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類烏齊縣嘎格地區銅多金屬礦地質特征及成因初探

2016-02-05 01:39梗旦次仁普布扎西吳強拉片
地球 2016年12期
關鍵詞:孔雀石金屬礦花崗巖

■梗旦次仁 普布扎西 吳強 拉片

(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大隊 西藏 拉薩851400)

西藏類烏齊縣嘎格地區銅多金屬礦地質特征及成因初探

■梗旦次仁 普布扎西 吳強 拉片

(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六地質大隊 西藏 拉薩851400)

結合最新地質成果,重點對嘎格地區銅多金屬礦(化)點成礦地質特征、控礦因素、物質來源及找礦標志進行了總結、指明了找礦方向。

類左成礦帶嘎格銅多金屬礦成因初探

1 區域地質特征

大地構造位置位于羌塘弧盆系的唐古拉—左貢地塊。區域上出露一套陸源碎屑巖為主,夾碳酸鹽巖建造,褶皺構造發育,北西向斷裂構造十分發育。區域內巖漿活動十分強烈,見大量巖漿巖脈出露,應為大量巖漿活動在地表的反映(西藏自治區地質調查院,2007)。礦區內出露地層有上三疊統桑多組板巖(T3s2)、及古中元古界吉塘巖群(Pt1-2J)黑云斜長片麻巖、花崗質片麻巖。巖漿巖主要分布在礦區的東部,呈不規則的圓狀、橢圓狀,主要為晚三疊世二長花崗巖體(ηγΤ3)與銅多金屬礦成礦關系密切。1:5萬洛隆區調于類烏齊縣恩達巖體花崗巖鋯石U-Pb年齡為212±10Ma及205.4±3.7Ma,故該巖體侵位時代為晚三疊世。

據(1:5萬趙發踴礦調,2015)最新成果資料屬該成礦帶屬油日普—濱達多金屬找礦遠景區(CⅡ-5-3C-1A),總弟卡-嘎格銅多金屬找礦靶區(CⅡ-5-3C-1A-Ba9)內。插圖1

2 礦區地質特征

2.1 地層

礦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上三疊統桑多組二段(T3s2),該地層分布于礦區中西部一帶;總體近北北西向展布,出露面積約5.5km2,巖性主要為含粉砂絹云粘土板巖和變質長石石英砂巖。地層產狀115°-135°∠50°-65°。與晚三疊世二長花崗巖(ηγT3)呈斷層接觸關系。插圖2

2.2 構造

F1斷層:呈北西~南東向展布于測區中部,破碎帶寬數至數十米不等,波狀彎曲,斷層性質具典型的擠壓變形特征,出露長度約5km,傾向北東,傾角一般在40°~50°,局部60°~75°。該斷層具有分枝復合現象,發育數條與其小角度相交(走向20-60°±)的斷層。斷層北東盤(上盤)為晚三疊世二長花崗巖(ηγT3)與古中元古界吉塘巖群(Pt1-2J),斷層南西盤(下盤)為上三疊統桑多組(T3s2)一、二巖性段,該斷層常被第四系沖積、殘破積物覆蓋,發育破碎帶、擦痕、階步,礦物定向排列,片理化發育,為一逆沖斷層。

F2斷層:呈北西~南東向展布于測區中部,破碎帶寬數米,斷層性質具典型的擠壓變形特征,出露長度約3km,傾向北東,傾角一般在20°~30°。該斷層北西與F1斷層相交。斷層北東盤(上盤)為晚三疊世二長花崗巖(ηγT3),斷層南西盤(下盤)為古中元古界吉塘巖群(Pt1-2J),發育破碎帶、擦痕、階步,為一逆斷層。

