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劑量肝素對膿毒癥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影響

2015-12-02 09:31魏軍王艷紅蔣金輝馮冬青
現代儀器與醫療 2015年6期
關鍵詞:凝血功能膿毒癥抗凝

魏軍 王艷紅 蔣金輝 馮冬青

[摘 要] 目的:觀察小劑量肝素對膿毒癥患者凝血功能與血小板活化水平的影響,探討小劑量肝素治療膿毒癥作用機制。方法:本院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間96例膿毒癥患者,隨機分為肝素組和常規組各48例,常規組采取容量復蘇、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控制血糖、臟器支持等基礎對癥治療,肝素組患者在常規組基礎上持續靜脈泵入普通肝素5U/kg/h,療程1周,治療后同一時間采靜脈血,比較兩組凝血指標與血小板活化指標。結果:治療1d、4d、7d后,兩組患者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小板計數(PLT)數值略有升降,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肝素組患者檢測血栓烷素B2(TXB2)、P-選擇素(CD62p)及TXB2/6-keto-PGF1α(T/K)比值水平逐漸呈下降趨勢,常規組患者則呈上升趨勢,兩組患者在7d后TXB2、T/K、CD62p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表達水平均呈上升趨勢,肝素組治療7d后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膿毒癥患者早期應用小劑量肝素可在不顯著改變凝血時間前提下,抑制膿毒癥的凝血級聯反應,糾正凝血功能紊亂,降低血小板活化水平。

[關鍵詞] 膿毒癥;小劑量肝素;抗凝/促凝平衡;凝血功能;血小板

中圖分類號:R55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5200(2015)06-010-03

DOI:10.11876/mimt201506004

膿毒癥是因燒傷、感染、休克、創傷、大手術等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可導致多器官障礙(MODS),危及患者生命。嚴重膿毒癥病理過程中,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微循環障礙和炎癥級聯反應是加重膿毒癥和MODS發生機制之一[1 ]。在膿毒癥患者凝血啟動過程中,血小板起著重要作用[2],研究表明[3],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在組織及血漿中平衡失調,是導致血管痙攣、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重要原因,P-選擇素(CD62p)由血小板與內皮細胞合成,是血小板活化特異性標志物。本研究對膿毒癥患者應用小劑量肝素抗凝治療,通過隨機對照方法,測定并對比肝素組與常規治療組患者血漿CD62p、TXB2/6-keto-PGF1α水平,旨在觀察膿毒癥患者存在凝血紊亂提前下,早期應用小劑量肝素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研究資料來自本院ICU病房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收治膿毒癥患者96例。診斷與納入標準:根據美國胸科醫師協會和危重病醫學會2001年華盛頓國際膿毒癥定義會議提出診斷標準[4]確診,膿毒癥臨床表現+感染診斷,即已明確或疑似感染達到膿毒癥診斷標準者;同時須符合18歲<年齡<60歲。排除標準:1)48小時前進行過抗凝藥物治療、凝血異常者、血小板(PLT)<30×109/L者;2)半年內有應激性潰瘍史、腦出血及心肺復蘇史者;3)孕婦、哺乳期婦女;4)有嚴重腦外傷、動靜脈畸形病史、腦動脈瘤病史者;5)做過器官移植者;6)預后較差或入組7d內死亡或出院者。入選96例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47例,年齡21~58歲,平均(42.33±7.52)歲,原發病為胰腺炎23例,多發性創傷并感染35例,化膿性膽管炎21例,肺部感染17例。96例膿毒癥患者入組后據隨機數字表平均分為肝素組和常規組,每組4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基礎疾病構成及膿毒癥APACHEII評分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1.2 治療方案

