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簧管基礎練習新探

2015-12-05 11:59何也墨
音樂探索 2015年3期
關鍵詞:音列半音均分

何也墨

(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 上海 200031)

單簧管基礎練習新探

何也墨

(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 上海 200031)

單簧管基礎練習是通過演奏者在機能上的能量儲集和力量匯聚,用以挑戰各種技術的難度,適應各類技巧的變化,并最終達到演奏的游刃有余。文章從音樂基本元素中的音高、節奏、力度出發,以非調性的思維視角構建單簧管的基礎練習方法,用非傳統的結構方式探尋單簧管基礎練習的新途徑。

基礎練習;基礎練習模式 ;音高;節奏;力度;單一;混合;持續

單簧管基礎練習的方法、手段和種類頗多。目前,以德國的卡爾·貝爾曼(Carl Baermann)的《單簧管教程》(又名《每日練習》)為代表的單簧管傳統基礎練習的內容主要是以自然大調、和聲小調、旋律小調為基礎的自然音階、半音階、全音階、音程、分解和弦、琶音等為練習手段。該內容的構建是以調性的思維組成練習方法,它適用于古典和浪漫以及近現代時期的所有調性音樂作品,也間接地適用于無調性音樂作品。

本文的內容立足在非調性思維構建的單簧管基礎練習方法上,相對傳統的單簧管基礎練習而言,這是兩種不同視角、不同思路的練習方法。以音樂基本元素中的音高、節奏、力度為出發點,將同元素和跨元素作較為系統的排列、組合及歸納。各基本元素以分類的方式構建基礎練習模式,并以音樂作品中的實用譜例作為對應,呈現基礎練習的目地性和有效性。文章涉及的作品譜例以泛調性、非調性等近現代音樂作品為主。其不受調性音列控制、打破調式音程關系的作曲方法和結構原則,體現了非調性思維構建的基礎練習方法在近現代作品中的實用性、廣泛性和包容性。

因篇幅所限,本文只涉及音高、節奏和力度部分。

一、音高的基礎練習

音高基礎練習是音與音之間連接轉換的訓練,它包括手指位置的轉換,氣息控制的轉換和嘴型調節的轉換。遠距離的音高使得演奏的難度加大,因此,訓練音高的連接與轉換頗為重要。通過對各種形式的音高練習模式訓練可以達到對樂器音位更加準確的把握。

音高練習范圍為單簧管音域的小字組e至小字四組的c,共45個常用音(以降B調單簧管為記譜音高)。練習者可根據自己的程度或擴充或縮減音域范圍,其目的是達到細致而精確地練習每一個音與任何一個音之間的自如轉換,張弛均衡。

音高的基礎練習模式為單一音列和混合音列兩類。由于音列類型數量較大,篇幅有限,筆者僅采用以e為基音的部分音列實例進行說明。

(一)單一音程音列

單一音程音列是指相鄰音高距離為等音程的音列,等音程值半音數為1或大于1。

譜例1 半音數為1的等音程音列

譜例2 半音數為2的等音程音列

以此類推,派生出半音數為3、半音數為4、半音數為5、6、7、8、9、10、11、12等一系列單一音程音列。各音列產生從頭至尾連續練習或任意組合反復練習等若干方法。音程關系手位跨度較大的音列,前者的連續練習以達到整體連貫性,后者的反復強化以獲得局部的準確度。

譜例3 伯格(Alban Berg)《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單簧管聲部

第一小節出現的六個音為鏡向的不可逆音列,相鄰音符間的距離皆為七個半音關系,即為半音數為7的單一音程的等音列。

譜例4 伯格(Alban Berg)《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單簧管聲部

第二小節至第五小節為連續10次的相鄰音符間皆為半音數為3的單一音程的等音列。

(二)混合音程音列

混合音程音列是指相鄰音高距離為不等音程的音列。

用字母A-Z分別表示不同音程級,每個音程級可以任意設定音程值(音程值不能出現同值),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音程級組成混合音程音列(見表1、2、3)。

ABBA

表1兩個不同音程級組合成的2個音列(原形及換序,以下相同)

