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2015-11-02 01:11羅家莉李曉慧席陽李霄鵬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5年10期
關鍵詞:課程體系人才專業

羅家莉+李曉慧+席陽+李霄鵬

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北京服裝學院為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采取鼓勵建設跨學科的課程體系,以彰顯人才培養的“藝工融合”特色;探索產學研結合和校企聯合等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加強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力度,以提高人才培養的實踐創新能力;建立模塊化課程平臺,以適應人才多元化培養需要等系列舉措,在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強化人才培養頂層設計,注重能力提升

1.探索拔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規律,提升創新能力

學校以國家級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區為依托,以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的2個實驗班為試點,探索紡織服裝業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規律,明確服裝業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進一步厘清現有人才培養理念、教學管理及運行機制與人才培養模式對創新人才培養的影響。分別從優化生源結構、建立“導學”關系、提供最優師資、完善選課機制和創新教育模式等五方面,進行與創新人才培養相匹配的機制改革;并圍繞推進素質教育、強調學科交叉、強化實踐教學、改革教學模式和拓展國際視野等,積極開展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

2.探索交叉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規律,提升綜合能力

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呼喚學科交叉與滲透,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渴望復合型。學校審時度勢,加大實驗班開設力度,在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商學院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增設跨學科實驗班,突出科學本身的整體性,不再過分強調學科之間的界限,最大限度地減少過分專業化所帶來的局限,幫助學生接受不同學科知識的熏陶,形成跨學科的專業培養,深入探索藝工結合、特點明顯的設計類人才的培養規律以及交叉課程的融合方式,努力培養彰顯學校辦學特色的交叉復合型人才。

3.探索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規律,提升實踐能力

學校以“卓越計劃”為依托,培養具有科學素養的技術人才,把理論科學和應用科學的教育與研究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科學梳理課程體系,明確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相互關系,建立人才系統分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實踐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國際合作與交流能力培養的實現矩陣,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強化實踐教學改革,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要求,日常實驗(實踐)課程與學期末實習所占到總課時的比例有嚴格的要求,理工類專業實踐課不少于總學時的30%、英語專業不少于總學時的20%、其他專業不少于總學時的25%。力求突出實踐實效性;采取多元實踐教學形式,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彰顯學生個性;重視實踐學習過程體會和創新知識的市場推廣與轉化。

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1.藝工融合培養,突出辦學特色

學校以服務紡織服裝業為重點,兼容多學科知識結構,打破藝、工、管之間的鴻溝,在各相關學科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中將產品的審美性、技術性和商品性緊密聯系起來,實現藝術與工程的交叉復合培養。2015年,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大膽創新,在藝術設計學院設立“整合設計”實驗班;在商學院設立“廣告”實驗班;在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設立“纖維與時尚設計”實驗班,深入探索藝工融合型人才培養規律。

2.校際聯合培養,提高專業水平

北京作為首都擁有豐厚的教育資源,校際聯合培養是北京市屬高校拓展辦學空間、吸引優質生源、共享教育資源的重要途徑。學校依托北京市教委的“雙培計劃”,選送優秀學生前往央屬高校就讀。目前,學校分別與清華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6所高校開展合作,并按照優質對口專業對接的原則簽署校級合作協議?!半p培計劃”的開展,使學校充分利用合作高校的優質教育資源,讓學生享受訪學所在學校先進的培養方式,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發展空間。

3.校企協同培養,滿足社會需求

自2011年服裝設計與工程和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兩個專業入選“卓越計劃”后,學校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工程教育理念和師資隊伍建設等展開深入的研究和配套改革,重視發揮實踐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構建具有學校辦學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強化應用型人才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加大對學生深入企業實習實踐的支持力度,促進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與滿足企業實際需求相結合,確保實踐環節更多地在企業真實環境中開展,實現校企協同培養。

4.中外合作培養,拓寬學生視野

學校積極與國外高校開展廣泛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大力推進國內外聯合培養本科生項目、本科生國際視野拓展項目和大學生海外交流項目,不斷推動本科生教育國際化。特別是北京市教委“外培”項目開展以來,學校先后與英國利茲大學、倫敦藝術大學、曼徹斯特城市大學、米蘭理工大學、美國北卡州立大學等國際頂級紡織服裝高校達成了課程互認、交換培養、短期項目研究、畢業環節聯合培養和學術考察等多種國內外聯合培養意向。積極做好人才培養國際化的基礎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本科生聯合培養、交流互換、訪學體驗等項目。

創新課程體系,注重綜合素質培養

1.正確處理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的關系,突出培養過程的整體性

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各自打破學科界限,圍繞人才培養的能力和素質要求組織課程,亦即增加通識課程“知識應用性”的內容,強化專業課程對“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養成,積極發揮各自在人才培養中的功能和作用。學校多次組織基礎教學部門與專業院系的教學研討,轉變教育觀念;通過加強通識課程對專業課程的支撐作用和專業課程對通識課程的引領作用,探索課程間合理的邏輯關系,深化彼此間的聯系,進而突出課程體系的完整性。

2.正確處理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關系,強化培養過程的實踐性

應用型人才與學術型人才相比更注重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而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有效手段。使應用型人才具有“應用”特征,就需要正確處理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關系,強化課程體系的實踐性。多年來,學校重視實踐課程體系的建設,構建出“多步驟實施、課內外銜接、一環節把關、多平臺實踐、多層次管理、多渠道推廣”的現代實踐教學體系和模式。