治療方案均獲得患者本人或家屬知情同意,研究設計獲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入院后,常規組采取容量復蘇、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糾正酸堿平衡、控制血糖、抑酸保護胃黏膜、臟器支持等基礎治療,積極處理基礎疾病,并行營養支持與吸氧等對癥治療,肝素組患者在常規組基礎上,在入院當日加用小劑量普通肝素(1.25萬單位/支,常州千紅生化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088),采取靜脈持續泵注給藥方式,速度5U/kg/h,每日劑量7320-10200U,療程1周。治療過程中出現低凝狀態或出血傾向者,予小劑量魚精蛋白靜脈注射中和抗凝作用。

1.3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1d、4d、7d后清晨采集兩組患者外周靜脈血,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小板計數(PLT)等凝血功能指標,同時檢測血栓烷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P-選擇素(CD62p)水平,計算TXB2/6-keto-PGF1α(T/K)比值。TXB2、6-keto-PGF1α、CD62p檢測采用ELISA法,試劑盒購自廈門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統計學方法

定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服從正態分布組間定量數據比較采用兩樣本t檢驗;不良反應發生率、病死率等定性數據用[n(%)]表示,組間定性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數據分析采用SPSS19.0軟件,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1d、4d、7d后,肝素組及常規組患者PT、PLT、APTT數值略有升降,但變化不明顯,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肝素組患者TXB2、T/K、CD62p表達水平逐漸呈下降趨勢,常規組患者則呈上升趨勢,兩組患者在7d后TXB2、T/K、CD62p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6-keto-PGF1α表達水平均呈上升趨勢,肝素組治療7d后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3.1 機體凝血功能紊亂與膿毒癥關系

膿毒癥是由炎癥反應、纖溶抑制及凝血活化等相互影響級聯反應過程,凝血活化是其發生、發展重要環節,最終膿毒癥表現為凝血障礙發生[5]。凝血功能紊亂機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即全身抗凝機制被破壞;血小板活化和纖維蛋白生成;纖溶酶原活化抑制因子介導纖溶系統被關閉[6],因此,臨床越來越重視膿毒癥病程中凝血功能紊亂。首先膿毒癥時,細菌及其內毒素直接或通過炎癥反應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從而激活各種細胞因子、酶、凝血因子、血管活性物質等釋放,進一步促進血小板活化、凝聚。其次,膿毒癥時炎癥反應和凝血系統活化相互促進、相互影響,促使病情進一步惡化[7]。血小板活化后,細胞因子及TXB2大量釋放,導致組織缺血、缺氧和微血栓形成,損傷血管內皮[8],纖溶系統、抗凝系統受到抑制,微循環發生障礙最終發展為膿毒癥休克。研究表明,TXB2、TXB2/6-keto-PGF1α較傳統PT、APTT等凝血功能指標更能有效反應膿毒癥患者凝血功能紊亂[9]。本研究中,膿毒癥時患者TXB2水平、TXB2/6-keto-PGF1α(T/K)比值普遍較高,證明內皮細胞受損可導致凝血功能紊亂。

3.2 膿毒癥與抗凝治療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臨床就開始了膿毒癥抗凝治療研究,2012年膿毒癥治療指南[8]就建議應用肝素和低分子肝素進行早期抗凝,其目的是防止大量凝血物質消耗導致機體凝血紊亂,同時防止組織持續缺血缺氧。肝素同時兼具抗凝及抗炎作用;同時具有保護內皮細胞、誘導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釋放、抑制白細胞聚集和黏附、拮抗表達組織因子、防止補體系統激活、促進血管再生、保護血管內皮細胞作用。動物實驗表明,早期應用小劑量肝素可降低膿毒癥大鼠血清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和腫瘤壞死因子表達水平,減輕炎性反應,保護組織器官[10-11]。研究證實,隨著膿毒癥發生發展,TXB2和T/K比值逐漸升高,T/K比值代表凝血系統促凝/抗凝平衡狀態[12]。

