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恪與《侯太史遂園詩集》初探

2015-12-02 02:57許云
文教資料 2015年21期

許云

摘 ? ?要: 侯恪,明末著名的東林黨人、詩人,曾先后兩次中進士,是雪苑文社的先驅,歸德文派的倡導者。萬歷、天啟年間與豫東文人彭堯瑜并稱“侯彭”,又與四個兒子方鎮、方岳、方巖、方聞并稱“中州五鳳”。有《侯太史遂園詩集》存世。因其詩集中諸多詩篇不利于清朝統治,在干隆年間《侯太史遂園詩集》被定為禁毀書,故學界關注甚少。文章從侯恪其人及《侯太史遂園詩集》藝術成就兩方面介紹這位明末才子。

關鍵詞: 侯恪 ? ?《侯太史遂園詩集》 ? ?詩歌題材裁 ? ?藝術成就

一、侯恪生平概況

侯?。?592—1634)字若木,一字若樸,號木庵,又號遂園。生于萬歷二十年(1592)少有異才,與兄侯恂同讀于范文正公書院,博覽群書,為郡守鄭三后所重。萬歷四十三年(1615),侯恪與兄同登賢書,第二年又與兄同舉南宮,俱稱進士高第。此時侯恪卻乞假省覲歸,謝賓客,日夕肆力大小酉及嫏嬛諸洞,腹笥成海。三年后參加殿試,以博學宏詞選授翰林院庶吉士,從此踏上政途。

明熹宗即位后以魏忠賢為代表的閹黨竊據朝政大權,殺戮士大夫不附己者。侯恪不懼閹黨,積極參與反對閹黨的政治斗爭。時侯恪參修神宗實錄、光宗實錄,涉及梃擊、紅丸、移宮三案,侯恪直筆大書,慷慨指陳當世之事。侯恪一向與楊漣、繆昌期友善,楊漣上書討魏忠賢二十四罪,未被皇帝采納卻因此招致殺身之禍。后魏忠賢聽聞楊漣上書是侯恪起草,坐曲室中深念欲殺侯恪苦于沒有借口而作罷。天啟五年(1625)閹黨毀天下書院,大舉迫害東林黨人,榜東林黨人姓名,以示天下。侯恪與其兄恂皆在榜。是年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等六人為閹黨所害。侯恪在禮闈取士中與閹黨魏廣微相抵牾,魏忠賢趁機矯旨罷侯恪官令其養馬,恪即日辭官歸隱遂園。正是在歸隱遂園期間侯恪創作了大量滿懷匡世濟民之志的詩歌。錢謙益謂“侯氏多才子”。崇禎元年(1628)魏忠賢被誅后,侯恪重新被啟用,復中允兼翰林院編修。崇禎二年(1629)出任業南京國子監祭酒,與著名史學家倪元璐共同校理二十一史。同年四月分考禮部試,當時的文人得知侯恪將主南雍,奔走相告,言:“安得采首山之銅,鑄侯太史像,令長司文衡?!弊憧梢姾钽」t明的形象深入人心。正當侯恪滿懷匡扶濟世之志,勵精圖治之時,不幸積勞成疾,中風后,右手臂麻木,只好養病家居。崇禎七年七月十二日(1634)病逝,享年四十三歲。

據彭堯瑜所撰《行狀》記載侯恪一生著述頗豐,不僅有史學著作《補元史刑法志》,還有《眠云閣集》、《嚶鳴集》、《靜竹齋前后二集》、《片石軒存稿》、《隨史漫錄》、《歸田草》、《遂園詩草》、《雍余草》、《館閣試草》等詩文集。侯恪寫詩非常推崇杜甫,常以大雅自命。姚希孟評價其詩歌:“原本杜陵而兼儲光義、劉昚虛、陳子昂之意?!泵髂饋y,侯恪子方岳從戰火中搶救父親詩集,僅得二十卷,命名為《侯太史遂園詩集》,刊刻于清順治十二年?,F僅存十二卷,卷首依次為賈開宗所撰《侯木庵遂園詩集序》、兄侯恂所撰《侯大司成遂園詩集序》、王鐸所撰《侯大司成木庵公傳》、侄侯方域所撰《司成公家傳》、鄭三俊所撰寫的墓志銘和彭堯瑜所撰行狀。藏于復旦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

二、《侯太史遂園詩集》題材內容及藝術成就淺談

1.述懷言志詩

古人很少單獨寫述懷的詩歌,一般在述懷的同時夾雜了言志和敘事。如《十月九日入都有感》:

又作京華客,稔為去住吟。人情隨面改,吾道與時深。

秋盡烽煙急,歲寒雨雪滛。遙聞明詔下,沾灑望天心。

此詩敘述了自己被削職后又蒙詔入都的感慨。天啟五年春(1625)侯恪在禮闈取士中,與閹黨魏廣微相抵牾,八月罷官回籍,九月被削奪,于是筑室城西二十里辟遂園,賦詩飲酒,潛伏其中。崇禎元年(1628)魏忠賢被誅,侯恪蒙詔,復中允兼翰林院編修如故。此詩大致作于此時。作者謫居遂園,早就期待“明詔下”,如今終于如愿,再不用終日惴惴不安,擔心被閹黨謀害,末句“沾灑望天心”足可見詩人內心的如釋重負之感。另一首《讀長公年譜》則是借敘述長公之事,表明自己仰合先賢,秉持正義的操守。詩云:“我讀長公譜,恍然見其人。其人不可作,年譜字字真。而我景芳躅,寤寐系精神。公有千古伎,落腕驚嶙峋。其詩如滄海,浩淼以無珢。仰公忠義氣,更欲走逡巡。三十直史館,尚恐才不倫。公也治平歲,實為秘閣臣。開帙天顏近,拂衣御墨新。此事良非偶,天心諒有因。皎皎眉山月,霏霏雪苑春。斯文如未喪,終不愧峨岷?!弊髡咦允鲎约弘m然“三十值史館,尚恐才不倫”,但是將以長公的“忠義氣”自勉,不再躊躇而猶豫不前,定當“不愧峨岷”。侯恪能詩善賦,在公卿間很有名氣,田爾耕曾試圖拉攏侯恪,被侯恪嚴詞拒絕。由此可見侯恪秉性磊落,凜然不與流俗合污的高尚操守。

