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主要經濟體貨幣供應量統計實踐及啟示

2015-12-25 18:19王宇
西部金融 2015年8期
關鍵詞:貨幣供應量統計方法國際經驗

王宇

摘要:貨幣供應量是各國制定貨幣政策時重要的參考指標。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推進和金融監管的不斷放松,國際主要經濟體均對貨幣供應量的統計方法進行了頻繁而全面的修訂。隨著我國金融改革持續深入,貨幣供應也經歷著與其他經濟體類似的歷程。本文梳理和總結其他經濟體貨幣供應量統計方法的變革過程,并提出完善我國貨幣供應量統計制度的建議。

關鍵詞:貨幣供應量;統計方法;修訂過程;國際經驗

中圖分類號:F830.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5(8)-0031-05

一、國際主要經濟體貨幣供應量統計實踐

貨幣供應量是各國執行貨幣政策的重要關注指標,世界主要經濟體均編制了多層次的貨幣供應量指標以觀測貨幣運行狀態。美國貨幣供應量劃分為M1和M2兩個層次,其中M1包括現金、活期存款及其他可開具支票存款,M2在M1基礎上增加了儲蓄存款、定期存款和貨幣市場基金份額。日本貨幣供應量劃分M1、M2和M3三個層次,另外還編制廣義流動性L,M1包括現金及活期存款,M2和M3包括的金融資產范圍相同,均為現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存單和外幣存款等,但納入統計的機構不同,L統計M3以外的流動性資產。歐元區貨幣供應量包括M1、M2和M3,M1包括現金及隔夜存款,M2在M1基礎上增加2年期以內定期存款及3月期以內通知存款,M3在M2基礎上增加回購協議、2年期以內債務證券、貨幣市場基金份額。英國貨幣供應量指標為M4,包括現金、存款、5年期以內金融工具、回購協議、銀行票據等,另外還按歐元區貨幣定義估算英國的M1、M2及M3,并編制除M4以外流動性指標(見表1)。

從各國的貨幣統計實踐看,貨幣的定義及層次劃分主要依據三個標準,最主要的是通過流動性判斷何種金融資產屬于貨幣,另外,貨幣的發行者和持有者也對貨幣層次劃分產生顯著影響。

(一)納入貨幣供應量統計的金融資產。流通中貨幣、活期存款及其他可轉讓存款一般均被各國納入M1進行統計,屬于貨幣中流動性最強的金融資產。儲蓄存款與定期存款、貨幣市場基金份額、回購協議、債務證券以及外幣存款的統計方法及歸屬于何種層次的貨幣供應量在各國有較大差異(見表2)。

1、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貨幣供應量統計對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主要有兩大類處理方式,一類是根據存款的面值、存期等屬性,只將部分符合條件的存款納入貨幣供應量,另一類是對存款屬性不加區分,全部納入統計。第一類處理方式中,有的國家按存款面值區分,美國于1971年首次公布貨幣供應量指標時即對存款面值進行了區分,僅將小面額存款納入M2,此后的貨幣供應量統計也一直保持這樣的區分,當前小面值存款指10萬美元以下存款:有的國家按存款的期限區分,歐元區將2年期以內定期存款及3個月期以內通知存款納入M2進行統計。與上述方式不同,日本和英國M4對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屬性不加以區分,全部納入貨幣供應量統計。

2、貨幣市場基金份額。最初貨幣市場基金份額不包含在貨幣供應量統計中,隨著20世紀70年代金融監管的放松和金融創新的發展,貨幣市場基金發展迅速,各國也不斷嘗試將其納入貨幣供應量中。美國于1980年將貨幣市場基金份額納入M2之中,歐元區也將貨幣市場基金份額納入M3。英國于1980年將貨幣市場基金份額納入私人部門流動性PSL1中統計,后經過數次修訂,在1991年不再公布相關數據,當前的貨幣供應量M4中不含貨幣市場基金份額。