3.正確處理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關系,增加培養過程的靈活性

從課程性質看,必修課程主要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穩定性,選修課程則可以滿足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樣化要求。只有兩者適當搭配、密切配合,才可以提高課程體系在人才培養方面的靈活性。然而,在實際運行中,選修課程常常演化為“湊學分”的工具,對多元化人才培養的支撐作用很難體現。因此,正確看待選修課的作用,結合人才培養目標研究選修課程的設置,依據社會需求調整授課內容,才能提高課程體系適應社會需求的靈活性。為了擴充選修課資源,引入優質師資,填補課程空白,學校積極引入在線課程平臺,建立學分互認制度,加強選修課的建設和規劃,從而滿足人才培養需要。

4.正確處理人文素質課程和科學技術課程的關系,強調培養過程的育人性

就應用型人才培養而言,其人才的社會屬性極為明顯。人才培養目標是實現人才融入社會、服務于社會,這就需要人文類課程給予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科學類課程提供科技技能和科學觀,使課程體系的育人功能充分發揮。近年來,學校致力于思想政治類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建設;充分發揮體育類課程的育人功能;重視藝術鑒賞類課程對學生情操的陶冶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對提升民族自信的影響;科學基礎對藝術設計合理實現的支持,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促進教學模式改革,契合人才培養過程

1.一年級重基礎,培養扎實的基本功

大學一年級主要是通識教育階段,是較為系統地傳授理論知識,為未來專業發展打下扎實的理論和技能基礎,使專業培養的初級階段盡可能做到涉及面廣和非專門化,以提高學生專業選擇的靈活性,增加專業轉換能力。該階段主要的教學模式是課堂講授與訓練,輔以參觀實習、采風和模擬實驗等實踐環節,以扎實的基本功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二年級重銜接,培養專業視野

大學二年級是通識教育與專業基礎教育兼具階段,學生對所從事專業已有較為具體的了解,并初步掌握相關主要專業能力,能夠在對未來工作領域充分了解和理解的基礎上,學會解決問題和完成工作任務,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和獲取相應的合作能力。此階段,前述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模仿、模擬和驗證性實踐教學方式雖然依然占有相當的比例,但以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競賽和教師教科研項目為載體的項目教學,以校內外人才培養基地為依托的現場教學等教學模式更好地契合了人才能力培養的需求,在夯實基礎的同時,起到很好地拓寬視野、提升能力的教學效果。

3.三年級重交叉,培養基本專業素養

大學三年級是專業基礎與專業教育兼具階段,是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了解本專業的前沿科學技術和發展趨勢,培養分析解決本專業范圍內一般實際問題的能力。就應用型人才培養而言,專業教育具有職業性與學術性兩個特征,是將高校與市場聯接在一起的紐帶。此時,以名師為核心組織教學的工作室模式,及以典型產品的設計貫穿始終的案例教學模式等,對激發專業興趣、培養專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具有更加明顯的效果。本階段多種教學模式的合理運用,不僅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有益于創新人才的培養。這樣的改革與實踐,幫助學生在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的能力展示過程中,獲得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4.四年級重實戰,培養創新創業能力

大學四年級主要是專業教育和專業綜合能力提升階段,提倡采用跨學科、跨專業和跨課程的聯合教學模式,將不同專業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完成同一個項目設計,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有條件的院系構建“專業+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在突出專業特色的基礎上,結合專業人才培養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相應的創業課程。

強化創新創業實踐,夯實學生未來發展的基礎

1.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

實踐教學平臺是創新實踐課程實施的“硬件”保障。學校以建設“產學研”結合、優勢教學資源整合的綜合性實踐教學平臺為思路,探索校企合作、校內跨專業合作、藝術類創新型工作室協作機制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平臺搭建。以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為龍頭,以北京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和北京市級校內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為重點,以400多個校內外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為基礎,積極打造校內實訓基地、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科學研究與藝術創作基地和實驗教學中心“三基地一中心”的實踐教學平臺,強化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2.打造創新創業教育載體,培養學生實戰能力

從2007年開始,學校以本科生科學研究計劃、實驗室開放兩大科研訓練及學科競賽項目為重點,打造創新創業教育載體,形成國家級、北京市級、校級不同項目層級。每年確定約200個本科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約80個實驗室開放項目、約40個學科競賽項目進行資助。積極的鼓勵政策,確保每年參加科研訓練與學科競賽的學生占到30%以上。2011年,按照教育部《關于做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學校規范了科學研究和學科競賽項目,將其劃分為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三個類別。2014年,學校出臺了《北京服裝學院大學生實踐創新成果獎勵辦法》,對指導教師和學生在大學生創新項目中所取得的成果進行認定和評獎,給予經濟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勵。

3.承接參與高水平賽事,檢驗實踐創新能力

2009年,學校受北京市教委的委托,開始承辦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北京賽區的比賽。大賽以廣告創意比賽的形式,結合國際國內品牌企業廣告真實案例,創造出符合市場要求的作品,達到了促進教學改革、啟迪創意智慧、強化動手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辦賽宗旨;培養了本科生的實踐能力、團隊協作意識和創新精神;豐富了當代大學生的課余生活;特別是對相關專業教學內容、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近五年,學??蒲杏柧毢蛯W科競賽成績斐然,有2,194人次獲得各個級別(包括國際、全國、北京市級)的獎項771項。隨著學校實踐成果獎勵機制的推出,2013年,各類項目發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國際會議論文以及EI國際期刊等超過10篇,申請國家專利1項,獲得各級競賽獎項130項。

綜上所述,正是在人才培養各環節,學校注重研究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匹配關系;注重研究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研究有益于創新精神培養的教育教學模式;注重研究與多元人才培養需求相匹配的教學管理模式,才確保了人才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循序漸進、有的放矢的開展,并取得驕人的成績,進而避免創業教育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作者單位:北京服裝學院教務處)

[ 責任編輯:于 洋]

猜你喜歡
課程體系人才專業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創新之城
三維視角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藝養教育”凝練與藝美課程體系建設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部分專業介紹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專業修腳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熱的專業
毛遂自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