2.寫景抒情詩

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寫的景物之中,詩人以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來抒發情感。侯恪在寓居遂園時創作了大量的這一類的詩歌,風格抑郁悲涼。如《留別西山》:“夙結煙霞侶,今辭鶴鹿群。峯晴遙似面,林靄淡如云。山屐何年定,樵歌隔岫聞。萍蹤難自料,有客著移文?!弊髡呋貞浳魃矫谰?,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身世浮沉難以自料的惴惴不安之感。又如《九峯寺》:“夜度九峯口,松稍片月明。雨余山迭嶂,天遠翠低城。古寺摩僧偈,荒原怖虎聲。梁臺竹萬個,惆悵歲寒盟?!薄般皭潯倍纸沂玖俗髡邇刃牡恼鎸嵡楦?。再如《寒庭》:“陰云埀雪色,蕭蕭報寒庭。鳥雀喧枝墜,松筠倚舍青。長吟香氣發,獨坐晚煙停。岑寂復何事,沉酣不用醒?!贝嗽娮饔谠娙肆T官歸鄉,寓居遂園時期。因削職而抑郁,無所事事,故而詩人說自己“沉酣不用醒”。

3.即事感懷詩

詩人常因一事由而引發無限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侯恪情感細膩,生活中的各種事由都可能成為引發詩情的觸發點。

如《歲辛酉臥病長安》:“上不能如龎德公,下不能如楊子云。非隱非吏東方子,待詔金馬病纏身。五日不汗喘欲死,臣門如水不如市。嘆息東山老酒徒,才兼百代口不糊。白石爛爛寗戚歌,誰知櫪下是神駒?我年三十髪已白,窮愁苦作長安客。有雪可食竹可衣,何不歸休芒碭澤?”詩人因病而閉絕人事,以龐德公隱居鹿門山作喻,產生了歸隱之意。又如《兒妾李氏亡兩月矣痛定乃能成聲哭之四首》:“皇天不可問,汝死復何知??湛幇倌暝?,翻成一日悲。艷歌憐小婦,別怨寄將離。夙昔應相念,黃泉有期見?!痹娙饲楦屑毮?,悼念兒妾亡兩月,憐惜懷念之情溢于筆端。侯恪的感懷詩歌大多沉郁凄苦,少有明快的筆調?!兑古c劉蓬玄談甚快作詩紀之》是侯恪少有的快詩,可能只有與摯友暢飲才能暫時忘卻世事浮沉,命途坎坷?!案晡义叹?,君醉我欲歌。但苦無好語,安問夜如何。何用照人腸,耿耿月未央。何用發輝光,列宿燦成行。何用為君死,慷慨芙蓉起。何用為君彈,高山與流水”。作者連用四個“何用”,酣暢之感溢于筆端。

4.懷古詠史詩

詩人以歷史典故為題材,借古諷今,表明自己不與閹黨同流合污,誓死不二的決心。侯恪曾作《元次山》《馮道》兩首詠史詩,將兩位歷史人物進行對比,《元次山》詩云:“大道本委蛇,與世共屈伸。至人善其藏,處后非為錞。如何稱聱叟?龍性不易訓。次山狷者流,孤為絕風煦。守官期清惠,忠信務反民。遭唐中葉亂,王網多不震。諸籓爭剝削,頑梗如強秦。元公抗大義,力欲復君臣。寧為溪上□,云水潔其身。聱牙非絕德,聊以明吾真。愧彼新美者,投閣繄何人。長樂甘癡頑,遺臭良非倫?!薄恶T道》詩云:“人生有大義,事君如事親。委質期不二,竭力至為臣?;驗殛角渖?,或為睢陽魂。千秋凝霜月,浩然志長伸。馮道歷使相,于位獨稱尊。奈何事四姓,癡頑不畏人。無材兼無德,賣國亦賣身。犬馬知報主,雀蛇不忘恩。道也猶人面,為樂豈長存?何不解組歸,紫芝亦可紉。三復屈平歌,修名良足珍?!?/p>

作者將元次山的“抗大義”和馮長樂的“或為杲卿舌,或為睢陽魂”進行對比,極力貶斥馮道歷相唐晉后又轉而歸漢的史事。故而說“事君如事親,委質期不二”,斥責他正因為這樣的行為而“遺臭萬年”。由此可知侯恪及其看重義和氣節。此詩具有一定的嘲諷深意。明末社會混亂,閹黨篡權,侯恪分考禮部試,義不與閹黨同流合污,即使是在被魏廣微的威脅下仍然堅持正義,不為留戀一官而負天下賢才。

透過作品我們可以感受到侯恪不僅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而且其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穿越歷史時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明]侯恪.遂園詩集[M].(又名《侯太史詩集》)清順治十二年刻本(藏于復旦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

[2][清·乾隆]乾隆歸德府志[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0.

[3][清·康熙]康熙商丘縣志[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4]商丘侯氏家乘[M].光緒商丘侯氏刻本.

[5]王樹林.中州文獻總錄[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

[6]王樹林.中國文化世家(中州卷)[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7]王樹林.《侯方域全集校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