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元理財”低門檻藏高風險

2015-12-09 10:49王淑娟
中國名牌 2015年21期
關鍵詞:門檻理財產品投資者

王淑娟

1元能買到號稱收益頗高的銀行理財產品,甚至高門檻的信托理財產品。近一個時期,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競相打出“1元理財”招牌,賺足了投資者的眼球。當記者帶著質疑調查發現,此類產品“有名無實”,其實就是拆份子理財,是涉“踩”監管邊界的違規行為,存在相當大的風險。專家指出,這是違背監管意圖,打破投資風險匹配原則的行為。

1元理財“有名無實”

從“余額寶”推出用閑散資金投資低門檻理財開始,各大互聯網金融平臺就一直“效仿”“探索”并創新這一業務熱點。近期“1元理財”再度“高燒”,不過,這樣的“餡餅”其實并不容易吃到。

記者登錄多家號稱“1元理財”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發現,要么顯示“搶完了”,要么要求新注冊用戶才能購買?!?4bank”雖然號稱“1元起步”,但整個平臺1元起投的產品只有1款。多盈理財同樣如此,多款1元起投產品都顯示售罄。

“說是1元理財,實際上真要投資的話,哪個消費者會只投1元?至少也要投資百元千元!”上海白領顧小姐說。

一直以來,國內互聯網金融平臺野蠻生長是不爭的事實,加之信息披露不完善,這種低門檻理財的具體規模尚無法統計。但據記者梳理發現,低門檻理財主要有幾大類型,其中低門檻理財的先驅“寶寶類”產品,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規模已達到6133.8億元。

除此之外,P2P網絡借貸也是熱門的低門檻投資品種,平均收益率在10%以上,投資門檻低至一元或百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P2P網貸市場,而P2P平臺“跑路”現象更是層出不窮,根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2014年全年問題平臺達275家,平均每6家平臺中就會有1家“出問題”。截至2015年9月底,累計問題平臺達到1031家,占P2P整體平臺數的30%。許多投資者“血本無歸”。

還有一種則是“團購”。記者在多盈理財平臺上看到,不僅銀行理財產品1元起團購,就連高門檻信托產品也1元起買。近期,這個平臺就推出了一款7天期的“信托·理財通國慶款”產品,預期收益率達10.1%,購買金額只要1元起。

變相放大風險

市場人士指出,“1元理財”這種“眾籌募集資金”的投資模式,是游走在監管的灰色地帶。超級銀行、理財管家、安全保障等抓人眼球的關鍵詞是目前“1元理財”金融平臺的主打宣傳語,但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金融平臺上的低門檻理財產品,多缺乏行業監管和風險評測,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很難得到法律保障。

“不是低門檻理財產品就低風險,投資者在選擇平臺和產品時需要仔細研究?!鄙虾X斀洿髮W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指出,設定理財產品門檻的目的是,把風險產品銷售給相應有風險承擔能力的投資者,如果不夠購買門檻,就說明這個投資者不適合這類產品,但“1元理財”這種方式突破了投資門檻和投資人數的限制。

而對于“1元團購”的理財方式,融360金融分析師王茜表示,“1元團購”實際上并沒有銀行授權,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被平臺集合起來,以平臺的名義在銀行購買,這是有風險的?!斑@種拆份子的理財方式涉嫌違規代理銷售,投資者要看到背后的隱形風險,切忌盲目做出投資選擇?!?/p>

記者發現,此前推出“1元團購”的互聯網平臺“錢先生”就曾被銀行“撇清關系”。農行、中行、廣發等銀行都曾在官網上聲明,從未授權“錢先生”網站及其相關機構銷售理財產品,客戶從該平臺購買的理財產品并非該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

“這種拆分投資方式,使得部分風險承受能力不高的投資者購買到了風險較高的理財產品?!鞭删蛑赋?,“1元理財”業務的本質是通過互聯網降低銷售門檻,但這也使得部分難以發售的高風險理財產品得以發售,變相放大了風險。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1元團購”理財給投資者的高收益實際上是平臺自身補貼產生的,對平臺而言是為攬客而做虧本的買賣。一旦平臺資金運作出現問題,發生“跑路”、倒閉等事件,投資者的權益將很難保障。

監管細則應盡快跟上

2015年7月,十部委正式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但具體監管細則還未出臺,對于拆份子理財這種低門檻方式沒有給出具體的監管意見。專家呼吁監管層應盡快出臺細則,防范互聯網金融平臺以創新之名“踩”監管之界。

對于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監管上是有政策限制的。2011年8月,銀監會有明文規定,風險評級為一級和二級的理財產品,起點金額不得低于5萬元;三級和四級不得低于10萬元;五級不得低于20萬元。

而“1元理財”多采用委托投資的模式繞開監管,投資者通過這類平臺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實際上與銀行簽署購買理財產品協議的是平臺,銀行并沒有與投資者直接建立和形成理財產品買賣合同關系。

“這是違背監管意圖的,打破了投資的風險匹配原則。由于缺乏監管,存在資金流向不明、用途不明,委托代購涉嫌違規等問題?!鞭删蛑赋?,監管政策規定客戶首次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需在銀行柜臺做風險評估,而這種低門檻理財平臺顯然缺乏風險評估。

民生證券銀行業研究員廖志明認為,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對監管的一種套利,通過互聯網金融突破信托、資管計劃等高風險理財產品的監管限制,對投資者來說風險較大,有必要加強監管,規范發展。

普益財富分析師牟鑫表示,當下,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創新時,“踩線”監管邊界的情況越來越突出,亟待監管層出臺細則,規范行業發展。

猜你喜歡
門檻理財產品投資者
聊聊“普通投資者”與“專業投資者”
新興市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網絡作家真的“零門檻”?
讓鄉親們“零門檻”讀書
異地高考豈能不斷提高門檻?
門檻最高的大學(前10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