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學術誠信的制度建設探析

2015-12-02 02:54郭建芳
文教資料 2015年21期
關鍵詞:誠信學術制度

郭建芳

(南京中醫藥大學 人文與政治教育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一、大學生學術誠信制度建設的含義

制度的概念是源于西方信用社會語境下的一種方式,英文的表達為“institution”,泛指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規章和行動準則。杰克·奈特總結出制度具有兩個特征:“第一,一個制度是一套以某些方式構建社會互動的規則。第二,一套規則要成為制度,相關團體和社會的每個成員都必須了解這些規則。 ”[1]道格拉斯·C·諾思對于制度的認識和杰克·奈特相似,他認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來的規則,守法程序和行為的道德規范?!保?]廖小平認為制度:“一般被看做一種由人們所制定或自發形成的,具有普適性,以激勵、支配和約束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和規則體系?!保?]由以上三位的觀點可見,制度的含義極其豐富。

二、大學生學術誠信制度建設的內容

(一)加強學術誠信檔案制度建設

大學生學術誠信檔案制度的建設前提是要引入社會個人信用系統,并建立統一的、電子化的學術誠信數據庫管理查詢系統。大學生學術誠信檔案制度就是大學生在學術研究過程中,記錄和反映個人學術誠信表現,以個人或者學術團體為單位、以電子化數據材料為主要形式的一種數據庫管理系統。學術誠信檔案中的學術誠信行為記錄是根據學生真實的學術科研活動為基礎進行記錄的,不是憑空編撰的,是學術誠信行為的實時記錄。這種形式的學術誠信檔案制度有可操作性強、記錄對象的針對性、學生的實時參與性及教育性等特點。

學術誠信檔案制度的可操作性表現在:學術誠信檔案中的所有記錄內容都是大學生在學術實踐活動中的實際表現,學校學術誠信管理部門、學院學術誠信管理辦公室及輔導員等執行主體都能通過數據庫系統如實記錄在案,可操作性強。學術誠信制度建設的針對性表現在:學術誠信檔案是專門對大學生學術研究和學術實踐活動而制定的檔案,是對大學生的學術規范和學術誠信實行動態的管理。學術誠信檔案制度的參與性表現在:學校為每一位同學建立個人的學術誠信檔案,在學生登錄學術誠信檔案的第一時間,就要在電子化的“學術誠信承諾書”上鄭重簽字,并且在以后的學術誠信記錄過程中,大學生可以隨時登錄個人學術誠信檔案數據庫,查閱自己的學術誠信檔案,對于學術誠信檔案的記錄存在異議的,可以直接向學術誠信管理委員會提出,并申請重新審核,整個檔案的建立、記錄、審核、確定過程都有大學生參與其中。學術誠信檔案制度的教育性表現在:學生學術誠信奮斗目標的確立、學術誠信自我教育、學術誠信理想信念的形成及學術誠信行為正確選擇等都屬于學術誠信檔案制度建設的教育性體現。

大學生學術誠信意識的培育離不開學術誠信檔案制度建設,其將推動大學生學術規范常態化、機制化的進一步完善,并且帶動整個高校學術誠信信念的提升與學術誠信氛圍的營造。

(二)加強學術誠信評價制度建設

大學生學術誠信評價制度建設就是在正確的學術誠信價值觀念的指導下,根據國家和學校的學術誠信規范、行為準則和學術誠信制度建設的目標,使用學術誠信有關的理論基礎和規范技術,收集學術誠信基本信息,對大學生學術誠信的信念和學術誠信行為選擇進行全面、客觀和公正評判的過程。學校層面要成立學術誠信評價機構,主要是為了加強學術誠信評價制度建設。大學生學術誠信評價制度建設是以促進大學生學術誠信規范、促進學術誠信制度的發展及調動大學生進行學術誠信道德修養和學術誠信制度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目的。大學生學術誠信評價制度建設的途徑,主要有高校學術誠信管理機構評議、老師評議、學生自評和同學互評等。

