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語文魯迅作品的教學策略

2016-01-21 18:46謝文尖
課外語文·下 2015年12期
關鍵詞:魯迅作品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謝文尖

【摘要】魯迅的作品在近半個世紀一直被初中語文教材收錄。魯迅作品在文學界有著特殊的價值和意義,引導學生學習魯迅的作品能夠從根本升華其閱讀的能力。然而,學生對于魯迅的作品總是抱以情緒,抵觸閱讀學習等,認為魯迅的文章枯燥、無味,不容易理解,從而使得魯迅作品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對此,筆者認為,初中語文教師應將難點作為突破點,作為整合解讀魯迅作品的新途徑,進而引導學生感受魯迅作品的內涵,升華語文閱讀。

【關鍵詞】初中語文;魯迅作品;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魯迅作品的經典價值和地位在我國是不容置疑的,其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對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有著特殊性的作用。近半個世紀以來,魯迅作品一直被初中語文教材所收錄,諸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社戲》《故鄉》《風波》等等。這些作品都有著鮮明的主題和渾厚的意境,文字更具有特殊的張力等等,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魯迅作品,不僅能夠提升閱讀能力同時魯迅作品的反諷幽默、隱語雙關等寫作技巧也是很值得學生學習的。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對于魯迅的作品學習卻存在著畏難情緒,覺得魯迅的作品很難理解。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粗略談一下初中語文魯迅作品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找到閱讀、學習魯迅作品的突破點,進而提升自我。

一、引領學生走進魯迅的精神世界

魯迅生活的年代與我們現實生活有著很大的區別性,且魯迅作品用于的隱蔽性和雙關性等使得初中生覺得很難理解。其實,魯迅和大多數的人一樣,都有著自己的精神世界,學生在充分了解魯迅的精神世界之后,就能夠感同身受,了解魯迅所說的以及所做的,進而對魯迅文章的學習也就不覺得困難,反而能夠與作者、閱讀文本進行時空的對話和交流。通過整合初中語文中的魯迅作品,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共同點,即:對故鄉的描述。諸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都有提到故鄉,還有魯迅的作品集《朝花夕拾》都是對過往生活的一種記錄和收集。這也就說明了魯迅的作品核心內容在于:故鄉情結。對此,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走進魯迅的精神世界,基于故鄉情結的角度再去閱讀、感受魯迅的作品,則會有著情感上的碰擊和波動。

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內容時,筆者以作者的故鄉情結,讓學生去思考自己認為的“故鄉”是什么?有著什么樣的意義?之后,配以魯迅的生活背景引領學生去閱讀文本,感受魯迅的內心世界:對故鄉的追求卻又逃避故鄉。其精神世界是對生命流逝的感嘆以及對目前生活的一種惶惑。學生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之后,再閱讀起來相對比較容易,從而能夠順利實現每個元素間的對話。

二、引導學生理解魯迅作品的內涵

魯迅的作品現實意義比較強,其創作的內容是基于當時民族靈魂性的內容。魯迅被稱作是“近代中國第一個最深刻、最徹底的現實主義作家?!边^去中國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講究身份,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在逐漸的改變,然而,系列的問題還是存在,諸如:社會上人民的被壓迫、人民的反抗等等。魯迅將現實中的一些細小的問題融合在社會事變中進行展示,從而使得自己的作品現實意義較強。而現如今的初中生對于魯迅的時代背景是很難了解的,進而對于其作品中的一些話語則不能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感受不到其作品的文學價值。對此,筆者認為,在學生走進魯迅精神世界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理解魯迅作品的內涵:民族憂患意識。進而,較為全面的掌握魯迅作品的閱讀文本內容。

如:在學習《故鄉》教學內容時,筆者將其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整合一起進行教學,即讓學生閱讀文本找尋其中共同的人物:閏土,他是魯迅少年時候的好友。筆者則以此為導引線,讓學生感受閏土的變化:年少時和魯迅是好友的閏土:平等;在《故鄉》里,作者記憶中的閏土:健談、平等;現實中的閏土:尊卑分別。細細品味閱讀文本中閏土對魯迅的稱呼改為“老爺”,“我”的表現是:打了一個寒噤。通過這個,作者又聯想到了一系列的內容:故鄉再也不是原來的故鄉了,以此反映作品的內涵:民族憂患意識,進而也就能夠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以及文章所要展示出的內容。

三、鼓勵學生多元化解讀魯迅作品

作品的出現是被人欣賞和閱讀的,而這個過程是個性化的。魯迅作品也一樣,雖然他被稱贊,被評論,但是每個人在閱讀時都會有著自己的理解。這也是為什么文學評論界會出現質疑的聲音以及豐富多彩的闡釋等等?!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辈煌拈喿x者被作品的感動內容是不同的,同時他們對于閱讀文本的理解層面、接受層面等都是不同的。對此,文學史上一直有著一個事實:閱讀文本理解的多元化。對此,筆者認為,在解讀和引導學生學習魯迅作品時,應改變傳統教學中對魯迅的作品進行定格,促使學生以新的視角、時代性的視角去閱讀、感悟等,鼓勵學生產生別樣化的閱讀感受。

如:在學習《故鄉》教學內容時,筆者就閱讀文本內容進行討論,以時代的特點去分析、討論甚至辯論。其中有的學生將文章結尾處內容的路與希望進行整合,以現代社會的創新發展展開論述,諸如:現如今不能夠走老路,應該自己開辟路走,不開辟路就沒有希望等等;還有的學生將魯迅作品中的尊卑社會現象以及民族憂患意識以今天企業發展中以及行政部門等結合分析,指出:現在社會其實也存在這種思想,諸如:老板與員工、上級與下級等等,與其區別是人性的平等等等。拓寬了學生學習魯迅作品的范疇。

總的來說,魯迅作品內容雖然與現代社會截然不同,但是細細品味都能夠從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需要的是教師引領學生真正融入作品中去感悟、體驗等,進而產生情感的共鳴,以自我的角度闡釋、理解魯迅作品,推動學生閱讀能力以及文學素養、人文精神的提升和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編輯:龍賢東)

猜你喜歡
魯迅作品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今天我們需要從魯迅作品的教學中獲取什么
淺析魯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中學語文教學中魯迅作品的溫情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