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創截骨矯正術治療拇外翻合并小趾內翻畸形的臨床療效

2016-01-15 02:55黃建平
中國醫療美容 2016年5期
關鍵詞:矯正術跖骨術式

黃建平

微創截骨矯正術治療拇外翻合并小趾內翻畸形的臨床療效

黃建平

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足外科,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目的 系統地探究在拇外翻合并小趾內翻崎形的治療中應用微創截骨矯正術的實際價值。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20例拇外翻合并小趾內翻崎形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微創截骨矯正術治療,分析其治療效果。結果本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是33~64 min ,平均為(45.2±4.4) min ;手術后的隨訪記錄顯示,在對患者行攝足正側位 X 線片檢查發現,20例患者中,足踝關節功能恢復為優的例數是8例,良為11例,中為1例,差為0例,優良率是 95.0%;手術前,患者的疼痛評分為 (6.4±1.3) 分,手術后患者的疼痛評分為 (4.3±1.5) 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 P<0.05);手術后,本組患者均不存在切口感染并發癥或者復發現象。結論 在拇外翻合并小趾內翻崎形的治療中,創截骨矯正術的價值顯著,可普及。

拇外翻;小趾內翻崎形;微創截骨矯正術

在臨床上,拇外翻的發病原因往往是先天遺傳,部分患者的致病原因也可能是后天姿勢等,患者的病理表現為趾長軸與跖骨長軸之間的夾角超過了15 度[1],需要及時地給予治療,否則便會累及附近關節組織,并引發小趾內翻畸形等多種并發癥,導致跖骨頭下出現劇烈疼痛癥狀。近些年來,伴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微創截骨矯正術在拇外翻合并小趾內翻崎形的治療中的應用范圍逐漸地擴大,為了進一步明確這一術式的應用價值,我們回顧性研究了我院收治的20例拇外翻合并小趾內翻崎形患者的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 料 與 方 法

1.1 一般資料

2014年7月~2016年1月,選取我院收治的20例拇外翻合并小趾內翻崎形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齡是38~53歲,平均年齡是(43.3±2.1)歲,病程是6個月~4年,平均病程是(2.1±0.4)年;伴有拇囊炎疼痛的患者共計17例,伴有小趾囊炎疼痛者的患者共計18例,合并跖骨頭下胼胝疼痛的患者共計13例,合并有第4、5 趾間胼胝疼痛的患者共計9例。

1.2 方 法

取患者的仰臥位,確?;颊叩碾p踝上方的 5 cm在手術中始終懸于床邊;常規進行消毒鋪巾后,對患者行局麻,待麻醉起效后,選取近節趾骨近端內側部位,并借助于15 號小圓刀行長度為1cm左右的手術切口,確保切口直至患者的趾骨骨膜;按照由遠端向近端的原則,術者借助于骨膜剝離器對關節囊進行分離,并要借助于削磨鉆磨去跖骨頭內側的骨贅;選取第1跖骨頸內側部位行切口,長度為0.3cm 左右,確保切口直至跖骨;術者借助于削磨鉆作一斜行截骨,并要注意將截骨遠端跖骨頭向外側推移1 個骨皮質,同時需要確保截骨遠端向跖側有效地移位[2];針對合并有跖趾關節脫位的患者,需要給予復位處理;針對外側關節囊存在嚴重攣縮的患者,由于復位跖趾關節存在較大的難度,可以首先在患者的第 1 跖趾關節外側行手術切口,長度為0.3cm 左右,然后行外側關節囊松解;術者將患者的足內旋、小趾外側朝上;選取患者的第5趾骨近端外側部位行手術切口,長度為2mm 左右,切口需要直至骨膜,然后對關節囊進行分離,并要及時地借助于削磨鉆磨去跖骨頭外側的骨贅;選取患者的第5跖骨頸外側部位行手術切口,長度為2mm左右且需要直至骨膜,借助于削磨鉆在患者的第5跖骨頸橫行截骨,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將截骨遠端跖骨頭向內側推移 1 個骨皮質;手術結束后,使用大量的生理鹽水對患者的切口反復沖洗,然后以直徑為2cm的中號繃帶卷作為分趾墊并將其置于患者的第 1、2 趾蹼間,以直徑為1 cm 的中號繃帶卷作為分趾墊并將其置于患者的第 4、5 趾蹼間[3];與此同時,繃帶繞過患者的踝關節行常規“ 8 ”字形包扎處理,術者需要將患者的足拇趾固定成內翻位,與此同時需要將其小趾固定成外翻位;術者借助于膠布條妥善固定患者的第 1、2趾蹼間以及第4、5 趾蹼間,并要借助于規格為10cm×20cm 的寬膠布環形固定患者的前足,然后需要借助于外套彈力網套加強固定效果;在手術后,要及時地為患者攝足正側位片,以確定截骨矯正的實際效果。

