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語文校本教材人文精神培養的策略與研究

2016-01-31 15:44吳迎
學周刊·下旬刊 2016年3期
關鍵詞:校本教材中職語文人文精神

吳迎

摘要:為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我們創編了一套中職語文校本教材,以期能從內心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

關鍵詞:中職語文 ? 校本教材 ? 人文精神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024

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我一方面在努力提高中職學生語文文化素質的同時,一方面也受困于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特別是在最近幾年帶了兩屆兵役班及給兵役專業授課之后,就一直想為這個專業編寫一套人文教材,其中原因一是有感情,二是有必要。

仔細說來,營口信息技術學校兵役專業在我們遼寧省已經發展二十二年了,為我們國家輸送了大量的預備級軍人,為家鄉的國防建設貢獻著力量,其意義自不必說。對于兵役專業這個集體,對于每一屆學生,我充滿了熱愛和敬意,并與之有了深厚的感情。說起每屆的學生,我們都有不盡的話語,無盡的回味,有故事,有情義,有感悟,當然也有這樣那樣的遺憾,作為語文教師的我,深深感到學生在校的時間太短,他們除了在這里成長成熟外,精神成人的道路上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我覺得對于學生在人文教育方面有必要進行加強,這是德育工作的補充拓展和延伸。

基于此,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要為兵役專業編一套語文人文讀本教材,目的是使進入營口信息技術學校的每一名預備役學生除了接受原有書本知識教育的基礎上,再輔助于這本更為親切真實豐富而多彩有趣的人文讀本,這套兵役專業的校本教材以預備役學生就業為目標,以語文教學及語文實踐活動為中心,把知識內化為人文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的“精神成人”而走向部隊,走向人生之路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下面,我從這套校本教材的編寫原則、編排體例和選文內容三個方面來簡單說說。

一、 編寫原則

1.教材的編寫從(兵役)專業學生的現狀出發。面對兵役學生文化基礎差、底子薄的現實,編寫者不能一味追求高深,而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能力,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結合專業,以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和話題切入,選取起點低、易接受的若干篇章,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從而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2.教材的編寫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及人文精神出發。人文素養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包括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人文素養的最典型標志就是人文精神,什么是人文,核心是人,是對人的尊重,價值的維護和關切,是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珍視。因此,提高兵役學生文化品德修養和人文精神成為我們學校兵役專業的終極目標,作為帶過兵役專業的我,身為其中一份子,能為這個我熱愛的兵役專業做一些有意義的努力而感到榮耀和幸福。

二、 編排體例

兵役專業人文讀本就是本著這一目標而編寫的,以理念分卷,按主題立章,共分三卷。第一卷是人與自然,第二卷是人與自我,第三卷是人與社會。整套讀本以上述三個維度對“精神成人”這一終極命題展開思考。

讀本共三卷,每卷按主題設計單元。該讀本的最大特點是在每個單元的后面設計了語文實踐活動——“主題班會”,結合兵役專業特色,為語文的“學以致用”和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契機。

1.人文讀本文章按主題做了如下安排。第一卷“人與自然”共分三個單元。圍繞人與自然設計了“生命是地球的夢想”“回望人類的足跡”“人類的未來何處去”三個單元。第二卷“人與自我”共分四個單元。圍繞自我成長設計了“你就是一道風景”“人是尋求意義的生物”“夢想的力量”“做夢想的踐行者”四個單元。第三卷“人與社會”共分六個單元。圍繞走向部隊、走向社會設計了“我的父親母親”“我的生活感悟”“民主是法的理想 ——關于民主與法制” “腹有詩書氣自華” “天若有情天亦老”“賢者放歌”六個單元。

2.“語文實踐活動”按主題做了如下安排。第一卷人與自然設計了“關愛生命”“地球——我們的家園”“呼喚明天的綠色”三個主題班會。第二卷人與自我設計了“樹立自信,放飛理想”“明天,我將成為什么樣的人”“我的中國夢”“理想,行動,成功”四個主題班會。 第三卷人與社會設計了“孝在我心”“我的朋友”“方與圓——如何理解規章制度”“我的讀書計劃”“愛的表達”“榮譽 責任 信仰”六個主題班會。

三、選文內容

人文讀本所選文章以學生為本,按主題分類,以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為目的。

1.以文本為中心,以文學作品為出發點,通過對名作名篇的閱讀與欣賞,分析和探討作品的藝術特色、風格和人文內涵等,從審美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例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和《秋天的懷念》等散文,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作為一名中職生,唯有自知,才能夠清醒地認識自我,只有不斷克服自身不足,奮力前行,才能實現人生的理想。

2.在重視文本教學的基礎上,適當發揮與拓展,將哲學、歷史、藝術等知識加以滲透與融通,借以開闊學生視野。語文教材的人文性是語文教材的本質特點,它自身積淀的豐厚的人文底蘊使它更貼近人的心靈世界,更關懷人的自由想象、情感體驗和精神交流。

例如,第一卷選擇了著名的演講《印第安人西雅圖酋長的宣言》,第二卷名著導讀《生命的意義》,第三卷《寬容序言》等,這些文章體現了讀本教材的人文性,它自身積淀的豐厚的人文底蘊使它更貼近人的心靈世界,更關懷人的自由想象、情感體驗和精神交流。

3.要充分融進社會生活,要使中職語文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除了講解課本知識外,還要利用多媒體,以多樣的教學手段,融入社會、生活內容,借以增強課堂的時代感、新鮮感。讀本利用很多如《機器人總動員》《士兵突擊》《亮劍》等影視作品貼近學生來揭示主題,觀看如《眾里尋你—2013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致敬“中國夢”——南方周末2012中國夢踐行者致敬盛典》《在懷疑的時代依然需要信仰》等視頻。這些能貼近學生、貼近應用,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兵役學生把自覺學習作為一種精神、一種追求、一種境界。

中職語文形象性、生動性的特點,決定了它比其他學科更容易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對學生健康心理、高尚人格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套校本教材所選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典范文學作品。在教學中挖掘審美因素,啟迪審美想象,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審美感悟,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品味,使學生透過美的語言受到潛移默化的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從而陶冶情操、美化心靈,真正從內心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

(責編 ? 田彩霞)

猜你喜歡
校本教材中職語文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中的體現及構建
對流動兒童豎笛校本教材內容選擇的思考
開發詠春拳校本課程,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發展
中職語文教學的藝術魅力
立足文本,給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搭建解讀支點
五年一貫制大專階段二外日語校本教材的研究開發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有效策略探究
試論醫學人文精神的構建
循證醫學的人文精神
尋找歷史的縫隙——關于“人文精神討論”的述評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