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油價波動與中國石油進口影響關系分析

2015-11-03 23:33高新偉江兆龍紀搖瑤

高新偉+江兆龍+紀搖瑤

摘 要] 采用2001年1月至2014年10月國際石油價格和中國石油進口量的月度數據,運用結構向量自回歸模型分析國際油價波動對中國石油進口的影響。結果顯示,油價與石油進口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和雙向格蘭杰因果關系,且油價對進口的影響遠大于進口對價格的影響。目前國際油價跌勢迅猛,石油大量進口不會造成油價反彈,因此,中國應充分利用這次油價下跌的進口契機擴充石油戰略儲備,石油企業應進行資源整合并實現戰略轉型。

[關鍵詞] 國際油價波動;石油進口;結構向量自回歸模型;石油儲備

[中圖分類號]F0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3-5595(2015)05-0001-05

一、引言

近年來中國石油進口量持續上升,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石油進口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60%。在當前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和中國石油大量進口的背景下,研究國際油價波動對中國石油進口的影響以及相應的石油策略可以為中國石油企業和相應的決策制定者提供理論依據,幫助決策者調整中國的石油貿易策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來應對國際油價波動挑戰,減少石油貿易損失,保證石油供給安全。

2004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一路飆升,同時中國對石油的需求也同步增長,致使中國石油進口量大幅度上漲(見圖1),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據統計,2005—2013年中國石油平均月進口量增幅分別為3%、14%、12%、10%、14%、17%、6%、7%、4%,2014年中國的石油需求增速保持在4%左右,年消費量達518億噸,石油凈進口量達304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588%。根據BP對未來能源需求的預測,中國2030年石油進口依存度將高達80%,這一依賴程度將遠遠超過美國曾經達到的616%的最高水平。自2014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到12月25日,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下跌至60美元/桶,Brent原油期貨價格為65美元/桶,均較6月最高點跌了近1/2。面對此次油價下跌,OPEC為保證國內財政收入決定不減產,并保持石油生產目標3000萬桶/日不變,以打擊頁巖氣和替代能源的開發,這進一步加劇了油價下跌的趨勢。中國作為主要的石油進口國,國際油價漲跌變化與中國石油進口之間存在什么樣的影響關系、中國石油進口是否會影響國際油價的漲跌走勢、中國及石油企業應如何規避此次國際油價下跌帶來的風險并從中尋求發展機遇,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

圖1 2001年1月至2014年10月國際Brent油價

與中國石油進口量

二、研究綜述

王琳等利用向量自回歸模型研究了中國經濟增長與石油進口量、國際油價之間的關系,并得出了經濟增長與石油進口量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的結論。[1]Bhandari利用可計算隨機均衡模型分析了不同油價沖擊對石油進口經濟體的影響,發現油價的隨機波動對石油進口經濟體的影響較小,而油價沖擊的大小與石油進口國的對外開放程度相關,對外開放程度越高,經濟體受油價沖擊的影響越大。[2]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 ? ? ? ? 2015年10月

第31卷 第5期 ? ? ? ? ?高新偉,等:國際油價波動與中國石油進口影響關系分析

Ji Q等分析了國際油價上漲與下跌兩種情況下歐洲市場、亞太市場和北美市場天然氣進口價格對油價波動的反應,發現國際原油價格對三大市場天然氣進口價格存在長期正向影響,而油價波動沖擊對天然氣進口存在負面影響。[3]Zhang采用1995—2010年相關月度數據,利用VAR模型分析了國際油價、利率和中國石油進口之間的關系,發現中國石油進口與國際油價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相關關系。[4]Kleibergen等利用向量自回歸模型分析了7個國家的價格水平和進口需求對價格沖擊的影響,發現不同國家之間石油進口和出口的情況不一樣會對進口需求產生不同的影響,其研究認為日本的石油進口價格與國際油價存在協整關系而與國民生產總值無關,與其他6國存在差異,而其他6國的情況也各不相同。[5]

