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環境對英語文學教學影響的五個方面

2015-12-02 02:54張鳳偉
文教資料 2015年21期
關鍵詞:文學英語課程

張鳳偉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外語學院,河南 新鄭 451150)

目前,互聯網已經深入滲透到高等教育的各個方面,多媒體走入大學課堂,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向傳統教育模式提出挑戰,翻轉課堂的試驗和研究已取得累累碩果。英語文學,作為以英語為載體的文科課程,不同于理工、工程課程,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它既是語言課,又不只是語言課,所承載的內涵遠遠地大于語言課,涉及文化、社會、心理、哲學等各個層面。從大的方面說,它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文修養,給學生提供精神棲息和思考的家園,從小的方面看,其可以增加學生對英美本土文化的了解,培養文學品味和鑒賞力,并有助于寫作和語言能力的提升。作為高等院校英語專業必修課,在網絡普及并廣泛影響著教育的環境下,英語文學課程受到了怎樣的影響呢?當眾多的研究致力于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強化英語文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時,弄清網絡對于英語文學課堂影響的方方面面應該算是較為基礎的探究。

毫無疑問,網絡環境對于英語文學課程的影響是廣泛的,這種廣泛性首先體現在內容上。網絡能提供動態的畫面、精美的視頻,網絡上不乏深刻的見解、犀利的講座,能提供古今中外的海量電子藏書,能夠與最新期刊,紙、新聞保持同步,甚至更具前沿和時效性,使人們跨越時空、討論交流。網絡,具有無限的潛力和有待發掘的巨大空間。這一切都對英語文學課程的教學形成挑戰,又充滿吸引力。

網絡對于英語文學課程的影響還表現在形式上。網絡不只是文字構建的能指與所指的世界,還是繪畫、圖片的世界,它吸收音樂、視頻、人機聯盟 ,能夠把人的視覺、聽覺、肢體的動作、觸覺等調動起來,對于在文字中鑄造的英語文學課堂的世界構成極大的沖擊。在這種無處不在的滲透和互動中,英語文學課程的教學將在以下幾方面受到不可避免的影響,但可從中汲取有益成分豐富自身。

一、網絡環境影響英語文學課的選材

英語文學課的教材選用受到網絡環境的影響。傳統的英語文學課堂,國內選用的教材林林總總共有幾十種,教材難度差異較大,“40%的老師覺得現在使用的教材在體系、內容或觀點上比較陳舊,新穎性及可讀性不強”(程愛民,2002)。而且,教材選讀的作品往往是“那種‘語錄式’選讀,或斬頭截尾,或有頭無尾,或去頭留尾”(王守仁,1991)。加之學校圖書館受藏書量限制,就講授的某部作品來說,往往無法滿足上課學生人手一冊的需要,導致英語文學課教學受到局限。

網絡環境下,英語文學教學幾乎不存在這樣的瓶頸現象,電子出版物、各種可閱讀軟件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學中涉及的文學作品,甚至一個作家的多數作品都可以通過網絡找到,可方便地通過手機、電腦或平板閱讀,這一切使得閱讀原著成為觸手可及的事情。而且,有些閱讀軟件配備了字典功能,這就大大降低了學生閱讀的難度,提高了閱讀的效率。不僅一些經典英語文學作品在網絡上能夠找到、下載收聽,而且二十世紀以來的現當代英語文學作品,即便是最炙手可熱的流行英語文學作品、諾獎得主作品,因為便捷的網絡,使得師生能夠迅速買到紙質書籍或電子文本。今天的大學校園里,歐美流行文學作品在學生中同步閱讀的現象并不鮮見。在網絡發達的時代,互聯網從技術上改變了英語文學課程選材的范圍,為英語文學課的選材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教材選用范圍大大拓寬,選讀作品的實用性和可讀性極大增強,這一切都使英語文學教學的領域有了極大的改觀,使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到最新、最鮮活的英語本土作品,因而可能重寫國內英語文學教學的內容,使栩栩如生的當代人物形象作為最新鮮的血液流入英語文學課堂。

