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區位商的合肥市產業結構分析及主導產業選擇

2018-05-14 08:55張詩瑤
財訊 2018年18期
關鍵詞:主導產業第二產業合肥市

張詩瑤

本文運用區位商分析方法對合肥市三大產業的結構進行了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定量分析,闡明了合肥市產業結構發展現狀,指出產業演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提出建議。

區位商 產業結構

區域經濟 合肥市

基于區位商的合肥市產業結構進行實證分析

本研究根據《中國統計年鑒》和《合肥市統計年鑒》以及《合肥市統計公報》搜集數據來源,從不同層次計算和分析了合肥市各產業的區位商,最終得出合肥市主導產業。

(1)合肥市產業結構總體分析

對由統計年鑒所得的相關數據進行計算得到1978-2015年合肥市三次產業區位商根據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第一產業:一是,從總體上看,合肥市第一產業的區位商一直小于1,說明合肥市第一產業在全國水平之下處于比較弱勢的地位。二是,從變動趨勢看,合肥市第一產業區位商呈波動趨勢但大體上逐漸變小。第二產業:一是,1978-1994年間第二產業區位商大于1; 1995-2000年間第二產業區位商小于1;2001年一今第二產業區位商大于1。二是,從變動趨勢看,合肥市第二產業區位商變化呈正U型,比較優勢到比較弱勢到比較優勢。第三產業:一是,1978-1994年間第三產業區位商小于1; 1995-2008年第三產業區位商大于1; 2009-2015年第三產業區位商小于1。二是,從變動趨勢看,合肥市第三產業區位商變化皇倒U型,比較弱勢到比較優勢到比較弱勢。

(2)合肥市產業內部結構分析

對由統計年鑒所得數據進行計算得到2008-2015年合肥市三次產業內部結構區位商根據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第一產業內部:農林牧漁業區位商基本上都小于1,處于比較劣勢的地位。第二產業內部:工業區位商總體上大于1,意味著工業在合肥市生產較為集中。建筑業區位商也大于1,且區位商數值相對較大。第三產業內部區位商均小于1,均處于比較弱勢地位。第三產業內部結構不高。

(3)合肥市工業和建筑業內部行業分析

為了進一步地分析合肥市工業和建筑業內部各行業的優勢情況,對規模以上工業11個內部行業進行區位商計算結果顯示:可以得出合肥市工業內部11個行業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區位商小于1處于比較劣勢的為3個行業。其一,從總體上看:這三個行業的區位商均小于1,均處于比較弱勢地位。其二,從變動趨勢上看:三個產業的區位商基本上呈逐年遞增的趨勢。二是,區位商大于1小于4處于比較優勢的有7個行業。其一,從總體上看:這7個行業的區位商均大于1,均處于比較優勢地位。其二,從變動趨勢上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區位商逐漸增大,發展趨勢良好。三是,區位商大于4的比較優勢龍為明顯的行業即為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其一,從總體上看: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區位商數值比較大,具有較強的優勢地位,是合肥市各行業的龍頭產業。其二,從變動趨勢上看: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區位商數值逐年增大,該行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

(4)合肥市主導產業選擇。

由以上分析結果可選出合肥市五大主導產業,分別為: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裝備制造業、金屬制造業,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比較優勢尤為明顯,發展前景較好。另外光伏及新能源產業發展勢頭旺盛,為合肥市第六大主導產業。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產量實現零的突破;風力、太陽能和垃圾發電量增幅較大;新能源汽車也有所增長。

合肥市產業結構演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整體實力不足

合肥缺乏豐厚的底蘊,盡管近幾年發展勢頭非常迅猛,但是就整體而言是遠遠遜色于全國其他中東部省會的城市。在2015年上半年,合肥市的(]DP的增速是居第三位,但是整體的GDP僅為蘇州的三分之一,為南京的二分之一,基數較小,綜合實力較弱。

(2)知識創新的缺乏

合肥雖然有眾多全國聞名的高校,有著豐富的科研資源。但是,這些優秀的科技資源并沒有得到整體統一的結合,最終使得合肥的產業缺乏創新,大部分產業只是簡單的組合,技術含量低。

(3)合肥市需求結構的矛盾

合肥的城鎮化水平卻仍然較低,大量的勞動力滯留在農村地區從事效率低,但是由于第三產業的薄弱也容納不了剩余的勞動力,這個矛盾將不利于城市的發展,因此產業結構的調整必須要與需求相適應,今兒進行需求的調整。

合肥市實行產業結構優化的對策

(1)加劇產業集聚效應

合肥市主導的企業為家電企業,汽車及工程機械。在家電行業和汽車行業部分要加大支持力度,引入技術,將科研成果轉換到生產中去,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的企業。將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化成高附加值的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加強產業創新體系

創新體系的完善是科技創新的保障。要鼓勵企業建立對員工的技術創新考核機制,加強對創新的有效激勵,并且,更是要注重對創新技術,知識的有效保護,激發員工的創新精神。

(3)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加強合肥的現代化農村的建設,只有加強建設才可以擴大內需,促進供給結構的改變,最后使得產業結構的優化。首先,要提升林牧漁的比重。其次,是加大對農村技術教育的投入。因此可以在合肥郊區發展獨具合肥特色的現代化農業,進行機械化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更多的勞動力流向二,三產業。符合綠色生產的特色農業更是可以作為吸引游客的景點。

[1]王子龍,譚清美.區域高新技術主導產業結構優化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9)

[2]唐磊,曾國平.區位商分析方法在地區產業比較中的應用[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4)

[3]劉曉紅,李國平.基于區位商分析的區域產業結構實證研究[J].統計觀察,2006(3)

猜你喜歡
主導產業第二產業合肥市
村級主導產業對增強村級經濟及農民增收的探討
合肥市美術教師作品選登
在長江經濟帶戰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帶第二產業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的研究
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研究
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研究
合肥市包河區語文老師書法作品選登
可持續發展戰略導向下區域工業主導產業選擇研究
基于主導產業視角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識別以及實證研究
合肥市美術教師優秀作品選登
生產性服務業與第二產業之間的互動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