ABCACBBACBCACABCBA

表2三個不同音程級組合成的6個音列

ABCDABDCACBDACDBADBCADCBBACDBADCBCADBCDABDACBDCACABDCADBCBADCBDACDABCDBADABCDACBDBACDBCADCABDCBA

表3四個不同音程級組合成的24個音列

五個以上(含五個)的不等音程的組合以此類推,不再列表舉例。

每個音列內部可作局部或全部的循環或移位,音列與音列之間也可作各種類型的組合;每個音列的起始音可以任意設定音高,每一個字母代表的音程級的進行方向可以是上行或下行;每個音列的構成可以是:等差音程數、等比音程數、數列音程數、隨機音程數等。

下面以表3四個不同音程級組合成的24個音列之一的ABCD進行分析闡述,其ABCD可構成的音程級的部分音列組合如下。

1.等差音程數

等差1的音列:(1)A=1 B=2 C=3 D=4;(2)A=2 B=3 C=4 D=5;(3)A=3 B=4 C=5 D=6;(4)A=4 B=5 C=6 D=7等,以此類推。

譜例5 四個不同音程級組合成的混合音列

該音列即五個音為一組,以基音e為周期所構建的音列模式。各音列之間四個不同音程數的等差為1,四個不同音程級的值依次為:1、2、3、4/ 2、3、4、5/3、4、5、6/4、5、6、7/5、6、7、8/6、7、8、9/7、8、9、10/8、9、10、11/9、10、11、12。

譜例6 五個不同音程級組合成的混合音列

低音區e音與高音區降B音之間的不同音程跨度的音列,形成周期性的音列模式。音程級等差為2,換序4次,五個不同音程級(原形+逆行)的值依次為:2、4、6、8、10/4、6、8、10、2/6、8、10、2、4/8、10、2、4、6/10、2、4、6、8。該例起始音的音高設定為小字組e,起始音也分別可移位在小字組f至小字一組f的任何音高上。

2.等比音程數

等比2的音列:(1)A=1 B=2 C=4 D=8;(2)A=2 B=4 C=8 D=16;(3)A=3 B=6 C=12 D=24等,以此類推。

譜例7 四個不同音程級組合成的混合音列

該音列的音程級等比為2,換序3次,四個不同音程級(原形+逆行)的值依次為:2、4、8、16/4、8、16、2/8、16、2、4/16、2、4、8。

等比3的音列:(1)A=1 B=3 C=9 D=27等,以此類推。

譜例8 四個不同音程級組合成的混合音列

該音列的音程級等比為3,換序3次,四個不同音程級(原形+逆行)的值依次為:1、3、9、27/3、9、27、1/9、27、1、3/27、1、3、9。該例起始音的音高設定為小字組e,起始音也分別可移位在小字組e至小字組降a的任何音高上。

3.數列音程數

菲波納齊數列:(1)A=1 B=2 C=3 D=5;(2)A=2 B=3 C=5 D=8;(3)A=3 B=5 C=8 D=13;(4)A=5 B=8 C=13 D=21等,以此類推。

譜例9 五個不同音程級組合成的混合音列

該音列的音程級為菲波拉齊數列,換序4次,五個不同音程級的值依次為:2、3、5、8、13/3、5、8、13、2/5、8、13、2、3/8、13、2、3、5/13、2、3、5、8。該例起始音的音高設定為小字組e,起始音也分別可移位在小字組e至小字一組f的任何音高上。

盧卡斯數列:(1)A=1 B=3 C=4 D=7;(2)A=3 B=4 C=7 D=11;(3)A=4 B=7 C=11 D=18等,以此類推。

4.隨機音程數

(1)A=1 B=3 C=4 D=9;(2)A=2 B=9 C=10 D=11;(3)A=3 B=4 C=6 D=13等,以此類推。

譜例10 布其(Valention Bucchi)《單簧管協奏曲》第一樂章

連續不同半音數構成的混合音程音列的樂段,旋律線條起伏不斷。以半音數不重復的方式計算此樂段共有12種音程關系即半音數數列為7、6、5、11、4、8、10、3、1、17、12、9;以半音數重復的方式計算此樂段共有57個音程關系即半音數數列為7、6、5、7、11、4、5、8、11、10、3、4、1、5、17、5、6、5、7、11、3、5、1、5、5、11、3、5、8、11、12、5、4、4、7、15、5、11、5、5、1、5、7、1、5、7、11、3、5、1、5、4、5、8、11、9、1。譜例中的劃分是以不重復方式為計算標識。

