學制度和高校治理結構的核心內容,您認為應該如何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和內部治理結構?

寧濱: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我國公辦大學領導體制長期探索和發展的歷史選擇,符合我國國情和高等教育發展規律,是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核心內容,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重點是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第一,要明確黨委和校長的職責。黨委是學校的領導核心,把握學校發展方向,決定學校重大問題,監督重大決議執行,支持校長依法獨立負責地行使職權,保證各項任務完成。校長是學校的法定代表人,在黨委的領導下,行使高等教育法等規定的各項職權,全面負責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工作。近年來,學校在黨委的領導和支持下,校長主持制定并領導實施了《北京交通大學“十二五”事業規劃》,學校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師資隊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都上了一個新臺階,為學校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應該說是我們很好地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結果。

第二,要規范黨委與行政議事決策制度。高校要進一步加強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建設,著力處理好民主與集中、黨委與行政、書記與校長、正職與副職、集體與個人五個方面的關系,堅持用制度管人、管權、管事,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近年來,學校不斷完善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的決策程序和議事規則,實行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重要議題計劃。制定重要會議、重大事項決策程序等有關規定,出臺精簡規范會議活動的措施,制定了《中共北京交通大學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制度實施辦法(試行)》《北京交通大學關于黨政領導班子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的實施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制度,不斷提高黨委和行政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水平。

第三,要完善黨政協調運行機制。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必須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學校在這方面有良好的傳統,歷屆班子都注重黨政溝通協調,做到“一年兩務虛,兩周一議事”,即每年寒暑假各召開一次班子務虛會,圍繞全年重點工作和重點專題進行研討。每兩周的周一上午召開班子碰頭會,決定兩周的學校工作安排。黨政專題會議就重要問題充分醞釀研究,為常委會和校長辦公會決策作好準備。在日常工作中,特別是重要事項決策過程中,班子成員牢固樹立常委意識,大事多溝通、工作多商量,黨政團結協調,形成了全校工作“一盤棋”合力。

記者:大學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您認為在依法治校過程中如何使師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寧濱:師生是高校真正的主人,是學校各項事業發展的力量源泉。我們建設法治高校,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為切實堅持師生的主體地位,把維護保障廣大師生員工的合法權益作為落實依法治校的重要環節。在辦學實踐中,學校在法律制度范圍內促進師生有序參與學校治理,加強民主協商和信息公開工作力度,充分尊重和保護教師學生依法享有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一是不斷加強信息公開和民主監督。我們認真落實黨務、校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及時聽取師生合理訴求,在為師生排憂解難、化解矛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實效。學校努力推進信息公開常態化,制定完善《北京交通大學校務公開指南》《北京交通大學信息公開保密審查規范及流程》《北京交通大學依申請信息公開方式與程序》等,凡是涉及學校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舉措和師生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包括干部選拔任用、職稱評審、崗位聘任、學術評價以及各類評優、評先活動等,均在一定范圍內多種方式征求意見建議。例如:2014年,學校通過信息公開專題網站對740項信息及時公開,提高過程、結果各環節公開透明度,廣泛接受師生員工民主監督。同時,學校不斷暢通拓寬師生意見溝通渠道,通過設立校領導接待日、書記校長信箱、教職工網絡互動交流平臺,以及校領導聯系基層、年度實踐調研等制度,了解師生思想動態和工作學習生活情況,及時回應師生重大關切,引導和支持師生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更好地激發師生參與學校建設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是促進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相對分離、協調配合。學術自由是大學發展的核心價值,保障學術自由是落實師生主體地位、確保學校辦學自主權的重要內容,也是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學校在健全學術評價體系實踐中,注重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作為最高學術機構的作用,使其統籌行使學校學術事務的審議、評價和咨詢等職權。發揮教師學者在學術政策規范完善、學術評價處理、專業設置等方面的發言權和主導權,把處理學術事務的權力交到更富勝任力的專業教師手中,減少行政權力的不當介入和干預。近年來,學校學術秩序的逐步完善也推動學校的學術氛圍更加活躍,學術活動和學術創新成果更加豐富。

三是充分保障師生的合法權益。自覺尊重并維護師生的權利、權益是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在保障學生基本權益方面,學校嚴格依法實行“陽光招生”,加強自主招生管理,確保招生選拔機制的公平公正、規范透明;加強專業設置、課程安排、教學評價等教育教學過程管理,完善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與評價體系;建立健全學生學籍學歷管理制度,完善校院系各級學生評優、評先的程序規范;堅持資助與教育并重,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幫扶工作,切實做到條件公開、程序合理,充分保證學生在獲取入學資格、使用教育資源、獲得教育評價和各類獎勵資助方面受到平等對待。

