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科平臺視角下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的創新思考

2015-12-02 02:54徐敏華褚嬌嬌
文教資料 2015年21期
關鍵詞:教工教學科研組織生活

徐敏華 褚嬌嬌

(華東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上海 200241)

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就高校黨建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堅持立德樹人思想引領,加強改進高校黨建工作?!秉h支部是黨在社會基層單位的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高校教工黨支部是黨在高校最基層的組織,而學科是高校的基本組織單元和神經系統,如何將黨的工作與學科建設結合起來,以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為載體,進一步激發高校學科的活力,同時發揮學科和黨組織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的作用,是高校黨組織建設亟待探索的重要課題,也是增強基層黨支部凝聚力的重要途徑。

一、高?;鶎咏坦h支部組織生活現狀與效果評價

組織生活是我黨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是統一黨員思想、教育和管理黨員的主要陣地。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思潮的滲透,成員價值取向多元化,通過組織生活對黨員進行教育的難度有所增加;同時,由于高校教工黨員教學科研任務繁重,行政管理工作繁多,有的支部在開展黨組織生活時往往流于形式,黨員之間缺乏深層次的思想交流,導致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受到制約。

當前某些高?;鶎咏坦h支部組織生活現狀主要表現為:支部組織生活在時間安排上比較隨意,有些黨支部組織生活有時一個月安排一次,有時兩三個月也不過一次,而有些支部卻是迫于無奈才勉強安排[1]。支部組織生活的形式不夠豐富多樣,大多是學文件、聽報告、看教育片及參觀之類的活動,缺乏創新意識。支部組織生活內容較枯燥,缺乏與黨員自身需求的有效呼應,黨的理論學習、傳達上級組織指示、討論發展黨員等占據很大比例,而聽取群眾意見,關心群眾生活,了解教師關心的與切身相關的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則很少,這種缺乏主題創新,缺乏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的組織生活難以真正實現黨員間的深層次思想交流,無法達到教育黨員的目的,大大降低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的熱情[2]。

結合筆者所在高校及其他高校的基層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3]:

(一)教師們表示愿意參與組織生活,但對組織生活的形式要求較高。超過50%的高?;鶎咏坦h支部平均每兩周開展一次組織生活,約有近20%的教工黨支部是平均每月開展一次組織生活。教師們喜歡的黨支部組織生活形式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參觀考察活動”、“結合教師自身工作進行專題研究”和“自學”,這顯示了教師對組織生活的自主性和較高的要求。

(二)教師們認為現在的組織生活形式已有所改進,但作用尚未充分發揮?;鶎狱h支部組織生活的形式有參觀學習、結合教師自身工作進行專題研究、請專家講解時事熱點問題等,其中與兄弟單位聯合開展有助于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的組織生活很受歡迎。伴隨信息時代的發展,有些黨支部開始嘗試利用微信等網絡形式開展網上組織生活和思想交流,但推廣力度不夠。

(三)高校教師價值取向多元化,黨支部組織生活內容必須倡導主流文化。師德建設、工資福利、個人晉升等成為教師關心的熱點,遠超學校的定位、發展思路、發展目標。雖然近80%的教師黨員注重理論與業務知識相結合,有利于調動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的積極性,使組織生活更有成效,但組織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深入黨員教師內心,不能與解決教師具體困難和個人發展問題相結合,其工作成效難免大打折扣。

(四)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形式創新有所突破,但內容創新明顯不足。有超過50%的教師要求支部生活內容與時俱進、緊握時代脈搏;有超過60%的被調查者要求與業務知識和科研相結合。

二、學科平臺教工黨支部構建的必要性與可實現性

目前在有些高校黨建工作中逐漸形成根據學科劃分支部的組織模式[4]:學院黨組織以所在學院教工黨員學術、科研所屬團隊不同設置以二級學科為基本單位的支部,即基于各個學科平臺的黨支部、學院直屬支部(主要是工程實驗及行政管理崗位上的黨員組成)及離退休支部。每個教工黨支部的支部書記及支委成員全部由所屬學科平臺的教工擔任。

