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 愿寫、 想寫 、能寫、 會寫 ”成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四部曲

2016-02-14 04:20遼寧國友青
作文教學研究 2016年6期
關鍵詞:習作作文生活

遼寧 國友青

讓“ 愿寫、 想寫 、能寫、 會寫 ”成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四部曲

遼寧 國友青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師最為頭疼的一件事。光是批改作文就占用語文老師大量的寶貴時間,談起收獲卻甚微。真可謂事倍功半,正像有的老師說的那樣“罪沒少受,累沒少挨,到最后沒落下好”。作文教學落到令人煩惱,令人憂的地步。

那么現在小學生寫作能力堪憂的幾種現象是什么?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學生郁郁寡歡。一上習作指導課,學生興致全無。待到動筆寫作時,一副搜腸刮肚、抓耳撓腮的痛苦狀。最后為了應付胡編亂造,東拼西湊,草草了事。因此老師也很少看到令人心頭一陣的驚喜之作。

其次是習作枯燥乏味。學生習作內容枯燥,不具體。如果沒有字數限制,那就是短短的沒有生機的幾段文字,讓人看后不知所云。

第三是習作雷同嚴重?,F在有部分學生的作文或是從網上抄襲、或是從同學那里抄襲。常出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現象。

第四是習作無病呻吟?,F在部分學生習作無真情實感,虛編亂說一氣。正如有的笑話所講的那樣:春節那天,圓盤似的月亮掛在天空。缺乏生活經驗,沒有真實體驗,怎么能打動讀者的內心。

造成以上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愛讀書,腹中無詞。俗語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下孩子最缺少的就是潛下心來讀書。學生不愛讀書一方面是受信息化網絡時代的影響,學生有閑暇時間動輒玩網絡游戲,或使用手機上網聊天。一些家長的一些行為也無形之中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另一方面是課業負擔過重,學生每天忙于應付繁重的家庭作業,忙于參加各種補習。書讀的少,自然是腹中空空。

第二點是不會觀察,眼中無序。因觀察不得法,如觀察不全面,觀察無重點,觀察無順序。致使描述的事物雜亂無章。

第三點:缺乏生活,腦中無物。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如果談起童年趣事會滔滔不絕:下河去捉魚、上山捉“特務”、上樹掏鳥窩、田間放風箏等等。今天讓孩子再去寫童年趣事,真得絞盡腦汁。原因是因安全等方面因素家長、老師不讓孩子盡情地玩耍。慢慢地孩子也不會玩耍了。孩子離大自然越來越遠,缺少了童真童趣的生活,孩子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童年的樂趣。

第四點:缺少感悟,心中無情?,F在豐衣足食的生活、家校關懷備至的體貼、讓當下的孩子無憂無慮 。在這種無憂無慮,無挫折的境遇下,一些孩子精神麻木,情感空虛。因此也出現極少數情感淡漠的“植物人”。因此一旦抒情,也只能是無病呻吟。

針對當下習作中出現的種種現象,結合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結合三十余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第一個方面,激發興趣,使學生“愿”寫。

習作起步階段最關鍵。萬事開頭難,如果在起步階段讓學生感到習作是一種難事,對它失去興趣,就難以提高習作能力。因此在習作起步階段即三年級,怎樣去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這才是習作教學的重中之重。在激發學生習作興趣方面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降低要求是關鍵。習作之初要引領學生體會習作無非是我手寫我眼中所見、心中所想、口中想說。重要的求“真”務“實”。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感到習作就是生活的演繹。而對于敘事是否具體、觀察是否全面不做過高要求。只有踏實打好寫作的基礎,才能一步步登上習作之峰。

減少限制是前提。習作之初要盡量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條條框框,限制學生的思維。比如以前提倡教師寫下水文,給學生提供寫作模板。這樣做固然能起到引領的作用,但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容易造成千篇一律的現狀。