研究油價波動與中國石油進口影響關系可以為中國政府及中國石油企業制定政策、及時調整石油貿易策略、采取有效措施應對國際油價波動的挑戰提供理論依據。但目前關于油價與石油進口影響關系的研究僅停留在相關分析等簡單層次上,并沒有更深層次的研究。因此,本文利用實證模型對國際油價與中國石油進口之間的關系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并對如何應對油價下跌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提出建議。

三、數據處理及模型設定

(一)數據處理

本文選取國際油價和石油進口量兩個變量作為SVAR模型的內生變量。以國際Brent原油現貨價格代表國際油價,用lnpri表示;用lnimp表示中國石油進口量。本文所用數據為從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數據庫獲取的2001年1月至2014年10月區間的兩變量序列。通過指數平滑法發現該序列存在明顯的季節趨勢,為消除影響,采用X12法對數據進行季節調整,并對數據進行取對數處理。

1.單位根檢驗

為避免因序列不平穩導致回歸分析出現偽回歸,本文采用ADF和PP兩種方法對國際油價和中國石油進口兩個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國際油價和中國石油進口時間序列屬于一階單整I(1)序列。

2.Johansen協整檢驗

根據單位根檢驗發現油價與石油進口的原序列不平穩,但是存在一階單整。因此本文采用Johansen方法來檢驗兩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

表2顯示在5%置信度水平下存在一個協整方程,因此油價和中國石油進口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因此,我們得到如下協整方程:

lnimp=1044768lnpri(00930) ?(1)

協整檢驗結果顯示,油價與石油進口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協整檢驗只能解釋油價和石油進口之間長期的關系,為了檢驗油價與石油進口之間短期的影響關系,本文建立SVAR模型來進一步探討。

3.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根據協整檢驗的結果,油價與石油進口之間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因此,本文利用格蘭杰因果檢驗方法來檢驗油價與石油進口之間的統計關系。根據表3的結果,在5%置信度水平下原假設被拒絕,油價與石油進口之間存在雙向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即油價是石油進口的格蘭杰原因,同時石油進口也是油價的格蘭杰原因。

(二)SVAR模型的設定和識別

通過構建兩個變量的SVAR模型系統,得到

式中,uprit代表油價沖擊;uimpt代表石油進口沖擊;E11(L)和E12(L)分別表示油價沖擊和石油進口沖擊對油價的影響系數;E21(L)和E22(L)分別表示油價沖擊和石油進口沖擊對石油進口的影響系數。根據SVAR模型的約束形式,SVAR模型至少需要k(k-1)/2個約束條件才能識別出結構沖擊,本模型中k=2,僅需施加一個約束條件即可,因此本文施加如下結構約束:

石油進口沖擊對國際油價的影響存在滯后,這是因為石油進口影響國際油價需要較長的傳導過程,而且相關研究也證明中國石油進口對國際油價的影響效果不明顯,所以E12(L)=0。

式(2)中的約束矩陣是一個下三角矩陣,利用該約束條件,用完全信息極大似然值方法(FIML)估計得到SVAR模型的未知參數,從而估計出油價沖擊和石油進口需求沖擊對石油進口和油價的動態影響。短脈沖反應矩陣為:

式(3)顯示,油價與中國石油進口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這與前面得出的結論一致。油價沖擊對中國石油進口的即期影響是00711,說明油價每上升1個百分點中國石油進口會上升00711個百分點左右。

四、實證結果及分析

模型的穩定是進行脈沖響應分析的前提,根據檢驗,本文所建立的SVAR模型是穩定的,可以進行脈沖響應分析。

為反映油價與中國石油進口之間的動態關系,本文運用脈沖響應函數(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和方差分解(Variance Decomposition)對實證結果進行分析。

