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中學生作文取材引發的思考

2016-01-31 11:38姚玲麗
學周刊·下旬刊 2016年3期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源泉作文

姚玲麗

摘要:農村中學生作文取材大多圍繞現實生活而展開,豐富的課外生活,特殊的生活場景,以及新鮮有趣的生活案例,極大地充實了中學生作文內容。探究農村中學生作文取材背后的意義,更多地揭示了促使中學生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的重要性。要將寫作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觀察生活細節,提升作文內容的豐富性,為中學生作文取材提供源泉。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 ? 作文 ? 取材 ? 生活 ?源泉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248

社會生活千變萬化,現實因素更加多元化和多樣性,我們的學習生活不可能置身事外,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與時俱進,積極融入生活,將現實生活當成“活的教材”,從現實生活中感悟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也是農村中學生作文取材帶給我們的思考,即取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身。

一、作文取材始終圍繞學生的生活而展開

縱觀傳統教學模式對中學生寫作教學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學生寫作脫離實際生活,往往追求“高大上”或者“虛無縹緲”的東西。一方面,中學生還不具備創作這類文章的較高素養,另一方面,遠離大眾生活的作文缺乏較強的可讀性,對中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農村中學生作文取材始終圍繞學生的生活而展開,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實際情況,能夠引發學生的共鳴,促使學生積極進行作文寫作。為此。中學作文教學應突顯“以生為本”的理念,將生活“課堂化”,將課堂“生活化”,打通作文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渠道,體現每個學生由生活環境各異而產生的差異化。

例如,在學習魯迅先生的《三味書屋》時,教師要求學生寫一篇描述自己童年生活的文章。在課文《三味書屋》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泵恳粋€在農村生活過的中學生必然都是有過類似體驗的,魯迅先生將其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值得玩味。因此,學生在描寫自己的童年生活時可著重選取其中的幾個場景,如抓魚、下田插秧等,并進行細致的描寫,一定能打動讀者。

農村中學生作文教學應進一步轉變教學思維,徹底擺脫純理論式教學模式,應引導學生深入現實生活場景,善于提取現實生活生動而有趣的案例,不斷充實中學生寫作內容,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出發,深入挖掘社會生活背后的情感和哲理。中學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不同形式的課外活動,增強對現實生活的悟性,通過親身實踐和體驗,進一步感受自己生活場景之外的“風光”,拓展視野,深化對中學寫作的認識。

二、聯系現實生活場景,增強作文教學的豐富性

農村中學生作文取材對中學生作文教學具有啟發性,要求我們聯系現實生活場景,增強作文教學的豐富性。豐富多彩的生活是一切文學創作的源泉,也是作文寫作的落腳點和立足點。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切換不同生活場景,善于從不同渠道感知生活的酸甜苦辣,尋找能夠引發讀者共鳴的片段,進行藝術加工,既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又體現出較高的作文藝術。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中學語文中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時,作者在描繪父親翻越欄桿為自己買橘子的情景時,讀者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親,腦海中浮現出了和父親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文中的父親形象和農村中父親的形象十分相近,作為一名生長在農村的中學生,自然擁有相似且更加美好的回憶。當教師布置學生創作一篇關于父親的文章時,學生應聯系現實生活中和父親在一起的種種場景,將其串聯起來,運用生動的筆觸,自然而又娓娓道來。

三、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不斷充實寫作素材

農村中學生作文取材以其自身的實際生活場景為源泉,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也對中學作文教學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學生的寫作水平除了依托一定的技巧外,還要依靠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社會閱歷。不少教師反映,中學生的作文內容單調乏味,缺乏一定的深度,見解平淡,言語拼湊,缺乏對事物深入細致的觀察,對現實生活中的場景描寫缺少真實感。

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不斷充實寫作素材。教師應成為學生的榜樣和模范,不應墨守成規,應善于將作文教學的觸角延伸至課外,激發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善于從現實生活提煉作文養分。學生不僅要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還應關注時事熱點,多渠道、多角度地獲取訊息。同時可以引導學生把這些素材整理出來,比如,學生可以把所感所想寫成隨筆、日記等,或者就是摘抄本的形式,讓學生有空的時候去溫習一下,久而久之這些都成了學生自己的素材。

四、挖掘現實生活場景的內涵,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農村中學生作文取材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注重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而在傳統作文教學中,教學課堂變成了教師的“一言堂”。教師的作文教學重點在于講解各種寫作技巧,如修辭手法的運用、行文結構的設計等,而對于學生作文內容的選擇卻缺乏細致的解說。

教師應轉移作文教學重點,注重挖掘現實生活場景的內涵,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享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學生只有對生活有所了解,才能形成感情,才會具備愛這個世界的能力。教師要教會學生使用不同的媒介去獲取訊息,培養學生關注生活、聚焦熱點時事的良好習慣,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思考。

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發展現狀,了解社會生活中的積極面和消極面,形成全面的思維。學生通過了解不公平的社會現象,激發內在的正義感和訴諸筆端的強烈愿望。例如,央視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自費遠赴美國調查轉基因食品,這是一例聚焦民生、具有積極社會影響的事件,學生應從中學會社會責任感。

綜上所述,農村中學生作文取材與其現實生活具有深刻的關聯性,無論素材形式還是素材內容,都深深地刻上現實的烙印。農村中學生豐富而美好的生活成為其作文取材的源泉和資源庫,其最大的意義在于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中學生寫作應緊密聯系生活,只有取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的作文,才能真正打動讀者,引發讀者的共鳴。因此,中學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并創設一系列逼真的生活場景,提升作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宋艷清.對小學語文習作的透視和反思[J].華夏教師,2014(12):84-85.

[2]汪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難點與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S2):216.

[3]陳建生.因勢利導、調動積累,提升學生作文的文化底蘊[J].大語文論壇,2011(53): 78-79.

(責編 ? 田彩霞)

猜你喜歡
農村中學生源泉作文
我的快樂源泉——書
農村中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成因與糾正
淺談農村中學生輟學的原因及對策
激活寫作的源泉
大地的源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