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教學中如何運用“文革”時期連環畫優秀成果的研究

2015-12-02 02:54王嬌艷
文教資料 2015年21期
關鍵詞:線描線條藝術

王嬌艷

(遵義師范學院 美術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0)

本科教學中如何運用“文革”時期連環畫優秀成果的研究

王嬌艷

(遵義師范學院 美術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0)

“文革”時期的連環畫具有強烈的時代的印記,研究其藝術的同時也會感受到當時的某種特殊藝術感染力,同時也能對以后的藝術創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本文主要研究怎樣把其優秀成果融入本科教學中。

“文革”時期 連環畫 線描 視覺符號

線描是中國繪畫藝術的基本表現方式,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線描教學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大學本科國畫教學質量的高低。遵義師范學院線描課設置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綜合的藝術素養,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學習中國傳統繪畫技法,融入紅色文化研究的優秀成果,為學生打下穩固的、富有遵義師范學院紅色文化特色的傳統繪畫藝術基礎。

遵義師范院校的線描課教學需要繼承傳統藝術技法結合傳承遵義紅色文化發展的內涵導向來進行,紅色文化包括紅色人文精神和紅色經典藝術,使教和學都更具有遵義師范學院特色。為適應提高學生綜合藝術素養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學習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的特點,本著由循序漸進的原則,在線描教學過程中,注重趣味性與科學性相結合;形式多樣性與漸進性相結合,利用連環畫線描藝術優秀的傳統藝術氛圍吸引和影響學生的思想,以高度提煉的筆墨既傳統形式又現代的連環畫的故事性和連續性影響、熏陶學生,使學生達到既有興趣學又有增強創造能力用于線描創作的目的。下面我從三個方面簡單闡述遵義師范學院線描教學改進中的相關因素。

一、把連環畫經典的構圖形式融入中國畫線描的主題性創作

首先,說說連環畫的基本構圖,連環畫的構圖形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傳統式構圖,一種是焦點式構圖。所謂傳統式構圖就是沿襲了中國傳統繪畫常用的構圖形式即 “散點式構圖”。而焦點式構圖則依托于焦點透視的原理,在一個畫面上只有一條視平線和一個透視點,它是連環畫創作中常用的構圖形式。從連環畫繪畫藝術史上看,焦點式構圖主要出現在抗戰后期。而“散點式構圖”植根于中國的傳統藝術之中,始終貫穿在連環畫藝術中。大部分連環畫的構圖是以上兩種形式的結合,既借鑒于西方透視學的科學原理又不失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此外,構圖中還有一個值得引入教學的點是受西方繪畫表現方式的影響,在連環畫構圖中還出現了類似電視中的“特寫鏡頭”。這種“特寫鏡頭”的表現主要是產生于“文革”時期的連環畫,用來表現毛主席和英雄人物的時候出現的。在塑造英雄偉岸形象時,通常利用透視中的仰視原理,將人物置于比視平線高的位置,使讀者在閱覽時,從視覺上對所塑造的人物心生崇敬之感,比如連環畫《海港》,把遵義師范學院倡導的紅色文化繼承融入本科中國畫的線描教學創作中,紅色主題的創作,這種構圖的使用更能凸顯主人公的高大英雄的氣質,無疑這是構圖賦予畫面的情感魅力。

二、通過經典連環畫學習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的表現

中國畫重視線描的創造和發展,線描技法豐富多彩,傳統的“十八描”是我國歷代人物畫家對衣紋的表現技法的總和?!笆嗣琛彪m然名目比較多,但基本可以歸為三種類型:以高古游絲描為代表的工筆型,如鐵線描、曹衣出水描、琴弦描等這類線描均為中鋒用筆,行筆比較慢,用力均勻,線條圓潤,沒有粗細變化。以柳葉描為代表的半工寫型,如棗核描、橄欖描、行云流水描等,這類線描同樣中鋒用筆,但行筆速度較快,用力有輕有重。線型有粗細變化,線條飄逸流暢。以減筆描為代表的寫意型,如竹葉描、折蘆描、枯柴描等這類線描粗放簡練,線型變化莫測而有氣勢。線條本身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它變幻莫測,富于抒情。通過線條的粗細長短,方圓曲直,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虛實濃淡表現人物動態、衣紋結構的韻律節奏等變化,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造型目的,同時充分發揮畫家的情思和對美的不懈追求。線條有雄健凝重、枯澀老辣、剛勁粗狂、輕快流暢、纖細飄逸、圓潤柔和等變化,不同的線條就會產成不同的視覺效果和不同的藝術感染力。

