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血流阻斷法在原發性肝癌手術中的效果分析

2016-01-05 04:33李連海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3期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

李連海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血流阻斷法在原發性肝癌手術中的效果分析。方法 6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 分為A、B、C三組, 各20例。A組采用第一肝門阻斷法;B組采用半肝血流阻斷法;C組采用保留半肝血流阻斷法。觀察并比較三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血流阻斷時間、術后總膽紅素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B組手術時間均長于A組和C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術中出血量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血流阻斷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術后膽紅素恢復時間長于B組和C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住院時間長于B組和C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第一肝門阻斷法、半肝血流阻斷法、保留半肝動脈血流阻斷法均能夠有效的控制原發性肝癌肝切除術出血, 而后兩種血流阻斷方法在手術過程中更為安全, 保留半肝動脈血流阻斷的操作過程較為簡單, 手術過程安全, 手術時間較短,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原發性肝癌;切除術;血流阻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044

手術治療是治療原發性肝癌的主要措施。但在手術治療時, 如果處理不當會增加術中出血量, 同時會使肝功能損害程度增加。所以, 阻斷進入肝臟的血流在原發性肝癌手術中是非常重要的[1, 2]。本文選擇本院收治的原發性肝癌手術切除患者, 觀察不同血流阻斷方法的治療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 上述患者經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 分為A、B、C三組, 各20例。A組患者男12例, 女8例, 平均年齡48.9歲;合并有肝硬化患者6例;肝功能分級中, Child A級16例, Child B級4例。B組患者男13例, 女7例, 平均年齡49.3歲;合并有肝硬化患者7例;肝功能分級中, Child A級15例, Child B級5例。C組患者男15例, 女5例, 平均年齡49.1歲;合并有肝硬化患者4例;肝功能分級中, Child A級14例, Child B級6例。三組患者性別、年齡、肝功能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組采用第一肝門阻斷法:麻醉成功后, 采用乳膠管對肝十二指腸韌帶進行束緊, 每次血流阻斷時間<20 min, 如果實施一次的血流阻斷并不能在20 min內完成肝切除的, 要解除血流阻斷5~10 min后再次實施切除。B組采用半肝血流阻斷法:麻醉成功后, 把肝十二指腸韌帶和肝門部分進行充分的分離暴露, 把患側的肝動脈分支(左側支或右側支)、門靜脈分支(左側支或右側支)進行解剖暴露, 把解剖處理的患側分支用索帶拉開, 在對患側肝進行切除前先把患側支進行血流阻斷, 而保留正常肝臟側的血流分支的血液供應。C組采用保留半肝血流阻斷法:把健側的肝動脈進行分離, 而后把其余肝蒂實施阻斷, 被阻斷有半肝動脈、全部肝門靜脈和全部的肝膽管。

1. 3 觀察指標 觀察三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血流阻斷時間、術后總膽紅素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A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154±21)min、術中出血量為(498±45)ml、血流阻斷時間(20±4)min、術后總膽紅素恢復時間為(11.3±2.6)d、住院時間為(19.3±2.4)d、術后并發癥(腹腔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2例、胸腔積液1例、肺部感染2例)發生率為30.0%。B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211±19)min、術中出血量為(502±33)ml、血流阻斷時間(19±6)min、術后總膽紅素恢復時間為(7.8±1.9)d、住院時間為(15.1±2.7)d、術后并發癥(膽漏2例、腹腔感染0例、消化道出血0例、胸腔積液2例、肺部感染1例)發生率為25.0%。C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157±18)min、術中出血量為(500±41)ml、血流阻斷時間(20±5)min、術后總膽紅素恢復時間為(7.6±1.4)d、住院時間為(14.9±3.2)d、術后并發癥(膽漏1例、腹腔感染0例、消化道出血0例、胸腔積液2例、肺部感染1例)發生率為20.0%。B組手術時間均長于A組和C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術中出血量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血流阻斷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術后膽紅素恢復時間長于B組和C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住院時間長于B組和C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原發性肝癌在手術切除術時容易出現發生術中大出血, 而術后可發生嚴重的并發癥, 導致此類患者的死亡率增加, 而術后大出血實施輸血治療后容易引起腫瘤復發[3, 4]。而對入肝血流進行阻斷是目前原發性肝癌切除術是采用的控制出血方法。目前有三種阻斷入肝血流方法。本文中, 分別采用不同血流阻斷方法實施原發性肝癌切除術。結果顯示, 半肝血流組阻斷法的手術時間長于第一肝門阻斷法和保留半肝動脈血流阻斷法(P<0.05);而三種血流阻斷方法的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三種血流阻斷方法均能夠有效的控制術中出血;在三種血流阻斷法中, 第一肝門阻斷法術后的膽紅素恢復時間長于其他兩種方法(P<0.05), 說明第一肝門阻斷法阻斷血流實施手術切除時對肝臟損傷程度較低, 肝功能恢復較慢, 而其他兩種阻斷方法對肝臟損傷較小, 肝功能恢復較快。三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第一肝門阻斷、半肝血流阻斷、保留半肝動脈血流的肝血流阻斷均能夠有效的控制原發性肝癌肝切除術出血, 而后兩種血流阻斷方法在手術過程中更為安全[5], 而保留半肝動脈血流阻斷的操作過程較為簡單, 手術過程安全, 手術時間較短, 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左朝暉, 歐陽永忠, 朱海珍, 等. 原發性大肝癌的外科治療.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2, 4(1):9-12.

[2] 羅羽宏, 溫偉軍, 李宇同, 等. 選擇性入肝血流阻斷在合并肝硬化肝癌切除術中的應用. 臨床外科雜志, 2006, 5(6):345-347.

[3] 秦凱, 聶雙發. 半肝血流阻斷在肝癌手術切除中的應用研究. 貴陽醫學院學報, 2010, 8(6):581-583.

[4] 王宗云, 黃君, 陳祖宜, 等. 經肝門板半肝阻斷技術在肝癌切除中的應用.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3, 7(17):51-53.

[5] 鄭瑞國, 竇科峰, 李軍, 等. 選擇性保留半肝動脈血供的肝血流阻斷法在肝癌肝切除術中的應用.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 2009, 10(8):749-752.

[收稿日期:2015-07-28]

猜你喜歡
原發性肝癌
三維適形半野輪照放療技術治療局部晚期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療效
消癌平片聯合TACE術治療老年原發性肝癌的療效和生命質量的臨床觀察
貝伐單抗聯合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對36例晚期原發性肝癌生存預后的影響分析
TACE序貫3D—CRT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
探析介入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破裂出血的安全性觀察
原發性肝癌早期診斷的研究進展
腹腔鏡肝切除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療效觀察
對控制手術危險因素后原發性肝癌患者復發的影響因素研究
介入治療在原發性肝癌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