在保障教師依法享有的權利、權益方面,學校不斷細化落實教師聘任、職務評聘、進修培訓和獎懲考核等方面的制度規范,以2014年學校人才工作會召開為契機,全面修訂完善評聘工作文件,并將信息知情權落實到每位教師;學校還通過開發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編印《人事工作教職工辦事指南》等,提升人事服務效率和質量。學校進一步暢通教師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渠道,充分發揮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工會在維護教職工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強二級黨組織、工會建設。近年來,圍繞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關心的職業發展、待遇提升、子女入學等現實問題,通過切實維權、真情關愛不斷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接地氣、見實效的措施,使學校發展的成果盡量惠及每個人,不斷夯實依法治校的群眾基礎。

記者:依法治校離不開高校各主體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識的培育,您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培育學校法治文化氛圍?

寧濱:法治意識和法治精神是依法治校的內生動力。法律只有被師生員工理解和掌握,才能成為維護自身權益和推進大學治理規范化、法制化、現代化的有力武器。為使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必須要大力加強校園法治文化建設,讓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成為全體師生員工的理念追求和自覺行動。為此,學校結合教師、學生和管理服務人員等不同群體的需要和特點,綜合打造理念引導、知識普及和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法治文化體系,不斷增強法治文化的影響力、感染力和滲透力。

第一,學校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模范守法,不斷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學校事務的能力。學校明確將法治教育列為干部日常教育必修內容,把憲法和法律知識納入校院兩級中心組學習計劃,通過教育培訓和實踐養成全面提高領導干部法律素質,促使法治思維和方式成為辦學治校的慣性思維和工作方式。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學校在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法治教育。要求行政人員牢牢樹立依法辦事、公正平等的理念,既不能搞特殊,也不能有歧視,在日常工作中嚴格依法管理、按章辦事,尊重維護師生合法權益,將法治精神真正落實到學校管理服務實踐之中。

第二,堅持依法執教和師德建設相結合,推動提高教師依法治教的意識和能力。一方面,教師的一切教育教學行為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明確課堂教學不是孤立的知識傳授活動,要嚴守法律規范和教學紀律,做踐行法律的典范,要做學生的引路人,影響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為此,學校在教師入職教育、在崗培訓、日常學習等環節進一步強化法治教育,改變過去注重業務素質提升、輕視法律法規學習的狀況。另一方面,學校出臺了《關于加強教師師德建設的意見》及配套文件,明確將師德作為教師考核評價、晉升晉級和評優獎勵的首要標準,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制”,嚴守高校師德“紅七條”高壓底線;學校還廣泛開展了“尋找最美交大人”、師德標兵、“三育人”先進個人等評選活動,發揮先進典型輻射激勵作用,引導教師不斷提升精神境界,通過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為依法執教提供深厚的道德底蘊。

第三,面向全校學生加強法治教育,讓法治理念和法律意識真正入腦入心。學校探索創新大學法律基礎課的授課方式,準確把握法治教育的重點內容并根據時代發展和學生需求及時更新、與時俱進,采取更加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方式增強課堂法治教育實效。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和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實際參與增強對法律學習的感性認知和實踐運用,充分發揮法治教育第二課堂實踐育人功能。學校還廣泛利用校內媒體和環境設施等載體,經常、直觀、形象化地進行法治教育正面宣講傳播,把法治文化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推進校園法治文化建設走向常態、走向縱深。

微訪談:

記者:您的興趣愛好是?您的業余生活如何安排?

寧濱:讀書,散步。

記者:您的座右銘是什么?

寧濱: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記者:您認為好學生的標準是?

寧濱:勤奮,進取。

記者: 您認為什么樣的教師是好教師?

寧濱:愛心與敬業。

記者:您心目中一位好的大學校長應具備哪些素質?

寧濱:胸懷、眼光、責任、體魄。

記者:您最崇敬的教育家是?

寧濱:葉企孫。

[責任編輯:李藝英]

猜你喜歡
治校章程依法
未來學校的管理理念
對中小學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湖北省荊門市檢察院依法對劉明剛涉嫌受賄案提起公訴
廣東省檢察院依法對陳定坤決定逮捕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學管理水平
對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認識
地方高校大學章程建制工作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山神
街頭非法醫療廣告必須依法嚴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