連環畫又稱“小人書”,是我們這代人心中不可磨取的印記,伴隨著我們童年的成長,從親切的故事入手學習其中優秀的線描藝術,這比枯燥的教科書更能讓學生接受和產生共鳴,引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比如在連環畫里線描表現突出的一部作品,197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書,是根據我國神話小說《西游記》中有關章回改變,描寫孫悟空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途中除滅吃人妖魔排骨精的故事。作品主要使用白描藝術形式來表現,孫悟空疾惡如仇的人物性格,畫家選用了“釘頭鼠尾描”,何為“釘頭鼠尾”?就是落筆的時候如釘子頭,行筆收筆的時候如同老鼠尾巴,這種線條節奏感很強,使用這種線條的衣紋組織,給人一種輕盈、靈活的感覺,正和孫悟空人物性格的表現相吻合。再比如孫悟空被唐僧誤解回到花果山的一次亮相,畫面正中偏右一點的大圣的形象,頭上的翎羽和衣服的刻畫,畫家使用了“柳葉描”,線條飄逸,富有韻律變化,線條疏密錯落有致,大疏之間表現寬大衣袍的隨風搖擺,大密之間體現衣飾的精致華美,人物后面大量橫向的、變化不強的卷云紋的使用,更襯托出大圣迎風站立的颯爽英姿。另一位杰出的連環畫畫家高云,在之后舉辦的全國性的連環畫美展中,作品《長生殿》獲得繪畫二等獎,以及第三屆《羅倫趕考》獲得了一等獎。高云在作品中常使用“鐵線描”和“釘頭鼠尾描”,這兩種線描的使用把其表現力推向了新的高度,將運筆的貫氣、行筆的力度、個性表現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代佳作。學生通過看連環畫的故事,就可以學習鐵線描和釘頭鼠尾描的畫法,這種學習更形象生動,易于激發興趣。

三、“文革”連環畫視覺符號的再利用

“文革”時期的連環畫作為視覺宣傳傳播的一種方式和當時的一系列宣傳品所表現的視覺符號是一致的,今天我們把這些具有共同特點的元素稱為“文革視覺識別系統”中的“文革視覺符號”。張磊在《文革視覺文化與文革風格視覺設計》一文中提出:“‘文革視覺識別系統’是事后歸納總結出來的視覺集合模式,是一種粗放型的意識形態視覺系統,缺乏整體上精確的控制和規劃,利用視覺識別系統的模式來整理和分析‘文革’視覺文化,有助于用系統觀點來審視‘文革’中傳統繪畫和大眾視覺藝術形式之間的關系……”

“文革”視覺文化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視覺心理和藝術趨向。一方面,在思想意識領域里,我們可以把這種回味,看做是對過往種種的懷舊或叛逆,它容易獲得視覺形式的認同感和裝飾趣味上的另類感。另一方面,在視覺領域里,它曾經是通俗易懂、最受歡迎的藝術傳播形式,占領著主要的銷售市場,面對現代時代的多元化,它的偏執風格將與現代視覺藝術形成很大的反差,這就使現代受眾容易在視覺上產生巨大的沖擊效應。對于“文革”的體驗是其他國家和民族不能具有的,除去政治因素,對“文革”風格視覺文化符號進行解析、重組等表現手段產生新的視覺效果,將是當代視覺藝術發展的思路之一。

在利用“文革”視覺符號方面,中國有波普新潮的出現,鍛煉在《21世紀末的藝術反思》一文中認為:“文革宣傳畫是地道的波普,其中國特色在于政治上的極端實用性?!彼麄儝侀_政治外衣,使其富有商業味,雖然他們的作品有嫌疑模仿歐洲波普且缺乏藝術價值,但畢竟也是對文革視覺文化的承傳。另外,畫家王廣義是利用“文革”圖形進行前衛藝術創作的最有代表性的“政治波普”藝術家,他的代表作“大批判”系列,就是將“文革”時期的工農兵形象等“文革”視覺符號與西方經典商業品牌的標志組合在一起。1988年他創作了5幅同樣大小的油畫作品《毛澤東》,三幅黑格,兩幅紅格?!睹珴蓶|》是王廣義理性主義的顯現,他以百倍的人文熱情賦予《毛澤東》更多的人文內涵,加之純粹的方格,滲透著理性對人文精神的強迫性壓制。

總之,“文革”視覺元素涉入當代視覺領域,它迎合了獵奇,懷舊,反叛等多種復雜的審美情緒,恰當地利用其元素特征,采用重組、分割、解構、挪用等表現手法,詮釋創作者內心的真實體驗,才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視覺沖擊力。也就是說作品要實實在在地有文化沉淀和思想時,它才是有價值的,簡單而直白地搬抄或空洞地尋求新的視覺體驗,將是無意義的。正如別林斯基所說的:“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于思想里,從想和情感的消融里才產生高度的藝術性?!痹谶M行藝術創作培養的時候,更需要我們啟發和引導學生的再創造。

中國的連環畫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為社會貢獻了一大批優秀的連環畫家和作品,其輝煌的成就影響了幾代人的審美與價值取向。對“文革”連環畫進行批判和分析,把它的某些有用因素融入教學實踐中,這是我們應該研究的。

[1]連環畫論叢.連環畫論叢(第一輯)—(第十輯)[M].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

[2]王明賢,嚴善淳.新中國美術圖史(1966—1976)[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

[3]韋映.連環畫鑒賞與收藏[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

遵義師范學院教育部高等學校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基地項目 “本科教學中如何運用文革時期的紅色經典藝術連環畫的作用研究”(立項編號HYSJD1407)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線描線條藝術
直覺為舵 意象為帆——兒童直覺線描的“意象”表現教學實踐
增設美術課堂線描小練習的實踐與思考
紙的藝術
李婷婷油畫及國畫作品選登
線描畫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大可:把線條玩到極致
燒腦的線條
爆笑街頭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