大學生學術誠信評價制度的內涵、目的和途徑都要求學術誠信評價過程要遵循以下兩個基本原則:第一,將學術成果的定量評價與學術誠信的定性評價相結合。學術成果的定量評價是指通過一定的量化指標對大學生的學術成果進行全面的數值量化,如學術剽竊內容所在文章內容的比例,引用是否規范等,學術失信的量化結果表達直觀,但不能明確地描述大學生學術失信的性質。學術誠信的定性恰恰彌補了量化評價的不足,定性評價是學術評價辦公室結合多方面的信息對大學生學術誠信給予性質描述。對大學生進行學術誠信評價時針對學術成果給出一個量化結果是必要的,同時也應當給出明確的學術誠信性質評價,將學術成果的定量評價和學術誠信的定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二,將大學生學術誠信的自我評價與民主評價相結合。大學生學術誠信自我評價是大學生根據學術誠信規范的標準,按照學術誠信評價的要求,對自己在學術研究和學術誠信實踐行為上的表現進行評價,這是大學生在學術誠信評價過程中的自我誠信教育、自我品質提高的過程,但是部分大學生在學術誠信自評過程中隱瞞事實,弄虛作假,以至于學術誠信的自我評價形同虛設,不起作用。所以,必須在學術誠信自我評價的基礎上,結合客觀公正的民主評價制度,根據學校學術誠信管理辦公室、教育者及同學對其在日常學術研究和學術實踐行為上的表現進行評價和鑒定,以保證學術誠信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通過大學生學術誠信評價制度的實踐運用,不僅表明大學生學術誠信評價的內涵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而且使大學生在學術誠信踐行和評價中,明確應該堅持什么,抵制什么,從而引導和鼓勵大學生按照學術誠信的規范要求和約束自己的學術行為,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學術誠信制度的有效運行。

(三)加強學術誠信監督制度建設

學術誠信監督制度的構建是學術誠信制度建設和實施的有效保障機制。學術誠信監督制度,需要學校層面的學術誠信管理委員會、學院層面的學術誠信管理人員、學術誠信教育者、輔導員及學生五位一體的合力,共同對大學生學術研究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監督。

第一,建立學校和學院層面的兩級學術誠信的監督機構,負責專門宣傳和教育大學生學術規范和行為準則,執行學術規范的要求,監督并檢查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學術失信行為,加強高校學術誠信行為的監督作用。并且在宣傳教育的基礎上,利用大學生學術誠信檔案數據庫,對大學生的學術成果定期進行查閱并組織專家對相似學術成果進行鑒定,確定是否存在學術成果抄襲剽竊和弄虛作假現象。第二,健全大學生學術誠信監督制度的具體制度。如,建立大學生學術誠信科研學術成果認證制度、大學生學術失信行為的舉報制度及學術失信公示制度等,特別是加強大學生學術失信行為的網絡公式制度,定期公示部分學術失信行為的大學生,使學術失信行為暴露在陽光之下,使大學生的學術失信行為完全透明化。在此基礎上,高校、教師和所有學生都能夠準確地查閱大學生的學術誠信信息。第三,要加強大學生學術誠信的監督合力建設。不僅要結合學校、學院、教師、同學及大學生自我的學術監督合力,而且要重點加強對教師對大學生學術誠信的監督建設,不僅要加強全面監督建設,而且要加強重點監督建設,形成學術誠信監督的合力。

因此,健全完善學術誠信監督制度,形成學術科研的活動的大眾監督制度,讓學術科研活動在陽光下運行,才能保障大學生學術誠信教育的有效實施。

(四)加強學術誠信獎勵制度建設

大學生學術誠信意識和行為的正確選擇是需要全面的激勵制度作用的,一個良好的學術誠信激勵制度既能調動大學生學術誠信意識培養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又能從制度激勵上影響學生學術誠信行為選擇傾向。第一,加強精神激勵和榜樣激勵。對于在學術實踐活動中保持學術誠信意識和行為的學生,通過宣傳表彰、樹立學術誠信典型等榜樣激勵手段,宣傳學術誠信信念,激發大學生對學術誠信的內在認同感和責任感,調動大學生學術誠信的積極性。第二,加強對大學生學術誠信的榮譽激勵和物質激勵。對在學術實踐活動堅持學術誠信的學生,不僅要給予學術誠信榮譽激勵,記錄學術誠信檔案中,而且將學術誠信作為學術成果評獎評優、大學生入黨等方面推薦的參考標準之一。