本研究顯示,膿毒癥患者TXB2、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T/K)、CD62p水平均較高,提示凝血功能紊亂在膿毒癥早期就已存在,血小板均處于激活狀態[13-14]。應用小劑量肝素治療7d后發現,肝素組患者小劑量肝素抗凝治療后TXB2、TXB2/6-keto-PGF1α(T/K)、CD62p水平呈下降趨勢,6-keto-PGF1α水平呈上升趨勢,而未經抗凝治療常規組患者TXB2、TXB2/6-keto-PGF1α(T/K)、CD62p水平呈上升趨勢,提示未經抗凝治療膿毒癥患者內皮功能存在持續受損狀況,凝血功能紊亂也持續加重[15],進而說明小劑量肝素抗凝治療對膿毒癥患者凝血功能具有顯著改善作用。同時,本研究結果表明,經小劑量肝素抗凝治療后肝素組患者,T/K比值在第7d時顯著低于常規組患者,而CD62p水平在第7d時顯著低于未經抗凝治療常規組患者,說明抗凝治療不僅可抑制膿毒癥凝血級聯反應,還可降低血小板活化。

綜上所述,早期應用小劑量肝素持續泵注治療膿毒癥可促進機體抗凝/促凝達平衡,可顯著刺激6-keto-PGF1α生成,抑制TXB2、CD62p表達及降低T/K比值。

參 考 文 獻

[1] 張振輝,劉衛江,楊其霖,等.持續小劑量肝素治療嚴重膿毒癥療效[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1,17(10):1205-1207.

[2] 侯有華,姚暉,宋越.嚴重膿毒癥早期應用小劑量肝素治療臨床意義[J].安徽醫學,2011,7(7):934-936.

[3] Baranyai R, Nonell A, Deuschle M, et al. How depression may increasecardiac risk: Eff-ect of hypercortisolism on platelet activation markers. Prelim inary data[J]. N europsychobiology, 2008,57(3):146-150.

[4] 2001年國際膿毒癥定義會議關于膿毒癥診斷新標準[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6,11(3):645.

[5] 高少偉.不同劑量低分子肝素霧化吸入治療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22):2481-2482.

[6] 林攻平.低分子肝素治療老年重癥肺炎對預后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4,4(6):70-71.

[7] Rittirsch D, Fliterl MA, Ward PA. Harmful molecular mechanisms in sepsis[J].Nat Rev Immunol, 2008,8(10):776-787.

[8] 劉超,李建華,程青虹.不同劑量肝素對膿毒癥患者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影響及意義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14,34(1):39-42.

[9] 徐麗華,盧中秋,王明山,等.膿毒癥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紊亂與病情嚴重度及預后關系[J].中國急救醫學,2008,28(5):403-405.

[10] 韓宇,程青虹,匡重伸,等.低分子肝素治療膿毒癥中P-選擇素變化及臨床意義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10,30(11):976-978.

[11] Mandell LA, Wunderink RG,Anzueto A,et al.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S].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07,44(suppl ):S27-72.

[12] 田軍,席連英,陳東方,等.伊諾肝素對血漿抗Ⅹa活性影響及出血風險性別差異[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9):2106,2109.

[13] 逯峰,馬德晶,高原,等.膿毒癥大鼠血清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和腫瘤壞死因子-α表達相關性及肝素對其水平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3):2169-2171.

[14] 徐敏,夏仲芳,耿平,等.CD62p 和 TpP 對嚴重膿毒癥高凝狀態早期診斷價值[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12(8):22-25.

[15] 倫艷榮.普通肝素聯合低分子肝素在重癥肺炎合并急性肺栓塞中臨床應用[J].醫學信息,2014,27(3):109-110.

猜你喜歡
凝血功能膿毒癥抗凝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對心房顫動相關輕度認知障礙的影響
血清IL-6、APC、CRP在膿毒癥患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膿毒癥的病因病機及中醫治療進展
手術患者凝血功能指標監測的臨床意義
氯吡格雷與依達拉奉聯合治療對急性腦?;颊吣δ艿挠绊懹^察
膿毒癥早期診斷標志物的回顧及研究進展
中藥影響華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進展
探討凝血功能檢測對手術患者的臨床意義
STA Compact血凝儀在肝素抗凝治療中的臨床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