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集中化趨勢下區域協調發展研究

2015-12-06 04:36王雪顏
決策與信息 2015年21期
關鍵詞:區位商優勢產業東北地區

王雪顏

河北大學研究生院 河北保定 071000

產業集中化趨勢下區域協調發展研究

王雪顏

河北大學研究生院 河北保定 071000

近年來,區域協調發展一直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在產業集中化背景下,探討我國四大經濟區域的協調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本文分析了我國四大經濟區發展的差異性,結合我國歷年制造業各行業相關情況,從產業集中的角度剖析了造成差異性的原因,進而提出了促進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相關政策。

四大經濟區域;產業集中化;區域協調發展;區位商

一、我國四大經濟區域發展的差異性

我國四大經濟區域分別指東北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其中,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等;中部地區包括: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等;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市、四川省等省份。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四大經濟區域的生產總值是逐年增加的,東北地區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為50477.2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1.24%;東部地區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為295892.04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9.04%;中部地區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為116277.75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1.30%;西部地區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為113904.8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13.64%。這說明我國西部地區、中部地區、東北地區發展勢頭良好,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但是四個區域在經濟總量上的差距依然較大。

二、我國四大經濟區域發展差異性原因分析

為了分析我國四大經濟區域發展存在的差異性,本文運用區位商對我國四大經濟區域差異性進行了論述。區位商是指一個地區特定部門的產值在地區工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與全國該部門產值在全國工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之間的比值。區位商大于1,可以認為該產業是地區的專業化部門;區位商越大,專業化水平越高;如果區位商小于或等于1,則認為該產業部門為自給性部門,根據《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2011》、《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2011》相關數據,本文計算了2010年我國四大經濟區域20個制造業行業的區位商。為了研究需要,本文將區位商值標準作了微調,把區位商值位于0—0.5之間的產業定義為非優勢產業;區位商值位于0.5—1.0之間的定義為次優勢產業;區位商值大于1的定義為優勢產業。

經計算,2010年我國東北地區的優勢產業包括:食品加工業、石油加工和煉鋼工業、普通機械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次優勢產業包括: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等;非優勢產業有煙草加工業、紡織業等。東部地區的優勢產業包括:紡織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金屬制品業、普通機械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次優勢產業有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等;無非優勢產業。中部地區的優勢產業包括:煙草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次優勢產業有:紡織業、醫藥制造業等;非優勢產業包括:化學纖維制造業、金屬制品業等。西部地區的優勢產業包括:飲料制造業、煙草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此優勢產業有: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非優勢產業包括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機械制造業等。

通過對我國四大經濟區域制造業區位商的分析,可以得出導致我國四大經濟區域發展差異性的三方面原因。首先,我國產業布局的自發性。資本具有逐利的本性,選擇良好的投資環境具有必然性,我國東部地區處于沿海地帶,區位優勢明顯,加之我國政府對沿海地區的開放政策,促使東部沿海地區迅速發展,產業聚集趨勢逐步顯現,發展優勢明顯。其次,各區域優勢產業的競爭性差異。以制造業為例,我國東北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優勢產業比為4:9:3:3,表明東部地區擁有絕對優勢;從各區域自身優勢產業分析,東北地區優勢產業處于制造業下游鏈條,產品附加值不大,缺乏競爭力;東部地區優勢產業基本以高端制造業為主,產品附加值高,競爭優勢明顯,而中部、西部地區主要以煙草、飲料制造業為優勢產業,基礎薄弱,缺乏優勢。再次,區際間產業轉移力度小、速度慢。東部地區的某些中下游優勢產業應逐步向其他區域進行轉移,但受政策、區位條件等因素限制,轉移速度較緩慢。

三、我國四大經濟區位協調發展相關對策

首先,增強政策引導,完善頂層設計。第一,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各地區應充分發揮自身潛力,而非把自己的發展建立在抑制其他地區發展之上,或者建立在壟斷發展機會之上。第二,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單靠政府調節會導致產業效率低下,而單靠市場調節,會引起產業自發性轉移,致使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影響區域協調發展,從而應當將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發揮“1+1>2”的作用。

其次,合理布局,突出優勢。由于各地區自然因素,社會條件和人文環境的差異,需要地方各級政府結合本地區實際,科學、合理布局相關產業。東北地區需要在重點保持原有產業優勢的情況下,改造升級優勢產業,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進一步壯大產業鏈條;東部地區在提升現有優勢產業質量的同時,應積極同其他區域尋求合作,轉移本區域的夕陽產業;中部地區應結合本地實際,努力挖掘現有產業發展潛力,大力建設基礎設施,做好承接發達地區轉移而來產業的準備;西部地區在資本、勞動力等方面相對匱乏,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再次,加強區際交流與合作,發揮互補優勢。加強全國統一市場建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調節區域分工,產業空間布局等方面的調節功能;完善各級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對欠發達地區的扶植措施,為該地區經濟發展和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加強區際間互助與合作,鼓勵和支持區際間開展互利共贏的經濟技術合作,使各區域間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1]王勝今等.論中國特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體系[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2).

[2]金祥榮等.基礎設施、產業集聚與區域協調[J].浙江大學學報,2012(2)

[3]張少軍.產業升級與區域協調發展:從全球價值鏈走向國內價值鏈[J].經濟管理,2013(8).

[4]范恒山.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環渤海地區振興[J].經濟研究參考,2007.(19).

王雪顏(1989-),女,滿族,承德,河北大學,河北大學研究生院政治經濟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區位商優勢產業東北地區
甘肅金塔縣特色優勢產業樹品牌
東北地區高校越野滑雪體育課程的開設
為什么人參喜歡長在我國東北地區
基于區位商的合肥市產業結構分析及主導產業選擇
文化產業集聚對經濟增長的效應研究
基于區位商視角下的海南物流需求初探
基于區位商法的新疆現代農業產業空間布局優化研究
文化產業是經濟新常態下的優勢產業
促進遼寧優勢產業生態化轉型和創新政策建議
儀征市地區工業優勢產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