(一)脈沖響應分析

圖2顯示,中國石油進口對油價存在正向的沖擊影響。圖3顯示國際油價對中國石油進口也存在正向的沖擊影響。

(二)方差分解

為進一步了解油價對中國石油進口的影響程度,本文進行方差分解分析。

表4和表5分別是油價和石油進口的方差分解結果。本文重點檢驗國際油價波動對中國石油進口的影響。從結果看,當對油價施加一個正向的影響時,中國石油進口隨后呈現出正向的反應。根據表4結果,在前4期內,石油進口沖擊對油價的解釋力很微弱,說明在短期內石油進口對油價的影響很小,第5期以后解釋力不斷上升,說明石油進口對油價的影響存在滯后效應;根據表5的結果,第3期油價沖擊對石油進口的解釋力水平上升到648%,而從第5期以后油價沖擊的解釋力就一直沒有上升,這說明油價對中國石油進口的影響有明顯的短期效應。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協整分析和格蘭杰因果檢驗發現,中國石油進口與國際油價之間存在長期穩定正向的相關關系,國際油價與中國石油進口之間存在雙向的格蘭杰因果關系;通過SVAR模型實證分析發現國際油價對中國石油進口存在沖擊影響及滯后效應,還發現,油價對進口的影響遠大于進口對油價的影響。因此中國大量的石油進口并不會引起國際油價的顯著性反彈,而國際油價的大跌為中國和石油企業帶來了重要發展機遇,本文建議中國和石油企業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國家層面放開原油進口權,擴充石油儲備,開辟多元化石油進口通道

1.逐步放開原油進口權

中國原油進口權長期處在制度壟斷中,目前中國的原油進口資質分為國營和非國營貿易兩類。其中,國營資質被賦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珠海振戎和中化集團5家國有企業,其進口配額實行自動許可,進口數量沒有上限限制;擁有非國營資質的是23家貿易公司,其進口實行配額制。盡管這些企業擁有原油進口權,但依照1999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清理整頓小煉油廠和規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見》,國家對國內生產的原油和進口原油實施全國統一管理,最終這些貿易公司進口的原油絕大部分進入了中石油或中石化的煉油廠,導致中國原油進口權僅僅是名義上的放開而非實際的放開。目前在中國石油產業鏈中,從煉廠到成品油批發、終端加油站環節的市場準入都是放開的,唯有原油進口權仍受到嚴格管制。這一體制的延續,導致中石油、中石化之外的煉油企業只能將燃料油作為原料進行生產,進而導致油品質量參差不齊,加大了市場監管難度,也成了成品油市場化改革的障礙,阻礙了中國石油市場的發展。所以,放開原油進口權是進一步改革、完善中國石油市場必然的一步。

原油進口權的放開應循序漸進、有序放開。目前國內煉油產能嚴重過剩,一些地方小煉廠雖然煉化能力弱小,環保不達標,卻沒有受到有效監管。如果一次性完全放開原油進口權,那些不達標企業一旦獲得原油進口權,則很有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因此,建議國家采取循序漸進、有序開放的政策,以煉油企業的裝置能力、生產情況、技術經濟和環保指標作為標準,篩選出一些規模較大、技術先進的煉油企業,給予其原油進口資質。這樣,一些小型煉油企業由于自身產能落后無法獲得進口資質將逐步被淘汰,而優質的企業則會得到壯大和發展。對于整個成品油市場化改革來說,可在計價周期、調價限額等常規定價機制改革的基礎上,逐步放開原油進口和使用權,再擇機下放成品油定價權給企業,最終實現成品油的完全市場化。

2.完善石油儲備體系

當前國際油價低迷為中國石油戰略儲備制造了一個千載難逢的“補倉期”,中國應利用這次油價下跌的進口契機擴充石油儲備,加快原油進口管理體制的改革步伐,并適度授予民營企業進口資質與權利,創新戰略石油儲備的主體結構,加快構建起國家、企業和社會多層次、完善的石油儲備體系。

3.開辟多元化石油進口通道

中國應該抓住國際油價下跌從而商業話語權有所增大的良好機遇,加大和拓展與俄羅斯、加拿大、中亞與東南亞地區和國家等石油出口國的談判與合作,在逐步降低對中東國家油源過度依賴的同時,加快推進中哈、中俄、中土和中緬等油氣運輸管道的建設,開辟多元化的石油進口通道。

