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經典歌曲的傳播與弘揚長征精神的關系及現實意義

2015-12-04 19:50班麗梅
戲劇之家 2015年21期
關鍵詞:紅色歌曲長征精神現實意義

【摘 要】“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發揚光榮傳統,當好紅色傳人”是黨中央對于革命精神、民族傳統文化宣傳提出的號召。長征作為中國革命史上最為傳奇的一筆,其精神內涵的影響與傳承離不開經典紅歌的助力。探討革命精神與藝術傳媒二者的關系,分析其內在的關聯性以及二者的現實意義,對于促進新時期社會主義民族精神的接力傳達以及中國特色文化的傳播均具有一定理論參考價值。

【關鍵詞】紅色歌曲;長征精神;傳播;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J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1-0052-02

七十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縱橫21個省,長驅二萬五千里,創造了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革命戰績,書寫了中國革命史上最為傳奇的戰爭事跡。其中所衍生的革命精神成為中國民族歷史上寶貴的財富,同時也是未來中國發展重要的精神源動力之一。

一、相關定義

對于長征精神內涵的研究較為多樣,包括:三方面論、五方面論、七方面論等。黨中央領導人在紅軍勝利七十周年大會中如此論述:“長征精神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理想和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險阻,不怕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p>

二、紅色經典歌曲的傳播與弘揚長征精神的關系

(一)紅色經典歌曲是弘揚長征精神的重要傳播媒介

1.紅色經典歌曲內容的時代性

長征被譽為“宣傳書、宣傳隊、播種機”,形象的比喻反映了長征精神在建國時期對民族精神的影響以及革命戰士的不懈堅持,是中國傳統革命文化的杰出代表。精神、文化作為一種抽象且細節性的概念,如果僅僅通過記錄或者如實闡述的方式,很難對其更為深刻的內在進行傳播、表達,因此便衍生了更為有效且深入人心的傳播方式。盡管受到反動派對于紅軍文化活動的封鎖,精神與斗志依然促使真理通過多種傳播媒介快速傳達。傳播媒介包括報紙、標語、布告、演講以及歌曲等,紅色歌曲是其中重要的藝術表現傳播媒介。

2.紅色歌曲來源廣泛性

長征作為一種流動作戰的斗爭模式,其機動性以及條件的艱苦造就了紅歌形成的特殊性,紅軍文藝宣傳人員結合當地人們喜愛的歌曲以及戲曲進行改編,通常是將人們較為熟悉的曲目或者旋律替換為新的革命口號或者詞句等。紅歌可以說是紅軍戰士一路從江西到陜北前進的精神動力。行軍有歌聲鼓舞,戰爭有紅歌助威,慶功有歌曲助興,夜宿有歌聲相伴?;貞涗浿屑t軍老戰士說道:飯可以沒得吃,不能沒有歌聲的陪伴。紅歌唱詞宣傳紅軍政策、歌曲抒發戰士豪情。據統計:長征期間創作的紅歌多達一萬首。其中較為經典的有《十送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紅軍不怕遠征難》等。

3.紅色經典歌曲的民族精神性

紅色經典歌曲的唱詞具有獨有性、民族性、多樣性以及廣泛性,不論是在時間上對于長征過程的深入刻畫,亦或是在內容上對戰爭的細節表達,以及旋律上對于長征戰士的斗志昂揚的再現,亦或廣大受苦民眾的殷殷期盼,其獨有的藝術特征對長征精神進行了深入的詮釋。

(二)長征精神的弘揚是歌曲藝術永久傳播的核心精髓

紅色經典歌曲從其材料的來源、韻律的形成到民族特色的體現均受其特殊的時代性所影響。歌曲之所以能永久地被紀念、傳唱并打動人心,主要根源在于其內容的時代特征以及精神內涵的獨有性。其不屈不撓的民族精魂、堅定不移的信念是紅歌得以傳唱至今的精神支柱。

