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榆林小曲的文化變遷研究

2016-02-05 10:39
北方音樂 2016年23期
關鍵詞:小曲榆林表現形式

鐘 梅

(榆林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

關于榆林小曲的文化變遷研究

鐘 梅

(榆林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

隨著我國文化不斷的發展,我國文化體系出現多樣性的體現。但是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我國的文化被賦予了新的元素和內涵。其中榆林小曲就是對傳統文化特色的繼承,和對當今文化創新的有效整合成果。它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的主要體現,為當代人帶來新形式的藝術享受。本文主要就榆林小曲的文化變遷展開分析和研究。利用學者對我國藝術和文化更深造詣的理解。

榆林小曲;文化變遷;研究

前言

榆林小曲是我國陜北民族文化和藝術的主要成果體現。榆林小曲不僅體現了我國陜北人民的生產和生活,也是陜北的民間藝術和文化歷史﹑地理環境相結合的藝術情感體現。榆林小曲是我國獨具民族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也是我國藝術精髓的結晶,它不僅是藝術的享受,更是對于精神的享受和滿足。

一、榆林小曲的產生背景

榆林小曲的產生受榆林文化的影響,其中榆林文化是對于河套和匈奴文化精髓的提取而形成。因此我國的榆林小曲的產生極大的受到歷史環境的影響,具有極大的時代性特點。據相關資料記載,我國的榆林小曲主要產生在1473年,當時的朝廷在進行人員的移民活動,榆林則成為主要聚居城鎮。因此天南海北的移民在榆林齊聚,人們之間的相互往來豐富了人們之間的文化交流,不同民間藝術的相互融合,新的藝術表現形式榆林小曲隨著而成,因此我國的榆林小曲具有極大的民族融合性和文化多樣性的特點。隨著時間的不斷進展,在清末時期,我國的榆林小曲又被賦予新的藝術元素,吸收了南北文化的精髓,也創作了大量的榆林小曲作品。從榆林小曲最初的發展,國內的榆林小曲一直發展到江南藝術的主要表達形式,成為當時榆林的主要文化交融和語言交融的主要媒介,形成了自身獨具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1]。

二、榆林小曲的傳播歷程和發展變化

江南的藝術和陜北民間藝術的有效結合,是我國榆林小曲被賦予的新內容。在清朝時期,榆林主要居住百姓,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中江南百姓為將江南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帶到榆林。浙江百姓將江南的邵樂帶到了榆林,湖南百姓將獨具特色的花鼓和戲劇帶到榆林。榆林小曲在經過江南藝術﹑浙江民間藝術﹑湖南戲劇藝術的影響下,形成新的榆林小曲表現形式,它集合了湖南的民歌和江南的戲劇藝術元素,以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在榆林的街道﹑藥店﹑餐館﹑學堂等等地方傳播,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在其它城鎮也廣為流傳。因此當時的榆林充滿著不同文化藝術的氣息,當時的榆林小曲表達形式和內容也極為豐富。當時的榆林小曲,不僅具有陜北民歌的精美作詞,也具有江南小曲的曲調,在官府和民間被廣為傳唱[2]。乾隆時期,榆林戲班的成立,也是榆林小曲進一步被傳播的體現,剛開始的榆林小曲戲班子只是在衙門部門進行演奏,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榆林小曲的戲班子開始走向民間和不同的城鎮,這也代表著榆林小曲開始走向民間,走向大眾化??v觀榆林小曲一路發展歷程,榆林小曲在結合不同民間藝術的基礎上,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和創新,結合不同城鎮的民間藝術形式,而形成的獨具特的民間小曲藝術表現形式,使得我國的榆林小曲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達形式[3]。

三、榆林小曲的發展和展望

榆林小曲在經過歷史的沉淀和發展中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我國的榆林小曲的發展和當代獨具特色的榆林小曲的形成,極大的受傳統文化和藝術作品的影響。傳統的民間藝術表達形式的落后,使得榆林小曲被大眾喜愛,這也是榆林小曲得以生存的主要運用。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呈多樣化的表現形式。社會文化體制的不斷變革,我國的傳統文化被逐漸淡忘,導致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表達形式被極大忽視[4]。例如喜喪的從簡化觀念的產生﹑祝壽意識的逐漸淡弱化,導致我國的榆林小曲的運作活動極為減少,榆林小曲的展示平臺極為減少。榆林小曲是我國民族獨特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它既可以是工藝術造就者的藝術研究對象,也可以是尋常百姓家的藝術欣賞作品,也可以作為民俗活動的展現形式。由此可見,在時代不斷發展和進步的背景下,榆林小曲更應該被重視和傳頌下去。因此對于榆林小曲的保護和搶救工作要及時進行,文化不斷發展的形式下,應在保留傳統榆林小曲的精髓的基礎上,給予榆林小曲以新的時代元素,創新榆林小曲的表達形式,作曲作詞,和不同形式的表達方式。其次國家也要大力提倡對民族文化藝術的保護,建立完善的傳統藝術的保護體系,增加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重視程度,保證我國榆林小曲的發展和進步,保護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表達形式,讓榆林小曲在21世紀發揮其獨特的魅力,豐富我國文化藝術的表現形態,讓子孫后代都可以享受到榆林小曲的獨特藝術魅力[5]。

四、結論

榆林小曲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表現形式的主要體現。自從榆林小曲產生發展至今,具有多年的歷史實踐經驗。榆林小曲不僅是我國民間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保留和繼承的體現。因此要對我國的榆林小曲進行傳統文化的保護,在當今形式下,在保留榆林小曲原有的藝術精髓的基礎三,對其進行創新。使榆林小曲風具有現代意義,利于當代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對傳統藝術情感的領悟。

[1]王蓓蓓.榆林小曲的表現形式和傳承方式[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

[2]楊婷婷.守護者的足跡——霍向貴陜北民間音樂采集活動研究[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6,(02):18-29.

[3]田耀農.以陜北民間音樂為實例的禮俗音樂研究報告[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4,(03):37-42.

[4]劉蓉.陜北歷史民俗文化研究綜述[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91-97.

[5]喬建中.后集成時代的中國民間音樂(下)——關于55份民間音樂現狀調查報告的報告[J].中國音樂學,2010,(04):86-98.

[6]喬建中.《榆林小曲》序[J].人民音樂,2006,(11):81-83.

猜你喜歡
小曲榆林表現形式
榆林感懷
永昌小曲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走榆林
石材產品設計中幾種錯誤的表現形式
用愛溫暖那名需要陪讀的孩子
煤層氣井排采管理異常表現形式及處理對策研究
榆林抿尖
卷首
小曲
如夢令·煙雨癡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