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校訊通為農村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晴空

2016-01-31 13:15田珍昌
學周刊·下旬刊 2016年3期
關鍵詞:留守兒童體系教育

田珍昌

摘要:“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已成為當今我國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等多方面協調合作,共同構筑起面向“留守兒童”的一整套完備的社會化信息體系。

關鍵詞:“留守兒童” ?教育 ?體系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22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已成為當今我國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等多方面協調合作,共同構筑起面向“留守兒童”一整套完備的社會化信息體系。通過構建學校信息網絡和“校訊通”工程,建立起學校與家長的橋梁,使學校與家長對子女進行協同教育,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一個重要渠道。

一、留守兒童的現

(一)留守兒童的產生的原因

留守兒童的產生來源于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由于家庭的經濟條件,迫使一些孩子的父母到其他城市去打工;另一方面是社會問題導致的結果。具體情況如下:

留守孩子的父母進城務工從事的工作一般都是強度大、時間緊的工作,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照看孩子。

留守孩子的父母工資收入相對較低,很大一部分人根本無力支付高額的借讀費。更沒有支撐一個家庭在城市生活的經濟費用。

(二)留守兒童的監護情況

農村留守兒童一般有四種監護情況:

隔代監護——監護人是留守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

上輩監護——是留守孩子的叔叔、舅舅、姑媽等。

同輩監護——是留守孩子的哥哥、姐姐等。這兩類監護人對留守孩子的監護時間一般很短,并頻繁流動監護權。

(三)留守兒童厭學原因分析

1.自身因素。留守孩子父母常年不在身邊,他們感到孤獨無助非常缺乏自信。雖然衣食住行有監護人負責,但是在學習上卻愛莫能助,長期的學習失敗導致了他們的自卑感,逐漸使他們產生了厭學情緒。加上同學們的冷落和由于學習成績不好引起的一些教師的消極態度,讓他們更加自暴自棄,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學校教育因素。師資力量薄弱,班額過大,厭學的留守孩子在學校很難得到格外的關懷。鄉校合并使寄宿的孩子越來越多,學校無法配備專門的生活老師,住校生的管理基本上由班主任負責。班主任負擔極重。而大班額教學也使所謂的互動教學方式落空。對于厭學的留守兒童更是無法顧及。留守孩子的父母常年離家,家?;咏逃请y以推行。教學評價的壓力使部分老師對厭學的留守兒童缺乏耐心,忽視了對留守兒童的鼓勵和幫助,甚至選擇了放棄。這種“冷處理”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導致了一些留守兒童變得緊張、嫉妒、焦慮、易怒等,對學習產生了逆反心理。

3.家庭環境因素。兒童的成長需要安全穩定的環境,父母的關愛給孩子的學習提供了溫馨安全的平臺。然而這種很正常的需求對于留守孩子來說成了一種奢望。當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絕大多數是隔代監護,監護人一般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大多數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們的功課。留守孩子得不到及時正確幫助和指引,很容易放棄學習。另一方面監護人極力滿足留守孩子們的物質需求,把溺愛當成疼愛,使孩子的愛好和需求偏離了正常的軌道,久而久之一些留守兒童養成了任性、自私、桀驁不馴的性格,對教師的教導充耳不聞,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

4.社會因素。社會歷史的轉型必然會產生新的價值觀念。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學多不法商人瞅準商機把網吧、游戲廳、KTV、棋牌室開設到了學校四周,許多缺乏父母監管的留守孩子被吸引,導致他們守紀意識的滑坡,開始逃學曠課。甚至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另外一些留守孩子觀念落后,認為自己的父母沒有什么知識、文憑照樣掙大錢,自己也可以打工賺錢,這種“讀書無用論”嚴重影響了留守孩子求知欲望。

二、校訊通為留守兒童的成長保駕護航

(一)校訊通的作用

校訊通是家?;拥钠脚_,是班主任、教師們有效完成家校聯系的全新方式??梢詾榧议L及時有效、客觀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在校表現,有針對性地對一些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進行一系列的幫助,引導厭學的留守兒童樹立起自信心,培養學習興趣。還可以為一些家長提供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農村留守學生利用校訊通與老師、家長進行及時密切的溝通,增進情感交流,獲得學習指導,獲得更多關愛。家長利用校訊通可以了解子女在學校的真實情況,獲得家庭教育的幫助與培訓學習。對于全社會而言校訊通是連接家庭、學校、教育部門、社會的教育信息服務網絡平臺。是社會教育的新渠道;體現全社會、全方位、多層次、隨時隨地關愛留守學生的新理念。

(二)校訊通解決留守兒童的厭學問題

對于家庭而言,在外打工的父母,運用校訊通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查看子女在校的表現情況,階段性學習情況及期中、期末總結。這樣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可以及時的給留守孩子鼓勵,讓孩子感受到親情的溫暖,樹立努力學習的信心。留守孩子的父母無法在家陪伴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但是通過校訊通可以查看孩子的考試成績和老師布置的課程作業以及老師對孩子的客觀評價等,有的放矢地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困惑,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和教師、學校進行及時溝通,針對學生的厭學思想給予老師一些建議,讓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去和孩子交流,讓厭學的留守學生從心理上接受老師的教育。

1.親情電話。運用校訊通留守孩子可以和父母進行免費通話。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往往更多的依賴父母尋找解決的辦法,告訴父母自己的真實想法,在心理上得到認同感和安全感,消除內心的自卑感,樹立學習的信心。

2.電子信箱。家長和孩子可以互相留言,增進情感交流。留守孩子的家長長期在外工作,可能會缺席孩子的很多重要時刻,如家長會,表演、生日等。父母可以通過校訊通留下對孩子的祝福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是孩子形成樂觀、自信的性格,有利于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3.學校通知。學校和班級會把各種通知發給已經注冊的留守兒童的父母,讓他們及時了解學?;虬嗉壔顒?,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和孩子之間更好地溝通,防止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4.校訊通綜合檔案。教師在學生的管理檔案里可以掌握留守兒童的一些基本情況,如:戶籍所在地、家庭成員、父母外出工作的情況、聯系方式、留守孩子的生日、愛好等。根據這些情況對留守孩子開展一系列的活動或者幫助,讓孩子快樂、安心學習。

5.微信、QQ討論組等。教師是家長群中的紐帶,把幾十位家長鏈接在一塊,使他們可以互相傾聽、互相學習、互相探討育兒經念。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家教經驗交流。教師可以讓有厭學思想的留守學生的家長每周晚上抽一點時間在群里多與各位家長溝通,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增長育兒經驗,試著用各種方法與孩子進行溝通教育,增強家長的責任感,提高廣大家長的家教意識和水平,為全面實現家?;庸灿|量提供了保障,從而轉化厭學留守兒童。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有責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更要去關注缺少關愛的的留守兒童,要靜心去尋找合適的教育策略,真誠的給予他們輔導與幫助,讓留守兒童和其他孩子一樣擁有湛藍的晴空。

(責編 ?張景賢)

猜你喜歡
留守兒童體系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