鼓勵信心是重點。習作起步階段要時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個好詞,一個標點用得恰當,都要充分鼓勵,使孩子時時看到自己的進步,建立成就感,樹立習作的信心 。使習作成為學習生活中最為快樂的一項活動。千萬不能以成人的思維進行評判。

貼近生活是根本。習作起始階段,習作題目盡量貼近孩子的生活,寫身邊發生的事,寫身邊最近的人。讓孩子們有東西可寫,有興趣愿意寫。如果三年級學生去寫《十年后的我》,這真是難為孩子。

創設情境是手段。根據現在的學生生活經驗少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借助現代手段創設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思維進入生活體驗中,激發他們寫的欲望。比如,運用聲像媒體,創設好的習作情境,在觀看過程中,讓已有的生活經驗來激發學生大腦中那片生活的空白。這樣,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參與寫作活動,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心理狀態,使寫作為樂事。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習作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候,學生就會時時產生習作的欲望,那么一篇一篇精彩之作就會呼之欲出了。

第二方面,引導觀察,使學生“想”寫。

有一句話說得好:“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因此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就顯得十分重要。如果練就一雙敏銳的眼睛,就會捕捉的生活之中的精彩,才能產生與人傾訴的愿望。觀察可以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在作文教學中,既要培養直接觀察的能力,又要培養間接觀察的能力。學生直接對生活、自然、社會等進行的觀察叫直接觀察,而從教材、書報、圖片、影視中獲得自然、社會、生活的信息叫間接觀察。直接觀察可以解決寫作時選材、組材、構思成篇的問題,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材料,為形成概念奠定基礎。每一篇教材或作品,都是生活的一面鏡子,社會的一個縮影,自然的一個畫面,都是對生活、社會、自然加工后的再創造。間接觀察是生活的再現,有利于學生理解現實中的一些事物,也有利于學生掌握寫作規律。所以培養學生的間接觀察能力不容忽視。

在這里筆者要詳細的談一談怎樣培養學生的直接觀察能力。

第一,學會觀察大自然,領略自然風光之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留意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風霜雨雪。在觀察時帶著美好的心情,同時要對觀察的方法加以指導。觀察時一要抓住“仔細”二字:如花草樹木或某處景物、春夏秋冬的變化特點,要進行長期地觀察,認真地觀察。觀察時還要抓住“特點”二字,如按由遠及近觀察時,時時抓住景物變化的特點。觀察時,還要抓住“重點”二字。即重點觀察某一處或幾處,不要面面俱到,筆墨均勻。

第二,學會觀察社會,感受社會真善之美。社會是個多棱鏡,引導學生接觸社會過程中,要善于辨別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惡丑。對于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要學會思考,正面的要模仿學習,負面的要做抵制。如過馬路不遵守交通規則的闖紅燈現象、上車時擁擠現象。要引以為戒。反之見到清晨頂著寒冷清掃馬路的清潔工、冒著風雨執勤的交警,要心懷感激。時時提示自己,哪些是值得學習、哪些是必須反對的,自己應怎樣做。只有學會觀察,才能感到習作素材無處不在。

第三,,感受家庭的和諧之美。俗話說“家是避風的港灣”,要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為自己付出的辛苦,體諒父母的辛苦甘甜。從生活的一點一滴中感受父母的愛,并用力所能及的力量來回報。只有時時去留意、感受,才會發現家庭生活中會時時出現令人心動的素材。

第四,學會觀察校園,感受師生友愛之美。校園更像是師生的第二個家庭,又像一個小型的社會。在這個大家園中師愛生,生敬師,生生互助友愛,每天都沐浴團結友愛之情。這些都需要學生去體會,去感受。只有有所觸動,才會有產生訴說的愿望。

觀察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調動多種感官來參與,要用眼看,用耳聽,用鼻嗅,要用心想,用手摸。只有用心觀察,才會感到生活處處有素材,只有有取之不盡的素材做積淀,學生才會有想寫的欲望。

