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與提升措施

2015-11-03 00:04張音
關鍵詞:計劃行為理論研究性學習大學生

張音

[摘 要] 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和配合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F有研究側重于研究性學習的內涵、培養研究能力的一般模式或保障措施,而對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意愿少有關注。根據計劃行為理論,大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意愿與其對研究性學習的信念和興趣、周圍重要群體的看法以及對自身研究能力的評價三方面因素相關。通過改進教學內容和方式、推行學習小組模式和強化研究方法訓練,能夠使大學生樹立參與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態度,減少參與障礙,提升參與意愿。

[關鍵詞] 大學生; 研究性學習;參與意愿;計劃行為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3-5595(2015)05-0105-04

一、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人力資本結構的變遷,研究性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力已成為個人發展的必備基礎,成為社會對人才素質的根本要求。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今后中國經濟發展的“雙引擎”之一,這成為政府未來的政策指向。在這一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曾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這一要求主導下,圍繞對大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進行教學改革,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就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熱點和重點。[1]

研究性學習(inquiry learning)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2]它以“問題”為核心,具有自主性、合作性、過程性、開放性等顯著特征。[3]目前,對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多通過課堂研討和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來實現。[4]其中,課堂研討活動改變了傳統的教與學的地位,體現為授課中增加學生、師生之間的討論和以學生為主導的報告;而科技創新實踐則是基于課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是對已立項課題進行選題、論證、調研、實驗、撰寫報告和論文等,是以創新為特征和目標的科研全過程。在上述模式的實現中,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教學效果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學生的主動探索和積極參與。但是,由于對傳統的講授教學模式和應試教育的習慣性依賴,大學生發現問題并在問題驅動下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仍較欠缺,一旦被要求主動探究問題與查閱文獻等,多數學生往往表現出畏難和抵觸情緒,對課程要求不能積極響應或是以被動敷衍的態度草草應付。[5]222大學生對研究性學習參與意愿的不足嚴重阻礙了他們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性,這已成為影響研究性教學實施效果的重要瓶頸。

關于大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現有理論研究多是從教師和管理者的角度關注研究性學習的內涵、培養學生研究能力的一般模式或保障措施,如探討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模式與培養體系[6]、開展研究性學習所需要的環境和技術支持[79]、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教學方法與行為[10]和完善教學管理手段[1112]等問題。但是,大學生——這一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意愿問題尚未引起學者們的高度重視。[13]因此,探究大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對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參與意愿,充分發揮大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科學設計和改進大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培養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二、計劃行為理論視角下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參與意愿的形成

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 是以個體信息處理和期望—價值理論為出發點,解釋個體行為意愿的心理學理論。目前,計劃行為理論被廣泛應用于消費者行為、健康相關行為、投資行為等方面的研究中,并且已有大量研究證實該理論對個人行為意愿的形成具有較高的解釋力。[14]315因此,計劃行為理論框架的引入,為分析大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參與意愿問題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計劃行為理論是在美國學者菲什拜因(Fishbein)和阿耶茲(Ajzen)提出的理性行為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理性行為理論認為,個人的行為可以由從事該行為的意愿推斷,而從事某個行為的意愿受到行為主體對該行為的態度以及他人對該行為的態度(主觀規范)的影響。[15]但在后續研究中,Ajzen發現,人們從事某種行為的意愿往往受到外界資源和條件的限制,這種限制使人感到行為受到了控制,即感知行為控制。通過在理性行為理論中增加感知行為控制這一變量,Ajzen將理性行為理論擴展為計劃行為理論。[16]665

計劃行為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計劃的結果。個體行為不僅受到個人意志的影響,還受從事行為的個人的能力、機會以及資源等實際控制條件的制約。因此,個體行為意愿的形成由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感知行為控制三個變量決定。[17]77在上述三個變量中,態度是人們對從事某一目標行為所持有的正面或負面的情感,它是由對行為結果的主要信念以及對這種結果重要程度的估計決定的。主觀規范,即人們認為對其有重要影響的人(如父母、領導、朋友等)在多大程度上希望自己采取某個行為。主觀規范代表了個體在決策時所感受到的社會壓力,而這種社會壓力會對個體實施某個行為的意愿產生影響。感知行為控制是個人對其所從事的行為進行控制的感知程度,即個體對要完成某個行為其所必須具有的能力、資源和機會的評價??傊?,對行為的態度越積極、他人對從事行為的支持越大、自身控制力感知越強,個人從事某個行為的意愿就越強烈。

根據計劃行為理論,在大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意愿的形成與他們對研究性學習的態度、主觀規范以及感知行為控制三方面因素有關。第一,大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結果的價值判斷和重要性的認識決定了他們對這一活動的信念和興趣,從而決定其對研究性學習的態度,也表明其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意愿;第二,大學生所認為對自己很重要的社會群體,如師長、領導、同學等對研究性學習的看法和投入與否,通過主觀規范影響自身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意愿;第三,大學生對自身完成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和條件的評估,即感知行為控制影響其完成學習過程的信心,從而影響大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意愿。