3、回購協議及債務證券?;刭徶饕l生在存款類金融機構與非存款類金融機構之間,債務證券包括存款類金融機構發行的金融債等。英國將回購協議及5年期以內債務證券歸人M4統計。歐元區將回購協議和2年期以內的債務證券納入M3統計。日本廣義流動性L在2008年以前包含回購協議和全部期限的債務證券,2008年以后將回購協議從L中去除。

4、外幣存款。日本將外幣存款納入M2、M3,歐元區各層次貨幣供應量也均包含外幣存款,但美國M1、M2及英國M4統計中不含外幣存款。

(二)貨幣發行者。大部分國家中,存款類金融機構和中央政府是主要的貨幣發行者。納入貨幣供應量統計的金融資產類別不同,使不同層次貨幣的發行者不同。美國有部分旅行支票由非銀行機構發行,這些非銀行機構屬于貨幣發行者。另外,貨幣市場基金屬于美國M2和歐元區M3的貨幣發行者,但不屬于日本和英國的貨幣發行者。貨幣供應量統計的報數機構不同也影響貨幣持有者的界定。美國于1998年將儲蓄機構(thrift institution)視同商業銀行對待,使儲蓄機構成為美國的貨幣發行者。英國在1983年修改M2時將建筑協會歸為貨幣發行者,1987年引入M4等指標時也保留了這種劃分。日本于1999年將在日外國銀行、外國信托銀行等機構歸為貨幣發行者。目前日本M2和M3包含的金融資產種類相同,但報數機構不同,造成了M2和M3發行者的差異,M2的發行者為國內銀行,M3的發行者為存款類金融機構,國內銀行為存款類金融機構的一部分,因此M2的貨幣發行者范圍小于M3(見表3)。

(三)貨幣持有者。貨幣持有者一般包括存款類金融機構和中央政府之外的所有居民部門,即非金融企業、住戶部門、其他政府部門和非存款類金融機構,非居民一般不屬于貨幣持有者。各國貨幣供應量統計實踐中,貨幣持有者的變化主要發生在其他政府部門、其他金融機構和非居民三個方面。對于其他政府部門,英國從1980年編制私人部門流動性PSLl和PSL2指標開始,便未納入公共部門存款,1982年重新編制M2時同樣只涵蓋了私人部門存款,1984年修訂M3定義時也將公共部門存款去除,但美國、日本和歐元區貨幣持有者均包含其他政府部門。對于非存款類金融機構,美國于1982年將貨幣市場基金持有者劃分為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并將個人作為M2的持有者,而將機構投資者作為M3的持有者,2006年不再編制M3以后,持有貨幣市場基金份額的機構也就不再屬于美國的貨幣持有者。日本央行由于認為證券公司進行的回購協議和融券業務對廣義流動性的評估帶來困難,于2008年將證券公司從貨幣持有者中去除。英國于2007年將抵押和住房信貸公司、銀行控股公司等從M4持有者中去除,經此修改的M4指標被稱為M4ex,M4ex為英國目前貨幣供應量的主要監測指標。對于非居民,歐元區于2001年將非居民從貨幣持有者中去除,日本也在2008年將非居民從貨幣持有者中去除(見表4)。

二、我國貨幣供應量統計歷史沿革及現狀

人民銀行于1994年10月正式編制并向社會公布貨幣供應量統計表,首次將貨幣供應量分為以下三個層次:MO=流通中現金,MI=M0+單位活期存款,M2=M1+儲蓄存款和企業定期存款。2001年6月,第一次修訂貨幣供應量,將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計入M2。2002年初,第二次修訂貨幣供應量,將在中國的外資、合資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業務,分別計入到不同層次的貨幣供應量。2006年1月起,貨幣供應量統計機構范圍不再包括信托投資公司和租賃公司。自2011年10月起,貨幣供應量已包括住房公積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見表5)。

當前,我國貨幣供應量包括三個層次,MO=流通中現金,MI=MO+活期存款,M2=MI+準貨幣,準貨幣包括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和其他存款(見表6)。