(二)企業層面注重提高效率,提升市場競爭力,加強能源政策研究

1.提高石油企業經營效率,加快國際化經營步伐

國際油價低迷為中國石油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目前中國石油企業存在勞動力密集而效率低下、資產投資收益率低、成本上升等問題,過去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不再適應新的石油格局和企業經營模式。國際油價下跌對上游產業影響最直接、沖擊最大。在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形勢下,一些邊際成本較高的油氣田將不再具有開發的價值,石油企業應認真權衡并正確處理產量和效益的關系,不能過分追求產量目標而忽略效益,應調整一些項目的開發生產節奏,適當控制產量以實現有效益的增長。當前國際市場石油供需面寬松,石油供應壓力減小,調整產量不會引起太大爭議。同時,石油企業應該抓住這次油價下行的機遇,積極挖潛開發、提高效率,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產質量。一方面,加快資產存量調整,清理一些低效、無效資產;另一方面,密切關注國際上的并購機會,結合未來長期的戰略布局,選擇收購一些價格低、發展潛力大的優良資產,促進資源整合,保持和加強上中下游一體化的組織形式,實現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提高石油公司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當前低迷的油價為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創造了歷史機遇,中國石油企業應在加強國內油氣勘探開發的同時,積極通過資產經營等方式,加大海外石油產業鏈中的上游投資力度,進一步拓寬未來向國內提供戰略石油儲備的基地平臺,加快國際化經營的步伐。

2.改善經營管理,提升石油企業市場競爭力

石油企業應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研究分析企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此次國際油價下跌,對原油進口、煉油和成品油銷售等下游業務的發展帶來了機遇,石油企業應抓住機遇,在合適的價位區間擴大原油進口,提高國際石油貿易的核心競爭力,同時積極開拓油氣消費市場,實現上下游一體化協調發展,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加強對市場和能源政策的研究,優化企業外部發展環境

近年來,中國石油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面臨著市場風險和政策性風險不斷上升的不利局面。這對石油企業應對形勢變化的判斷能力和應對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勢下,石油企業需要具有掌握市場變化和國家能源政策的能力,因此石油企業需要密切關注并準確把握能源市場及相關產業的發展趨勢,加強對中國能源政策的研究,掌握市場和國家能源政策調整信息,為石油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外部環境信息。

[參考文獻]

[1] 王琳, 王其文, 鞠偉. 我國經濟增長與石油進口的因果關系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2,4(2):510.

[2] Bhandari J S. A Computational Stochastic Equilibrium Model of Oilimporting Economies[J]. WeltwirtschaftlichesArchiv, 1984,120(2):301328.

[3] Ji Q, Geng J B, Fan Y. Separated Influence of Crude Oil Prices on Regional Natural Gas Import Prices[J]. Energy Policy, 2014,70:96105.

[4] Zhang C. Crude Oil Imports, Oil Price Volatility and Exchange Rate Adjustments: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Monthly Data From 1995 to 2010[M]//Advances in Applied Economics, Business and Development.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1:332338.

[5] Kleibergen F, van Dijk H K, Urbain J P. Oil Price Shocks and Long Run Price and Import Demand Behavior[J]. Annals of the Institute of Statistical Mathematics, 1999,51(3):399417.

[責任編輯:張巖林]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Fluctuation and China Oil Import

GAO Xinwei, JIANG Zhaolong, JI Ya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verage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month data and China oil import month data from January, 2001 to October, 2014,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cono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oil price and China oil import by using the structural vector auto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exists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a twoway Granger causal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oil price and China oil import and oil price fluctuation has a greater influence on China oil import than that of China oil import on oil price. Since recently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has dropped sharply and oil import in large scale will not cause oil price to rebound, we should take chance to increase oil import and to enlarge oil reserve, which also gives China oil enterprise a good change to implement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fluctuation; oil import; structural vector auto regression model; oil reserv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