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網絡成癮干預的大學生手機成癮干預探索

2015-12-02 09:45孟昕
科技視界 2015年34期
關鍵詞:手機成癮網絡成癮

孟昕

【摘 要】大學生手機成癮已經成為繼網絡成癮之后又一新的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影響了在校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縱觀現有的研究對大學生手機成癮干預的研究較少?;诰W絡成癮和手機成癮都是由于過度使用造成的適應性不良,本文嘗試借鑒現已研究較成熟的網絡成癮干預方法,從個人、學校、家庭三方面探討大學生手機成癮干預研究的方法。

【關鍵詞】手機成癮;網絡成癮;干預研究

0 前言

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大學生手機成癮的現象日益加劇,成為繼網絡成癮后一種新的心理健康問題。筆者對本校330名學生使用《手機依賴指數量表(MPAI)》,進行測量,手機成癮者比例高達12%,與以往的研究相吻合。已有研究顯示手機成癮給大學生帶來了諸多不利的影響:學習成績下降、身體健康損害、人際關系淡化、經濟壓力增加等。因此引導大學生如何正確對待手機,怎樣對手機成癮大學生進行干預已成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目前對于手機成癮沒有統一的定義,根據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界定方法。國外學者 Griffiths(1998)認為手機成癮實質上是一種技術成癮,是一種包含人機交互的行為成癮。屠斌斌、章俊龍等人(2010)將其定義為由重復地使用手機所導致的一種慢性或周期性的著迷狀態,并產生強烈的、持續的需求感和成癮感的心理和行為,包括手機關系成癮、手機娛樂成癮、手機信息搜集成癮三種類型。韓登亮(2005)對手機成癮的界定表述得比較完整,認為其界定標準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手機的濫用,二是手機過多地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三是停機或手機不在身邊時,身心會出現一系列不適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反應。

造成大學生手機成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智能手機的發展。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手機的娛樂休閑功能也越來越多,這是大學生手機成癮的客觀原因;第二,大學生活方式的改變。大學生進入大學后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轉為自主學習,可供支配的時間更多,給過度使用手機提供了條件;另外與同伴之間的人際關系,與父母的關系都對手機成癮有一定的影響。

目前國內對手機成癮的研究逐步增多,研究者們通過文獻、實證研究等證實了手機成癮與大學生的人格特質、家庭成長環境以及來自外界的支持等方面存在緊密的相關,國外有關手機成癮的研究主要探究了手機成癮的心理機制,有關手機成癮干預的研究較少,楊宋華(2014)論證了使用體育鍛煉方法對手機成癮進行干預的可行性,韓雪(2014)證實了內觀療法對手機成癮有較好的干預效果。

1 網絡成癮干預研究

所謂網絡成癮是指無成癮物質作用下,過度使用網絡所導致的一種明顯的病態行為和認知適應不良的沖動控制障礙。本世紀初,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成癮成為心理學、教育學、醫學等領域的研究熱點,迄今對網絡成癮的干預研究比較成熟??v觀現有的研究,有關網絡成癮的干預大致可以從兩個層面來進行概括。一是,從具體方法層面,研究顯示藥物治療、團體心理咨詢、體育活動、藝術治療等都可以有效地改善網絡成癮,促進網絡成癮者的心理健康。二是,從組織結構層面,網絡成癮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香港地區香港青年協會的“智Net計劃”,以基層、中層和深層的介入手法,及早識別潛藏上網危機的青少年,為不同程度網絡成癮的青少年提供支援性服務。各個高校以及中小學都設有心理健康中心,由有心理學背景的老師針對性地給網絡成癮的學生進行干預活動。研究者們在對網絡成癮不斷的研究中,發現并逐步重視家庭的作用,提出了家庭治療的方法,所謂家庭治療是在學?;蛘呤乔嗌倌攴諜C構的配合下,通過調整家庭關系、構建新的互動模式、改善家庭功能來解決網絡成癮者的心理問題及其消除不良家庭因素,從而促進個體與家庭的成長。