與其他國家相比,從貨幣供應量包含的金融資產種類看,我國貨幣供應量只包含了現金及存款,對于貨幣市場基金份額和其他可交易金融工具并未涵蓋,而且我國存款并未按面值或存期進行細分。從貨幣發行者看,我國與其他國家基本一致,由于我國未將貨幣市場基金份額納入貨幣供應量統計,因此我國貨幣發行者僅限于存款類金融機構,不含貨幣市場基金。從貨幣持有者看,我國與其他國家也基本類似,均將住戶、非金融企業、機關團體及部分非存款類金融機構歸為貨幣持有者。

國際主要經濟體均隨著金融創新的發展以及金融機構性質的變化,對貨幣供應量所包含的金融資產種類、貨幣發行者及貨幣持有者進行修訂,但由于國情不同,各國貨幣供應量統計中所包含的金融資產類別、貨幣發行者和持有者均有較大差異,對于同樣的金融資產,處理的方式也有不同。對我國來說,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創新性金融產品不斷涌現,承擔貨幣職能的金融資產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對貨幣供應量進行修訂是一種必然選擇,也與國際經驗相符合,但貨幣供應量統計并不存在統一的標準,因此貨幣供應量統計的修訂應符合我國金融創新的自身特點。

三、對改進我國貨幣供應量統計的政策建議

(一)我國當前貨幣供應量統計修訂重點應立足于現有指標的內部調整。目前我國M2涵蓋的金融資產包括現金和存款,與日本M2、M3和歐元區M2包含的資產基本相同,盡管美國M2包括貨幣市場基金份額,但主要成分仍是現金和存款(占M2的95%左右),因此我國M2涵蓋的金融資產種類與其他主要經濟體基本相同。但我國M1僅包括了活期存款中的單位存款部分,涵蓋范圍與其他國家存在較大差距,而且與當前我國個人活期存款可以較容易進行支付和轉賬的現狀不符。因此,我國當前貨幣供應量統計修訂重點應著眼于現有指標的內部結構調整,將個人活期存款計入M1,并按期限及面值對定期存款的流動性進行評估,探索將不同性質的定期存款納入不同層次貨幣供應量的方法。對于貨幣市場基金、銀行承兌匯票等金融產品,其他國家的處理方式并不相同,建議以貨幣供應量統計附注形式提供相關數據。

(二)進一步完善貨幣供應量統計的細節信息。美國、日本、歐元區、英國等經濟體貨幣供應量統計均包含貨幣的資產構成、持有部門等信息,此外,歐元區和英國還編制與貨幣供應量相對應的金融機構資產方項目信息,從而更為充分的描述了貨幣的結構變化及動因。我國當前只公布貨幣供應量三個層次的總量數據,建議編制并公布貨幣供應量構成成分和貨幣持有者等更為詳細的分類信息,以便更為全面的評估我國貨幣運行狀況。

(三)加強信息溝通,保障貨幣供應量口徑調整順利進行。世界主要中央銀行均在其網站或相關學術刊物上對貨幣供應量統計的歷史沿革、修訂內容、發布時間等進行詳細說明,以使公眾對貨幣供應量統計有較為全面的了解,也使統計口徑調整更易被社會接受。在貨幣供應量統計適應經濟金融發展經常修訂的背景下,每次修訂的原因、意義、內容,以及如何與歷史數據銜接等都是社會關注的重要內容。建議進一步提供我國有關貨幣供應量統計口徑、修訂方案等背景資料,并提供按新口徑追溯調整的歷史數據,從而使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貨幣供應量統計的內涵,更好地利用數據進行形勢分析和學術研究。

猜你喜歡
貨幣供應量統計方法國際經驗
外匯儲備對我國通貨膨脹不確定性影響的實證分析
國際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效應對北京中央商務區建設的借鑒意義
海洋生態損害補償國際經驗及啟示
我國貨幣供應量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研究
漢語詞匯研究中的統計方法述評
當前貨幣供應量(M2)是否適度的分析與研究
統計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分析
農業現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國際經驗
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
統計方法在企業財務分析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