譜例11 威伯恩(Anton Webern)《小交響曲》Op.21

單簧管聲部在整個樂章中基本建立在音區大跨度、音程大距離為主的原則上。11個音彼此之間的半音數依次為23、13、11、3、11、11、8、11、25、27。半音數11作為常數位于此音列次序的3、5、6、8位置,4、7位置的半音數少于11;1、2和9、10位置的半音數大于11。

(二)加入持續音

在單一音程音列和混合音程音列中加入一個或多個不同音高的持續音,任何音都可以作為持續音,持續音與原有的音程音列構成新的組合。持續音與原有的音程音列的組合有多種式樣,以加入一個音高的持續音為例:單點持續音嵌入音程音列的單個音之間;單點持續音嵌入音程音列的連續多個音之間;多點持續音嵌入音程音列的單個音之間;多點持續音嵌入音程音列的連續多個音之間。

下例是單點持續e音嵌入混合音程音列(設定的第一個音為小字一組a)原形的單個音之間所構成的新組合。

混合音程音列原形:A=1B=2C=3D=4a1(1)降b1(2)c1(3)降e1(4)g1嵌入單點持續e音eeee構成的新組合a1e降b1ec1e降e1eg1

表4

譜例12 四個不同音程級組合成的混合音列嵌入單點和多點持續小字一組g音

該音列的音程級為隨機設定,四個不同音程級的值依次為:1、3、4、9/2、9、10、11/3、4、6、13。加入持續音小字一組g,構成單點持續音嵌入音程音列的單音之間及多音之間;多點持續音嵌入音程音列的單音之間及多音之間,構成新組合。

譜例13 芬尼豪赫(Brian Ferneyhough)《時間和運動的探究I》

持續音加不同數量音符的組合。小字組還原g作為單一持續音,在五個10均分點、一個11均分點、12均分點和13均分點中出現43次。持續音g構架的六個不同音程關系被放置在不同數值的連音格局中,交替生成。

譜例14 讓讓(Paul Jeanjean) 《月光變奏曲》

譜例14音高關系可分為三層關系,以小字一組g作為單一持續音的固定中音層,位于它上方的小字二組的四個音作為高音層以重復和模進的方式進行;位于它下方的小字組的四個音作為低音層以重復的方式進行,它們彼此交替進行,高低呼應,呈現中音層與高音層交替與中音層與低音層交替的雙重交替。

在以上音高基礎練習模式和音樂作品節選的實例中,無論是單一音列還是混合音列;無論是等差音程數量及其音列數量、等比音程數量及其音列數量、菲波納齊數量及其音列數量、盧卡斯數量及其音列數量,還是隨機音程數量及其音列數量等等,在單簧管樂器音域的可能性中,通過對起始音任意確定的練習模式所帶來的自由變化組合,多元多樣手法,為演奏提供了在音高上的重要技術保障。這種思維模式的練習方式同樣作用于節奏和力度及音樂各要素中。

二、節奏的基礎練習

本練習的節奏類是建立在每拍可以均分為任何數的節奏點(以下簡稱均分點,均分點數用數字1、2、3等表示)為基礎的思維模式上。每拍節奏的均分數是無窮的,但實際運用是有限的,通常包括以下均分點:每拍2均分點,包括它的倍數4、6、8等;每拍3均分點,包括它的倍數6、9等;每拍5均分點,包括它的倍數10、15等;每拍7均分點,包括它的倍數14、21等。練習者可根據自己的程度或增加或減少每拍的均分點的數量。練習每拍相同數均分點的連接和每拍不同數均分點變換的連接。

由于大部分節奏基礎練習是以十六分音符為基本單位的4均分點,而3均分點、5均分點的訓練出現較少,因此,補充3均分點、5均分點、7均分點等數量均分點的內容十分重要,這對提高演奏連音韻律的平均感、平衡感和穩定感很有必要。

均分點的訓練分為單一均分點和混合均分點兩類,通過單一均分點、多項混合均分點的方法訓練,能有效把握其韻律的內在節奏,掌控音樂的情緒起伏。由于均分點類型數量較大,篇幅有限,在此僅以短時值音符為單元的部分均分點組合作為實例說明。