(一)支部建在學科上可促進學科的長足發展及加強黨員的教育管理。教師的教學科研活動基本上是以學科為單位進行的,而高校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往往以活動為載體。在學科平臺視角下,單純以活動為載體的支部工作就會顯示出一定的局限性,這時就要支部工作介入學科的各項工作中,支部工作進學科正是順應這一高校黨支部的發展規律而形成的,不但符合黨的基本路線的本質要求,而且順應學科長足發展的需要。教工黨支部開展活動與學科建設相結合,有利于減少或避免教工黨員的多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便于黨員教師集中精力更好地開展教學科研工作,有利于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開展學校學院的中心工作,并使其與黨員教師的事業前途結合起來,實現教育方式的多樣化。同時,在學科平臺中,平臺黨支部書記和學科帶頭人是基層教學科研組織中的核心力量,對這支隊伍的重視和培養對于黨支部建設和學科建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找準結合點是開展黨支部活動和學科建設的關鍵。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是學校發展的永恒主題,教學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中心,因此,黨支部工作的開展必須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而不能游離于業務工作之外。要將支部建設與教書育人相結合,與學科建設發展相結合,與加強青年教工的培養相結合,發揮支部的政治核心的作用和優勢,調動教師黨員的積極性,引導廣大黨員在教書育人中起表率,在學科建設上做參謀,在培養青年教師中當導師[5]。在實踐中要注意正確處理黨的組織建設、思想政治工作與業務行政工作的關系,既要防止黨支部建設與教學科研工作脫節,又要防止以教學科研工作代替黨支部建設。黨支部要圍繞中心工作,服務大局,支部工作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統籌安排,工作內容要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活動方式要依據重點工作的落實情況靈活多樣,評價考核要將黨政工作的成果一并考慮。

(三)黨支部為學科平臺的良好運行提供組織保障和思想保障。學科平臺特別是理工科專業學科平臺的運行主體是教學與科研,黨組織擁有較強的組織優勢和協調優勢,這樣可以為學科平臺的運行提供思想意識、紀律組織等一系列保障,避免學科平臺在運行時因成員個人的思想、心理或紀律問題而導致的中心工作抓不穩等現象;同時,可使同一學科的黨員教師彼此之間有更深層次的了解,為協同合作做好學科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與隊伍基礎。因此,可以將支部生活與學科建設日常業務活動結合起來,圍繞教學科研、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服務社會及職稱晉升、評獎評優等主題開展組織生活。

三、基于學科平臺的黨支部組織生活實踐路徑

高校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要創新,必須在學科平臺視角下定位好支部的責任內容,從高校教師黨員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教工黨支部在開展具體組織生活中的不足,加強認識、完善方案、豐富內容、改進方法、提升載體,更有效地發揮高校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的橋梁紐帶作用,提升組織生活的實效性。

(一)加強思想認識,思想重視與實踐行動相統一,提高支部生活的有效性。加強高校教工黨支部活動建設,不僅要從思想上重視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更要從實踐行動上支持黨支部活動,這對于繼續發揮教師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促進學校學院的改革發展,創建和諧校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上級黨委要對基層黨支部加強指導,給予支部組織生活充分的制度保障,包括經費支持和時間保證。通過思想與行動的統一,努力實現學校黨委提出的目標要求,為有效開展黨建與教學科研結合工作,積累好的經驗、探索好的做法、做出好的榜樣[6]。

(二)改革活動機制,自覺參加與開放共建相聯合,發揮支部黨員的主體作用。目前絕大多數高校教工黨支部活動都是以自主開展為主,雖有其靈活性和自控性等優點,但往往局限于本單位本部門,不利于橫向交流拓展視野。一種以共享資源為特征、按需設計為前提、打破各單位黨組織界限、體現黨員主體意識的開放型黨支部活動方式日漸成型[7]。這種活動的主題是在廣泛征求教師黨員意見的基礎上選取確定,并提前公布,以此吸納其他黨支部的黨員有選擇地自覺參與。例如,同一主題活動,邀請同一單位的不同黨支部參加,或和兄弟院系黨支部聯合開展,或不同學院、不同學科支部之間共同組織開展等,不僅有利于教師間的思想交流,而且有助于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從而拓展教師組織生活的維度,挖掘活動的深度。開放共建黨支部活動的本質是“增強支部活力、共享部門資源、發揮主體作用、提高活動實效”。

(三)創新活動方案,常規性與創新性相連系,增強支部活動的吸引力。黨支部活動方案創新的四個主要標準是充實、明確、有特色、有時代感,方案創新要突出主題活動的層次性,將傳統的座談討論、單一的理論學習等活動與實地參觀、知識競賽、學術交流、教學演示、專家報告、影視展覽等形式有機結合,從而將教師黨員的視覺、聽覺、感覺等多種感官因素充分調動起來,促使教工黨員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同時,加深教工黨員對支部活動意義的辯證理解和深刻把握,給教工黨員帶來理性思考及觀點碰撞,不斷增強支部活動的吸引力,不斷塑造教工黨支部充滿活力的良好形象。

