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造型之路

2015-12-18 11:00牟文浩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學生發展中心621000
大眾文藝 2015年2期
關鍵詞:陶罐人類藝術

鄧 毅 牟文浩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學生發展中心 621000)

造型是人類特有的技能,是人類區別于地球上其他生物的重要標志之一。造型既屬于技術的范疇,也屬于藝術的范疇。造型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也美化了我們的生活。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給與了我們不可替代的感受。

一、造型的起源

在人類起源之初,人和地球上的其他動物沒有本質的區別,人類僅能依靠大自然本來就存在的物質生存和繁衍。但人類的偉大在于,人類能夠思考,懂得實踐和分析。造型便是由人類開始思考問題開始的。

1.造型起源于問題的解決

在最初人類開始造型的時候,一定是遇到了一些特殊的問題需要解決,才會思考解決的辦法。以水罐造型為例,原始人類想要喝水,卻發現水不能像野果、獵物一樣帶走,因為會漏掉。所以原始人類希望找到辦法來解決。

2.造型起源于對自然的模仿

原始人類在長期的觀察中,總結出來,只有封閉的物體能夠使水不漏掉,比如堅果的殼。要裝進水,還得有開敞的口,所以,必須是一個打開的堅果殼,比如剖開的葫蘆。

但植物的殼,大小不一定適合,而且不好抓握,存放不久等問題又出現了。于是原始人類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來一系列的經驗開始改造自然界已有的。造型便真的出現了。

依然以水罐為例。原始人不能滿足于自然界已有的物體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了,希望得到能夠方便抓握,一次能夠帶走足夠多的水,并能較長時間保存的器具。于是原始人通過觀察雷電引起的森林火災發現,被火燒過的土會比較硬,不會漏水,而且土在沒有被燒之前是軟的,可以造型成任意形狀,而森林里面的藤纏在樹上,形成了筒狀。通過這兩者的結合,便產生了第一個盤泥制陶的水罐。

3.造型起源于對已有的改進

在使用和很長一段時間水罐后,原始人類發現制陶罐不一定需要樹藤做坯子,把泥搓成樹藤的樣子就可以了,于是有了改進。后來,原始人又發現有一種物質高溫以后完全不漏水,而陶罐會浸水,于是把這種物質涂抹在陶罐上再燒制,人們把這種物質叫做釉,涂釉燒制的器具叫瓷器。

人類便是由這種發現問題,向自然和經驗學習來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的方式一步一步完成了人類文明的進化,也是人類造型的起源。

二、造型的發展

在人類藝術史上,造型開始于原始社會,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開始出現了為滿足人類精神需求而出現的造型。

人類的造型藝術以西方為例,從時間先后經歷了洞窟時期—原石雕刻—蘇美爾-阿卡德藝術—古巴比倫藝術—古亞述藝術—古埃及藝術—古希臘藝術—古羅馬藝術—基督教藝術—文藝復興—巴洛克藝術—羅可克藝術—新古典主義藝術—浪漫主義藝術—現實主義藝術—印象主義藝術—現代主義藝術—后現代主義藝術。

由西方造型藝術史可以看出,人類造型藝術的發展趨勢。

1.由功能性向精神性發展

在造型藝術初期,人類的造型通常是根據功能的需求進行創造的。篦箕(如圖1)是古代社會,人們非常重要的清潔頭發和抓癢的工具。它的造型簡單、質樸。在物品的使用過程中,人們通常會因為物品的一些特殊性能,賦予特殊的意義,在造型中由功能性向精神性轉移。圖2中的篦箕已經是人們的一種精神象征,篦箕可以去污,所以人們賦予它正義,端正的精神含義,篦箕齒密,是商人很喜愛的一種裝飾,象征把銀錢篦到自己的家里來。

2.由實用性向裝飾性發展

人類在造型之初,要達到的目的是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制作的這個陶罐(如圖3)是為了儲存物品,造型原始、簡潔,沒有任何多余的部件和裝飾。而在陶罐上繪制紋樣(如圖4),則是為了滿足把陶罐裝飾得更為美觀的精神需求。

3.由寫實性向探索性發展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人類的文明史其實非常短暫,在人類開始創造世界起,人類的歷史真正的進入了文明期。在早期的人類造型意識中,造型是現實的表達,而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人類的群體意識的成熟,人類的造型在開始探索新的表達,這在雕塑和繪畫作品中體現的尤為明顯。奧古斯都大帝(如圖5),在作品中,我們看到一個年輕的王者,作品力求細膩真實。這座大理石的雕像皮膚細膩、溫潤,姿態優雅,皮甲質感很強,仿佛站在你面前的就是奧古斯都本人一樣。作者力求還原真實的世界。而在Matteo Pugliese的雕塑作品中(如圖6),我們看沒有看到真實的人。在雕塑中的人體,形象上是不完整的,但在心理上,我們卻可以感受到來自雕塑的力量和掙扎。不同于真實皮膚質感的雕塑,給我們更加蒼勁的感受,藝術家用不完整和不仿真的方式探索一種造型內在的表達。

4.經歷了由人到神再到人的過程

人類因為未知而創造了神,因求知而探索。在人類的歷史上,最先接觸的是人類自己,而后開始向未知進發,在這個過程中,人類開始思考: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的問題,于是便有了神。在探索的過程中,人類開始漸漸了解世界和人本身,所以開始意識到世界是可以被認知的,于是回歸到人。這在建筑造型中表現的尤為突出。

如圖7,在人類的起初,最好的建筑是服務于人的,是完全為滿足人的遮蔽和安全而創造的。在人類發展過程中,宗教信仰的高度地位,于是宗教建筑成為人類建筑造型上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如圖8。社會發展到今天,以公共建筑為當代建筑造型的最高代表,如圖9。

三、造型的未來

人類的造型走到今天,我們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無論是從技術還是從藝術上,都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我們的未來之路在哪里?我們的造型應該遵循什么樣的原則和規律?我認為,我們應該從以下三點來思考。

1.向自然學習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蔽依斫獾牡朗且幝?、是準則。在自然進化的千百萬年以來,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造就了現今世界上最完美的生物狀態。人類的科技雖然日新月異,但還沒有哪種創造是可以超越自然的。我們的造型也可以在自然中去尋找靈感,去找尋解決方案。比如要造型符合流體力學的外形,有什么比魚的身體更是適合呢?要創造穩固而節約材料的空間,有比蜂巢更好的創造嗎?

2.向功能學習

無論我們要創造的是什么,我們都應該是創造有用的東西。只有符合了使用功能的造型,才能給稱得上是一個好的造型。因此,在造型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要更加細致的調查和實驗,以達到符合功能,突出目的的造型要求。

3.向人類自己學習

人類作為改造自然的力量,我們所有的創造首先都是為人服務的,因此了解人的結構,根據人的特征進行符合人的使用習慣的造型,才能更廣泛的流傳,以創造最大的價值。

四、結語

人類的造型之路,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每一個階段的造型特征都受到當時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和生產力的影響。但這是一個人類向世界表達自己的一種特殊方式,在未來的造型之路上,我們還會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研究,文明不息,造型不止。

[1]吳永強.《西方美術史》.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

[2][美]弗朗茲·博厄斯著,金輝譯.《原始藝術》.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

[3]柴永柏曹順慶.《藝術學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4](法)丹納著張偉沈耀峰譯.《藝術哲學》.當代世界出版社,2009.

[5](英)貢布里希著范景中譯.《藝術的故事》.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陶罐人類藝術
陶罐(外一首)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第一殺手
裝在陶罐里的春天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紙的藝術
值錢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