(一)單一均分點

單一均分點是指連續出現的節拍為相同均分點值。

譜例15 連續5均分點

譜例16 連續7均分點

(二)混合均分點組合

混合均分點組合是指連續出現的節拍為不同均分點值。

同樣用字母A-Z分別表示不同均分點級,每個均分點級可以任意設定均分點值(均分點級不能出現同值),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均分點級組成混合均分點組合。由此產生:①兩個不同均分點級構成的2個均分點組合(見表1);②三個不同均分點級構成的6個均分點組合(見表2);③四個不同均分點級構成的24個均分點組合(見表3);④五個以上(含五個)不同均分點級構成的均分點組合,以此類推。每個均分點組合內部可作局部或全部的循環,均分點組合與均分點組合之間也可作各種類型的組合。每個均分點組合的起始均分點級可以任意設定均分點值。以表3四個不同均分點組合成的24個均分點之一的ABCD為例,其ABCD可構成的均分點的部分節奏組合如下。

1.等差均分點數:

等差1的均分點數列:

(1)A=2均分點 B=3均分點 C=4均分點 D=5均分點;

(2)A=3均分點 B=4均分點 C=5均分點 D=6均分點,以此類推。

譜例17 四個不同均分點級構成的均分點組合

該均分點組合為等差1,換序3次,四個不同均分點級的值依次為:4、5、6、7/5、6、7、4/6、7、4、5/7、4、5、6。

等差3的均分點數列:(1)A=2均分點 B=5均分點 C=8均分點 D=11均分點;(2)A=3均分點 B=6均分點 C=9均分點 D=12均分點等,以此類推。

譜例18 四個不同均分點級構成的均分點組合

該均分點組合為等差3,換序1次,四個不同均分點級的值依次為:1、4、7、10/4、7、10、1/7。

2.等比均分點數

等比2的均分點數列:

(1)A=2均分點 B=4均分點 C=8均分點 D=16均分點;

(2)A=3均分點 B=6均分點 C=12均分點 D=24均分點,以此類推。

3.數列均分點數

素數數列:

(1)A=2均分點 B=3均分點 C=5均分點 D=7均分點;

(2)A=3均分點 B=5均分點 C=7均分點 D=11均分點,以此類推。

盧卡斯數列:

(1)A=3均分點 B=4均分點 C=7均分點 D=11均分點;

(2)A=4均分點 B=7均分點 C=11均分點D=18均分點,以此類推。

4.隨機均分點數

隨機數列:

(1)A=2均分點 B=3均分點 C=5均分點 D=7均分點;

(2)A=3均分點 B=8均分點 C=9均分點 D=11均分點;

(3)A=2均分點 B=5均分點 C=6均分點 D=16均分點,以此類推。

譜例19 布列茲(Pierre Boulez)LeSoleildesEaux單簧管聲部

以四分音符為統一單位,以三均分點作為固定數值,嵌入一均分點和四均分點的節奏數列。形成帶有規律感的混合均分點節奏數列,依次為:3、1、3、4、3、1。

譜例20 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火鳥》單簧管聲部

以八分音符為統一單位,以奇數均分點數值的五均分點、一均分點和三均分點混合排列。從六八拍的節奏律動看,其順序為:5、1、1,3、1、1,5、1、1,3、3、3。

譜例21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奏鳴曲》Op.120,No.2第一樂章

四分音符為統一單位,以二均分點、三均分點、四均分點和五均分點節奏數列主體按由疏至密的方式排列,其中嵌入一均分點,順序依次為2、2、1、2、3、3、3、3、1、4、4、5、1、1、2、2數值基本呈遞增的方式進行。

(三)加入持續均分點

在單一均分點和混合均分點中加入一個或多個不同的持續均分點,任何均分點都可以作為持續均分點,持續均分點與原有的均分點組合構成新的組合。持續均分點與原有的均分點組合的方式有多種式樣,以加入一個持續均分點為例:單拍持續均分點嵌入原有的均分點組合的單拍之間;單拍持續均分點嵌入原有的均分點組合的連續多拍之間;多拍持續均分點嵌入原有的均分點組合的單拍之間;多拍持續均分點嵌入原有的均分點組合的連續多拍之間。

下例是單拍持續均分點嵌入均分點(素數數列)原形的單拍之間所構成的新組合。

均分點原形:A=2均分點B=3均分點C=5均分點D=7均分點2357嵌入單拍持續4均分點44444構成的新組合424345474

表5

譜例22 四個不同均分點級構成的均分點組合嵌入單拍持續4均分點(同表5)