第三方面:善于積累,使學生“能”寫

俗話說“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一定的素材做基礎,寫出來的文章一定是枯燥乏味,平淡無奇。就像建造樓房一樣,只有準備足夠的材料,才能建造一棟的樓房。只有準備質量好的材料,才能建造優質樓房。那么應該從哪些方面積累素材呢,我認為三個方面很重要。

1.生活的積累

我們要做到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素材,善于觀察生活,品味生活的好習慣。

社會生活是學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觀察社會生活,才能獲取寫作的素材。生活是創作的源泉,留心生活是充實學生作文素材的源頭。事實上,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日新月異、豐富多彩,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著不同程度的變化,即使每天在往返于家庭、學校的路上,只要留心觀察,寫作素材就在身邊??油莸男÷纷兂闪似教沟乃嗦?,路旁的荒地建成了幢幢洋房,破舊的房屋改成了氣派的高樓,還有一根魚刺、一盤棋局、一次改選、一場游戲,俯拾之間都是寫作的素材。事物的多樣性、復雜性、變化性決定了寫作材料的豐富性,家務勞動、校園活動、走親訪友、興趣愛好都是學生寫作的好材料。這就得要求學生在生活中要常做一個“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細心觀察,善于發現,學會思考。

2.語言的積累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指導學生寫作必須與閱讀相結合。新大綱要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逼鋵崱白x”是一個借鑒積累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中質疑思考,明辨事理,增長見識,提高鑒賞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還可以積累優美的語言、精妙的文章布局,開啟學生創作的智慧之門。無疑會為他們寫作能力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們在抓好課內閱讀的同時,更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學生在課外多讀書、讀好書。

那么如何進行課外閱讀呢,我們可以借鑒著名學者郭啟宏先生在文章中提出的4種讀書法。

(1)信馬由韁法。抓到什么讀什么,有興趣就讀,沒興趣就歇。因為漫無目標,所以可行可止,思想無負擔,放松近乎愜意。

(2)蜻蜓點水法。只有在書上款款飛,一點,二點,三點,如打水漂,淺嘗輒止,是因為無意飽餐。據說郭沫若、老舍和楊絳都用過類似的讀法,稱作跳躍式瀏覽。

(3)囫圇吞本法。即走馬觀花。這種讀法雖無跳躍,但也不究細節。過后對書有一個整體印象,對書中人物也會有大概印象。

(4)改弦易轍法。一冊書讀來無味,絕不強求,馬上換書。再無味再換,至三番乃至。

3.技巧的積累

小學生作文要求內容具體、情感真實、滿足自我表達的需要。但是小學生作文還有一個主要的作用就是與人交流,這就要求作者有讀者意識。語言必須流暢,言之有序,有感染力。因此我們必須在各種單項作文訓練中指導學生積累語言的表達技巧。所謂積累技巧就是通過與閱讀教學相結合的各種作文單項訓練,讓學生掌握一些表達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語言表達的技巧,篇章結構的技巧,選材立意的技巧。

4.素材的積累

對于材料的積累要講究方法,對于書中精美詞句的積累要講究一個“勤”字。首先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讀過的書要留下痕跡,特別是好詞佳句,邊讀邊勾畫下來。并及時摘抄到積累本上,做到讀、摘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擁有大量的詞句儲備。長此以往,寫作時才會信手拈來,得心應手。

而對于觀察生活所得的素材積累要講究一個“細”字。比如一周過去了,可引導學生細細回憶,對一周的事件進行盤點,一周中有哪些最開心的事,最煩惱的事,最甜美的事,最驕傲的事,最失敗的事,最馬虎的事等等。每件事都用幾句話概括下來。再從幾周中盤點的事件中選取最為難忘的事件進行詳實盤點。只有這樣用心盤點,習作之時才會有活水不斷涌來。