1.3 觀察指標

使用關節評分系統[4]對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估,系統中包括疼痛癥狀、力線和關節功能3部分組成,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足踝關節功能就越好,分為優、良、中、差4級;使用VAS量表[5]評估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滿分為10分,得分越低,情況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9.0 軟件,以(x!s)表示本研究中的計量資料,并使用t檢驗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如果P<0.05,則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患者的手術時間是33~64 min ,平均為(45.2±4.4) min ;手術后的隨訪記錄顯示,在對患者行攝足正側位 X 線片檢查發現,20例患者中,足踝關節功能恢復為優的例數是8例,良為11例,中為1例,差為0例,優良率是 95.0%;手術前,患者的疼痛評分為 (6.4±1.3) 分,手術后患者的疼痛評分為 (4.3±1.5) 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 P<0.05);手術后,本組患者均不存在切口感染并發癥或者復發現象。

3 討 論

拇外翻在臨床上屬于一種并不罕見的足部畸形病癥,其發病的具體原因包括兩種:一種是足部解剖結構存在先天性缺陷,另一種是常穿高跟尖頭鞋[6]。在拇外翻疼痛的治療中,手術治療比較常用,能夠有效地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并能夠及時地矯正畸形。截至目前,常用于治療拇外翻的術式有:(1)截骨術。包括遠端截骨、骨干截骨和近極端截骨等術式。(2)遠端軟組織手術。這一術式主要是將內側外生骨疣切除,并切除松解外側結構,同時需要輔之以內側關節囊修補術。(3)局部關節固定術。但是由于上述術式的手術創傷往往較大,并且術后需要長時間行內固定,所以會增加患者的痛苦,也會延長患者的術后康復時間,與此同時患者在治療中也容易出現復發現象,所以臨床療效難以滿足實際需求[7]。

本研究中,20例患者均應用微創截骨矯正術,這一術式的切口小、創傷小、術中出血少、術后并發癥少、患者恢復快,所以已經逐漸成為治療拇外翻合并小趾內翻崎形的常用術式[8]。治療后,20例患者均獲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且不存在感染并發癥或復發現象,提示,在拇外翻合并小趾內翻崎形的治療中,創截骨矯正術的價值顯著,可普及。

[1]謝鳴,李靜.微創截骨治療(足母)外翻合并小趾內翻的臨床療效觀察[C].//第十六屆全國足踝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2013:154-154.

[2]楊評山,陳學武,潘光杰,等.足拇外翻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9):29-31.

[3]韓金昌,溫建民,孫衛東,等.中西醫結合微創治療拇趾外翻臨床應用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0):1132-1134.

[4]周煒,蔡俊豐,袁鋒,等.不同截骨方式矯正足拇外翻療效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8(10):935-937.

[5]龔浩,桑志成.拇趾外翻X線片觀測指標及應用進展[J].中國骨傷,2013,26(2):171-174.

[6]龔浩,桑志成,溫建民等.拇趾外翻足負重位和 非負重位下X線測量指標與跖骨頭下疼痛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骨傷,2014,27(4):303-307.

[7]賀金國,陳濤平,張奉琪等.正常足與拇外翻足長伸肌腱和長屈肌腱位置比較[J].河北醫藥,2013,35(12):1874-1875.

[8]邊薔.拇外翻微創截骨手法整復術后軟組織對截骨端穩定性的有限元分析[D].中國中醫科學院,2015.

黃建平(1982-),男,本科,江蘇張家港人,主治醫師。

猜你喜歡
矯正術跖骨術式
結膜下注射利多卡因對全麻斜視矯正術中眼心反射發生率的影響分析
第二趾短伸趾肌腱轉位加強拇內收肌止點重建治療拇外翻
不同術式治療剖宮產切口部位妊娠的效果比較
超聲檢查對診斷疲勞性跖骨骨折的價值分析
不同術式治療老年不穩定股骨頸骨折臨床研究
閉合復位克氏針橫行支撐固定治療新鮮跖骨骨折
改良Miccoli術式治療甲狀腺腫瘤療效觀察
未受傷也會發生骨折
眼輪匝肌瓣聯合眶隔脂肪瓣矯正上瞼凹陷的臨床應用及美學效果分析
術后系統護理干預對小兒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矯形術后肢體功能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