該均分點組合為素數數列,換序1次,四個不同均分點級的值依次為:2、3、5、7/3、5、7、2。加入持續4均分點,單拍持續均分點嵌入原有的均分點組合的單拍之間,構成新組合的值為4、2、4、3、5、4、7/4、3、4、5、4、7、4、2。

譜例23 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第一協奏曲》Op.73第一樂章

持續均分點加入不同數量均分點的組合。四分音符為單位,以四均分點作為持續均分點,位于每小節的第一拍和第二拍,與位于第三拍的可變均分點交替進行,可變均分點分別為五均分點和九均分點。順序依次為4、4、5,4、4、9,4、4、9,4、4、9。

三、力度的基礎練習

筆者在此闡釋的力度基礎練習模式其目的性是加強演奏者在作品演奏時所處的各階段同時具備力度的掌控能力。音樂中的強與弱細分下來具備若干等級,單一性的力度記號包括極強、很強、強、中強、中弱、弱、很弱、極弱等;變化式的力度記號包括漸強、漸弱、突強、突弱等。單一力度間的切換及變化中的力度起伏訓練在基礎練習中尤為重要。對力度的基礎性訓練應秉持與音高節奏同等重視的態度。

本練習將力度范圍定為極強(ffff)、更強(fff)、很強(ff)、強(f)、中強(mf)、中弱(mp)、弱(p)、很弱(pp)、更弱(ppp)、極弱(pppp)常用的十個等級,練習者可根據自己的程度或擴充或縮減力度等級范圍,練習單一力度的保持和不同力度之間的轉換。力度的訓練分為單一力度和混合力度兩類。由于力度類型數量較大,篇幅有限,在此只采用部分力度作為實例。

(一)單一力度

單一力度是指在音樂進行中出現一個相同力度。

(二)混合力度組合

混合力度組合是指在音樂進行中出現多個不同力度。用字母A-Z分別表示不同力度級,每個力度級可以任意設定力度值(力度級不能出現同值),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力度級組成混合力度組合。由此產生:①兩個不同力度級構成的2個力度組合(見表1);②三個不同力度級構成的6個力度組合(見表2);③四個不同力度級構成的24個力度組合(見表3);④五個以上(含五個)不同力度級構成的力度組合,以此類推。每個力度組合內部可作局部或全部的循環,力度組合與力度組合之間也可作各種類型的組合。每個力度組合的起始力度級可以任意設定力度值。以表3四個不同力度級組合成的24個力度數列之一的ABCD為例,其ABCD可構成的力度級的部分力度組合如下。

1.等差力度數:

等差1的力度數列:(1)A=ppppB=pppC=ppD=p;(2)A=pppB=ppC=pD=mp;(3)A=ppB=pC=mpD=mf;(4)A=pB=mpC=mfD=f,以此類推。

等差2的力度數列:(1)A=ppppB=ppC=mpD=f;(2)A=pppB=pC=mfD=ff;(3)A=ppB=mpC=fD=fff;(4)A=pB=mfC=ffD=ffff,以此類推。

譜例24 四個不同力度級構成的力度組合

該力度組合等差為2,四個不同力度級的值依次為:ppp、p、mf、ff/pp、mp、f、fff/ppp、p、mf、ff/pp、mp、f、fff。

2.等比力度數:

等比2的力度數列:(1)A=ppppB=pppC=pD=ff等等,以此類推。

譜例25 四個不同力度級構成的力度組合

該力度組合等比為2,換序4次,四個不同力度級的值依次為:ff、p、ppp、pppp/p、ppp、pppp、ff/ppp、pppp、ff、p/pppp、ff、p、ppp。

3.數列力度數

盧卡斯數列:(1)A=ppppB=pppC=ppD=mp;(2)A=pppB=ppC=mpD=ff等等;以此類推;

菲波納齊數列;(1)A=ppppB=ppC=pD=f等等,以此類推。

4.隨機力度數

隨機力度數列:(1)=ppppD=ppC=mfD=fff等等,以此類推。

譜例26 斯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友誼》

混合力度的不同力度之間的變化,總力度幅度由pp至ff,分別為pp、p、mp、mf、f、ff。突變和漸變交替進行。

譜例27 貝里奧(Luciano Berio) 《模進九》

該例為混合力度中相同力度組合的突變和漸變。以p為基礎突變為ff;ff為基礎漸弱至p再漸強至ff。

(三)加入持續力度

在單一力度和混合力度中加入一個或多個不同的持續力度,任何力度都可以作為持續力度,持續力度與原有的力度組合構成新的組合。持續力度與原有的力度組合的方式有多種式樣,以加入一個持續力度為例:單項持續力度嵌入原有的力度組合的單項之間;單項持續力度嵌入原有的力度組合的連續多項之間;多項持續力度嵌入原有的力度組合的單項之間;多項持續力度嵌入原有的力度組合的連續多項之間。