加強大學生學術誠信激勵制度的建設,就是要使大學生從內心和行為上都認可學術誠信,從而有效引導學生提高學術誠信意識,樹立正確的學術誠信思想信念,形成規范的學術誠信行為。

(五)加強學術失信懲罰制度建設

大學生學術誠信制度建設的關鍵是在制度的實施過程中,在實施過程中的核心是如何正確合理地的利用制度的強制懲戒的功能。運用制度的懲戒手段是利用高校的行政文件,利用一定的行政辦法對大學生學術失信行為做出相應的強制性的行政處罰過程。因此,要保證大學生學術誠信制度內容的完善及實施過程中的有效性,更需要對大學生的失信行為進行嚴格的約束,對學生學術失信行為要做出詳細的規章規定,并且要明確學生學術失信后的懲罰力度等制度方面的建設,才能促使其自覺養成學術誠信品質,在學術活動中規范自己的學術行為。

第一,明確大學生學術失信的表現形式是大學生學術失信懲罰制度建設的關鍵。要對學術失信行為進行認定和鑒別,通過教育和宣傳促使其明確哪些行為涉及學術失信,從而形成學術誠信的自我約束。第二,大學生學術失信懲罰制度建設要明確規定大學生學術失信的不利后果,將學術道德教育和制度懲罰手段相結合,根據學術失信行為的認定標準,針對不同程度的學術失信行為,使用不同程度上的學術懲戒手段,促使大學生明確學術失信的代價遠遠高于用過學術失信獲得的學術榮譽和學術成果,使其收斂學術失信行為,規范學術誠信行為。第三,要加大對大學生學術失信行為嚴懲力度,絕不姑息。對于在學術實踐活動中失信的學生,要依據學術失信的不同程度,從談話勸誡、通報批評、行政處罰甚至法律制裁,絕不輕易讓失信者逃脫懲罰。通過嚴厲的學術失信懲罰力度,讓大學生對學術失信行為產生忌憚心理,促使其在學術活動中不敢違背學術誠信。

大學生學術誠信懲罰制度就是要發揮制度的威懾作用,從制度約束的嚴厲性著手,促使大學生在學術實踐活動中約束學術失信行為,信守學術誠信。

(六)加強學術誠信反饋機制建設

大學生學術誠信制度建設是完善學術誠信制度內容的過程,同時也是制度運行的實踐活動。但是現在大學生學術誠信制度建設的內容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滯后性及有制度但不執行或者執行不力等問題,所以在大學生學術誠信制度建設過程中必須建立及時反饋制度,對于學術誠信制度內容實施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能夠及時調整、補充、完善和創新。

第一,在大學生學術誠信制度建設內容出現滯后性的時候,要及時地自我調整,刪除制度建設內容中不符合學術發展的內容,補充和完善與實際學術誠信制度發展相適應的內容。第二,大學生學術誠信制度建設過程中,要根據反饋的現實問題,結合實際學術發展情況,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改革和創新學術誠信制度。

只有當大學生學術誠信制度建設與時俱進,才能使學生自覺地遵守,且自覺地形成對學術誠信制度的信念與敬畏感,從而促使大學生學術誠信制度內容日趨完善,實施效果良好。

[1][美]杰克·奈特.制度與社會沖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3.

[2]盧現祥,等.新制度經濟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115.

[3]廖小平.論誠信與制度[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1):129-137.

猜你喜歡
誠信學術制度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美好生活離不開誠信
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誠信丟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學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