F3斷層:呈北西~南東向展布于測區中西部,破碎帶寬數米,出露長度約4km,傾向北東,傾角陡傾,一般在70°~75°。斷層切割上三疊統桑多組(T3s2)一、二巖性段,發育破碎帶、構造角礫,為一正斷層,該斷層中部西側出露晚三疊世二長花崗巖(ηγT3),巖體與上三疊統桑多組(T3s2)弱變質石英砂巖內接觸帶發育銅多金屬礦化蝕變帶(編號Ⅰ礦化體),該斷裂與成礦關系密切。

2.3 巖漿巖

調查區主要出露晚三疊世二長花崗巖(ηγT3),出露與測區北東,總體呈北西-南東向展布,測區出露面積約3.2km2,呈巖株產出,侵位與古中元古界吉塘巖群(Pt1-2J),與上三疊統桑多組(T3s2)地層為斷層接觸。

3 礦(化)點地質特征

3.1 礦(化)體特征

3.1.1 Ⅰ號銅多金屬礦(化)體

該礦(化)體產于濱達F3斷層破碎帶內部,由F3內部的次級斷裂控制,含礦巖石為桑多組二段(T3s2)破碎的變質石英砂巖,呈北東-南西向產出,通過槽探工程揭露,礦(化)體出露寬約14米,長約100m,兩側被殘坡積物覆蓋,產狀:67°∠75°賦礦巖石主要為變質石英砂巖,礦化:黃銅礦化、方鉛礦化、閃鋅礦化、藍銅礦化、黃鐵礦化、孔雀石化等,據測試結果:Cu平均品位4.01%、Zn品位達1.21%。

3.1.2 Ⅱ號銅多金屬礦(化)體:產于濱達F3斷層破碎帶內部,由F3內部的次級斷裂控制,含礦巖石為桑多組二段(T3s2Ms)破碎的變質石英砂巖,通過探槽工程揭露,控制的出露寬約12m,走向延伸推測長80-100m,礦體產狀94°∠67°,巖石裂隙面見有大量浸染狀、皮殼狀、薄膜狀的孔雀石化及少量團塊狀藍銅礦化和黃銅礦化,有少量星點狀、不規則團塊狀方鉛礦和閃鋅礦發育,原生的硫化物礦多由褐鐵和菱鐵礦膠結,據探槽分析結果顯示:Cu平均品位達4.09%±;Pb平均品位1.21%;礦(化)體內含銀,品位Ag38.76g/t。

3.1.3 Ⅲ號銅多金屬礦(化)體:位于礦區北西角,產出于礦區中部懂強普溝內,其產出位置為大量褐鐵礦化及孔雀石化轉石分布,鐵帽特征明顯,總體產于F3破碎帶控制的桑多組砂巖中,轉石分布區南北走向,寬約15-20m,長約百余米,下伏礦(化)體產狀為85°∠72°。礦石礦物主要為黃銅礦、藍銅礦、褐鐵礦、黃鐵礦、孔雀石,呈角礫狀、團塊狀產出,據槽探揭露品位:Cu平均品位達0.96%;Pb平均品位 0.60%;Sb平均品位0.39%。

3.1.4 Ⅳ號銅多金屬礦(化)體:位于礦區西南角,含礦巖石為桑多組二段(T3s2Ms)變質石英砂巖中F3斷層破碎帶內,經槽探控制的礦體產狀130°∠61°,寬約6m,推測長80-100m,礦化斷續出露,巖石裂隙面見有大量浸染狀、皮殼狀、薄膜狀的孔雀石化及少量團塊狀藍銅礦化和黃銅礦化,有少量星點狀、團塊狀方鉛礦和閃鋅礦發育,原生礦和氧化礦均可見由大量褐鐵礦膠結,據探槽分析結果顯示:Cu平均品位達2.22%±;礦(化)體內含銀,品位Ag68.33g/t。