2 手機成癮的干預研究

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發展,手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電腦,同時手機成癮和網絡成癮都是由于使用手機或網絡不當使用造成的適應性不良。因此如何對手機成癮進行干預可以借鑒現研究較成熟的網絡成癮干預方法,從個人、學校、家庭三方面提出以下措施:

1)個人方面

如何使用手機是個體行為,要正確使用手機,擺脫手機成癮關鍵在于個人。首先要樹立目標,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大學時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也是職業理想定型的關鍵時期。部分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失去了學習的目標,精神空虛,將時間和精力寄托在手機上,造成手機成癮。因此只有確定好學習目標和職業目標,才能有明確的努力方向,不至于寄情手機。其次多參加實踐活動和體育活動。已有的研究顯示體育鍛煉可以有效地緩解手機成癮現象,促進心理健康。同時研究者們發現大部分手機成癮者的人際關系存在問題,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能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減少對手機的依賴,更能擴大大學生的交際范圍和視野,讓大學生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改善人際關系。再次保持積極的情緒。研究顯示主觀幸福感和手機成癮之間有顯著的相關,主觀幸福感主要包含情感的平衡能力和生活滿意度,保持積極情緒,合理宣泄和調節消極情緒,既可以提高生活滿意度,也可以促進人際關系,有助于手機成癮的緩解。

2)學校方面

手機成癮已成為每個高校都存在的嚴峻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在校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學校層面采取相應的措施可以更好地幫助手機成癮學生擺脫困境。首先學??珊Y選出手機成癮的學生,有針對性地對這部分同學采取團體心理咨詢、野外拓展訓練等方式,幫助已經手機成癮的學生擺脫成癮。其次,學校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增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講座,普及心理學知識,讓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持心理健康,遠離手機成癮。再次學校要做好預防工作,可采取講座、實踐活動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手機、正確使用手機,特別在大一新生入學時,做好預防工作,防范于未然。最后學??梢圆扇∫恍┐胧┫拗剖謾C在某些場合的使用,例如手機袋的使用,在上課之前要求學生將手機統一放入手機袋中,集中保管,可以有效地杜絕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創造無手機環境,提高課堂效率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另外從學校方面,可以配合或者主動聯合社會青少年服務機構,充分發揮學校師資力量的優勢,借鑒香港“智Net計劃”的做法,做好手機成癮的預防、有針對性的干預和個案跟蹤,引導全社會的青年正確使用手機。

3)家庭方面

已有研究證實童年心理虐待可以直接預測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 童年忽視通過述情障礙的中介作用對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產生影響。網絡成癮的相關研究也證實了網絡成癮的青少年家庭關系都存在問題。因此對大學生手機成癮進行干預時也必須要考慮家庭的因素。首先作為父母要尊重子女,與子女平等交流,注重傾聽,建立公平公開的交流方式;其次父母對子女的正當需求要給與尊重和支持,所謂支持不僅是指物質需求也包括精神需求。有研究顯示主觀幸福感通過社會支持的中介作用影響著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大學生的社會支持主要來自于同學、老師和家庭,其中來自家庭的支持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大學沉溺手機,緩解手機成癮。

大學生手機成癮問題已經成為高校教育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有關大學生手機成癮,特別是大學生手機成癮干預的研究日益增加,本文所探討的方法如何實施,還需進一步踐行。

【參考文獻】

[1]趙賞.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分析及干預初探[D].復旦大學,2010.

[2]吳賢華.青少年網絡成癮者人際關系特征及其綜合干預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

[3]韓雪.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的影響因素和內觀認知療法的干預研究[D].蘇州大學,2014.

[4]王小運,伍安春.大學生手機成癮行為的成因及其對策[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責任編輯:楊玉潔]

猜你喜歡
手機成癮網絡成癮
盤點與梳理:網絡成癮大學生的運動干預研究
大學生手機成癮與人格特質分析
構建高校大學生網絡成癮“五重”預防體系
大學生手機成癮與孤獨感和自我和諧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