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高校推廣普及瑜伽與太極拳課程必要性的研究

2015-11-29 16:24陳鵬飛胡婷
當代體育科技 2015年27期
關鍵詞:太極瑜伽普及

陳鵬飛胡婷

(1.武漢體育學院;2.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武漢 430063)

我國高校推廣普及瑜伽與太極拳課程必要性的研究

陳鵬飛1胡婷2

(1.武漢體育學院;2.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武漢 430063)

太極拳和瑜伽,同為東方體育的文化精髓,它們的養身和健身價值亦有異曲同工之妙。隨著當代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在校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成為當下備受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而太極拳和瑜伽,可以很好地滿足學生鍛煉身體、塑造形體、愉悅身心、減緩壓力的需求,該文通過闡明瑜伽和太極拳的起源與發展、特點、以及在高校推廣普及的可行性、意義,探析在高校中推廣普及瑜伽與太極拳課程的必要性,為我國高校普及瑜伽與太極拳課程提供必要的理論和實踐的參考依據。

高校 體育課程 瑜伽與太極拳 必要性

瑜伽和太極拳都是當今社會比較盛行的傳統健身項目,深受追尋身心健康的廣大群眾的喜愛。作為健身項目的后起之秀瑜伽目前在我國開展的如火如荼,但高校的瑜伽課程仍處于起步階段;而作為中國傳統文體項目的太極拳目前在我國早已家喻戶曉,但并非所有的高校都已經普及太極拳。通過對高校推廣普及這兩種健身項目的必要性進行探析,使學生對瑜伽和太極拳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進而加快高校推廣普及瑜伽和太極拳課程的進程。

1 瑜伽與太極拳的起源和發展

瑜伽源于五千多年前的古印度文化,梵文yoga的本意是“和諧、連接、統一”,據說古代的印度人觀察模仿動植物的形態,通過彎、伸、扭、擠、壓等形式對人體器官內臟進行練習,進而創造出這種奇特的運用意念健身的方式。廣義的瑜伽本身便是一種哲學,提倡調息、靜坐、冥想等練習方法;狹義的瑜伽是一項精神和身體結合的運動,現在人們通常所講的瑜伽,是一種身、心、靈相結合的鍛煉方式,用來促進身體健康,身心愉悅、傳播正能量。著名的經典佳作《瑜伽經》,代代相傳供后人學習借鑒。瑜伽風靡西方世界,由美籍華人張蕙蘭于20世紀80年代傳播至中國,她是將瑜伽引入中國的第一人,被稱為“當代中國瑜伽之母”。瑜伽目前在我國大面積開展,結合本土文化的氣息,為適應不同的練習人群,做出了適當的調整,我國的瑜伽健身市場處于高速發展期,專業瑜伽會館越來越多,推廣方式主要通過健身學院教練培訓、互聯網宣傳、會員口碑及與相關單位合作推廣等。但目前我國高校的瑜伽課程開展狀況仍處于萌芽階段。

太極拳起源于中國,據記載距今已有5000年甚至700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疤珮O”一詞最先見于我國《易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拳匯聚了中國古代導引術、吐納之術、中醫經絡學說、陰陽學說等,講求拳路用意識指引氣血運于全身,循環往復,故名“太極拳”。太極拳歷史悠久,其經典著作《太極拳論》一直流傳至今。據調查統計,太極拳是世界上練習人數最多的項目。隨著時間的推移,太極拳在國外迅速的傳播發展并逐步被西方發達國家接納和認同,但并沒有形成像對瑜伽那樣高漲的熱情和大規模的研究。太極拳在國內是人盡皆知,但在我國高校還沒有完全推廣普及,而且目前練習太極拳的人群呈現老齡化,應該引起國人的高度重視。

2 瑜伽與太極拳的特點

2.1 呼吸的控制

呼吸是生命的基礎,人一生的呼吸量是有限的,正確的呼吸方式可以加強呼吸系統,增加氧氣供應,強化肺部,增強生命力。瑜伽所有的練習動作都要配合呼吸節奏來完成,常見的有三種基本的呼吸方式: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和完全式呼吸。瑜伽練習通常采用腹式呼吸,注意鼻吸鼻呼,伴隨著每次吸氣腹部向上向外隆起,吸入新鮮空氣;伴隨著每次呼氣腹部回收貼靠背部,排出身體的毒素清潔肺部,同時能讓你的內心更加安靜祥和。

