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鋼琴藝術發展概況

2016-02-05 10:39
北方音樂 2016年23期
關鍵詞:音樂會鋼琴音樂

孫 娟

(河南理工大學,河南 焦作 454150)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鋼琴藝術發展概況

孫 娟

(河南理工大學,河南 焦作 454150)

1927年,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反動派以“清黨”為名,炮制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同年8月中國共產黨為反對其血腥鎮壓在南昌舉行了武裝起義,之后又經歷了五次圍剿和反圍剿后的十年土地革命、八年抗日戰爭和三年解放戰爭,在長達22年的時間里中國社會始終處于內戰、外侮頻繁的動蕩之中。

音樂教育;鋼琴表演和音樂傳媒在困境中求發展

一、音樂教育的發展

20年代末,雖然北洋政府教育總長劉哲曾著手改組“北京大學,恢復晚清時代的京師大學堂”[1]并下令取消北大附設音樂傳習所[2]等幾所音樂教育機構,但隨著1927年10月12日南京國民政府特任蔡元培為中華民國大學院(相當于教育部)院長和在此之后其屬下藝術教育委員會的成立,促使音樂教育再次步入正軌。與此同時,熱心于音樂教育的蕭友梅博士受蔡元培之托開始籌辦國立音樂院相關事宜并于同年創立了中國第一所具有獨立建制的高等專業音樂學府——上海國立音樂院。它雖在成立之初就面臨南京政府不支持,經費緊張﹑學校降格[3]的重重壓力,但在抗戰爆發后的惡劣環境里國立音專的教師們依然堅持教學。三四十年代基本停滯的音樂教育就是圍繞國立音專及之后建立的幾所專業音樂學校進行的。

抗戰時期上海國立音專校舍遭日機轟炸,被迫遷址法租界,在艱苦的環境下進行著音樂教學和演出活動。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后,又在重慶青木關(1940)建立了國立音樂院。1944年將其分院[4]遷至松林崗。即使在松林崗時期的專業分組中依然有鍵盤樂器和理論作曲,專業師資主要是范繼森﹑邱望湘﹑鄧爾敬和陳田鶴(國立音樂院青木關)等。此外,北京的中央大學音樂系在抗戰期間也一直堅持著音樂教學活動。各省建立的一些專業音樂院校,如上海新華藝專﹑武昌藝專(1937年)﹑福建國立音專(1940)等都在艱苦環境中堅持音樂教學,分別培養了瞿維﹑陸華柏和楊碧海等作曲人才。

中國共產黨和各省為了解決音樂干部人才的需要,在這一階段舉辦了一些音樂教育性質的訓練班,例如1938年在延安解放區成立的魯迅藝術學院就是中國共產黨為培養革命文藝干部而創立的第一所藝術學府,初設學制僅為九個月三階段,按“理論-實踐-理論”的原則進行教學,專業課包括三個月的作曲法﹑自由作曲等??梢?,剛剛有所發展的音樂教育在三四十年代受到了嚴重遏制。

二、鋼琴表演的發展

隨高等專業音樂教育的初步發展,三四十年代的鋼琴表演水平有了一些提高,上海國立音樂院的《本校第一屆學生音樂會》[5][附錄二]和[附錄一]《本校第一屆學生音樂會秩序單》展示了當時學生的演奏曲目,學生陳又新﹑夏國瓊和李翠貞等分別演奏了《肖邦前奏曲第15首》(作品28)﹑舒伯特的《bE大調即興曲》(作品90,第2首)和肖邦的《e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曲目難度顯然較之二十年代北京女子高師等校舉辦的音樂會要大得多,而且此次學生音樂會的相關報道——“紀國立音專之第一屆音樂會”(見1930年5月29日《時事新報》)也盛贊當時的鋼琴獨奏:“靡不抑揚有致,博得好譽”。

此階段最吸引人們眼球的鋼琴演奏會要數丁善德于1935年5月11日晚8時在北四川路新亞酒店大禮堂舉辦的第一場公開性個人鋼琴畢業獨奏會,全面顯示了當時中國鋼琴家的演奏水平。音樂會演出了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作品27第2首)﹑德彪西的《阿拉伯風格曲》﹑韋柏的《邀舞》和格里格﹑齊爾品等外國作曲家的作品,此外,還有中國作曲家賀綠汀的《搖籃曲》和《牧童短笛》二曲,為中國鋼琴曲的傳播與推廣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畢業音樂會之后丁善德又首次以巡演的方式北上于京﹑津兩地舉辦了個人鋼琴獨奏會[6],后又于1937年3月27﹑29日在天津英租界維斯禮堂和北京協和大學禮堂舉行了第二次個人專場獨奏會,增加了穆索爾斯基《Gopak》(《戈帕克》,舞曲)和法雅《火之舞》(《火祭舞》)[7]等近現代作曲家的作品,拓寬演奏風格的同時也讓聽眾聆聽到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作曲家的作品,對當時鋼琴演奏事業產生了一定的推動和影響。