二、網絡環境影響英語文學課教學內容的廣度、深度和視角

在傳統的英語文學課堂上,內容講授或側重文學史,或側重文學作品選讀,或將文學史和文學作品選讀相結合(程愛民,2002),或講授文學理論,或將文學理論貫穿作品的解讀中。由于課時量的限制,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講完厚重的內容本身使得這門課程不勝負荷。往往一個學期“由于學時的不足,在教學內容上一般能教到‘19世紀英語文學’就算不錯了”(蔣洪新,2005:106);由于按照從具體文學流派講到代表作家的方式,照本宣科,沒有自己的觀點,也不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課堂氣氛沉悶(蔣洪新,2005:106)。

這種現象在網絡環境下發生了變化,網絡環境給英語文學課堂帶來了活力,突出表現在教學內容的廣度、深度與多元性上。大量網絡公開課的普及既是對現有的教學內容的展示和補充,又顯示出對現有教學內容的不滿和挑戰。以許多高校英語文學課上必然選讀的莎士比亞的作品為例,在百度上輸入“莎士比亞”,其顯示的相關鏈接有1,060,000個①。 其中,網易公開課涉及莎士比亞作品的專門講座有5集的 《莎士比亞在近現代中國》、《說不盡的莎士比亞,說不盡的<哈姆萊特>》、2集的《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奧賽羅>第1-3幕》、《莎士比亞<奧賽羅>第4-5幕》。這些公開課從不同視角對莎翁本人和莎翁的不同作品進行解讀,其廣度、深度和多視角的分析與透視絕非普通高校教學中短短兩三次授課課時所能展現和覆蓋的。如果瀏覽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http://www.jingpinke.com/、中國大學精品開放課程http://www.icourses.cn/home/和許多國內著名高校的精品課網站,可發現英語文學課經常涉及的許多教學內容已被制作成各種視頻課程。國外的公開課Udacity、KHAN、Coursera、edX網站上,許多課堂內容本身就是教師前沿研究成果的體現。面對網絡海量的材料,教師既要對所講授的具體文學內容在廣度、深度和多視角的探討上了然于胸,還需熟悉學科的前沿動態,這是網絡時代對英語文學教師提出的高標準、嚴要求。

三、網絡環境影響英語文學課堂呈現形式

網絡不僅影響英語文學課的內容,還日益影響文學課堂的呈現形式。傳統的英語文學課堂上,教師一支粉筆就可以講授一堂課,學生主要是被動地聽與記,文學課堂容易沉悶而枯燥。另外,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使學生在學校就已經感受到就業面臨的殘酷競爭,學生迫切希望學到未來賴以生存和立足的技能。于是,似乎可以帶來立竿見影效果的口譯、筆譯、法律英語等生存英語課程大受歡迎。英語文學,因課程本身有相當的難度和深度,不太可能在短時間產生顯著的學習效果,導致學生對其興趣不斷減弱(程愛民,2002)。

網絡環境下,英語文學課呈現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教師而言,網絡的出現使得課堂呈現形式不再呆板,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輔以生動的圖片、照片、音頻、動漫和電影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往關于作家乏味的生平介紹變成了生動的圖像和照片;以往老師朗誦的詩行則可以成為美妙的音頻,不僅配有背景音樂,有些詩歌甚至成為詠唱的樂曲;基于原著改編的電影將以往支離破碎的選讀作品鑲嵌在文本宏闊的原始語境中,使得分析、解讀與欣賞卓有成效,打動人心。而學生,在文字、圖像、聽覺靜態與動態的多感官刺激下,對于所學內容易產生興趣,使文學作品的賞析變得生動易于理解,文學真正地走近了學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當教師布置學生在課前進行相關內容的組織和準備時,往往能在課上引發熱烈的討論,激發學生對于文本的深入思考、點燃對于課程的熱情與興趣。