三、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

(一)行為態度:大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信念和興趣

大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信念包括對學習的過程和結果的評價以及重要性的認識。有關研究指出,對于大學生而言,生存與發展、求知與自我完善、上進心和成就動機等內部因素是激發其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因素。[18]大學生對學習活動是否有益于自我能力提升和未來發展的評價影響其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5]223若大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研究性學習所培養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等在未來職業生涯以及深造過程中的重要性和價值,則他們更容易對研究性學習形成正面、積極的態度。同時,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也有助于強化自身的學習動機,從而形成對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態度。因此,加強大學生對研究性學習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他們對研究性學習的興趣,是促使學生對研究性學習形成積極態度的重要前提,對提高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意愿具有重要意義。

(二)主觀規范:重要社會群體對大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意愿的影響

計劃行為理論認為,個體采取某個行為的意愿受到對個體有重要影響的社會群體看法的影響,[14]315若個體認為對己重要的人希望自己實施某種行為,則個體實施該行為的意愿就會顯著增強。[17]78大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的青年期,且生活方式基本以集體形式進行,故具有較強的從眾意識。[19]由于生活范圍較為局限和封閉,大學生的學習、消費等行為更容易受到與之密切接觸的群體,如老師和同學等的影響。這些群體對某種行為的認同和參與往往會顯著提高大學生采取該行為的意愿。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同學、老師以及高年級學生等重要群體對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肯定和參與對于提高其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意愿具有重要的引領和促進作用。其中,同學對于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態度有助于營造學習氣氛,促進學生從眾學習的意識,強化學習意愿;用人單位領導和老師對研究性學習的倡導以及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的評價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意愿;高年級學生的示范對于提升大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參與意愿同樣有著重要意義。

(三)感知行為控制:大學生對自身研究能力和條件的評價和信心

計劃行為理論認為,個體認為自身具備完成某個行為所必須具有的能力、資源和機會時,感知行為控制較少,完成該行為的意愿更強。[17]79如前所述,在現有的培養模式下,研究性學習活動主要通過課堂研討和學生參與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兩大類途徑實現。無論何種模式,均要求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和實踐聯系起來,主動、大密度地探究、發現問題,甚至通過查閱文獻、動手操作或實地調查從而解決問題。[5]222因此,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對自身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是否能夠達到要求進行評價,對自身能否獲得必需的實踐條件、參與機會等作出預判。而評價和預期結果則影響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參與意愿和投入程度。所以,適合于本科學生的系統研究方法的學習和訓練有助于大學生提升對自身研究能力的評價,從而提高其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意愿。

四、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參與意愿的提升措施

根據對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參與意愿影響因素的分析,學生參與意愿的提升應從教學內容和方式、教學組織、課程設計三方面來實現。

(一)改進教學內容和方式,激發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主動性

首先應在教學活動中倡導和啟發學生認識研究性學習和實踐的重要意義,樹立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積極信念,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在教學中,應結合現實社會和科技發展背景,編寫以熱點和關注點問題的設定和解決為基本任務的教學材料,結合互聯網、大眾傳媒的信息以及前沿理論和問題,通過增強教材的新穎性和實踐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應深入把握研究性學習的理念,熟悉研究活動的過程,設計出適合學生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的學習活動方案。此外,教師應更大程度地由傳授知識的角色向引導學習的角色轉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在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中給予指導,包括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與社會現實,使其結合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并在研究方法的選擇和實施上提出建議,從而幫助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體驗到成就感和樂趣。

(二)推行學習小組模式,營造積極的研究性學習氛圍

對大學生而言,組成合作型學習小組,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營造學習氣氛,進而提升參與意愿。學習小組是由大學生組成的團隊。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均應承擔一定的研究性學習任務,如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工具的準備,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實施,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報告的撰寫等等。通過小組成員的個人負責和協同合作,最終完成學習過程。

在建立學習小組時,應選擇小組中學習主動、有興趣、有組織能力和有合作學習經驗的組員擔任組長,合理配置小組成員,在組織成員完成研究活動的同時,不斷調動組員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在小組活動過程中,應鼓勵小組成員間進行充分溝通和互動,從而在組內形成無形的規范,約束成員活動,這有利于任務完成和保持小組成員積極的參與意愿。同時,可引入組間競爭機制,激發競爭意識和小組凝聚力,以組員間的團結和相互依賴的合作關系,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三)強化研究方法訓練,提高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和信心