1.弘揚理想信念與戰爭必勝的精神

信念是支配人行動的精神靈魂。明確性、指向性的理想信念是長征途中紅軍克服各種艱難險阻不斷行進的精神食糧。艱苦的生存環境、兩萬五千里的戰略大轉移,對于廣大的紅軍戰士,其理念的傳播與精神的表達是戰爭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黨中央領導人對于紅軍戰士的理念教育高度重視,紅軍戰士多數來自于普通民眾,大多出身貧寒,受教育程度較低,對其理想信念的影響教育多通過領導訓話、宣傳隊的解說、老帶新等。傳唱至今的紅色經典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唱道:“革命軍人要牢記,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針線……”歌曲的內容通俗簡練,帶有明顯的教育性、口號性、宣傳性,正是融入了長征隊伍中紅軍戰士的艱苦作風以及戰爭必勝的信念,才能形成如此具有時代感的藝術作品。也只有對長征精神深刻理解,才能懂得其中的藝術特征。

2.弘揚不怕犧牲與克服困難的勇氣

長征途中,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面臨著國民黨軍隊強大的圍追堵截,另一方面又經受著沿途艱險的自然環境。每逢重要戰斗,戰前動員是重要的精神鼓舞的戰略手段?!帮w奪瀘定橋”“攻克天險蠟子口”“四渡赤水”“婁山關大捷”,這些經典的戰役口口相傳,均體現了紅軍克服艱難、為信念為理想獻身的光榮之舉,不畏犧牲、勇于戰斗是長征精神的核心體現。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革命精神作為精神寄托,才成功地實現了戰略轉移。能充分體現這一精神的紅色經典歌曲猶在耳畔,經典紅歌《紅軍不怕遠征難》中唱道:“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歌曲鏗鏘有力,將長征途中不畏艱險、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生動表達,正是因為工農紅軍事跡的感人才得以傳唱至今。

3.弘揚緊密團結與大局為重的信念

“團結就是力量”是長征途中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廣為流傳的宣傳口號。工農紅軍相較于國民黨軍隊,人數懸殊,因此長征精神對于團結群眾的力量進行了重要的宣傳。工農紅軍士兵與官兵之間、部隊與部隊之間、戰士與群眾之間緊密團結、互助互幫,以共產主義、列寧思想為共同的信仰,政治上同心同德,生活上同袍同澤,紅軍的凝聚力除了紀律的約束,更多的依靠人心的自覺。最為耳熟能詳的紅歌大合唱之一《團結就是力量》便是其士氣以及團結的藝術寫照。

三、兩者有機結合的現實意義

隨著現代媒體傳播與技術的不斷更新,各國文化潮流在人們的生活中不斷交流碰撞。民族文化的特色以及傳承如果缺少了土著文化的根基作用,在全球文化的各種沖擊之下,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團結性極易受到動搖。黨中央對國家文化體制的改革目前已出臺了最新的戰略政策:《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中提出:對于現在傳播技術的先進性、快捷性以及廣泛性等提出了最新的要求,其中明確指出“充分利用紅色經典文化”“傳承革命精神”“深入開展政策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榮辱觀的確立”等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精神?!伴L征”便是其中最能代表革命精神的戰爭事跡。endprint

(一)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的系統性

1.有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的傳播

在紅色經典歌曲的歌詞以及長征精神的內涵中可以看出其塑造的事跡或者人物均體現了堅定不移的民族信念,堅信中國革命一定會取得勝利,堅信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目標終會實現。通過對經典紅歌的欣賞以及長征精神的弘揚,可使得現在的人民感受革命精神,潛移默化地接受中國傳統革命的精髓,為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奠定有力的思想保障。

2.有利于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的培養

中華民族經過長期的發展演進,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國愛國主義精神具體體現為“團結統一、勤勞勇敢、維護和平、自強不息”??v觀紅歌以及長征途中的英雄事跡、經典戰役、民心所向無不是對于這些精神的有力詮釋,歷史通過事跡與藝術的形式對新時代的愛國主義精神進行具體化、形象化,以教育或者娛樂的形式增強民族精神中的愛國主義在廣大民眾心中的影響力。長征途中無數的革命烈士為了戰爭的勝利、民族的強大,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換來如今的和平時代。教材、影視中關于這些紅色經典的再現則更為廣泛地激發了新時代人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因此紅色經典以及革命精神是培養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的重要課堂。