三十年代各國鋼琴家來華演出增多,如1935年5月12日著名鋼琴家阿·魯兵斯坦的遠東巡回演出,1937年美國鋼琴家米羅維奇在南京大戲院舉行的獨奏演出等。此外,隨著中國鋼琴創作的發展,外國鋼琴家演奏中國鋼琴作品的次數有所增多,齊爾品就曾多次演奏《牧童短笛》(賀綠?。┅p《牧童之樂》(老志誠)﹑《中國組曲》(劉雪庵)等作品,并把他們帶出國門。此外,法國鋼琴家弗羅尼夫人在上海工部局禮堂舉行的個人獨奏會也演奏了我國留法作曲家唐學詠的部分鋼琴作品[8]。

三、音樂傳媒的發展

在歌曲﹑電影音樂創作和音樂演出初步發展的推動下,唱片業有了一些發展,除法商百代唱片公司外,1932年上海勝利唱片公司建廠并開始生產“勝利”唱片。中國鋼琴曲的唱片灌制在此階段取得了了歷史性突破。1935年,丁善德應賀綠汀邀請為百代公司灌制的《牧童短笛》和《搖籃曲》(賀綠?。﹥墒卒撉偾?,不僅是有關丁善德最早的鋼琴演奏記錄,也是中國鋼琴創作的最早唱片。1947年,丁善德又應李士釗之約,由上海大中華唱片廠灌制了《春之旅》組曲,成為他灌制個人作品的第一份音響資料。

二十年代除了黃自等四人編輯出版的《復興初級音樂教科書》外再也沒出現過用五線譜印刷的音樂教材。三四十年代的音樂出版業也在艱難的環境中發展,只有北平中華樂社出版的《鋼琴獨奏曲集》(柯政和編,上下篇)﹑《拜爾鋼琴教科書》(線譜版)﹑《鋼琴學》(張玉珍等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五聲音階的鋼琴教本》(亞歷山大·車列普您著)和《鋼琴曲集》(1934,歐薩可夫編(S.Aksakor)以及開明書店出版的《風琴彈奏法》(吳夢非編)等五線譜類印刷品。同時也有少數中國鋼琴曲印刷出版,如《Two Two-Part Inventions》(黃自,G大調﹑C大調,1930.4《樂藝》第一號)和前文提到的趙元任為指定主題寫作的《Two-Part Inventions》等,并出版了早期中國兒童鋼琴教程的最早教材——1941年由上海音樂出版公司出版的丁善德的《兒童鋼琴學》。到40年代初,國統區的音樂教育﹑雜志﹑演出等大部分控制在國民黨手中,1946年以后很多音樂出版社都因戰爭而被迫???。當時印刷﹑出版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困境。這種情況可從陳田鶴在紀念抗戰三周年所寫的文章有少許了解:“內地因為樂譜印刷困難,所以五線譜歌曲印行相當受影響,重慶方面去年出版的歌集如《巾幗英雄》﹑《中國的戰士》……等五線譜都是用石印的,這也可見出版者的苦心”[9]。

三、四十年代音樂教育機構和一些音樂社團也都在艱苦的環境下繼續著音樂期刊的出版

國立音專先后出版的兩種學術性音樂刊物《樂藝》(季刊,共6期)和《音樂雜志》(季刊,共4期),國立音專音樂藝文社編創的《音樂雜志》和江西省推行教育委員會主辦的唯一官辦性質的綜合性音樂雜志《音樂教育》(月刊,1933年至1937年共出了五卷,每卷編十二期)及陳洪主編的《林鐘》(不定期,1939)等都是這一階段有影響的音樂期刊。當時作曲家這一職業在社會上并不受大眾重視。陸華柏曾在自傳中這樣回憶:“那時學音樂在社會上是被認為沒有出息的,所謂‘王八﹑戲子﹑吹鼓手!’”[10],雖有個別作曲家因成名而改變命運,大部分作曲者都在艱苦生存條件下創作。內戰﹑外侮頻發背景下音樂教育﹑鋼琴表演和音樂傳媒就是這樣在困境中掙扎著。

[1]軍閥政府教育部于1927年7月將北京的九所高校合為“京師大學?!?蕭超然等編著.《北京大學校史》(1898-1949)(增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235。

[2]蕭超然等編著.《北京大學校史》(1898-1949)(增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208.

[3]教育部以《大學組織法》不符為由訓令改組國立音樂院為國立音樂??茖W校,1929.

[4]1942年中央訓練團音樂干部訓練班停辦后成立國立音樂院分院.

[5]《樂藝》第一卷第三號.1930,(10).

[6]第一場音樂會于6月28日在天津英租界維斯禮堂舉行,第二場音樂會于同月30日在北京清華大學禮堂舉行.

[7][8]戴鵬海.丁善德音樂年譜長編:40.

[9]夢月.音樂之子——陳田鶴大師傳.東方出版社,1993:83.

[10]陸華柏.老年逢盛世 筆下又生輝——作曲家陸華柏自傳》、《中國近現代音樂家傳》(第二卷).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1994:494.

本文是2013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項目編號:2013cys025)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音樂會鋼琴音樂
搞砸的音樂會
失敗的音樂會
海底音樂會
春天的音樂會
紙鋼琴
音樂
鋼琴
半夜敲門
漂亮的鋼琴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