下例是單項持續中強(mf)力度嵌入力度原形組合的單項之間所構成的新組合:

力度原形組合:A=ppppB=pppC=pD=ffppppppppff嵌入單項持續中強(mf)力度mfmfmfmfmf構成的新組合mfppppmfpppmfpmfffmf

表6

譜例28 四個不同力度級構成的力度組合嵌入單項持續中強(mf)力度(同表6)

該力度組合等比為2,四個不同力度級的值依次為:pppp、ppp、p、ff。加入單項持續持續中強(mf)力度,單項持續力度嵌入原有的力度組合的單項之間,構成的新組合為:mf、pppp、mf、ppp/mf、p、mf、ff/mf。

結 語

單簧管基礎練習中音高的訓練是通過打破調性模式的、以單一音列和混合音列為基礎,從一個音到任何音之間的流暢連接轉換的訓練;節奏的訓練主要突出了3均分點、5均分點、7均分點等各種數量均分點的單一練習,強調不同均分點的組合練習,對提高演奏不同律動節奏的平均感、平衡感和穩定感非常有幫助;力度的訓練采用單一力度和混合力度兩類,注重不同力度的組合練習,以適應現代作品中包括漸強、漸弱、突強、突弱等變化無常的力度關系。除了基礎練習模式中的音高、節奏、力度,文章論及的練習方法和思維同樣有效于音樂中的其它層面,諸如速度(筆者已另文闡述)、奏法、音色等若干要素。

作為單簧管演奏者及教育者,筆者試圖用非傳統的結構方式探尋單簧管基礎練習的新途徑,即打破以調性為基礎的單簧管傳統基礎練習和較為固有的節奏、力度練習模式,以無中心的概念重新組織音符之間的音高、節奏、力度的關系。在結構上運用了數列、換序、等差、等比等方式與近現代音樂更加接近。通過歸納近現代作品的技術類別后將技術類別系統化,構架單簧管非傳統基礎練習的文本。單簧管非傳統基礎練習的認知性和經驗性,使演奏者在掌握單簧管非傳統基礎練習的同時也基本掌握了近現代時期大部分作品的各個技術層面,不同角度的練習方式,使演奏者對作品所需求的技術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產生新的識譜、聽覺、組織關系、構架效果等概念,從另一個角度增強演奏者對技術的掌握和控制,進而完善演奏者對作品的理解,對音樂的感悟。

責任編輯:奚勁梅

[1] 羅伯托·勃拉奇尼.音樂術語對照詞典[M].朱建,饒文心,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2] [英]科林·羅森.單簧管[M].章濱,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3]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外國音樂辭典[M].汪啟璋等,編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4] C.M.維多爾改寫,德米·羅加爾-列維茨基編譯.現代樂器學[M].金文達,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5] 鄔析零,廖叔同等.外國音樂表演用語詞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

[6] [匈]魏納·萊奧.器樂曲式學[M].張瑞,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7] 沃德爾.數學小辭典[M].李建華等,譯.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8.

[8] 彭志敏.新音樂作品分析教程[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

[9] Stanley,Sadi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M].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London.1980.

10.15929/j.cnki.1004-2172.2015.03.017

J621.4

A

1004-2172(2015)03-0109-12

2015-03-25

何也墨(1983— ),男,碩士,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講師。

猜你喜歡
音列半音均分
淺談半音鍵豎琴在豎琴啟蒙教學與普及推廣中的重要地位
蝴蝶標本(外一首)
先秦組合編鐘的音列組合
核心三音列及其發展與織體形態
——史蒂芬·哈特克《列隊》的音高組織方法之一
音程循環向音列循環的擴展及其理論構建
明朝琴曲的清商音與含半音五聲音階
昆曲曲學小講堂之北曲的半音
面積均分線的推廣
李斯特《但丁奏鳴曲》和聲中的半音化運動
五度圈中律位構成的音列及其所含“宮”的數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