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素質培養視閾下高校輔導員育人功能轉換及實現途徑

2015-12-02 02:54馬云華
文教資料 2015年21期
關鍵詞:職能高校學生輔導員

馬云華

(齊魯工業大學 文法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3)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必須重視發揮輔導員的作用,著力提高輔導員的育人能力。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輔導員再一次深刻領悟到“育人為本”工作職能的重要性,這為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抓住育人職能這一重點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時代和社會發展的特點給新時期高?!傲⒌聵淙恕钡慕逃谥继岢隽烁叩囊?,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一、高校輔導員育人功能表現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高校學生正處于人生價值觀發展與形成的重要時期,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做好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引導,尤其是做好新生價值觀的正確樹立顯得尤為重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高校學生建立起認識社會、評價事物的正確標準,并幫助學生在學生事務中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形成社會主義發展建設所需要的思想道德品格是高校輔導員育人職能的重要體現。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這一育人功能同樣也貫穿于整個輔導員學生事務管理的體系中。

2.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

在我國當今的高校中,由于輔導員制度的職業化發展尚不成熟,高校學生的學生事務中,行為規范方面大多是由輔導員直接管理。通常情況,從規范學生行為習慣的方面來看,高校輔導員在班級建設管理和宿舍管理兩個方面的工作表現得比較明顯與突出,具體是以表揚嘉獎和批評懲戒兩個方面作為規范手段。

3.激發學生的奮斗動力

激發學生的奮斗動力作為高校輔導員在學生事務管理工作中的一項育人職能,主要從獎助學金和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兩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國家在高校中施行的獎助學金政策無疑是對高校學生的一種激勵措施和鼓勵政策,以獎勵的形式激發高校學生的學習動力,是為廣大高校學生樹立榜樣,明確學習目標,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一種鼓勵與鞭策。

社會實踐活動是激發學生奮斗動力的另一個有效途徑。高校輔導員在指導和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中,引領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理論的匱乏,從而激發學習動力。在實踐活動中,輔導員通過引導學生培養社會責任感,而激發學生的奮斗動力,在實踐中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唯有珍惜時間,努力學習,才能習得一技之長,為祖國、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同樣,在實踐活動中,輔導員帶領學生開闊視野,提高精神境界,引領學生樹立更高的人生目標與人生價值。

4.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在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調查中,學習、經濟、就業、情感等壓力因素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主要壓力來源。高校學生的精神支柱變得脆弱,心理承受壓力能力變低,抑郁、郁悶、壓抑等詞匯常出現在高校學生的言談中。如今隨著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高發,高校輔導員塑造學生健康人格的育人職能效果凸顯。

二、高校輔導員育人職能存在的問題

1.輔導員工作中重管理輕育人

繁重的事務性工作使部分高校輔導員沒有更多的精力與能力將學生事務性的工作作為手段,對高校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相反他們只能將工作的中心與重點從育人職能轉向管理職能,將做好學生事務工作,處理完成學生事務工作作為自身的全部工作內容和任務。

2.輔導員育人工作重形式輕內容

隨著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關文件精神貫徹的不斷深入,輔導員育人職能不斷被提及與加強,高校輔導員制度體系的建設得到進一步完善。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部分輔導員對自身職業的育人作用認識不夠,在學生事務工作中育人職能表面化、形式化,不能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融合到學生事務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履行自身工作育人為本的教育職能。

3.輔導員育人工作缺乏專業性

高校輔導員日常學生事務管理工作涉及內容繁雜,入學教育、學生獎懲、心理咨詢、學生資助、就業指導、宿舍管理、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干部培養、班級建設等。每一項學生事務的處理中都可以包含育人職能,然而高校部分輔導員由于自身素質、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種種因素的制約,在學生事務管理的育人職能發揮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專業性不足的問題。