太極拳強調“氣沉丹田”。自然呼吸和拳式呼吸是太極拳常見的兩種呼吸方式。自然呼吸是在準確掌握動作要領的基礎上,保持自然流暢的呼吸,久而久之,呼吸和動作就協調同步了,這種呼吸方式對基本功的要求較高,適用于拳法手藝達到某種境界的人;拳式呼吸則是有意識地將呼吸和動作結合起來,氣的長短決定動作的快慢,一般常見的外展動作為呼,內收為吸;沉降為呼,提升為吸;對初學者多采用拳式呼吸法,不論是哪一種呼吸方式都應遵守細、勻、深、長的原則。

2.2 練習的方式

最初,印度人模仿動植物的形態,他們從這里獲得靈感和啟迪,通過彎、伸、扭、擠、壓等形式對人體內臟器官進行練習。瑜伽是一種靜力練習,動作緩慢,通常每個體式都需要保持一定的時間并配合正確的呼吸,根據每個人自身條件不同,盡量做到身體能夠承受的最大限度,可以做到的體式爭取做到位絕不放棄,做不到感覺有困難的動作絕不勉強,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練習瑜伽的一般步驟:(1)冥想——保持自然流暢的呼吸;(2)熱身——拉伸肌肉避免損傷;(3)體式——進入練習循序漸進;(4)休息術——感受身心的放松。

太極拳屬于武術的一種,太極拳的一招一式都具備武術的技擊性,其中暗含多種科學健身的原理,持之以恒的堅持練習太極拳有很好的養生功效。太極拳以“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等為基本方法,側重以意識引導動作,講究“外靜內動”,表面看起來“安逸”的假象,實則精神振奮,蓄勢待發,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剛柔相濟,同時以腰為軸帶動四肢,上下相隨,全身組成一個整體。太極拳的派系門戶較多,動作相對繁瑣,現今習練“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的人數居多。

2.3 健身養生的價值

練習瑜伽的十大健身效應:(1)有效地減緩壓力和緊張感;(2)改善心肺功能和睡眠質量;(3)有效地開發創造力,增強記憶力;(4)有效地提高思維能力,集中注意力;(5)有效地增強生命力、延年益壽(6)保養脊柱,增強身體的力量、柔韌性、平衡感;(7)有效地排毒、養顏、美容;(8)有效地減脂、塑體;(9)降低疾病癌癥的機率;(10)有效地提高身體能量和精神力量。

練習太極拳的十大保健作用:(1)疏通筋絡拉伸筋骨;(2)緩解壓力和疲勞感;(3)強心養肝;(4)健脾養胃;(5)益腦和血;(6)固腎補肺;(7)排出體內毒素;(8)促進消化預防便秘;(9)煉性怡情;(10)增強生命力,延長壽命。

3 高校推廣普及瑜伽和太極拳的可行性

3.1 外部條件——國際文化交流的支持

2015年5月15日,印度總理莫迪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天壇共同出席“太極瑜伽相會”活動,與400名兩國太極瑜伽愛好者進行交流。同日,云南民族大學瑜伽學院成為印度在中國建立的首所瑜伽學院。2014年12月11日,聯合國通過了決議案,正式宣布將每年的6月21日設為國際瑜伽日。2015年6月21日迎來第一個國際瑜伽日,當天全國15個省市舉行瑜伽公益盛典,超過萬人參與其中,以此來表示他(她)們對這一古老健身項目的敬意。一場全球太極與瑜伽愛好者空前聚會,更好的傳播了太極和瑜伽文化,讓更多的太極與瑜伽愛好者感受到身、心、靈合一的愉悅狀態。

3.2 內部條件——學校硬件設施易滿足

云南民族大學瑜伽學院的建立,既讓目前的瑜伽市場更趨規范,又讓瑜伽回歸本位,真正做到與國際接軌。相關資料表明,高等院校的體育設施不斷改進完善,其設施基本可以滿足高等學校不同體育項目的設置和開展,而太極拳和瑜伽項目的開展對場地器材的要求相對較低,一片安靜的地方并配以音樂和瑜伽墊,而且課程既可以安排在室內也可以安排在室外,讓學生體驗不同的教學環境帶來的不同體驗,同時,更容易滿足學校對硬件設施的需求。