在目前的研究性教學實踐中,大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還僅僅體現為專業課程中的研討環節和圍繞課題的調研活動。受制于課程學時和內容,大多數學生很少有機會獲得系統的研究方法訓練,導致學生完成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能力和信心不足,影響了學習效果,進而制約了其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意愿,使其對更為專深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產生畏難心理。因此,有必要通過完善相關課程,全方位強化對學生的研究方法訓練,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減少學習障礙的目的。根據現有的課程設置,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依據研究性學習的目的與要求對原有課程內容進行調整,使之適合研究性學習的特點。目前,高校部分課程過度強調課本提供知識的真理性,缺少質疑和探究,更適于傳授而不適于研究。因此,有必要增加課程中的探索和研討內容,以樹立學生的研究意識,使其明確研究內容和可行性從而提升其參與意愿。

第二,設計旨在專門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的課程。通過向學生介紹基本研究規范與研究方法的基礎知識,幫助其學習和應用研究方法、訓練研究能力,從而減少其參與研究性學習的障礙,使其增強完成學習的信心而提升參與意愿。

第三,開發基于研究課題的課程設計,即結合理論前沿與學生職業發展需求,在不同學科領域選擇適當的主題,要求學生完成對研究問題的提煉和界定、資料文獻搜集、研究方案設計與執行、數據處理和分析等工作,使學生通過實踐有機會運用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在研究實踐中得到訓練和提高,從而提升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意愿。

綜上所述,為實現國家“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在大學的研究性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強化大學生參與研究性課程的主觀動機,即激發和提升其在研究性學習中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愿。根據計劃行為理論,大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意愿受到他們對研究性學習的態度、主觀規范和感知行為控制三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對激發學生興趣、樹立對研究性學習的信念和積極態度有重要作用;同學間的交流互動,特別是研究小組的形成和有效組織小組活動,影響主觀規范進而影響學生的參與意愿;在課程設計中,強化研究方法和技能的訓練,通過感知行為控制影響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信心和意愿。

[參考文獻]

[1] 耿希峰,馬麗枝,曲貴海.教學型大學本科生的研究性學習與研究性教學[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6):148150.

[2] 麻學鋒. 基于課題的商科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人才培養路徑探索[J]. 文史博覽: 理論, 2012(3):69.

[3] 劉智運. 構建大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新體系[J]. 教學研究,2006(5):377383.

[4] 張利榮. 大學研究性學習理念及其實現策略研究[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2:38

[5] 張宇.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及其提升路徑[J].學理論, 2013 (20).

[6] 顧建民,樓程富.以研究性學習帶動教學方式創新[J]. 中國高等教育,2006(21):4142.

[7] 林秀曼,謝舒瀟,吳蕓.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大學生學習能力促進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3(9):5761.

[8] 汪人山, 鄧宗南, 謝婷. 大學生研究型學習對圖書館需求的個案實證研究[J]. 現代情報, 2013, 33(12): 7880.

[9] Donnelly R. Harmonizing technology with interaction in blended problembased learning[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0,54(2):350359.

[10] Chng E, Yew E H J, Schmidt H G. Effects of tutorrelated behaviours on the proc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J]. Advances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 2011,16(4):491503.

[11] 宋義林,高樹枚,陳剛.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6):142144.

[12] 任良玉,張吉維. 實施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探索基于課題的本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 中國大學教學,2011(4):2628.

[13] 張達,宋義林,陳剛,等.基于因子分析的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影響因素研究——以地方性綜合性大學工科專業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2):5658.

[14] 段文婷, 江光榮. 計劃行為理論述評[J]. 心理科學進展, 2008,16(2).

[15] Fishbein M, ?Ajzen I.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M].Reading:AddisonWesley,1975:30.

[16] Ajzen I.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SelfEfficacy,locus of control,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6,32(4).

[17] 張錦, 鄭全全. 計劃行為理論的發展, 完善與應用[J]. 人類工效學, 2012,18(1).

[18] 楊彩霞, 謝發忠. 當代大學生學習動機研究綜述[J]. 中國電力教育:下, 2009(3):122123.

[19] 趙玉寶,張倩,馮曉華.從眾理論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啟示[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4):277279.

[責任編輯:趙 玲]

Factors on the Intentions of Undergraduates Participation in

Inquiry Learning: Analysis and Promotion Measures

ZHANG Y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 ?Shandong 266580, China)

Abstract: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nquiry learning. Extant researches mostly focus on the connotations of inquiry learning,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ntention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inquiry learning.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tentions of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inquiry learning are influenced by the attitudes towards inquiry learning, attitudes of reference group and research skill of students. Promotion measures such as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teambased learning and training on research methodology will lead to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inquiry learning, hence increasing students intentions of participation.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student; inquiry learning; intention of participati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猜你喜歡
計劃行為理論研究性學習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試論消費者自拍行為的影響因素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靈活開展研究性學習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術科類課程研究性教學的探討
開展研究性學習深化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探究
高中化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應用探究
消費者低碳消費意愿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錦州市居民家庭固體廢棄物循環行為影響因素分析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