第四方面,引導悟法,使學生“會”寫。

怎樣寫好一篇文章,光靠空洞的技巧指導收效是不大的。只有注重對課內閱讀的學習,由讀學寫,讀寫結合,才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最佳途徑。那么怎樣做到讀寫結合,提高習作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教師要從重理解文章內容的思維中跳出來,轉為重語言文字的應用。語文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了“語用性”是語文學科區別于其它學科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課內閱讀中,不要一味地去探究“什么意思”,而應重點探究,“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從讀學寫。

(二)要把孤立地讀和單獨地寫結合起來,重視讀與寫的直接鏈接。每篇文章在寫法方面都有它獨特的特點。如果單一模仿一篇文章的寫法去模仿,起步階段還可以。長此以往,就絕不能單一模仿。如果經常性地模仿某個句式,某個片斷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學習開國大典中某個場面,學習《桂林山水》中描寫桂林的山的句式寫一個片斷,也能收到短時高效的效果。

在讀與寫的直接鏈接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寫讀后感。如果寫好讀后感,一是會加深對文章描述的人和事的認識,二是會對認識事物看待問題的能力方面也會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寫好讀后感是提升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重要途徑。要想寫好讀后感最重要的是有“讀”有“感”,由“讀”生“感”,要輕“讀”重“感”?!白x”“感”相宜。避免出現只有“讀”沒有“感”,只有“感”沒有“讀”,重“讀”輕“感”,“讀”“感”脫離的現象。

(三)要從面面俱到的細究中跳出來,提倡主題閱讀。在閱讀教學中要抓準主題,做到一課一得。如在教學《月光曲》時,要把“寫實與聯想”作為主題,在此基礎上進行閱讀鏈接,使學生對這一寫法有更深的體會:

只有根據單元重點,課文重點抓住主題去切入,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能,真正做到讀寫結合。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汲取營養,真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寫作水平也就隨之提高了。

(四)要從單純孤立的練習寫作中跳出來,重視課文本身的創作資源的開發。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專家精挑細選的經典之作,在這中間蘊含著許多可以開發利用練筆之處。如果利用得當,一是可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二是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蛇\用以下方法。

1.給插圖配文。文中的插圖,往往反映文章的重點內容,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再加入自己的想象,對文中插圖加以描述。然后再與原文對照,體會作者哪里寫得精妙,自己哪里想象得比較奇特。這樣對于寫作水平的提高會有很大幫助。

2.給文章補白。文章有些地方為了給讀者留有想象的空間,留下一些空白之處,這更需教者深入挖掘,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這些空白補上。如《窮人》一課結尾是這樣寫的“你瞧,他們在這里啦?!鄙D壤_了帳子。課文戛然而止,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梢龑W生展開想象。桑娜此時心情怎樣,心里又想些什么,她和丈夫之間又會有哪些對話。讓人物的想象根植在學生內心,使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

3.將古詩改文。古詩凝練、簡潔,但其中蘊含的意境卻有極大想象的空間。如《贈汪倫》一詩??梢龑W生想象展開想象,把李白與汪倫分別之時的語言、動作、神情寫具體,特別是小船漸行漸遠,李白不忍離開的情景加以合理的想象。通過合理想象,學生更能感受兩人的深厚友誼。

4.給文章續尾。有些課文為了給讀者留下一些懸念,同時也為了不影響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故意留下一個伏筆。比如《小攝影師》就可引導學生進行讀寫,小男孩帶來膠卷又是怎樣給高爾基拍照的,把這一過程寫具體。

另外還可以根據課文具體特點進行縮寫,擴寫等等。

總之,要想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按四部曲來進行會有良好的收效。在這之中貫徹“真”“情”兩個字,習作內容要真實,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眼,我手寫我心。另外要動情。無論是觀察,還是閱讀,無論是積累,還是運用,要處處用心體會, 充滿感情。

最后還想強調的一點就是習作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打好基礎,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訓練,才能在潛移默化之中,打下堅實的寫作之功。

(作者單位:遼寧省凌源市朝陽街小學)

猜你喜歡
習作作文生活
生活感悟
無厘頭生活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習作展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