3.3 主體人物——學生認知的提升

很多高校學生錯誤地認為,瑜伽注重身體的柔韌性,一般只適合柔韌性較好的女生練習,這與早期在印度無論是瑜伽的開創者還是瑜伽習練的主體都是男性的情況恰巧相反,一個人的身體機能素質并非只有一種,而是由多種身體素質綜合于一體,才能更好的全面發展。對于身體僵硬的同學,尤其是男生可以通過習練瑜伽,改善身體的柔韌性、提升平衡感、增強力量。而發源于我國的太極拳健身效益不言而喻,而且練習人數眾多,但練習人群卻逐步呈現老齡化,在高校推廣普及太極拳不僅可以有效的提升練習人群的年輕態,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對瑜伽與太極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

4 高校推廣普及瑜伽和太極拳的必要性

4.1 教師更加專業化

為了進一步加強與印度的文化交流,國內太極拳與瑜伽的師資力量、練習場地、教材的規范化、教學課程等都將得到相應的重視和改善。同時,云南民族大學瑜伽學院的成立,也意味著我國更加重視高校瑜伽課程,并定期向國內外輸送優秀人才,切實提高師資配備水平、增加瑜伽任課教師數量,通過“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創新,不斷增強任課教師自身能力,提高授課水平。讓任課老師得到更專業更全面的培訓和學習,更加職業化,滿足高校瑜伽和太極拳老師師資不足的需求,在高校推廣普及太極與瑜伽課程已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

4.2 有利于學生身心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大三和大四的學生,面對考研和就業的嚴峻形勢,身體素質急劇下降,在校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是當今不容忽視的重大問題。瑜伽和太極拳可以讓人內心平靜、減少年輕人的浮躁或避免沖動、愉悅身心、塑造形體、提升心理和身體的能量,有效的幫助學生們減緩壓力、擺正心態、愉悅身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積極的作用。

4.3 豐富高校體育課程內容

在高校推廣普及太極拳和瑜伽,讓在校大學生得到更好的指導和熏陶,不僅讓高校的師生在體育課堂上有更多的選擇,還能滿足學生們對太極拳和瑜伽學習的實際需求,豐富高校體育課程內容,同時,為進一步發揚我國傳統文化做出不懈的努力,更有利于促進中印國際文化交流。

5 高校推廣普及瑜伽和太極拳的意義

太極拳和瑜伽都是當今世界比較受推崇的健身項目,兩者都能有效地緩解緊張和壓力,它們不過分強調是否能夠達到最完美的姿勢,而更注重達到某個姿勢的過程,特別適合在校大學生練習。由于太極拳和瑜伽的練習周期比較長,它們都需要長期堅持練習才能看到潛在的顯著效果,在高校推廣普及瑜伽和太極拳可以很好的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一般情況下,瑜伽和太極拳健身的反彈速度并沒有其它運動項目那么迅速,而且后續學習在之前打下的基礎上,就會更加輕松得心應手。同時,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有著深遠的意義。

[1]李秀.太極拳與瑜伽之比較研究[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9):446-450.

[2]韓俊.瑜伽初級教程[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3]盧靜.太極拳與瑜伽:東方兩種古老健身術之比較[J].中華武術·研究,2012(6):68-73.

[4]王丹.我國高校體育課程中增設瑜伽課的探討[J].學校體育學,2014(4):62-64.

[5]蔡建.太極拳與瑜伽養生價值比較研究[J].中州體育·少林與太極,2014(10):17-20.

[6]王葵,傅治華.從“瑜伽熱”反思我國太極拳發展道路[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7):70-71.

[7]陳萬睿,陳婧.太極拳和瑜伽養生原理的對比[J].社會視窗,2008(7):195-196.

G807.01

A

2095-2813(2015)09(c)-019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7.195

猜你喜歡
太極瑜伽普及
原始感瑜伽工作室
野外生存的基本裝備之普及篇
Hello White瑜伽館
『太極+』,未來可期
世界,從此『太極』
5G手機打響“普及戰”
迎接瑜伽日
練瑜伽,悠著點
太極馬扎(三)
太極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