(四)豐富活動內容,理論學習與教學科研相融合,重視黨員教工內在需求。教學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永恒的中心,高校教工黨支部必須始終圍繞教學科研工作這個中心,而不能游離于本單位業務工作之外。黨支部在加強思想建設方面,可通過組織學術沙龍,結合專業、學科特點,確立方向分專題進行研討等形式組織教工的時政學習,把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和教學科研三者結合在一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以此為陣地,重點解決好教職工中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提高認識,化解矛盾,使之更認同現階段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更明確教師肩負的歷史責任,弘揚敬業愛崗和努力拼搏的精神。具體而言,相關學科黨支部可以結合學所專業,聯合開展外出考察,組織參觀學習;不同學科黨支部可以就同一主題如研究生培養進行專題討論等。理論學習與教學科研的有機融合,有效調動教師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增強教工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五)完善工作方法,類型豐富與形式靈活相貫串,拓展黨支部的功能實現。學科平臺視角下的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應該根據教師群體的特點,從各維度開展豐富多彩的支部活動。如教學科研建設結合方面:以黨建帶動學科建設,以學科建設促進黨的建設,通過教工黨支部互助促進教學科研發展;政治理論學習方面:與國家大事、政黨大事、社會大事、教育大事等相結合;愛國情懷提升方面:與教育基地、紅色經典相結合;社會服務開展方面:鼓勵教師黨員根據專業優勢和自身特長,認領社區公益服務,參與社會志愿服務等。同時,教工黨支部活動形式必須靈活多樣,將以集中開會為主的活動形式拓展為集中學習、開放共建、社會實踐等,采取理論學習與專題研討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室內與室外相結合。此外,特別要注意的是黨支部活動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黨員教育和發展、黨員管理、民主評議、創先爭優等方面的活動一定要走群眾路線。

(六)拓展活動載體,將傳統平臺與信息平臺相結合,開拓黨支部育人新渠道。高校黨建活動可借助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等載體開拓黨支部育人渠道。創建黨支部紅色網站,設立專題新聞、理論學習等欄目,報道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和國家領導人重要講話、經典著作等文獻資料,形成網上強有力的主流意識形態;開辟網上黨支部論壇,針對策劃的主題活動設立專門討論區,把教學科研方面常用的論壇、沙龍加入黨建內容,進一步擴大黨支部活動中普通黨員的自主性和參與性,為黨組織生活提供指導意見、經驗交流等;打造黨建微信微博平臺,拓展黨建信息傳遞渠道。例如,開通教工黨員微信群,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圍繞學校、學院重點工作開展主題討論活動,加強黨員溝通交流,增強支部凝聚力。利用新媒體可解決當前教工黨員由于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較多、家庭事務繁雜等原因造成的組織生活難以常態化開展的問題,并打破傳統組織生活的乏味與單一,實現組織生活的多樣性,拉近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增強組織生活的靈活性和時效性。

總之,學科平臺視角下創新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一定要適應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在工作思路、內容、方法、形式、手段和機制等方面銳意創新,與時俱進,不斷探索黨支部建設、黨支部活動開展的新途徑、新經驗,提高黨支部組織生活的實效性。

[1]李書臣,王君麗,田野.高?;鶎咏坦h支部組織生活實效性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9).

[2]王曉.改革創新精神指引下的高校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思考[J].黑河學刊,2013,(10).

[3]呂保華.高校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實效性研究—基于湖北省高校教工黨支部的調查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2).

[4]張逸陽,葉定劍,徐洲.學科平臺視角下的高校教工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及對策[J].黨史文苑(學術版),2012,(8).

[5]趙乾鋒,胡文聰.對高校教學科研型黨支部建設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4,(8).

[6]彭恩勝,聶國林.優化高校教師黨支部活動的實踐路徑[J].黨史文苑(學術版),2013,(5).

猜你喜歡
教工教學科研組織生活
福建教育學院教工及校友美術作品展
福建教育學院教工及校友美術作品展
獨立學院轉設過程中如何構建合理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管理體系
一圖讀懂黨的組織生活該如何過
如何過好黨的組織生活
黔南州文聯黨支部與新寨村黨支部召開雙向組織生活會
論新形勢下加強和規范黨支部組織生活會
高校教學科研管理紀律建設亟待加強
健康體檢數據分析肥胖及相關疾病——以中央民族大學退休教工為例
湖南文理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