四、網絡環境影響英語文學課堂組織形式和教師職能的轉向

網絡環境下,英語文學課堂呈現形式的改變直接導致課堂管理模式的改變。以往英語文學課堂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是主角,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具有絕對的權威。學習過程對于學生是“填鴨”的過程,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無法發揮,創造力處于半沉睡狀態。然而,網絡改變了課堂呈現形式,通過網絡,學生可以預先習得要求的材料或視頻,進行課前準備,節省了課上的時間。對于英語文學這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文科課程,課堂討論往往彌足珍貴,是這門課程的深入和升華,是課程真正的點睛之筆。這不僅是因為英語文學課學時緊張的緣故,更是因為課堂討論容易激發學生對于英語本土文化的辨識、對不同觀點的質疑和對文本的真正思考,深入作品,進而理解作品的內涵。

于是,學生在英語文學課堂上成為主角,成為討論的主體,呈現其學習者進行探求的本真狀態。薩爾曼·可汗指出,持續的討論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也合乎學生的認知方式,使得學生不致厭倦(415)。學生可以在話題深入和切換中持續保持好奇心,追尋問題的解答。與此同時,教師的職能發生了轉向,教師不再是學習過程中的權威和監督者。當學生使用紛繁蕪雜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觀點時,教師作為該課程的專家,其鑒別和引導的職能不可替代,在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成為領航員,起著導向的功能。

五、網絡環境影響英語文學課堂學習評估方式

傳統的英語文學課堂,學生學習的優劣主要采用考試分數或排名的方式,分數或排名具有壓倒一切的優勢。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往往采取考前突擊復習的方法,考試一旦結束,到底學到多少,成為無法檢測結果。常有的情形是:考試一過,學生短期記憶的概念和問題的答案以迅速遺忘收場。而且,一旦出現考試作弊的情況,分數就更不足以說明學生學習的優劣。

網絡環境下,這樣的學習評估方式顯然已經不合適。尤其當課堂組織形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傾斜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力的判定標準就出現難以檢測的真空地帶。某種意義上說,這一真空地帶正是教育真正的培養目標,分數無法涵蓋。因此,引入新的評估方式順理成章,判定學習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方式便成為重點之選。因為只有以過程為中心,才真正使學生學有所獲。

不僅如此,網絡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認知方式,重塑著英語文學課堂的方方面面。

互聯網對英語文學課堂的影響是全面、廣泛而深入的。它不只影響課程的選材、教學內容的廣度、深度和呈現形式,還影響課堂的組織形式、教師職能和對學生學習的評估方式??梢哉f,這是一場全面、深入而持久的滲透?;ヂ摼W正在日復一日、緩慢卻有力地浸入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堅毅地改變的人們的思考方式、工作方式和生存狀態。在這種無處不在的滲透、改變和相互作用中,傳統英語文學課堂的模式正在被重組、改變和更新,由此引發的教育方式、方法上的改變必將更深刻地影響到英語文學課程教育的未來。

注釋:

①數據統計日期為2015年5月22日.

[1]曹進,靳琰.外語多媒體課件開發之要素——《英國文學史》課件開發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 2006(2):57-61.

[2]程愛民,徐勁,等.關于我國高校英美文學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J].外語研究,2002(1):14-18.

[3]程愛民,徐勁,等.關于我國高校英美文學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II[J].外語研究,2002(6):12-14.

[4]谷啟楠.英語文學教學與研究中的三個問題[J].外語教學,2003 (5):57-59.

[5]蔣洪新.大學的理想與英美文學教學改革[J].外國文學,2005(1):104-107.

[6]王守仁.從文學史轉移到文學作品——談英語專業高年級文學課程的設置[J].山東外語教學,1991(2):57-59.

[7]薩爾曼·可汗.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互聯時代的教育革命[M/OL].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歡
文學英語課程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我們需要文學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讀英語
酷酷英語林
我與文學三十年
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