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歷史高效教學

2016-01-31 23:52孟凡妹
學周刊·下旬刊 2016年3期
關鍵詞:問題引導情境教學興趣

孟凡妹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師在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時,要深入探究新課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整改,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中積極探究,加深他們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實現高效的初中歷史教學。

關鍵詞: 興趣 ? 情境教學 ? 問題引導 ? 實踐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075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新課改進程中的創新教學,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創設出豐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積極探究,提高他們的歷史綜合能力。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探究、分析,并在學習過程中有所發展。在新課改的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傳統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只注重教學是否能跟上教學大綱的進度,學生是否能夠取得較好的歷史成績,忽略了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學生在嚴肅、壓抑的氛圍中學習,影響了他們歷史素質的提高。新課改后,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把握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對歷史知識進行探究,并通過分析、思考、總結、歸納等方法來進行學習,不斷構建完善的歷史知識體系。在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素養和教學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歷史學習能力,使課堂教學高效進行。

二、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命令和服從的關系,學生在教師的強制要求下進行學習,對歷史學習不感興趣。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加強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增強師生情感,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和成長,以發展他們的綜合素質為教學最終目標,根據學生的歷史基礎和學習能力來進行教學設計,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都能夠獲得進步,對歷史學習產生興趣。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歷史課堂氛圍和諧、活躍,學生對不懂的問題敢于提問,并能夠條理分明地暢談自己的觀點。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活躍,能夠深入探究教材內容,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點,提高歷史綜合能力。教師在讓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探究時,由于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歷史教材中的內容不在同一個時空,對于一些重難點很難理解。這時,教師要起到引導的作用,引導學生深入淺出地進行探究,實現高效學習。

三、利用問題進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的學習和思考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在歷史學習中,只有多思、多想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識。思考的過程就是質疑、答疑的過程。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問題來對學生引導。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學生的能力來進行,同時要緊密結合教材內容,使問題能夠突出教材內容的重難點,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探究來掌握教材內容。問題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能夠使他們明確教材的重點內容,通過有目的地解決問題,實現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利用問題進行教學,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學《鴉片戰爭》時,讓學生探究問題:鴉片戰爭爆發的導火索是什么?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深入地進行了知識探究,并了解了鴉片戰爭爆發的歷史原因和背景。接著讓學生進行討論:根據中國當時的情況進行分析,鴉片戰爭爆發是歷史必然發生的嗎?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積極的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提高了他們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高效進行。

四、結合故事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歷史教材中的知識點很多,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掌握大量的知識點會讓他們感到枯燥,在教學中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到厭煩,時間一長,他們會對歷史學習失去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掌握他們的歷史學習情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在上課一開始用講故事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讓學生在感到新穎的同時,深深地被故事內容所吸引,激發他們想要了解更多內容的欲望,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歷史知識探究。例如,在教學《紅軍不怕遠征難》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紅軍在長征中的小故事,讓學生對紅軍產生強烈的敬佩之情,并使他們積極地進行探究。

五、加強教學實踐,提高學生的歷史綜合能力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注重學生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創設豐富的歷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歷史綜合能力。所謂實踐課,即是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自己收集資料,和其他同學共同交流的歷史課。每月兩次由學生自己設計一堂歷史課,選擇與歷史教學進度相關的歷史主題,由學生自由組合,課前自己尋找史料、歸納總結;課上登臺闡述觀點、組織討論、質疑解困;課后小結心得、撰寫論文。此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地主動學習,達到拓寬知識面、深化教材內容、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本著立足現實、了解過去、面向未來的指導思想,通過學生“自助式”教學,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以史為鑒,探求歷史發展的軌跡,考察社會的發展與演變,總結歷史發展規律,尋找歷史與現實的撞擊點,爭做學習的主人、時代的主人。 實踐課通過學生的親自參與,能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如對歷史材料的搜集能力、對歷史現象的再認再現能力、對歷史事實的理解闡述能力、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評價能力、對歷史知識的應用遷移能力。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由于初中生的經歷和歷史事件的發生在不同的時空,他們在理解歷史知識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生動的語言、創新的教學模式使歷史教材中的內容完整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在探究中獲得提高,掌握教材中的重難點。同時,教師還要注重教學實踐,讓學生學會分析和總結,提高他們的歷史綜合素質。

(責編 ? ?張景賢)

猜你喜歡
問題引導情境教學興趣
對中職機械基礎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探討
高中政治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合作的教學方法
問題引導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情境教學模式探究
“問題鏈”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淺析情境教學法在中職會計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淺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