3.有利于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形成與踐行

紅色經典歌曲多以英雄事跡或者戰爭情形為詞曲材料來源,作品中對革命事跡以及人物的刻畫均體現豐富的人文精神。例如紅色經典歌曲《英雄戰歌》中寫道:“英雄猛跳出戰壕,一道電光裂長空,裂長空,地陷進去獨身擋,天塌下來只手擎……”長征中的英雄事跡:豐碑、一袋干糧、魂駐小紅橋等,均是對社會主義榮辱觀中“八榮八恥”道德品質的充分體現。這些事跡中的主人公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闡釋了社會主義人文精神的道德準則。對紅色經典的傳承有利于人們對接受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影響,在社會主義價值觀不斷豐富的時代,這些傳統的革命精神也應受到重視,其精髓與內涵是國家民族文化繁榮壯大的根基。

(二)構成我國特色文化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

20世紀以來,中國進入“由傳媒支配,以精神為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新時代”。其中紅色經典文化作為我國特殊歷史時期形成的獨有文化資源,其稀缺性、民族性為其在多元文化競爭中贏得了重要一席。紅色經典歌曲以及長征精神便是其中的代表文化,經過歷史的沉淀,有著廣泛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效應,加之其本身來源于群眾,為廣大民眾較早熟悉,群眾基礎堅實,帶有與之相關的紅色元素更容易被觀者接受。

(三)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馬克思主義思想提出,“人類社會的不斷演進,除了物質生活的辯證運動,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隨之變化”。社會主義建設除了經濟的發展,對于人們的精神生活也應更為關注,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經典紅歌和長征精神是我國民族特有的歷史記憶,其內容的積極性、健康向上的特點在新時期也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之一。2008年6月,在重慶市舉辦的“唱紅歌、傳箴言”活動已在當地產生廣泛影響,其后巴渝大地涌起一股“唱讀講傳”的新型文化活動,目前已滲入山城百姓生活。搜集整理改編的大量革命故事、愛國事跡均被編載成叢書,收錄大量的紅色經典詩篇、語錄,極大地豐富了當地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結語

時代的發展必然預示著人的思想觀念、政治觀念、道德素質不斷發生變化,是積極向上的正向變遷、微弱的平向變遷還是走向消極的負向變遷,其不可不預測性正是政治思想教育的旨趣所在。本文對“長征精神”的內涵及其所衍生出的經典紅歌二者的關系及現實意義進行了闡述,辯證看待兩者的形成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強,李單晶,王雪珺.從旺蒼縣紅色資源保護性開發與利用看紅軍長征路線申遺的可行性[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3,(06):67-76.

[2]李中學.長征精神在中國夢宣傳教育中的價值探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3,(10):96-100.

[3]張小彩.高?!佰`行長征精神”的紅色校園文化建設與研究——以河南工業大學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15,(06):37-38.

作者簡介:

班麗梅(1972-),布依族,貴州遵義人,副教授,單位:遵義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研究方向:音樂教育與紅色文化。

基金項目:遵義師范學院教育部高等學校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項目“紅色經典歌曲傳播與弘揚長征精神的關系研究”,項目編號:JD2013188。endprint

猜你喜歡
紅色歌曲長征精神現實意義
村志在鄉村文化承傳中的現實意義
依附小學“紅色歌曲”教學傳承紅色基因
淺談紅色經典音樂與大學生黨課教育相結合的實踐
淺談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
淺析紅色歌曲與高校主流文化教育的現狀與思考
《怦然心動》的情感與現實意義
思索《鯢魚之亂》生態危機的現實意義
淺談對臺文化統戰的現實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