高校輔導員雖然是工作在學生事務工作第一線上的德育教育骨干教師,他們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動態了解程度最深,對學生當前心理、思維、情緒把握最準確,但是他們往往因為缺乏專業的德育理論知識、技能而使得德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在對干部的選拔培養上,高校輔導員對落選干部的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安撫、安慰層面,而缺少對其進行更深層次的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的人生教育。在高校中,學生發生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事件時,高校輔導員對學生進行的教育通常批評內容占有很大的部分,而缺少對學生心理疏導和行為規范意義上的教育內容。再如:學生在大學期間極易發生情感問題,有些學生由于失戀導致情緒低落甚至不良行為,有些學生由于情感問題影響學業甚至影響日常正常生活,高校輔導員由于缺乏專業的理論知識不能從理想、人生價值、戀愛婚姻觀、責任感等角度全方位疏導教育學生,只是從表面現象入手,不能達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4.輔導員育人工作缺乏穩定性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黨和國家對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也有所加強,但是長期以來在社會和高校中形成的對高校輔導員重視程度不高的現象,嚴重制約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定位與發展,從而影響高校輔導員育人職能的穩定性。

目前,我國高校中輔導員崗位的人員變動比例相對較大,在部分高校中工作五年的高校輔導員就被稱為“老輔導員”。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一屆學生經歷兩個或者三個輔導員的現象出現,甚至更換輔導員的次數更多。從整個高校輔導員隊伍看,其穩定性遠遠低于高校中的其他職位。

高校輔導員是工作在學生學習、生活周圍的德育教師,是處理學生在校期間一切學生事務性工作的育人群體,因此一支持續而穩定的輔導員隊伍,是對學生在校期間全部思想、心理、行為全面了解,系統培育的有效保證。目前,部分高校出現輔導員隊伍不穩定、工作連續性不強的現象,這是高校輔導員育人職能弱化的眾多現象之一。

三、高校輔導員育人功能的實現途徑

1.以人為本觀念的確立是首要前提

以人為本觀念,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要求,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前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內,以人為本的本質要求是:“強調要突出人的發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人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育的根本?!碑敶髮W生注重個人權利,講求民主平等,渴望相互尊重,以個人發展為目標,突出自我中心。面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高校輔導員必須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充分發揮大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綜合素質創新奠定正確的思想前提和觀念先導。

2.實踐教育能力的培養是必然選擇

在以往輔導員工作中,往往存在中理論灌輸、輕實踐培養的傾向。其實,在高校教育培養的各項環節中,存在很多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效果的實踐教育方式,既包括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要作用的活動,如軍訓活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主題班會、主題團日活動、最佳黨日活動,又包括以學習研究為主導的活動,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高校輔導員必須提高組織開展實踐活動的能力,從活動目標設定、形式選擇、流程安排、過程控制、效果反饋各個環節,周密布置,認真實施,以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樂于參與的方式開展實踐教育活動,最終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網絡教育載體的運用是重要方向

網絡載體作為21世紀人類發展的必備工具,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快捷性、平等性、交互性和融合性的特征和強大的交互功能與覆蓋滲透功能,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早已達成共識。而當代大學生成長于信息化高速發展階段,對網絡的運用更是日益純熟。高校輔導員要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必須提高自己的網絡素養和網絡教育能力,通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網站或網頁,大力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網絡互動平臺,如QQ群、微博、微信、飛信等,做好網上思想引導工作。在大學生群體中加大網絡道德的宣傳力度,建設文明和諧的網絡環境。

高校輔導員育人功能的轉化,由于教育主體、教育客體和教育介體、教育環境的不斷變化,處于一個相對穩定而又不斷創新的狀況中。在當代大學生大量涌入高校校園的背景下,高校輔導員的育人功能既要在政治思想素質、職業道德素質、心理健康素質和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不斷提高,又要在以人為本觀念確立、實踐教育能力培養和網絡載體運用方法等知識儲備方面不斷有所突破和創新,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群體需求,增強育人效果。

[1]陳永華.高校學生工作育人功能的實現途徑[A].社科縱橫,2011(12).

[2]翟文艷,趙海琳.高校職業指導的育人功能及實現途徑[A].高校輔導員,2014(6).

[3]項進,高歆.論高校班主任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A].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猜你喜歡
職能高校學生輔導員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輔導員
職能與功能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好輔導員這樣煉成
關于高校學生工作的思考
校外輔導員的一天
數年如一日的義務輔導員
對建國以來我軍履行對內職能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