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途徑探索

2016-01-27 09:02魏榮麗
新課程·上旬 2015年12期
關鍵詞:構建高效課堂小學

魏榮麗

摘 要: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課程主要是培養新一代小學生的信息素養,增強學生信息技術的能力。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構建高效課堂,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關鍵。著重探討了構建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構建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信息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一定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更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從而提高教學成效。只有這樣,學生的信息素養才會普遍提升,構建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信息技術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一、鉆研教材,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要提高教學效率,首先,教師一定要準確把握教材,加強備課,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中的內容雖然是時代感強,貼近生活,內容簡單,但知識點顯得過于零碎,基本上是每一個課時一個知識點,學生在這節課上掌握了當前的知識點,學習了后面的知識以后,卻又忘記了前面的知識,學校每班每周才一節信息技術課程,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中找不到樂趣,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也覺得費力,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在教學設計上就必須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

筆者就采取了“整體設計,逐步深化”的教學模式,針對學生已有的學習狀況,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整體設計所學內容。在教學中,根據目標之間的聯系,有目的地重復一些教學內容,這種重復不是單一的重復學過的知識,而是通過新的主題加以強化教學內容,不斷重復滾動已學知識,深化所學的一些知識,并定期給予總結。如,在講授《讓古詩“走”進電腦》這課之前,筆者先給學生簡單講述了《讓文件有個“家”》這一課,小學生剛剛接觸電腦,有些學生對“文件夾”概念還比較模糊,不了解什么是電腦硬盤的目錄結構等。在多年的教學中,筆者發現小學生雖然喜歡古詩,在講授《讓古詩“走”進電腦》這課時,也喜歡將古詩輸入電腦,但是,在電腦中輸入古詩后不會保存。有的將古詩保存在電腦里,之后就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如果我們在講授《讓古詩“走”進電腦》這課之前,提前講《讓文件有個“家”》這一課,就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蹲屛募袀€“家”》這一課是《讓古詩“走”進電腦》這一課學習效率提高的基石。因此,“整體設計,逐步深化”的教學模式,極大地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增強了學生的興趣。課本是我們上課的基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創新教學理念,積極探索高效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熱愛信息技術,增強學生信息技術的能力,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二、科學運用任務驅動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評價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個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但是,在使用任務驅動法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以下問題:首先,設置的任務要有吸引力,這里所講的“吸引力”,就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學習,吸引學生主動地去完成任務。如果教師設置的任務不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對任務沒興趣,那這種任務就失去了效果。另外,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中,要注意減少干擾信息,突出關鍵信息,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時,設計的任務要有層次性,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的任務也可以不同。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能力設計任務,設計的任務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一節課里可以為學生設計好幾個任務。當任務的難度適合學生時,這些任務才能夠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繼續探索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的“任務”可以形式多樣,但是,一定要以學生為主。當學生完成任務以后,教師要和學生一起進行有效的課堂交流,不要限制學生交流的欲望,要讓學生各抒己見,讓學生動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科學地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布置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組織、引導學生有效完成任務。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有效的咨詢、幫助。讓學生在任務中去體驗、發現,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也非常重要。評價學生要多“維度”,不要以偏概全,要“多把尺子衡量學生”。

有效的評價,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催化劑。在評價學生的時候,教師不能只關注他們獲取多少知識,還要關注經驗與方法以及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的態度。一般情況下,教師評價作品,都要挑幾幅好的作品作為樣板,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構建高校課堂,筆者采用了先讓學生自己評價作品,讓學生作品在小組中展示,互相評價彼此作品的優點和缺點,然后,每個小組都推薦出一個大家認為比較優秀的作品,小組之間相互評價。這樣,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參與意識,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這種評價活動,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使信息技術課堂更加高效,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的能力的普遍提升。

參考文獻:

[1]高燕,馬韋偉.基于工作過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法》課程項目設計[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0(11).

[2]劉曄.興趣叩響信息技術大門: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學生興趣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0(29).

編輯 韓 曉

猜你喜歡
構建高效課堂小學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