3.2 礦石特征

3.2.1 礦體組合分布及產狀

礦體主要產于燕山期二長花崗巖體與上三疊統桑多組破碎帶裂隙中,礦體形態主要呈復雜的脈狀,也有網脈狀、囊狀及似層狀。

3.2.2 礦石類型及礦物組合

分為礦石礦物與脈石礦物。礦石礦物主要為:黃銅礦、黃鐵礦、輝銻礦、菱鐵礦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絹云母、綠泥石等。

3.2.3 礦石結構構造

礦石結構:有自形-半自形結構,他形晶結構,交代結構。

礦石構造:塊狀構造、細脈狀構造、細脈浸染狀構造。

4 找礦標志分析

4.1 構造標志

燕山期二長花崗巖體與上三統桑多組板巖接觸帶附近的次生構造裂隙是重要的附礦部位,是直接找礦標志之一。

4.2 蝕變、礦化標志

硅孔雀石礦化、褐鐵礦化,是尋找銅多金屬礦產的直接找礦標志?;◢弾r體與圍巖接觸帶附近巖體中的褐鐵礦地段為有利找礦標志。氧化礦露頭,孔雀石、銅藍是重要的找礦標志。發育黃鐵礦化、孔雀石化、褐鐵礦化、菱鐵礦化等的地段為有利找礦標志。

5 礦床成因初步探討

5.1 成礦物質來源

初步認為成礦流體來源于巖漿分泌出來的含礦氣水溶液,在侵入體內部及其附近圍巖中,沿巖體內部裂隙及巖體與圍巖接觸帶裂隙,以交代和充填的方式,將有用物質聚集起來而形成的礦床(袁見齊等,1984)。

5.2 成礦期次

成礦期至少有三期:先壓(滑脫)→后張(張性斷裂,菱鐵礦充填)→在剪切(巖體侵位,銅礦充填并切割先期形成的菱鐵礦)。礦體主要產在強弱變形帶之變形處,靠能干性巖石(變石英砂巖)一側之板巖中,靠能干性一面發育空洞構造,由多條礦脈充填。

5.3 礦床成因淺析

綜上所述,初步分析,礦床成因與巖漿活動密切相關,并由構造裂隙控制??臻g上銅礦化體產于巖體外接觸帶或巖體構造裂隙中,屬中低溫熱液銅多金屬礦床。區內礦體圍巖主要為上三疊統桑多組(T3s)板巖,晚三疊世的中酸性侵入體、斷裂構造、圍巖蝕變及其礦化應在其后形成,成因模式詳見插圖3。

插圖3西藏嘎格地區熱液型銅多金屬礦成因模式圖

[1]王立全、李定謀、潘桂棠、丁俊、尹福光等,青藏高原礦產及成礦背景圖及說明書(1:1500000)成都地圖出版社2015.7

[2]李耀敏、陳俊、普布扎西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地質調查報告(1:5萬)絨通幅(H47E005001);學多幅 (H47E006001);劣振多幅 (H47E006002);恩達幅(H47E006003)4幅區域地質礦產調查2015.12

[3]辛忠雷、唐菊興、張金樹等,西藏自治區藏東類烏齊縣—左貢縣金銀銅鉛鋅多金屬成礦帶遠景評價報告2003.3

[4]何文革、巴桑多吉、彭龍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遠景調查報告(1:5萬)協通幅(H47E004002);類烏齊鎮幅 (H47E004003);類烏齊縣幅 (H46E005003);恩達幅(H46E006003)4幅地質礦產遠景調查2016.5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12-99-2

猜你喜歡
孔雀石金屬礦花崗巖
花崗巖
河南宅延多金屬礦磁異常區找礦前景
河南省欒川縣深部探明超大型鉬多金屬礦
抗剝落劑TR-500S改善花崗巖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我國金屬礦采礦技術的進展與未來展望
BiOBr1-xIx的制備及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綠
鈷摻雜Bi2O3的制備及其可見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綠廢水的研究
磁法勘探在尋找隱伏多金屬礦中的應用效果
花崗巖儲集層隨鉆評價方法及應用
D12-孔雀石綠的合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